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下一句是什么,洞天福地啥意思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18 0
  1. 为什么说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光辉的人物形象?
  2. 名山大川,成语接龙,下一句是什么?
  3. 有名的王家郎出自什么朝代
  4. 为什么说《山居秋暝》体现了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全诗
  6. 游云台山作文

渡太湖登马迹山·赵翼

元气混茫间,雄观上碧孱。

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洞天福地下一句是什么,洞天福地啥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村暗杨梅树,津开苦竹湾。

离家才廿里,垂老始跻攀。

这是一首写景抒慨之作,在内容安排上基本上是按题目所示的次序,写景由大至小,最后在写景的基础上以陈述句含蓄地抒写了意味深长的感叹。

诗第一句写渡湖。“元气混茫”形容湖的浩大壮阔,“元气”是传说中的天地未分前之气。在此,诗人是因周围浩茫的水气而想到元气的。用“元气”而不用“水气”,主要是为增强湖作为自然物的特性及湖的壮美。诗人在元气混茫间穿过,到达耸立在元气混茫间的马迹山(山在湖中)。“碧孱”形容山的颜色和状貌——葱绿而高耸(孱通巉),“雄观”与“上碧孱”语序似倒,但这样安排不仅是平仄的需要,也可由语序的拗峭增强语言的力度,还可以传达出雄观不仅到山巅感觉到,即使在“上”的过程中也已让人感到这一层意思。这两句前一句写湖大,后一句写山高,两者相辅相成,构成雄。唯开阔,登高始觉天地宽;唯高峻,极目才能湖天舒。

中两联写登山所见,是定点观看,故较第一句所见具体。“无边天作岸”是大景远景,极写湖之大,目力不能及其对岸,只见远处水天相连;“有力浪攻山”是脚下或左右之景(对面的景象上句已写),“攻”字可见浪的大而有力。诗人此游不会是大风天气,如果是大风天气他就没法渡湖,然而非风天也有浪攻山,足见湖的阔大,无风三尺浪。“无”与“有”各形容一物,义相反而用词目的相同。三四两句纯是自然景观,五六句自然中含人文,相对于一三句而言,四五六句都是中景、近景。“村暗杨梅树”,可见村与诗人间的距离,也可见树之多。“津开苦竹湾”,可见津渡的位置,“苦竹湾”有两解,一说是水港名,一说是苦竹(一种竹)长在湾边。何者为确未详。从对仗需要和艺术美感方面看,理解成后者较好,因前者太实造成质实感。

以上六句写景,前四句似作画之大笔挥洒,五六句似小心收拾。画面统一于冷色调中,“暗”和“苦”传达了一种抑制感,为结句提供了情绪基础。诗的结尾很耐人寻味,可品出多层意思。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贵远贱近,以致错过周围值得珍惜的东西,或以为反正就在身边,因而一直忽视,结果差点没机会得到;诗人为功名和生活而奔走四方,结果连“离家才廿里”的胜景也至今才有时间、机会亲临一睹,真是可惜可叹;人生像一个怪圈,年轻时苦苦追求某些梦幻般的理想,而到老了就像走完这个怪圈又回到了起始点,只觉得过去的一切都是虚妄,洞天福地、佛祖菩提不就在当下眼前么?!这几层意思都可能是诗中所包含的。即使作者不然,读者也可未必不然。

本诗的题材是临大湖而登高,这种题材的诗也可谓“早有崔颢在上头”,唐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杜甫《登岳阳楼》都以此类题材而写出千古名作,再写这个题材就颇难避免落套或无奈的相似。本诗前四句即有与孟杜之作相似者,景物安排似孟,均是先模糊后清晰,先大后中,都写气、浪(波),“雄观上碧孱”又与杜的“今上岳阳楼”处在相同句位。虽如此,本诗与两唐诗还是有别,前半首章法似而描写则同中有异;从全诗来看两唐诗均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言志),而赵诗五六句仍写景;孟杜诗有志士、官僚气,赵诗有平民气;孟杜之诗直露,赵诗蕴藉深永。孟杜诗写景特点在壮,赵诗壮美而兼优美。

为什么说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光辉的人物形象?

下面还有一个号5211314candy也是我的,但分数全放在这里

对联

声声爆竹声声福 点点梅花点点春

春风染柳花千树 旭日迎春霞漫天

美酒一杯辞旧岁 红梅万朵迎新春

窗含明月醉人景 门动春山迤俪天

绿柳春风莺弄翠 红梅瑞雪燕飞春

梅香凝雪 美酒千杯辞旧岁

柳绿含烟 银花万朵迎新春

爆竹万千声庆民安国泰 梅花四五点添春色瞒园

美酒千杯辞旧岁 烟花万朵贺新春

四海举杯皆笑语 万家同庆尽春声

一堤春柳一堤绿 十里梅花十里香

一树桃花种春色 几声燕语嘀诗花

千峰月色奏春曲 万壑霞光散绮红

短信

大房子住着,大彩电看着,大年夜乐着;吉庆嗑唠着,吉利曲哼着,吉祥信发着;小美酒品着,小饺子吃着,小日子火着!爆竹啦!拜年啦!您牛啦!

2009新年祝福短信:春雨润春苗,春江水暖;春草沐春风,春意盎然;春月映春景,春息扑面;春牛闹春耕,春色满园;春日耀春花,春晖灿烂;春节奉春礼,春祝平安。

摆摆聪明头嚼嚼幸福嘴;挺挺如意胸迈迈好运腿;顶顶欢乐角拱拱勤劳背;眨眨慈善目扬扬正气眉;抖抖发财毛甩甩平安尾;牛年牛信到不牛不由您

一尾扫去烦恼,双角勾来福气;四蹄踏着吉祥,满脸春风得意;温馨浪漫加甜蜜,全心全意祝福你。

牛气的时代,***是金;神七的时代,科技是金;冠军的时代,中国是金;改革的时代,人才是金;短信的时代,祝福是金!

送08迎09,劝君更尽一杯酒,牛劲十足康乐久,牛气冲天事业久,牛郎织女爱情久,还有我这牛毛细雨般的祝福久!干杯,朋友!

愿君喜迎新春牛,勤力敬业似耕牛,身强体壮赛公牛,心平气和不斗牛;爱情美满胜牵牛,财运亨通赚金牛,春风得意莫吹牛,一年更比一年牛。

牛气带来好运长,年送欢乐家瑞祥。大地风和艳阳笑,吉星高照福满堂。万紫千红春意闹,事事顺心身安康。如今短信传祝语,意浓情暖心飞扬!

春去春又回,年去年又来。闻闻牛年的味道,听听浓浓的乡音,数数母亲的白发,抚抚爸爸的皱纹。不求富贵,但愿平安。爸爸妈妈,牛年快乐!

人居洞天福地,生活欢乐喜气,文明灿烂人文活力,共享改革真谛;擦亮***眼球,竟看天下风流,中国宇宙漫步遨游,牛年怎能不牛!

一头金牛到府前,两颊红润喜拜年。三阳开泰瑞雪漫,四邻和谐笑开颜。五谷丰登农家乐,六弦琵琶奏欢歌。七言诗句送祺祥,八喜临门祝安康。

2009新年祝福短信:活计多了,歇歇,忙里偷点闲。钱财多了,捐捐,积德行点善。福气多了,分分,吃点大锅饭。喜信多了,发发,国人轮着看。年到啦,祝您吉祥!

孝心盈“空巢”,亲情暖“留守”。堂前拜父母,膝下儿女娇。夫妻相注视,幸福著眉梢。和家庆团聚,牛年定更好!恭祝农民工朋友: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哞哞的丑牛来了,红红的春节来了,嘀嘀的短信来了,轻轻的问候来了,满满的祝福来了,灿灿的笑容来了!新春快乐!牛年吉祥!开心如意每一天!

零点金牛来下凡,一个春节举国欢,两岸同胞会团圆,三十年间换新颜,四海宾朋聚五环,六旬华诞神七连,八面春风到九天,十分圆满一整年!

金牛献瑞,好运相随。摸摸牛嘴,生活有滋有味;握握牛角,日子越过越好;拍拍牛背,一年称心如意;捏捏牛腿,事业大有作为!祝全家新春愉快!

2009新年祝福短信:天香天姿夸“天语”,新潮新意贺“新春”,祝愿祝词送“祝福”,短诗短句传“短信”,大家大匠赢“大赛”,成理成趣皆“成功”!

《忆江南》:乡间好,乡音犹耳边,晨起炊烟袅若雾,年来烟花红漫天,能不返乡间。愿全国工友们:慢行路,阖家欢!

理想不论远近,行动就好;财富不论多少,知足就好;身体不论胖瘦,健康就好;心境不论宽窄,乐观就好;短信不论先后,祝福就好!

