心悸心慌焦虑吃什么药能缓解心跳过快,心悸心慌焦虑吃什么药能缓解

tamoadmin 成语教育 2024-06-17 0
  1. 心慌、气短、乏力、早搏,中成药稳心颗粒可以改善症状
  2. 心悸老治不好,请高人指点一下妙招,谢谢
  3. 心慌心悸失眠怎么调理?

心悸( palpitation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 病因 ] 1 .心脏搏动增强 心脏收缩力增强的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见于:①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②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③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甲状腺片等。病理性者见于下列情况: ( 1 )心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心脏收缩力增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回流量增多,增加心脏的负荷量,导致心室肥大,也可引起心悸。 ( 2 )其他引起心脏搏动增强的疾病: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由于基础代谢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②贫血,以急性失血时心悸为明显。贫血时血液携氧量减少。器官及组织缺氧,机体为保证氧的供应,通过增加心率,提高排出量来代偿,心率加快导致心悸。③发热,此时基础代谢率增高,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也可引起心悸。④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心率加快,也可发生心悸。 2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时,均可出现心悸。 ( 1 )心动过速:各种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均可发生心悸。 ( 2 )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II,III 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心搏强而有力,引起心悸。 ( 3 )其他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或颤动等,由于心脏跳动不规则或有一段间歇,使病人感到心悸,甚至有停跳感觉。 3 .心脏神经症 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心脏本身并无器质变。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除心悸外尚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区或心尖部隐痛,以及疲乏、失眠、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表现,且在焦虑,情绪激动等情况下更易发生。β- 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症也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易在紧张时发生,其表现除心悸、心动过速、胸闷、头晕外尚可有心电图的一些改变,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轻度 ST 段下移及 T 波平坦或倒置,易与心脏器质变相混淆。本病进行心得安试验可以鉴别,β- 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症,在应用心得安后心电图改变可恢复正常,显示其改变为功能性。 [ 发生机制 ] 心及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在心动过速时,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当心室收缩时心室肌与心瓣膜的紧张度突然增加,可引起心搏增强而感心悸;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在一个较长的代偿期之后的心室收缩,往往强而有力,会出现心悸。心悸出现与心律失常及存在时间长短有关,如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悸往往较明显,而在慢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可因逐渐适应而无明显心悸。心悸的发生常与精神因素及注意力有关,焦虑,紧张及注意力集中时易于出现。心悸可见于心脏病者,但与心脏病不能完全等同,心悸不一定有心脏病,反之心脏病患者也可不发生心悸,如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就无心悸发生。 [ 伴随症状 ] 1 .伴心前区疼痛 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亦可见于心脏神经症等。 2 .伴发热 见于急性传染病、风湿热、心肌炎、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 .伴晕厥或抽搐 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 4 .伴贫血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此时常有虚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休克。慢性贫血、心悸多在劳累后较明显。 5 .伴呼吸困难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贫血等。 6 .伴消瘦及出汗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治疗:在无器质变的情况下,用中医辨证施治,效果应该好,你还是没用对药,可换换医生用药,因中医有一个医生一个治法之说,这主要是从辩证的角度不同而已。

心慌、气短、乏力、早搏,中成药稳心颗粒可以改善症状

当焦虑症的心悸来袭,别让它夺走你的从容

想象一下,你的心脏突然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狂奔,仿佛要冲破胸膛。这种心悸的感觉,对焦虑症患者来说,真是让人心惊胆战。但别担心,我们并非无计可施。一起来探索那些可以平息心悸,让你重拾从容的方法吧!

