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五典三坟的文化内涵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18 0
  1.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究竟是什么书?
  2.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指的是什么
  3. 三坟五典九丘八索指的是什么?
  4. “三坟五典”的意思
  5. “三坟五典”指的是什么?

汉时代孔安国所作的《尚书序》: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告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籍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翦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左传·昭公十二年〉:

《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五典三坟的文化内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铋,敢***。”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坟,大也。三坟者,山坟、气坟、形坟也。山坟,言君臣、民物、阴阳、兵象。气坟,言归藏、发动、长育、生杀。形坟,言天地、日月、山川、云气。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究竟是什么书?

?三坟五典?都是上古时期的书籍,只存在于历史记载之中,也没有什么人记载过?三坟五典?的内容,后世的人们大多都是根据书名去推测。说白了,虽然几千年来无数人把?三坟五典?说的煞有其事,但是实际上可能这是并不存在的东西。

关于?三坟五典?最早的记载是在《左传 昭公十二年》中:?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里面提到的《八索》和《九丘》也都是上古时期的书籍,和《三坟》《五典》并列,并且这两本书也没有流传到后世来。

不同年代的不同的学者对《三坟》《五典》这两本书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汉代大儒孔子十世孙孔安国在其所写的《尚书序》中曾讲过?三坟五典?的内容:?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孔安国认为《三坟》其实就是三皇,记载的就是三皇的事迹;《五典》就是五帝,记载着五帝的事迹。

东汉时期的张衡认为《三坟》记载的并非是三皇之事,他认为所谓的三坟其实就是三礼,因为在《尔雅》中有记载:?坟,大防也。?大防的意思就是礼,所以张衡认为《三坟》记载的是关于天地人三礼的事情。东汉的另一个非常著名的经学家马融则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他认为《三坟》就是三气,天地人。《五典》里面记述的是关于五行的事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家都只是在讲自己的理解,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所以后来晋代的学者杜预对于之前各家的解释都不认同,只认为这些都是古书,并不去探究内容。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指的是什么

三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易经之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为三坟;还有一种说法,是指三皇之书,也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天地人三皇。

五典,指的是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这五帝时代的档案。

八索,是指八卦之书。

九丘,就是***的记录。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出处,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名叫袁枚的才子,买下了曹雪芹家的大观园改名为随园,然后自称为随园老人,他曾在随园门口挂了这样一幅对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幅对联的上联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佳句,下联意指自己才高八斗,博览群书。

当时有个叫赵翼的名士,他是乾隆二十六年的探花郞,在看到袁枚这幅对联后,觉得他出口狂妄,于是想要莎莎他的锐气,于是他就来到随园,向袁枚借阅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袁枚无奈之下,只好取下了对联。?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虽然只有寥寥几字,但是却是上古时期智慧的结晶。

关于三坟有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易经之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为三坟,现在连山、归藏两部已经失传,而易经,指的也就是周易,易经号称为百经之首,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鼻祖。而另一种说法中的三坟,指的是三皇之书,也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天地人三皇,伏羲是我们的人文始祖,神农就是炎帝,炎黄二祖指的就是神农和黄帝。

五典指的是五帝之书,五帝分别为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八索指的是八卦之书,而八卦的首创者,也就是三皇中的***伏羲氏。

九丘,指的是***之志,***,指的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在大禹时期,他命人用青铜铸造了九个大鼎,而每个大鼎即代表一个州,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这九鼎却不知踪迹,但是,鼎代表天下的意思却被流传了下来。

三坟五典九丘八索指的是什么?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是祖书 、是认识整个宇宙的基础 、三坟是指来自于整个造化中的三种气体. 元气 精气 神气 、有这三种气体、《哲学》五典是指 来自星空中 星宿 其中运化而宇宙生动 、金 木 水 火 土 五行 、《天文学》八索 指 认识 天地 空间 方位 、东 南 西 北 东南 东北 西南 西北 。八个准确方向 。《易学》而九邱是海陆空定名的基础 、来形容某中物体 、形态 的名称 、《地理学》。

“三坟五典”的意思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四部著作是先夏时期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典籍,现通常用于代指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提及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不能不提到这样一则材料:《左转.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的一句话“良史也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历代注家都说是“古书名”。那么这四部古书究竟是什么呢?又由何人所著呢? 西汉孔安国所作《尚书序》说:“古时伏羲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告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后来贾逵说:“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亡国之戒。”郑玄也认为“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 我们先从三坟说起。翻查南怀瑾的书,里面提到《周礼.太卜》中有:“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我们可得而知,三坟即《连山》、《归藏》和《周易》。然而此书多散佚,今存《三坟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伏羲作﹐《归藏》为神农作﹐《乾坤》为黄帝作﹐各衍为六十四卦﹐系之以传﹐且杂以《河图》﹐实系宋人伪造。五典为何物呢,今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五经,或者说是《尚书》,洪范五福,此争论较小。 目前研究问题最大、考证最困难的就是八索和九丘。八索即八卦,这是迄今较为权威的观点,南怀瑾先生持此观点。追本溯源,这一观点则是孔安国提出的,据《汉书》记载,孔安国大概是孔子的第十二代子孙,由于鲁共王想要扩展自己的宫殿,所以要拆除孔子宅院,在这个过程中,从孔子宅院的夹壁墙中发现了其中的《尚书》、《孝经》《周礼》等古书,这样当时的孔子后裔孔安国就得到了这些书,由于汉武帝时代,十分重视经典的考证,孔安国就作为汉武帝博士开始研究《尚书》。所以孔安国的观点应当是具有经典权威的性质,所以后代学者也十分信奉孔安国的观点。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现在有人认为八索是《说卦传》,但这一说法缺乏考证依据,只凭个人猜测,可取性不大。 有学者认为《九丘》是一部实物地图地理书,它平铺在一处圣洁的地面上(不需要桌几或支架),有点象今天的模型沙盘,也可能是一幅巨画,画有五区***的山川地貌和物产,以及那里的人文景观。《尚书序》中的说法实际上是《山海经.五藏山经》的另一种说法,而《山海经》一书系由帝禹时代《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五经》合辑而成,时在春秋末年,编辑改写者为公元前516年追随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学者或其后裔。这似乎与《尚书序》的说法较为一致。 但现在很多学者包括南怀瑾先生都认为九丘就是九畴,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并引用不少论证,从《太玄》和《易经》的准应关系中去探究九丘的奥妙,不过同时他们也认为丘有地理图典的功能。

“三坟五典”指的是什么?

三坟五典

拼音:sān fén wǔ diǎn

解释: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问题是,为什么三皇时代的书称为“坟”、五帝时代的书称为“典”、伏羲时代的书称为“索”、帝禹时代的书称为“丘”?《尚书序》的回答是“坟”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显然,这是从上述用字的含义上来解释的,并没有涉及这些远古典籍所使用的载体是什么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