2009新年祝福短信:牛年你最牛,此话有理由:才高过八斗,事业立上游,钱来如水流,身体健如牛,妻比明星秀,朋友遍五洲,吉祥伴你走,幸福到永久

就职演说:不钻牛角,不瞪牛眼,不捋牛尾,不吹牛皮,不拽牛耳,不拔牛毛,不耍牛气,不使牛性,不尥牛蹶,牛模牛样过牛年。

爱国要热心,恋家须真心,工作必专心,读书重用心,追求讲恒心,对人不狠心,生活靠细心,情真心连心,祝福是我心,牛年你开心。

新春短信一行行,终日别总为钱忙,每逢佳节又临近,天下父母念儿郎,金牛送福送吉祥,阖家团圆孝爹娘,亲朋好友情义长,牛年大吉业辉煌.

好段

01、热爱生活

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热爱是土,俯身就能抠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里没落过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

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忍辱负重的生,生是热爱;大义凛然地死,死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

02、英雄与光明

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03、真理与谬误

真理无须打扮,哪怕写在枯黄的纸张上,描摹在贫瘠的沙土中,甚至变成粗俗的谚语,它也会生辉。谬俣,即使被刻上佛的银盘,铸入宫殿的金鼎,甚至冒充神的启示,也是黯然无光的。

04、蜡烛有心

蜡烛有心,于是它能垂泪,能给人间注入粼粼的光波;杨柳有心,于是它能低首沉思,能给困倦的大地带来清醒的嫩绿,百花有心,于是它们能在阳光里飘出青春深处的芳馨。

05、阅读

阅读,是一种沟通,历史的残缺与完美,现实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无奈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醉人,无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离。

阅读是一种明悟,无论是家有诗书还是窖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百家经典还是大众俗语,没有阅读便没有睿智没有深遂没有长袖阔带的文气没有风流倜傥的洒脱。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历史,珍惜蛇灰蚓残般的石鼓文陶埙石馨发出的音响以及青铜瓦当上的装饰画。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传统,珍惜乐山大佛永乐大钟沧州铁狮九龙古壁以及太极八卦少林武当飒飒英姿猎猎雄风。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美好,珍惜黄山烟云醉旧客桂林山水甲天下沧海云天莺歌燕舞春雨秋风绿肥红瘦,珍惜《高山流水》之深情《十面埋伏》之危急舒勃伯特之缓缓流动斯特劳斯之徐徐吹拂。

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珍惜阅读,阅读便是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珍惜阅读,阅读便像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

06、安静

在各种生命力中,惟有安静最具影响力。阳光静静地普照大地,人的耳朵听不见任何声响,但是它却带给人无限的祝福和行善的能力。地球吸引力也是沉默无声的,它没有机器的嘎嘎声,铁链的铿锵声,也没有引擎轰隆的噪音,然而它却操纵着宇宙的星球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不已,夜晚,露水悄然而降,润饰每一株小草,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瓣,使他们焕然一新。电的本源不是轰隆的雷响,而是无声的闪电。大自然的奥秘隐含在安静之中,巨大的力量常常无息地进行。

自然界的奇迹都是在静谧中酝酿。宇宙的巨轮无声地运转。我们处在这个嘈杂的时代,如果想保持圣洁,每天必须有一段孤独安静的时刻。(曲可伸推荐)

07、成熟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08、渐入佳境

名剧的开头,往往少有***。

胜境的入口,常常并不引人瞩目。

味美的果实,初嚼的口味有时反而沉得平淡。

纯真的情思,常含在层层递进的意会之中。

款款地导引,悄悄地深潜,细细地回味,静静地领悟。引***以适时,探胜境于幽绝,品回味以悠远,悟美情于灵惠,乃独步人生,渐入佳境之绝技!

“渐入佳境”,在理念上加以放大,则可以囊括整个人生历程,使一个人的生命之链,在不断追求强化、美化的递进式的追求中,逐渐变得庄严、美丽,富于睿智和亮色。

09、成败荣辱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10、沙原隐泉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缎带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11、风雨过后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

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12、是什么

是什倏倏滑过心头,留于瞬间华彩;

是什么静静流过心田,培植甘甜记忆;

是什么轻轻扣动心扉,留下永恒美丽;

是什么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一起奏响甜美乐曲?

13、时间

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可以把最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人类的偶像和权威化成灰烬,可以把英雄的利剑化作孩子的玩物,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无边的海洋。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可以给猿人居住的洞穴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可以给曾是残破的荒村变成繁华的城市,也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自己的心中展开一个智慧的大星空。

14、在文学的殿堂里

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也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 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的图画,也可以***在荷花池边欣赏如***裙般洁白的荷花;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在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 ┄┄在文学里融入自然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在文学的殿堂里,我可以朝谒曹子建,拜访李太白;悲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叹孟姜女寻夫哭长城,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扇踯躅杏花南┄┄ 人类那永恒的美、悲壮的爱,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在我的心灵中升华┄┄ 我还可以欣赏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唐的繁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以及明清的肃穆庄严。

15、许诺

┄┄ 汪国真

不要太相信许诺/许诺是时间结出的松果/松果尽管美妙/谁能保证不会被季节打落/机会,凭自己 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16、生命

生命的辉煌,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所以,春风得意时多些缅想,只要别背叛美丽的的初衷;窘迫失意时多些憧憬,只要别虚构不醒的苦梦!

17、这也是一切

┄┄ 舒婷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断翅膀

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不是一切灭亡/都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笑客

一切的现在孕育着未来/未来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18、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马宁推荐)

19、绿色的心

如果说生命只是一个不能重复花季,那搏动的心便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春花。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时候,鹅黄隐约,新绿悄绽,昭示着生命的勃勃,那是旭日般的青春;阳春三月,杏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柔风拂雨,飘扬着自然的伟力,那是如火的中年,晚春四月,芳菲渐尽之际,远山幽径,柳暗花明,辉煌着黄昏的执着,这是晚晴的暮年。

心灵之树是常青的。

“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生命之绿需要的是熏行的沐浴,坚强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

德是高的,心是诚的,爱是纯的,心便会永远是绿色的。季节的斑斓和诱人,来自自然的造化;芸芸众生的春景,源自于创造。诗人有云;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

一生的春色,需要一生的装点。拥有绿色的心,便会拥有一切。

名山大川,成语接龙,下一句是什么?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好名,勇敢好斗,爱开玩笑,活泼乐观,重视承诺。

大闹天宫的起因是由于好名。他接受招安以后,第一次打出天门是因为弼马温的官儿太小,根本未入流,面目无光,因此怀恨而去。第二次大闹天宫是由于齐天大圣有名无实,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因此不请他,于是跑去偷食,后来连太上老君的金丹也偷吃了,更进一步把蟠桃会的玉液琼浆偷来开“仙酒会”才犯下弥天大罪。结果失手被擒,太上老君把他推进丹炉,炼就不坏之躯,出来后造反虽是为了报仇雪恨,但提出“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的口号,显示他是不满意才高而位低的待遇。后来在取经路上,他经常想到不要坏了名头,如七十六回,大鹏雕说他不像是万里传名的好汉,是个小辈猴头,专在人肚里做勾当,他为了顾全名头,只好出来决斗,他被唐僧赶走。三十一回猪八戒故意使用激将法骗他出山降妖,也是因为悟空好名才受激,他后来还为此当面质问黄袍怪:“你害他便也罢,却又背前面后骂我,是怎的说?”可见他对“名”看得很重要。孙悟空的好斗表现在他经常主动捉妖,视作一桩桩好买卖。当然,他是勇敢的,每次临敌,丝毫没有恐惧。他认为自己的买卖“一定先输后赢”,自信心十足。

一、“仙石迸猴”成佳话,洞天福地猴中王——“美猴王”英雄

《西游记》开篇明义,第一回标题“灵根充孕源流出,心性修成大道生”这两句话实际讲的是***中心人物孙悟空奇异的诞生历程:

“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风化一石猴,五官俱全,四肢皆备……”

“仙石迸猴”的***诞生,既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纯天然的生命体,又预示了日后必有一番奇特的人生经历与轰轰烈烈的作为。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石猴,一跃而为“花果山水帘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既不是天意造化,更不是靠虚伪,欺诈手段谋取,而是凭真本事,真功夫。发现“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他的勇敢,机智可见一斑:

众猴白手连呼三声:“哪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来,不伤身体者,我等拜他为王。”石猴随即两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

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使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石猴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猴王”的位置。但这毕竟是他的少年时光,生命的“懵懂”之龄,心智肤浅。勇敢之举难免夹带“自发”意识。自己这一跳,能不能达到他们预定的要求,顺利完成任务,心里肯怕还没底,只因难抑一时冲动,只为要出人头地,别无他虑。再加上他是趁“王”这重赏而去,勇敢本色中又掺杂着几许争强好胜。

发现“洞天福地”后,众猴们都已陶醉于快乐之中,他却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为王。

从他乘“王”而去,得“王”而归,这种实至名归的背后掩盖不住的是他的逞强好胜,好出风头的顽劣性,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少年式英雄“美猴王”的应有表现。“仙石迸猴”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让他自命不凡,伴随他一生历经无数的坎坷磨难,英雄豪气始终未被困厄所消磨。