心悸心慌焦虑吃什么药能缓解心跳过快,心悸心慌焦虑吃什么药能缓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放松法:让身体回到平静之境

深呼吸:深吸气,让气息充满肺部,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呼出。重复几次,直到感觉心跳逐渐平稳。

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脚趾开始,依次收紧并释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每次收紧保持10秒,然后放松。这有助于缓解紧张,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

正念冥想:专注于当下时刻,注意自己的呼吸或周围的环境。这种练习可以帮助你转移注意力,远离焦虑的思绪。

生活方式调整:打造抗焦虑的环境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睡眠、饮食和锻炼时间表。这能帮助调节身体的自然节律,减少焦虑的发生。

健康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避开***、酒精和加工食品。这些食物能帮助稳定血糖水平,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减轻焦虑症状。

适度运动:定期锻炼可以释放内啡肽,一种天然止痛剂。它能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增强情绪稳定。

认知疗法:挑战焦虑的想法

挑战消极想法:焦虑症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消极和不合理的念头。学会识别这些想法,并用积极和现实的观点挑战它们

认知重组:改变对情况的解释方式。把消极的***看作是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失败的证据。

合理化:当心悸来袭时,告诉自己这只是焦虑的症状,并非危险的征兆。理性分析能帮助你保持冷静。

药物***: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抗焦虑药物:某些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以帮助控制焦虑症状,包括心悸。

β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可以减缓心率,减少心悸的感觉。

请记住,药物治疗只能作为***手段,无法彻底消除焦虑症。

其他贴心小妙招:

避免烟*和酒精:这些物质会加重焦虑症状。

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焦虑加剧,充足的睡眠可以改善情绪和减少心悸。

找人倾诉:与朋友、家人或治疗师谈论你的焦虑感受。倾诉可以减轻压力,获得支持。

请记住:

焦虑症的心悸虽然让人不舒服,但它并非不可战胜。通过***取这些策略,你可以在焦虑症发作时保持从容,让心悸不再成为生活的负担。

心悸老治不好,请高人指点一下妙招,谢谢

门诊经常会见到这样一部分患者,自觉心慌、气短,有明显的乏力感,听诊心律不齐,检查心电图提示心脏早搏。

继续追问,会发现大部分人除了上述典型症状以外,还有口舌干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无力、便秘等症状。其实,这就是气阴两虚的表现, 由于压力大、熬夜、运动少、久病体弱等因素损耗阴液,伤及气阴,气虚不能鼓动心脏泵血,阴虚不能濡养心脉,而出现心慌、气短、乏力、心律不齐等。

中医中药在治疗心悸,气阴两虚证时,会选用稳心颗粒。因为 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常见症状有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胸痛,或由于室性早搏、房性早搏而见上述证候者。

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方中的党参为君,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定惊悸之功;黄精补脾益气、滋心阴,与党参合用而有益气生血之能,是为臣药;琥珀活血散瘀、定惊安神;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两者共为佐药;甘松行气开郁醒脾,使君臣药补而不滞,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的功效。

患者在用药时,一次1袋,一日3次。用温水冲服即可,或者遵从医嘱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孕产妇慎用,缓慢心律失常者禁用。

此外,如果患者 气虚症状表现的更明显时,可以选择生脉饮益气养阴;合并糖尿病时可以选用玉泉丸养阴生津、止渴除烦。

总之,不同的病症,不同的舌脉,患者应该辨证选择药物治疗。

心慌心悸失眠怎么调理?

证候特征

心悸的基本征候特点是自觉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至出现晕厥。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以结脉、代脉、促脉、涩脉尤为常见。

心悸证兼见气血阴阳之亏虚,或心肺、心脾、心肾之不足,或有肝气郁滞、水饮凌心、心脉瘀阻、痰浊内停,临床上表现为心悸的各种证候类型的特点,且各种证候类型间可以相互演变转化。心悸失治、误治,可以出现变证,其先兆特点为心悸伴有心痛胸闷,气短,眩晕欲吐,脉象或迟或数,或乍疏乍数。若心悸兼见浮肿尿少,形寒肢冷,坐卧不安,动则气喘,脉疾数微,此为心悸重症心肾阳虚、水饮凌心的特点。若心悸突发,喘促,不得卧,咯吐泡沫痰,或为粉红色痰诞,或夜间阵发咳嗽,尿少肢肿,脉数细微,此为心悸危症水饮凌心射肺之特点。若心悸突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喘促欲脱,神志淡漠,此为心阳欲脱之特点。若心悸脉象散乱,极疾或极迟,面色苍白,目唇紫绀,突发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短暂即恢复正常而无后遗症,或一厥不醒,为心悸危症晕厥之特点。