二、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齐天大圣”英雄

生命总要不断向前发展,人生也要从懵懂之态走向新生。对于孙悟空还是美猴王的他,其思想早已超越了年龄的限制。思想的先行,使他的生命日渐成熟起来,从而为他由美猴王顺利过渡到齐天大圣敞开了大门。这是一种生命的自觉,为他那种挑战传统,蔑视权贵,战天斗地的反抗精神铺平了道路,这时候的孙悟空已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齐天大圣”。

生命的自觉首要体现于他对生命的深虑:

“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

猴王一语道破心机:

“今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老王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美猴王忧的是“不能躲过轮回,不能做到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于是海外“寻师访道”,求学问能也就势所必然。正因为他畏惧的是生命无常,那么他想要的必然是“永生永寿”的法术技能,对于师父须菩提祖师提供的“流字门中之道,静字门中之道,动字门中之道”,根本不会放在眼里,而对“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七十二般神异变化”情有独钟,也正如此,为他后来西天取经“降妖服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天大圣”之旗的打出,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不仅要做一个与天地山川“齐寿”的“大王”,更要做一个与天地神佛“齐平”的“大圣”,从大王到大圣,这可谓生命自觉的第二个标志。

“齐天大圣是什么?”“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第7回),这就是他的铿锵之言,也是他以“英雄”为自己正名的豪迈之气。为什么要做“齐天大圣”?仅仅因为玉帝的“轻贤”(“弼马温”未入流)?不!这顶多只是诱因。根本原因在于他骨子里所渗透的反抗权威,蔑视尊严的勇气与胆量。加上他有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上天,入地,下海,七十二般变化超强的本领,一根横扫天下妖魔的如意金箍棒,又何愁“齐天大圣”旗帜不出,名号不响。

学成归来的他没有忘记他的理想乐土“花果山水帘洞”,更没有忘记他的“猴子猴孙”们。当听说他的家园被占,猴儿遭受欺侮时,他咬牙切齿,“力逐”混世魔王,拉开了他反抗的序幕,同时为了重振家园,永葆基地,他“九幽十类尽除名,四海千山皆拱伏”(第3回),这一切为他接下来的“大闹三界”准备了现实基础。

“大闹三界”是他震天动地反抗性的集中体现,又是此时英雄本色的淋漓尽致的表现。“地府除名,龙宫索宝,大闹天宫”这是孙悟空欲将自己的威名“远播”而做的三件大事,使“无人不知其名,无人不晓其能”。特别是“大闹天宫”更把他敢争,敢拼,敢斗的反抗性英雄性格展露无遗。

大闹天宫实际上有“两闹”。缘于天廷的两次招安都不遂他之意愿,因而有“大闹”之举。一闹天宫是一次招安骗他当了“弼马温”,而“弼马温”(未入流)即不入天神之流,孙悟空一气之下打出南天门。“二闹”天宫是二次招安“齐天大圣”之职有名无实,连参加蟠桃大会的资格都没有,于是他“搅乱蟠桃大会”,“偷御酒”,“窃仙丹”把他的满腔愤恨尽情发泄。与天廷的“神兵神将”进行了正面交锋,其场面之激烈可以想象。然而,纵有十万“神兵天将”也难敌“齐天大圣”只手。“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第7回)。纵观“二闹天宫”,“一闹”远不如“二闹”,一闹其实是为“二闹”作铺垫,是“二闹”的预演,从而把孙悟空的反抗性层层深入地推进。“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第7回)更是把他那反抗精神推向了一个光辉的顶点。

青年时代的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但难免行事鲁莽,不考虑行为后果和应担负的责任,有力量,有本事,而无深刻的理想,有对生命的自觉,而无追求理想行为的自觉,以“英雄”为自己冠名未免“狂妄自大”,“皇帝轮流坐”更暴露其“目空一切”。言行举止凡此种种,无不是在炫耀自我。“自以为是”的嚣张气焰必然遭到震慑,“大闹天宫惨败遭压五行山下”就是明证。是他那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情理必然。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既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更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三、西天取经显英豪,功成正果美名扬——“斗战圣佛”(一说“圣战斗佛”)英雄

“吃一堑,长一智”。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这是怎样的五百年?与孤独寂寞为伍,靠“渴饮铜汁”,“饥餐铁弹”度时光的艰苦生活。这种落难落魄的煎熬,与其说是一种惩戒,即对他那种年轻气盛,唯我独尊的傲岸品性的威慑,不如说是对他人格,人性的一次磨练。是一次自我重新认识,重新定位的良机。这既是他生命旅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又暗示了他日后必将干出一番“惊天纬地”的业绩。诚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卷十二《告子下》)。这段艰难的岁月,孙悟空进行了沉痛的反省与深刻的反思“靠意气用事,大闯大闹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唯有干一番大业绩,才能取信于人,‘英雄’二字才会名副其实。”“西天取经”是孙悟空毕生为之追求的崇高理想和献身的正义事业。从“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从“齐天大圣”自诩英雄美名到“斗战胜佛”(这是取经后如来封赐的),昔日不可一世的孙大圣,如今已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英雄。这是英雄性格的完善,人性之美的升华。“追求理想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忠于事业的矢志不移,一往无前”是这一阶段英雄性的核心,也是由生命的自觉到生命的自为的光辉再现。

(一)坚定,彻底的斗争精神

西天路上孙悟空以力保唐僧取经为神圣使命,“降妖服魔”责无旁贷。一根如意金箍棒“扫尽天下不平之事,除尽天下不仁之人”,“敢问路在何方!”的英雄豪气跃然纸上。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陷阱诡计,孙悟空万难不屈,百折不回,顽强与之奋战,直至最后的胜利。八十一难之中,无论是“黄风怪”,还是“大蟒精”,抑或是“白骨精”等等,孙悟空那种除恶务尽,决不与任何邪恶势力妥协的斗争精神贯穿取经始末。

(二)敢为崇高理想而献身

西天取经是孙悟空追求的崇高理想,而这一理想的实现过程与他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交织,渗透在一起,互相辉映。

1,战胜自我:勇于战胜他人的人不容易,而勇于战胜自己——自我内在缺陷人性弱点的人更不容易。孙悟空确是这么一个“斗战胜佛”。“真***美猴王斗争”一回,非常精彩。“六耳猕猴”***冒充猴王,招摇撞骗,孙悟空怒不可遏,从花果山到“落伽山”,南天门,“阴司地府”,直到“雷音寺”,搅得天翻地覆。如来指出妖猴的真相,孙悟空难解心头之恨,“一棒”将他打死。这是两种思想的正面交锋,也是两种人生追求的“现实碰撞”。五百年的磨难与反省,孙悟空脱胎换骨,就必须与内心另一个自我“彻底绝裂”。

2,忍辱负重:西行途中孙悟空被师父“一度气跑,两次遭贬逐”。首次气跑是“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14回),孙悟空对拦路抢劫的歹徒首开杀戒,反遭师父责备“无故伤人性命,全无一点好善之心”,孙悟空一气之下跑至东洋大海,“一度遭贬逐”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第27回),孙悟空对狡猾多变,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义无反顾地给予“三打”,唐僧反而将功变罪,“一纸贬书”,无情地“逐走”孙悟空。“二度遭贬逐”是“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第56回),对于一伙剪径的强盗,孙悟空毫不留情,一一除尽,师父决然将他再次“逐走”。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贬逐”,莫大的冤屈,孙悟空却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一心以事业为重。“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第30回),从而表现出宽广的胸襟与气度,这些放在“齐天大圣”那时的他是万万行不通,办不到的。

3,勇于牺牲:作为“圣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阴谋诡计,他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与邪恶势力,搏斗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孙悟空的身影。“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第47回),通天河的金鱼精“为祸一方”,每年要吃一对童男女,孙悟空为民除害,与猪八戒变成陈家的小儿小女,充当妖怪的“口中之食”,其敢于牺牲的精神,苍天可鉴。在对敌斗争中,即使身遭伤害,一样毫无畏惧,舍生忘死。迎战红孩儿时,被“妖孩”的“三昧真火”,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差点丧命,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师父啊!”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师父的安危,以及取经大业的成败。其勇于牺牲之志,感天动地。

4,接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浴于成”。艰难困苦是磨厉人格之最高学府。“斗战胜佛”这道神秘光环的背后是泪水,汗水,甚至血水的凝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西行路上的磨难一为身外的“邪恶势力”,对此孙悟空凭借大无畏的精神与超强本领(筋斗云,七十二变化,如意金箍棒)能够较顺利驾驭。一为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形影不离的紧箍儿与紧箍咒,这可谓最大的磨难。它的作用与威力,不止是肉体上的折磨之苦,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蜕化之痛”,这就需要孙悟空有超越常人的意志与毅力,接受它的考验。实践证明,在每一次那阵阵撕心裂肺,生不如死的惨痛之声中达到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人性的不断提升。

(三)不为狭隘的物质利益所囿,坚定的信念

“英雄难过美人关”。西行中有多少美色的诱惑,孙悟空都不为所动,其心诚志坚,非同一般。而同为取经营垒中的猪八戒,却抵挡不住贪色之欲。每遇美女子,就心旌摇荡。他本为天廷的“天蓬元帅”,只因“酒醉戏嫦娥”,而“被贬”凡间为猪形。“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他在“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23回)得到深刻教训后仍不思悔改。无论是高家庄的“浑家”,还是西梁国女王,都使他“垂涎浴滴”,“心痒难挠”。甚至对“盘丝岭盘丝洞中的七个女妖(蜘蛛精)也要尽情调戏一番,贪色本性暴露无遗。权势与金钱同样是考验英雄的试金石。孙悟空为了取经大业的成功可以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还会在乎那权势与金钱吗?把他们视同无物。我们看到了一个忠于理想事业,保持崇高精神生活的“英雄大丈夫”的光辉形象。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猪八戒贪财爱钱,瞒着师父,师兄,师弟私藏银两,为一己之私,“意乱情迷”,时有表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师父“贬走”后,他却想着与师弟私分行李,“各奔前程”,“一拍散伙”。虽然他最终没有离开取经队伍,但他这种被猥锁的物欲所“迷塞心胸”,目光短浅的毛病确实给取经事业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有时甚至是很坏的影响。

(四)警惕之心,清醒之志,深隧之神

“识时务者为俊杰”。何谓“时务”?即指我们生活的环境,其中隐含着许多对我们不利的因子。既要“识”,首先必有警惕之心。“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防人之心不可无”。只有明辨善恶曲直,洞悉正邪黑白,才能“有理有利有节。”《西游记》虽以唐僧西天取经故事为线索,但唐僧似乎并不是全书的正面人物形象,很多时候作者把他放在与孙悟空对立的层面加以善意的讽喻。唐僧身上集中了封建儒生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诚,他成天念叨着对一切“妖魔虫豸”讲仁慈,“行恕道,”是非不分,善恶不明,正邪不清,人妖颠倒,自己对恶势力一味的屈服,软弱,却对忠心耿耿保护他安全,肃清西行路上障碍而“除妖灭怪”的孙悟空不能容忍。轻则斥责惹祸生事,残酷不仁,重则骂他“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甚至“念咒贬逐”。唐僧这种迂腐不堪给西行之途“蒙上”多少阴影,给孙悟空频添多少艰难困苦。

由“美猴王”到“齐天大圣”再到“斗战胜佛”,孙悟空一生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战斗历程。生命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为”,我们看到了一代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

四,孙悟空英雄形象的底蕴

一个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有品格的孙悟空用勇敢与执着谱写正义之歌。

(一)作者理想的化身

孙悟空是作者在《西游记》中精心塑造的英雄,因而他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追求。作者之所以这么浓抹重彩,为的是“若得英雄重展挣,他年奉佛上西方”(第7***末诗句)。“齐天大圣”大反天宫被压五行山下,作者极力歌颂他的反抗精神并称之为“英雄”,然后又历史性地安排他忍受天灾困苦的磨难,以“奉佛上西方”,这“隐喻着”吴承恩对心目中理想人物的追求,意味着作者希望培育社会的一个理想人格来使国家天下达到太平。表现他渴望在孙悟空身上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寄托他美好的社会人生理想。

(二)建功立业的儒家英雄史观

作者生活的时代是封建大一统的明朝,儒家思想是正统,主流。曾作为一名封建知识分子的他,既痛恨这种腐朽的制度,又对之予以了深刻的反思,但儒家所宣扬的那套“英雄理念”深深植根在他的脑海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理想实现的铁的法则。孙悟空既然是代表作者意志的理想人物,但这个理想人格能不能经受得住时代,社会的考验,必须从实践中求得答案。西天取经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又是作者特意为孙悟空安排的一番“磨心厉志”之旅,“八十一难”的漫漫“修身”,这是孙悟空必经的一个过程,谁能经受得住考验,奋战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才能谓之为“英雄”,也才是真正的一番“建功立业”。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为将来的“治国平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作者英雄理想与针对腐朽黑暗的政治现实

作者在《禹鼎志》序中称:“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徽有鉴戒寓焉。”可见,借助神话以“鉴戒”现实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西游记》是一部神魔***,作者通过超凡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怪诞的变形的艺术手法所描绘的漫漫“西游”全景,无不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西行路上,除了遇到那些“为祸一方”,兴风作浪的妖魔鬼怪之外,还经历了“宝象,乌鸡,车迟,西梁,比丘,灭法,祭赛,朱紫,天竺”九个人间国家和“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三个地方。这些国家与地方,之所以妖精横行,因为这里“君政混乱”。“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这一切,无不是明朝中后期朝败,宦官专权,特务横行等等丑恶黑暗现实的大胆暴露与反映。“国势日蓑”的混乱时势必然造就作者笔下“孙悟空”这样的英雄形象。这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呼唤这样的理想英雄人物来扫清天下,正本清源,匡国救民。

(四)历史英雄的渊源

孙悟空是一个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身上那神异的本领,人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孙悟空又是神,人,物的三位一体。西天取经路上,作者是把他作为“人类英雄”的典型来重点塑造的,从而使得形象亲切感人。对于英雄性格的刻画作者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与历史上那些记载与歌颂英雄人物的文学著作有着内在的联系与统一。《三国演义》中一代枭雄——诸葛亮为全书的关键人物,为报答刘备“三顾茅芦”之恩而穷尽毕业生精力辅佐,治理蜀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忠心耿耿,感人肺腑。《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是为了报答师父救他出五行山之恩,而对之四拜(孙悟空一生只拜过三个人:观音,须菩提祖师,唐僧)。“师命”与“父恩”交织在一起,使他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十一难,十万八千里路途,十四载寒暑春秋,矢志不移,忠心不改。《水浒传》塑造了梁山泊上以宋江为核心的一百零八条英雄好汉那种疾恶如仇,见义勇为,锄奸扶弱,除暴安良,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英雄史迹。而这又显然与孙悟空那种与邪恶势力作坚决,彻底斗争的反抗精神构成了鲜明的映照。

五,英雄性的深远意义

(一)孙悟空英雄人格的完善与升华

孙悟空由一代“美猴王”终成“斗战胜佛”。昔日那个勇敢中难免年少轻狂的孙猴王消失了,代之以一个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有品格的,散发着人性美光华的“斗战胜佛”。一代英雄的真我本色与风***永远定格在了人们的脑海中。孙悟空凭借自身所具有的那种不断完善,成熟的英雄性,使自己的思想与灵魂获得了再生,也就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孙悟空”形象,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二)取经大业终成正果

“斗战胜佛”的被封赐,也就表明取经已获得圆满的成功。西天取经的成功,孙悟空功不可没。西天取经是他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与正义事业。为了它,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矢志不移,勇往直前与邪恶势力作彻底斗争,为理想而勇于献身等等,这些英雄性格为他赢得无可否认的头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很难想象,西天取经缺少了孙悟空,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再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孙悟空身上那英雄性格作保障,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别说取经成功,就连“踏进”西天“雷音寺”都是“难于上青天”。

(三)对后世的深远启发

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每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不仅能够影响一个时代,而且对后世都有深远的意义。文学的这种影响既有文学作品的题材,立意,构思,艺术手法等等文学本身物质形态方面的,更重要的在于一种精神,一种思想的时空穿透力。《西游记》的成功得益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孙悟空身上“最闪光”之处集中在“英雄性格”这一内在灵魂之上。这是作者理想在现实中的超越,是时代精神与社会现实碰撞的产物。孙悟空虽是一个神话式英雄人物,但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富于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普通要求,美好愿望,理想追求。因而这“神话”外衣的内里或多或少地集中了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与智慧。

在市场经济之旗高高飘扬的时下,商潮翻滚,货币坚挺,金钱飙升,各种腐朽的封建思想沉渣泛起。加上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浸入,体制本身的不完善,不健全,各种邪恶势力猖獗,“卖毒,***,制***,售***,坑门拐骗”等等丑恶现象弥漫于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道德的滑坡”,“精神的贫血”,“理想的阙失”,也呼唤孙悟空这样的英雄形象的“再生”。

1,敢于同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一方面既要与之严格划清界限,特别是思想上要划清界限,保持高度警惕,即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在斗争策略上,不能逞匹夫之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孙悟空在除妖降魔的过程中经常与猪八戒,沙和尚合作且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尤其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不能忽视,从而达到最有效地打击邪恶势力。一方面又要与之作坚决,彻底斗争,无所畏惧,我们不能屈服妥协。对于他们我们既要准备“最狠的心”,又要把握住“最利的刀”,只有在斗争中求得胜利,不能在屈服中求得生存。

2,有大志,有情操,不为狭隘物欲所囿,坚定的信念

有志向,有崇高追求,才会有无比的动力,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但任何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要经受住时代与社会的考验。有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是血的代价(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时,差点送命),有时要抵挡住各种诱惑,特别是权势,美色,金钱,要做到“坚如磐石”,心不被外物所役使。没有坚强的意志与超人的毅力是办不到的,有时需要调整自我,改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不断修身养性,完善升华自己的人性与人格。我们要靠一种心灵之美,精神之光去赢得自己的未来与生活,赢得社会的重视。