病因病机

1.体质虚弱 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气血阴阳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饮食劳倦 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搏,蕴热化火生痰,或伤脾滋生痰浊,痰火扰心而致心悸。

3.七情所伤

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心悸。如《素问·举痛论》所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放气乱矣。”长期化思不解,心气郁结,化火生痰,痰火扰心,心神不宁而心悸,或气阴暗耗,心神失养而心悸。此外如大怒伤肝、大恐伤肾,怒则气逆,恐则精却,阴虚于下,火逆于上,动撼心神而发惊悸。

4.感受外邪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血运行受阻,发为心悸;或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心阴,亦可引起心悸。温病、疫毒均可灼伤营阴,心失所养,或邪毒内扰心神,如春温、风温、暑湿、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见心悸。

5.药物中毒

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及于心,引起心悸,如附子、乌头,或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当用药过量或不当时,均能引发心动悸、脉结代一类证候。

心悸的发病,或由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为惊悸;或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悸动不已,则谓之怔仲。

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宁,引起心神动摇,悸动不安。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如降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动悸。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或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均可发为心悸。肺气亏虚,不能助心以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则心悸不安。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致使心脉不畅,心神受扰,亦可进而引发心悸。

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如实证日久,正气亏耗,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往往兼见实证表现。临床上阴虚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瘀血可兼见痰浊。总之,本病为本应标实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

诊断

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缓慢,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发作常由情志***、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4.可见有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5.测血压、X线胸部摄片及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真心痛

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牵及肩胛两背;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给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笃。真心痛常可与心悸合并出现。

2.奔豚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难经·五十六难》:“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称之为肾积。《金匾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故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废。

3.卑喋

《证治要诀·怔忡》描述卑喋症状为“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所歉,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卑喋虽有心慌,其病因为“心血不足”,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是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疾病,与心悸不难鉴别。

辨证要点

1.分清虚实

心悸证候特点多为虚实相兼,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之类。痰饮、瘀血等虽为病理产物或病理现象,但在一定情况下,可形成心悸的直接病因,如水停心下、痰火扰心、瘀阻心脉等。因此辩证时,不仅要注意正虚一面,亦应重视邪实一面,并分清虚实之程度。正虚程度与脏腑虚损情况有关,即一脏虚损者轻,多脏虚损者重。在邪实方面,一般来说,单见一种夹杂者轻,多种合并夹杂者重。

2.辨明惊悸怔忡

大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但也存在内应因素。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证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病情较重,每属实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不发时亦可见脏腑虚报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3.详辨脉象变化

观察脉象变化是心悸辨证中重要的客观内容,如脉率快速型心悸,可有一息六至之数脉,一息七至之疾脉,一息八至之极脉,一息九至之脱脉,一息十至以上之浮合脉。脉率过缓型心悸,可见一息四至之缓脉,一息三至之迟脉,一息二至之损脉,一息一至之败脉,两息一至之夺精脉。脉律不整型心悸,脉象可见有数时一止,止无定数之促脉;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之结脉;脉来更代,几至一止之代脉,或见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临床应结合病史、症状,推断脉症从会。一般认为,阳盛则促,数为阳热,若脉虽数、促而沉细、微细,伴有面浮肢肿,动则气短,形寒肢冷,舌谈者,为虚寒之象。阴盛则结,迟而无力为虚寒,脉象迟、结、代者,一般多属虚寒,其中结脉表示气血凝滞,代脉常由元气虚衰、脏气衰微。凡久病体虚而脉象弦滑搏指者为逆,病情重笃而卧象散乱模糊者为病危之象。

4.结合辨病辨证

对心悸的临床辨证应结合引起心悸原发疾病的诊断,以提高辨证准确性,如功能性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心悸,常表现为心率快速型心悸,多属心虚胆怯,心神动摇;冠心病心悸,多为气虚血瘀,或由痰瘀交阻而致;风心病引起的心悸,以心脉痹阻为主;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悸,多由邪毒外侵,内舍于心,常呈气阴两虚,瘀阻络脉证。