当然,对于孙悟空那种神奇怪异的“非人”本领,我们无能为力。但那种英雄品格与精神确是我们光***扬的瑰宝。在这样一个“乏英雄”,“非英雄”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一种“精神脊梁”来坚强自己,锻造自己,锤炼自己。不仅我们,时代亦然。

传说:孙悟空,之所以能够成佛,是因为他的渊源太大了,女娲补天的时候召集各地灵石来报名。补到最后只剩下了最后一颗石头,这颗石头由于一直在女娲的身边,久而久之,自然产生了灵性。直到有一天这颗石头迸裂了,便有了石猴——孙悟空。孙悟空,之所以大闹天宫,闯下那么大祸,还能有保护唐曾,最终修得正果——斗战胜佛。是因为他在女娲补天时,早就应该象那些石头一样修成正果了,所以孙悟空修成正果一切都是缘分与命中注定好的。

有名的王家郎出自什么朝代

名山大川、山川米聚、名山胜川、跋山涉川、跋履山川,具体解释如下:

一、名山大川

解释: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出自:《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译文:底商人的罪过,告示皇天后土,经过的名山大川。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名胜古迹、三山五岳、福地洞天、古迹名胜、名山胜水、洞天福地、名山胜川、锦绣河山

二、?山川米聚

解释:指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

出自: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扞援呴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译文:捍卫援引喷出又在皇帝面前,堆米为山谷,指点形势,展示大军所经过的道路往来,分析曲折,明白可懂。

三、名山胜川?

读音:[ 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

释义: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孙统传》:“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

翻译:随心所欲的恣意游览,风景优美的大好河山用不着深入的去钻研。

四、跋山涉川

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译文经过家墓地,恳请章全部得到在哀荣;冯跋山渡水,他任敢向艰险。

五、跋履山川

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译文: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候国。

为什么说《山居秋暝》体现了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宋代

”奇俊王家郎“指的是宋代的王迥

《萍州可谈》记载,这个帅哥叫王迥,但人长得可一点不囧,那是相当帅。史籍中这样形容他的长相,“貌莹寒玉,神凝秋水,姿状甚美”,人送外号“奇俊王家郎”。王家郎不仅人长得帅,还能歌善舞,在当时是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在***歌舞团里是顶梁柱。但还没有到德艺双馨的地步,因为人品比较差,而且也没多少墨水。坊间非议比较多。即便如此,宰相蔡确还是举荐他为监司,充当纪检官员,宋神宗一听“王家郎”,便欣然应允。

这是与他相关的后世的戏曲

据宋人《绿窗新话》卷上《王子高遇芙蓉仙》及古香斋本《施注苏诗》卷一四《芙蓉城》注,又王十朋《东坡先生诗集注》卷四注引、《一见赏心编》卷六《芙蓉女》,可以辑汇成一部《王子高芙蓉城传》(见李剑国辑校《宋代***集》)。其传文如下:

王迥,字子高,虞部员外郎王路之次子。家延女客。既夕,酒罢,见一女子,华冠盛服,坐于厅西,自言周太尉女,名琼姬,语王曰:“我于人间嗜欲未尽,缘以冥契,当侍巾帻,是以奉寻,非一朝一夕之分也。”王初见周,趋而避之,惧不敢寝。更深,困甚,视窗户深掩,阒寂无声,及入解衣,即闻屏帏间有喘息声,乃适见之女,已脱衣而卧。王惧,欲去。女曰:“我以冥契,当侍巾栉。”因强欢事,王不从。天明,周既去,衾枕之属,余香不散。后三日,复至,王与之合。自是朝去暮来,几百余日。一日,出药与王服,又遗诗曰“阴魄阳精宝炼成,服之一日可长生。芙蓉阙下多仙侣,休羡人间利与名。”由是倏忽去不来者数日。忽一夕,梦周道服而至,谓王曰:“我居处幽僻,君能一往否?”王喜而从之,但觉身飘飘然,与周同举。须臾,过一岭,及一门,珍禽佳木,清流怪石,殿阁金碧相照。遂与王自东厢门入,循廊至一殿庭,甚雄壮,下有三楼,相对而耸,亦甚雄丽。廊门半开,周忽入,王少留。须臾,周与一女郎至。周曰:“三山之事息乎?”女曰:“虽已息,奈情何!”于是拊掌而去。逡巡,东廊之门启,有女流道妆而出者百余人,立于庭下。俄闻殿上卷帘,有美丈夫一人,朝服凭几而坐。庭下之女,循次而上。少顷,凭几者起,帘复下,诸女流亦复不见。周遂命王登东厢之楼,上有酒具,凭栏纵观,山川清秀。梁上有额,题曰“碧云”,其字则《真诰》八龙云篆。王未及下,一女郎复登是楼,年可十五,容色娇媚,亦周之比。周谓王曰:“此芳卿也,与我最相爱。”梦之明日,周来,王语以梦,周笑曰:“芳卿之意甚勤也。”王问:“此何地?”周曰:“芙蓉城也。”曰:“凭几者谁?三山之事何谓?”周皆不对。王问周曰:“芳卿何姓?”曰:“与我同。”王感其事,作诗遗周。虞曹公状其事以奏帝。春花秋月,凄怆悲泣而去。周临别,留诗云:“久事屏帏不暂闲,今朝离意尚阑珊。临行惟有相思泪,滴在罗衣一半斑。”

《绿窗新话》,是宋代******集。编者皇都风月主人,生平不详。书共2卷,154篇。据考,此书辑编内容出于《青琐高议》的尤多,如《任生娶天上书仙》、《钱忠娶吴江仙女》、《张浩私通李莺莺》、《张俞骊山遇太真》、《杨贵妃私通安禄山》、《周簿切脉娶孙氏》等。因〈青琐高议〉著者刘斧活动于北宋仁宗、神宗朝间,故《绿窗新话》之辑成时间当于北宋仁神二朝之间。

关于王子高事更直接的记载有,宋人王明清编写的《玉照新志》:

王子高遇芙蓉仙人事,举世皆知之。子高初名迥,后以传其词徧国中,于是改名蘧,易字子开。与苏、黄游甚稔,见于尺牍。东坡先生又作芙蓉城诗云:决别之时,芙蓉授神丹一粒,告曰:无戚戚,后当偕老于澄江之上。初所未喻。子开时方十八九,已而结婚向氏,十年而鳏居,年四十,再娶江阴巨室之女,方二十矣。合卺之后,视其妻则倩盻冶容,修短合度,与前所遇无纤毫之异。询以前语,则惘然莫晓。而澄江,江阴之里名也。子开由是遂为澄江人焉。服其丹,年八十余,康强无疾。明清壬午岁,从外舅帅淮西,子开之孙明之譓在幕府,相与游从,每以见语如此。此事与《云溪友议》玉箫事绝相类。子开,赵州人,忠穆鬷之孙,虞部员外郎正路之子。仕至中散大夫,晚归守濡须,祠堂在焉。贺方回为子开挽诗词云:我昔官房子,尝闻忠穆贤。又云:和璧终归赵,干将不葬吴。今乃印在秦少游集中,明之子即为和宁也,少游没于元符末,子开大观中犹在,其误明矣。

而与王子高同时代的宋人苏轼是相信有芙蓉城之艳遇的,苏东坡有《芙蓉城》诗,序称:“世传王迥子高与仙人周瑶瑛游芙蓉城,元丰元年三月,余始识子高,问之,信然。乃作此诗,极其情而归之正,亦变风止乎礼义之意。”

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珠帘玉案翡翠屏,霞舒云卷千娉婷,

中有一人长眉青,炯如微云淡疏星,往来三世空炼形,竟坐误读黄庭经,

天门夜开飞爽灵,无复白日乘云軿,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

因过猴山朝帝廷,夜闻声歌弭节听,飘然而来谁使令,皎如明月入窗棂,

忽然而去不可执,寒衾虚幌风泠泠,仙宫洞房本不扃,梦中同蹑凤凰翎,

径度万里如奔霆,玉楼浮空耸亭亭,天书云篆谁所铭,遶楼飞步高伶娉,

仙风锵然韵流铃,蘧蘧形开如酒醒,芳卿寄谢空丁宁,一朝覆水不返瓶,

罗巾别泪空荧荧,春风花开秋叶零,世间罗绮纷膻腥,此身流浪随沧溟,

偶然相值两浮萍,愿君收视返三庭,勿与嘉谷生蝗螟,从渠一念三千龄,

下作人间尹与邢。

叶梦得对苏轼此诗持怀疑态度,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云: “世传王迥芙蓉城鬼仙事,咸云无有,盖托为之者。迥字子高,苏子瞻与迥姻家,为作歌,人遂以为信。”——由此亦可得知,苏轼此诗当时是可唱之歌诗,〈王子高芙蓉城〉事或亦因之而传唱一时。无论怎样,苏轼以长诗形式将〈王子高芙蓉城〉事描述出来,是此一故事得以通俗文学化的先声。

而先于此长诗叙事的,还有民间的《六么曲》演唱,活到南宋时逝世的赵次公在注解苏诗时,引用了当时六么曲的两句曲辞,“梦***跨青鸾翼”、“一簇楼台”。《萍洲可谈》、《画墁录》又引用了一句曲辞,“奇俊王家郎”。这三句曲辞,是北宋所谓的《王子高六么曲》留下的惟一内容。

民间对〈王子高芙蓉城〉事的追捧与传唱,也反过来影响着皇室内廷的审美趣味。南渡之后成书的《东京梦华录》载有宋宫廷燕乐之侑盏乐舞。其时,宋代宫廷燕乐,一般是在内殿进行的,演艺方式是随着宫廷宴饮盏次而定,各盏之间的乐舞节目不宜过长,如唐代那样分为三大部分连续演奏的大曲歌舞,显然容纳不下,必定要“裁截用之”。在这些裁截精简的乐舞节目中,亦有根据〈王子高芙蓉城〉事敷演而成的。如书所载:

第三盏:王子高六么花十八

第三盏所演《王子高·六么花十八》与《武林旧事》卷十“官本杂剧段数”著录以大曲为戏的《王子高六么》近似。据王国维考订《王子高六么》乃是“北宋之戏曲……实神宗元丰以前之作。”现存的上党古赛乐舞写卷著录此目后有释目文字,据写卷十二《赛场古赞·前行戏竹放盏规矩讲说》载“吹头盏,唱二盏,少不得舞三盏;排下这一堂仙女,各有花名”;兹后列有十二种歌舞名目及其内容提要,其中就有《王子皋〔高〕六么》一目,其内容提示:“此出王子高和国带〔色〕六美女故事。”这个提示包含两点,一是由王子高的扮演者和六美女以舞为戏,敷演“王子高与琼姬游芙蓉城”的故事;另是由赛场标首用大曲六么演唱此故事内容。《王子高·六么花十八》应是按此曲填词歌咏王子高与琼姬游芙蓉城事,并伴以扮王子高与琼姬等仙女的舞蹈,随唱词作举止。至于唱词中是否保留了“梦***跨青鸾翼”、“一簇楼台”、“奇俊王家郎”这三句旧辞,则不得而知了。

南宋词人吴文英亦因〈王子高芙蓉城〉事而感兴,用自度曲“惜秋华”作词牌,作《木芙蓉》词一首。其词转录如下:

惜秋华 ·木芙蓉

路远仙城,自王郎去后,芳卿憔悴。锦段镜空,重铺步障新绮。凡花瘦不禁秋,幻腻玉、腴红鲜丽。相携。试新妆乍毕,交扶轻醉。长记断桥外。骤玉骢过处、千娇凝睇。昨梦顿醒,依约旧时眉翠。愁边暮合碧云,倩唱入、六么声里。风起。舞斜阳、阑干十二。

在“六么声里”句下,吴氏原注有:大曲六么王子高芙蓉城事,有楼名碧云。朱疆村为此注作笺为:“《云麓漫钞》:王迥,字子高,旧有周琼姬事。胡微之为作传,或用其传作《六么》。《武林旧事》载,官本杂剧段数,有王子高〈六么〉,是也。”——朱笺中提到的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中记载: “王迥,字子高,族***立为苏黄门婿,兄弟皆从二苏游。子高后受学于荆公。旧有周琼姬事,胡徽之为作传,或用其传作《六么》,东坡复作《芙蓉城诗》以实其事。迥后改名蘧,字子开,宅在江阴。予曩居江阴,尝见其行状,着受学荆公甚详。绍兴间,其家尽裒东坡兄弟往来简帖示人,然散失亦多矣。” 吴文英此词又为〈王子高芙蓉城〉事增一故实。

吴氏尚有自度曲“梦芙蓉”一种,或亦为〈王子高芙蓉城〉事而作。其词末句云:“梦断琼娘,仙云深路杳,城影蘸流水。”似亦写此事。至此以往,周瑶瑛讹传为琼姬、琼娘者,不一而足,而其所据仍是〈王子高芙蓉城〉事。

入元以来,戏曲勃兴,〈王子高芙蓉城〉事自然更替门庭,扮戏入曲,据以流衍。宋官本杂剧已有《王子高六么》一本,元人施惠曾撰戏文《芙蓉城》(佚),宋元阙名戏文《王子高》存残曲八支,散见于明人沈自晋《南词新谱》和钮少雅的《南曲九宫正始》中,辑录如下:

[仙吕入双调过曲·鹅鸭满渡船]画堂深深处,厮守在鸳帏。倚香并偎玉,怎抛离?好天良夕同宴逸,双双比翼鸾凤飞,绾同心缕。游翠馆,赏瑶池,花下饮,月前醉。

[仙吕过曲·锦添花]春来到,景最奇,堪赏名园明媚,千红万紫,枝头一似锦绣堆积。堪题,游蜂戏蜨顾恋枝,黄莺紫燕争斗飞,赏花人一似蚁。睹才郎遇着艳质,亭台上笑声游戏。[合]叹取人生光阴能几?莫把青春虚受,负良辰美时。

[间花袍]渐觉红稀绿密,正是日长人困,夏景凉时。可爱熏风破炎威,鸳鸯两两波心戏。轻摇纨扇,夜凉似水。风摇蒲剑,鱼儿戏水。正宜浮瓜并沉李。[锦添花]***莲歌和得正美,槐阴柳畔蝉噪起。

[一盆花]过却炎炎天气,正牛星女宿,会约佳期。金风吹败井梧飞,蛩吟阶砌,叫得声悲。果然是奇,果然是美,蓦忽地风传木樨,异香拂鼻。[锦添花]看天边征南雁儿,芙蓉花绽开正美。

[惜黄花]三冬景又催,渐觉梅开蕊。同云密布时,六花飘坠,顷刻银装粉缀。见古木压断枝,百鸟归路迷。酒价高无比。晚来看渔人披得玉蓑归去。[锦添花]雪狮儿塑得正美,红炉暖阁排宴逸。

[情未断煞]四时中常乐意,逢花遇酒且舒眉,叹取人生能有几?

[南吕过曲·本宫赚]不误佳期,果然是三日来至。感娘行,情深意密似胶漆。告郎知,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咫尺隔千里。莫学王魁,扯破家书负恩义。娘行听启。

[前腔换头]卑人分福非今世,跨青鸾游洞天福地。世间稀,瑶池台馆正华丽,神仙境,殿上回环列侍姬,箫凤笙鸾韵清美。金桃数颗,待取来漫酬佳致。宴阑回归。

因为有了戏文的传布,〈王子高芙蓉城〉事更广为人知,遂成习语典故。元人小令、散曲(套数)、杂剧中屡有提及。

致远[大石调·青杏子]“姻缘”:

天赋两风流,须知是福惠双修,骖鸾仙子骑鲸友。琼姬子高,巫娥宋玉,织女牵牛。

邓玉宾[中吕·粉蝶儿]套曲之[鲍老儿]:

芙蓉国里琼姬伴着子高,他稳跨着青鸾到,月明吹笙对碧桃,煞强如西日长安道。

据《雍熙乐府》辑,元人王实甫的《韩***云丝竹芙蓉亭》杂剧中有[点绛唇·丽情]一套,亦以典故方式提及〈王子高芙蓉城〉事。此套中[***花]一曲云:“保亲的论孟白,主婚的唐汉策,送女的霜毫笔,守亲的是砚台。你既怕女裙衩无心相待,枉将伊厮定害。王子高不好色,周琼姬忒分外,卓文君是不谐。”

又据《雍熙乐府》辑,卷十三有无名氏[秃厮儿]一曲,仍以典故方式提及〈王子高芙蓉城〉事,云:“席儿前眉尖眼角,寨儿中口强心矫。谢琼姬不嫌王子高,同跨凤,宴蟠桃,吹箫。”——典故图像的世井传布,以此比拟并以此附会之文学创作继而层出不穷。明清以降,兹举二例,一为瞿佑之《剪灯新话》,二为曹雪芹之《红楼梦》。

《剪灯新话》有《渭塘奇遇传》云:“至顺中,有王生者,本士族子,居于金陵。貌莹寒玉,神凝秋水,姿状甚美。众以‘奇俊王家郎’称之。”——此对王生之比拟,正合用王子高六幺古曲辞之句。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写晴雯死后,宝玉听了小丫头说,晴雯做了芙蓉之神,因撰《芙蓉女儿诔》,“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这种人神之隔的想象,及以“芙蓉”为媒而感喻的手法,与〈王子高芙蓉城〉事亦同出一辙。或可结论说,〈王子高芙蓉城〉事传布流衍近七百年后,至《红楼梦》***而成余绪之绝响。