治疗原则

心悸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所致者,治当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以求气血调物,阴平阳秘,配合应用养心安神之品,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心悸因于痰饮、瘀血等邪实所致者,治当化痰,涤饮,活血化瘀,配合应用重镇安神之品,以求邪去正安,心神得宁。临床上心悸表现为虚实夹杂时,当根据虚实轻重之多少,灵活应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化痰涤饮,行气化瘀,养心安神,重镇安神之法。

辨证施治

1.心虚胆怯

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 方中龙齿、琥珀、磁石镇惊宁神,朱砂、茯神、菖蒲、远志安神定志,人参益气养心。

心悸气短,烦扰即发,动则为甚,静则悸缓,伴有神疲乏力,自汗懒言,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细弱或沉细而数,或脉迟缓者,为心气不足,治以养心益气、安神定志,用四君子汤加味,本方主要功用为甘温益气、健脾扶中。方用人参益气,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以化湿,甘草甘温益气,补中和胃。一般重用党参,加黄芪以加强益气之功,气虚明显时,还可加人参煎服;兼见心阳不振,加附子、桂枝;自汗加麻黄根、浮小麦、山萸肉、乌梅;气虚挟湿,加泽泻,重用白术、茯苓;气虚挟瘀,加丹参、桃仁、红花;兼心血不足,加熟地、阿胶;若心气郁结,心悸烦闷,精神抑郁,胸胁时痛,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

2.心脾两虚

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少寐多梦,健忘,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牌汤。

方中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以生血;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行气,使补而不滞。若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面色无华,舌淡红少津,若少或无,脉细数,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用炙甘草汤加减。本方益气滋阴,补血复脉。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为治心动悸、脉结代之君药;人参、大枣补气益胃,以资脉之本源;桂技、生姜行阳气,调营卫;地黄、阿胶、麦冬、麻仁滋阴补血,以养心阴;清酒辛热通脉,以行药势。气虚甚者加黄芪,血虚甚者加当归、熟地;阳虚甚而汗出肢冷,脉结或代者,加附片、黄芪、煅龙骨、煅牡蛎;阴虚甚者,重用麦冬、地黄、阿胶,加沙参、玉竹、石斛;自汗、盗汗者,加麻黄根、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糯稻根;纳呆腹胀,加陈皮、谷芽、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枳壳;神疲乏力,气短,重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少佐肉桂,取少火生气之意;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于仁、莲子心等;心烦、口干、舌红,心阴不足者加麦冬、玉竹、北沙参、五味子。然病后期,心阴受灼而心悸者,仿生脉散意。本病多由思虑劳倦过度,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及心血暗耗,心神失养所致,故治疗时应注意起居有节,劳逸适度,避免不良***。

3.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

本方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清心定悸。方中黄连、黄芩清心火,阿胶、芍药、鸡子黄滋阴养血。临证时一般加炒枣仁、珍珠母、生牡蛎等品以加强安神定悸之功。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改用天王补心丹。若虚烦不寐、口苦咽燥、心神不安为心阴亏虚、心火偏旺。热象较著,可改服朱砂安神丸,或加黄连、山栀、淡竹叶等以清心火,宁心神;若阴虚夹有瘀热者,可加丹参、赤芍、丹皮、生地、知母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夹有痰热者,加用黄连温胆汤。

4.心阳不振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本方温补心阳,镇心安神。方中桂枝、炙甘草温补心阳,生龙齿、生牡蛎安神定悸。心阳不足,形寒肢冷者,加黄芪、人参、附子;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加煅龙骨、煅牡蛎或加山萸肉,或用独参汤煎服;兼见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夹有瘀血者,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兼见阴伤者,加麦冬、玉竹、五味子;若心阳不振,以心动过缓为著者酌加炙麻黄、补骨脂、附子,重用桂枝。