明清以降,〈王子高芙蓉城〉事渐成遗响,典故惯常的趣味已经远逊于其初成时的吸引力了。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五云: “王迥,字子高,钱塘人。丰仪秀朗,清韵逼人,飘飘然实有出尘之想。尝逢仙女周瑶英,携之同游芙蓉城。宋元丰初,苏子瞻遇子高,询瑶英事,信有之,乃作歌一篇(即《芙蓉城》诗)。子高故居,后为钱塘尉司,而北郭税务侧有片石,周益公题曰“奇俊”,相传为王子高石也。”——〈王子高芙蓉城〉事,只不过成为后人游览的一处名胜古迹罢了,它不再呈现出形态各异的文艺形式,供人追捧与赏玩、追思与感悟了。

综观上述,〈王子高芙蓉城〉事从子虚乌有的文人感遇开始不胫而走,传布流衍近七百年之久。从口头传闻到民间传唱,从文人唱诵到***笔记;又从民间传唱翻至宫廷乐舞,复从***笔记到编戏演剧;〈王子高芙蓉城〉事终成众人习知的世俗典故。典故成语,呈惯常无奇之定义;〈王子高芙蓉城〉事流衍所呈的各种文艺形态渐次消亡。至《红楼梦》时,余绪残影,已成空谷绝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全诗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韵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

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一、

这首山水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一些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青松、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发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二、

别开生面的秋韵图——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恍映在眼前的却是一幅——

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王维《山居秋暝》却挣脱了悲秋的传统审美视野,营造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清腴”(沈德潜《说诗啐语》,意谓风清质腴)雅洁、自由轻灵的慕秋意境,颇具创造性,这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要把握的第一要略。如同我们在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样要留意,写荷、状月之文枚不胜数,而将二者对举为一个意象的乃朱先生首创,明晰了这一点,欣赏时才能探其门径、得其精髓。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题中“山、秋、暝(晚)”。“空”字极为跳眼,此字在王维的诗中运用频率甚高,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由下文可知,此空非虚也,实乃清、静。“晚”字亦很传神,曲折地道出了诗人盼秋之心、慕秋之情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对仗工整、景物明丽、章节谐和、风格灵动而卓绝千古,此句内在的审美机制在于诗人将无生命的“月、松、泉、石”写活,且活得如此“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相依相托、血脉通连,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体悟得天人合一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与上联合璧,动静相协、视听互动、情景交融,浣纱之女穿梭于茂林修竹之间,渔樵之男荡舟于“荷塘月色”之中,充满了一种拙美和野趣,洋溢着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艺术人生之感。

由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可知,上述之“画”还承载着诗人来自社会的信息。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从整体上看,此诗深得《东坡志林》中所讲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之趣旨。本诗(亦或本画、本图)从构图上看,远景是空山新雨、天气晚秋,近景高处是明月照松、清泉流石,低处是***儿似的浣女与渔人,末句是虚写,其意已于前三句之远、近景中暗示出来。因为“远山无色、远水无波”,故首尾两联实是背景与画外音,而中间两联才是浓墨重彩之处,因而我们只要紧紧抓住“松、竹、莲”这三个典型的表示诗人品性之刚直不阿、超凡脱俗、典雅峻洁的意象,并仔细体验作为诗人山居理想之化身的浣女与渔人的质朴自由,本诗的意境——一幅别开生面的秋韵图就美妙无比恍在眼前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一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傅如一)

赏析二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赏析三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花源记》),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颔联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泻”,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用“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王维写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如果说第一句侧重写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话,那么,第二句就是写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流水空明,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活泼机灵。面对这一溪清幽洁明,空灵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润沧桑的面庞,撷一缕清音唱响心灵的浪花。着一“流”字,尽显风流,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韵味,也引导人们去体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飞花溅玉的闪亮或穿林绕石琤琤琮琮的合鸣。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

颈联拓展一步,进到人事生活,而这种生活出现在山中黄昏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显现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写姑娘:一群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浣衣归来,结伴同行;她们嬉戏玩闹,笑逐颜开,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静的生机,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写渔人: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满眼荷叶纷纷倒向两边,掀翻了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羡慕,多么想,摇一船沉甸甸的丰收喜悦来迎接又一个静谧幽美的夜晚;多么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渔舟小调去欢送又一个余辉掩映的黄昏。姑娘也好,渔人也罢,诗人只听见竹林中的喧闹而不见其人,只见到莲株的摇动而不见行舟,自可想见竹林莲丛的茂密幽深,人们竟是裹在这样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里,这是何等动人的景象啊!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勤劳纯朴,心性高洁;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率性真诚,一派天然。难怪末联诗人要由衷地倾吐出“王孙”可留的感叹了。

尾联巧用《楚辞?招隐士》之典,《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王维反用其意,自成佳构,增无限趣味,“随意春芳竭,王孙自可留。”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另外,从全诗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纯洁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莲,污而不染;……凡此种种,在传统诗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闲雅致,高洁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难看出王维对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游云台山作文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如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淼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倏忽间,就到了黄昏。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注释

(1)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2)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3)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4)明灭:忽明忽暗。(5)向天横:直插天空。横,直插。(6)”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台(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7)天台(tāi):山名,在浙江天台北部。(8)”对此“句: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东南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显得低多了。(9)因:依据。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10)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11)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12)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13)渌(lù):清。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14)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15)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16)半壁见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17)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18)”迷花“句:迷恋着花,依靠着石,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暝(míng),日落,天黑。(19)”熊咆“句: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殷岩泉”即“岩泉殷”。殷,这里用作动词,震响。(20)”栗深林“句: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栗、惊,使动用法。(21)青青:黑沉沉的。(22)澹澹:波浪起伏的样子。(23)列缺:指闪电。(24)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门扇。一作“扇”。(25)訇(hōng)然:形容声音很大。(26)青冥浩荡:青冥,指天空。浩荡,广阔远大的样子。(27)金银台:金银铸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28)风:一作“凤”。(29)云之君:云里的神仙。(30)鸾回车:鸾鸟驾着车。鸾,传说中的如凤凰一类的神鸟。回,旋转,运转。(31)魂悸:心跳。(32)恍:恍然,猛然。(33)觉时:醒时。(34)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向来,原来。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35)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36)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青崖:青山。(37)须:等待。(38)摧眉折腰:低头弯腰。摧眉,即低眉。

作品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李白从离开长安后,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闷愤怨郁结于怀。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尘俗的山林去寻求解脱。这种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却不能一笔抹杀,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李白在精神上摆脱了尘俗的桎梏。而这才导致他在诗的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这种坚决不妥协的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正是这首诗的基调。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像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

“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兮辞》。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其作年一说天宝四载(745年),一说天宝五载(746年)。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在今山东)家园。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所以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唐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游云台山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云台山作文1

暑***里,我有幸和妈妈一起去河南云台山云台山旅游。无天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云台山,它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30公里的修武县境内,是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极猕猴自然保护区家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全面积190平方公里。

刚一进入云台山景区,我就被着迷人的景色给迷住了。听导游说云台山是由小寨沟、老潭沟、温盘峪、子房湖、茱萸峰、万善寺等景区组成。云台山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着称。这里的瀑布多而奇、大而高、壮而丽、小而美。瀑布是云台山的最大特点,说它特就是特在一个“独”字上。因为瀑布多见于雨量充沛的长江以南,而云台山则处在易旱少雨的黄河以北,它是我国北方疆域内的独此一份!瀑布可分为崖瀑和沟瀑两大类型。崖瀑是从悬崖峭壁上由直流而下的水流形成的,沟瀑则是在沟底的坎坷上由顺流而下的水流形成的

云台山的红石峡以丹霞地貌着称于世。红石峡也称“温盘峪”,那里被誉为“中原第一景”。这个景区集秀、幽、雄、险于一身,全、瀑、溪、潭于一谷,有“盆景峡谷”的美誉。温盘峪峡谷夏季凉爽宜人,隆冬则温暖如春,一年无四季,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顺着栈道进入红色岩石陡立的峡谷,发现两侧岩石好像触手可及。温盘峪峡谷最窄处不到5米,最宽处也不过20多米。Z型迂回前进,抬头望只能见到一线天。

下午我们又游览了小寨沟。小寨沟的景色和红石峡差不多,只是人相对来讲少了一些,我们这些孩子可以撒开了跑、闹、戏水……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返回的时间了,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戏水的池塘,踏上了返回的行程。回到车上,真是又疲惫又***又快乐,欣赏着刚才拍的照片,回味着快乐的时光,真的感到自然界的造物神奇,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丽。我在想下次有时间还来云台山旅游。

游云台山作文2

暑***,爸爸带着我去云台山游玩。云台山位于河南修武,离我们江苏省徐州市很远,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先去玻璃栈道游玩。我们说说笑笑来到栈道前,只见栈道是用厚厚的玻璃做的,隔着玻璃栈道下面就是万丈悬崖。踏上栈道的人都紧紧抓着栏杆一步一步慢慢挪动,有的胆小的还被吓哭了。这对于胆小的我来说真是一种考验。一开始我也很害怕,在爸爸不断地鼓励下我迈出了第一步。我紧紧抓住爸爸的手,站在栈道上看脚下,仿佛凌空漫步,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虽然山间美景郁郁葱葱,却把我吓得腿直打哆嗦。爸爸叫我不要看脚下,要向远处看,我向远处眺望,巍峨的绿色大山此起彼伏,绵延不绝!山间云雾升腾,宛如仙境。我沉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忘记了恐惧。不知不觉,我走完了全程。

接着我们去了小寨沟爬山,路上游览了情人瀑,我和同行的小朋友在冰凉的泉水里打水仗,真好玩!接着经过丫字瀑,丫字瀑因像汉字“丫”而得名。最后来到不老泉,传说喝了此泉水能长生不老。我和爸爸也加入接水大队,接了一瓶水边走边喝。哇,这水真的是凉丝丝的,甜蜜蜜的,比饮料还好喝!