5.水饮凌心

症状: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本方通阳利水,是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白术健脾祛湿。兼见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皮;尿少肢肿,加泽泻、猪苓、茯苓、防已、葶苈子、大腹皮、车前子;兼见肺气不宣,肺有水湿者,表现咳喘,加杏仁、前胡、桔梗以宣肺,葶苈子、五加皮、防己以泻肺利水;兼见瘀血者,加当归、川芎、刘寄奴、泽兰叶、益母草;若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嗽或端坐呼吸,当重用温阳利水之品;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症见心悸,咳喘,不能平卧,尿少浮肿,可用真武汤。

6.心血瘀阻

症状: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

本方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中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通脉;生地、当归养血和血。气滞血瘀者,加柴胡、枳壳;因虚致瘀者,去理气之品,气虚加黄芪、党参、黄精,血虚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阴虚加麦冬、玉竹、女贞子,阳虚加附子、肉桂、*羊藿;络脉痹阻,胸部窒闷,去生地,加沉香、檀香、降香;夹有痰浊,胸满闷痛,苔浊腻,加栝蒌、薤白、半夏;胸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三七粉等。

心悸由瘀血所致,也可选用丹参饮或血府逐瘀汤。

7.痰火扰心

症状: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沿。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场。

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为温胆汤加黄连而成。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半夏辛温,和胃降逆,燥湿化痰;橘皮理气和胃,化湿祛痰;生姜祛痰和胃;竹茹甘寒,涤痰开郁,清热化痰;枳实下气行痰;甘草以和中。全方使痰去热净,心宁神安。

临证应用时一般加山栀、黄芩、陈胆星、贝母、全栝蒌,以加强清火化痰之功;痰火互结,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痰浊化热,加茵陈、苦参,重用黄连、竹茹;心悸重症,加远志、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火郁伤阴,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地;兼见牌虚者,加党参、白术、谷麦芽。

转归预后

心悸仅为偶发、短暂、阵发者,一般易治,或不药而解;反复发作或长时间持续发作者,较为难治,但其预后转归主要取决于本虚标实的程度,邪实轻重,脏损多少,治疗当否及脉象变化等情况。如患者气血阴阳虚损程度较轻,未见瘀血、痰饮之标证,病损脏腑单一,治疗及时得当,脉象变化不显著者,病证多能痊愈。反之,脉象过数、过迟、频繁结代或乍疏乍数者,治疗颇为棘手,兼因失治、误治,预后较差,甚至出现喘促、水肿、胸痹心痛、厥证、脱证等变证、坏病,若不及时抢救治疗,预后极差,甚至卒死。

预防与调摄

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对心虚胆怯及痰火扰心、阴虚火旺等引起的心悸,应避免惊恐***及忧思恼怒等。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对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等重症心悸,应嘱其卧床休息,保持一定生活节律。患者应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过饥、过饱、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食,心气阳虚者忌过食生冷,心气阴虚者忌辛辣炙博,痰浊、瘀血者忌过食肥甘,水饮凌心者宜少食盐。

心悸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获效后亦应注意巩固疗效,可服人参等补气药,改善心气虚症状,增强抗病能力。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及痹病等,对预防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引起心慌心悸的原因,多是心率快,还有就是心律不齐,让患者感觉到心慌心悸,我们需要做心电图检查,检查是否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还有就是是否有心律不齐的,如房颤或者是早搏。

心律失常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所以并不可怕的。

心气虚(心气不足),会导致心悸气短 动辄益甚 神疲乏力 。心火亢盛,会导致心悸、面赤、心烦失眠等。心血亏损,会导致心悸怔忡、神不守舍,甚则神思恍惚,或失眠、多梦、惊悸、不安。心阴不足(心阴虚):会导致虚火内扰,心中烦热、神志不宁,或虚烦不得眠。

以上都是心脏阴阳气血不调可能会导致心慌心悸失眠的各种情况,需要你自己详细辨别。然后才能确定调理方案。口服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它的成分主要有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桑寄生、山茱萸、酸枣仁、龙骨、黄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