第二天一早,导游把我们带到了红石峡景区。红石峡的石头都是红色的,因而得名。红石峡景色很壮观,里面有个水库名子房湖,我和爸爸在湖中乘了快艇,快艇在拐弯的时候倾斜的很厉害,我们的身子就要碰到水面了,太***啦!

两天的行程很快结束了,云台山美丽的景色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游云台山作文3

星期六我和妈妈、姑姑还有奶奶一起去云台山玩。一大早我们就座上了旅游车,在车上导游姐姐介绍说云台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景区。导游姐姐说我们到哪去的第一个景点是潭瀑峡,又称小寨沟,那里是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被称为“潭瀑川”。听了导游姐姐的话,我恨不的立刻飞到那里。

三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简单吃过午饭就来到了潭瀑峡,那里真如导游姐姐说的一样到处是泉水,到处是瀑布,并且水很清很清,清的能看清水下石头的模样,能看到鱼儿在悠闲的游来游去。我还看到了一个大石头,样子像个大桃子,妈妈说它就叫“寿桃石”。还有一个大瀑布从高高的山上飞下来,水花溅到我的脸上,凉凉的真舒服。时间过得真快,我还没有玩够,导游姐姐就叫我们回去吃晚饭了,这时我才感到肚子有点饿了,腿也累得走不动了。

回到宾馆吃过饭,我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早上,我被大公鸡的打鸣声吵醒了。起床后我和奶奶来到院子里,山里的空气真好呀,远远望去一座山连着一座山望都望不到头。

吃过早饭,我们就来到了红石峡景区。这里的路又陡又窄,妈妈紧紧拉着我的手生怕我摔倒。我正走着,突然听到很大的水声,我顺着水声望去,只看见一个大瀑布从天而降,银光闪闪的,好壮观呀!导游姐姐告诉我这个瀑布叫“白龙瀑”是,它的高度有30多米。这里还有一个黑龙潭,它的水碧绿碧绿的,并且水很深很深。

两天的行程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座上了回家的汽车,虽然很累,但却玩的很开心。在大自然中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游云台山作文4

双方力量悬殊的军队作战,力量薄弱哪一方的将军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增强了士兵的信心,克服了士兵的恐惧感,结果大获全胜。原来成败与否,不在于物质力量是否雄厚,而在于精神力量是否强大。精神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西椘霸王项羽,正是借着破釜沉舟的勇气,鼓舞军心,才得以攻下百二秦关;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可吞吴。当日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并为因此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相反的是,他痛定思痛,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来提醒自己昔日的亡国之痛。最终,他以三千越兵吞并吴国,报亡国之仇雪见陵之耻。项羽和勾践,所凭借的不过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逼入绝境后无路可走,只能奋力一搏的精神意志。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想,体现的也是这个道理吧!没有了强大的物质力量,所能够运用来拯救自己的只有内心的一股劲儿,一种陷入绝境后极切渴望生存的坚定信念。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来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在这困难重重的生命旅途中,我们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来应对风暴的斡旋。是否能在风雨中站立不倒,是否能在困难前镇定自若,都源于你内心精神的力量,与其他无关。

风暴来临,雄鹰依然搏击长空;波涛起伏,航船依旧勇往直前。精神和信念就像是前行路上的启明星,为我们指引方向。有很多困难是躲不掉的,面对困难,无需回避,无需畏惧,愈挫愈勇,是战胜困难的秘诀。面对困难,积极的迎接挑战,把杂念抛开,只用信念来支撑,那么,胜利就在前方等你。

歌中唱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才会有奇迹。高考,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那么在走向高考的路上,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做呢?可以“头悬梁,锥刺股”的韧劲儿必不可少;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也是必须。精神决定一切,精神在,动力在,希望在,成功在。

游云台山作文5

五一期间,我们全家和表哥一起游览了云台山。

它位于焦作修武境内,总面积有280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多个旅游景点:红石峡、潭瀑峡、茱萸峰、猕猴谷等十几个景点,是一处以太行山丰富的水景为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云台山。景区内有被誉为华夏第一奇峡的红石峡,有单级落差314米的高瀑――云台天瀑,还有云台第一大峡谷――青龙峡。同学们,光是讲到这里,我相信你们便有一种想去的冲动。别急,我先为你们细细道来。

云台山不仅拥有秀美的山水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茱萸峰是历代文人墨客和僧道修行的圣地。这里植被茂密,古树参天。唐代大诗人王维登临此峰曾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我站在峰顶远远望去,突然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没有登上峰顶的人所无法体会的,同时也是非常自豪的。同学们,如果你们去云台山游玩,一定要去亲自感受一下啊!

云台山盛产四大怀药,分别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听说它们都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景区里到处都是在售卖山药酒、山药酥、山药片和山药糕的,游客们熙熙攘攘,讨价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我很疑惑,为什么这些商品全都是围绕着山药做文章的呢!妈妈告诉我,因为山药是当地的一大特产,也是当地百姓谋生和致富的一种手段。哦!原来是这样,我终于明白了。

云台山,一个云雾缭绕、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我爱云台山!

游云台山作文6

人们都说来到云台山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我们到来时正值酷暑,所以我们一下车就奔向了最具山水特点的红石峡。

红石峡顾名思义,就是以红色的石头组成的峡谷。红石峡中,遍地是火红的一层一层的岩石,像熊熊烈火一般。刚进景区,就听见峡谷下面那潺潺的流水声,激昂交错,沿着陡峭的石梯我们下山谷,山石层层叠叠,贴着山崖前行,小道弯弯曲曲,最窄处只容一人通过。若是不小心,个子高的人难免不会被山石碰头。站在通往红石峡的小路上,我将身子探了下去,望着眼下的万丈深渊,望着峡谷里的山山水水,既险又秀。两边的山岩湿漉漉的,细小的山泉从石缝中挤出来,向游人展示它们的风姿,一滴滴、一串串……一股凉风吹来,好清爽啊!

红石峡的石头是那么险。瞧这块千年悬石,正悬在我的上方,它正好卡到了两座山之间,竟有一千年没掉下来,好悬哦!红石峡的石头是那么奇,看,同心桥上的三个相连的空心石,它身处碧绿的水中,不管水面有多大的变动,它浮出水面的高度依然不变。红石峡的石头是那么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乌龟壳,有的像一把逍遥椅,还有的像棋盘……

红石峡的泉、瀑、潭是那么多。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泉,多少瀑,多少潭,只见一条条瀑布从天而降,水花飞溅,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一条条泉水顺着石缝滴答滴答缓缓流动;一个个深潭静静地躺在那儿,宛如一块块碧玉。水帘洞泉多、瀑多。由于长年水流不断,石壁上生出许许多多的苔藓,碧绿的苔藓一层层,一串串,用“翠色“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不知是谁把细小的水珠用针线串起来,悬挂于翠绿的苔藓上,又一松手,轻轻散落潭中,形成一道道水晶珠串,酷似水帘,不由人想起孙悟空的洞天福地——水帘洞的水帘了。红石峡的水是那么清凉,一丝丝渗入心底,夏日的酷暑顿时烟消云散。

红石峡是谁赋予你这般神奇的魅力,大自然啊,我为你的杰作而惊叹!

游云台山作文7

将近上午十一点,我们乘坐大巴,往山上去,路两边是一掠而过的原始小树林。很快只见一个红色的小房顶掩映在万绿丛中,有人说那就是万善寺了。

沿着清幽的石阶小路,慢慢走上去,很快一个写着万善寺的门,映入眼帘,走进院内,只见烟雾缭绕,好多善男信女,在那里烧香拜佛,又跪又磕头,口中念念有词,像在许什么心愿似的。院里的桌子上放了很多香呀,黄纸呀!还有个尼姑理了个光头安静地坐在那里。

接下来我们又去红石峡,往前一看,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去,前看不到头,后望不到尾,只能看人,大门口有武警焦作支队守着,一次就放行几十人,不知道山上的`景色如何,光眼前的人头攒动,人潮汹涌的情景,像春节的车站一样蔚为壮观。太阳虽不太着毒辣,但也烤的人心焦躁,幸亏偶尔有一丝风吹过来,清凉了许多。我们在木头栅栏里,像乌龟爬行一般,半天挪一步。身旁边一簇簇月季花开得正旺,只是被太阳晒蔫了,无精彩的耷拉着头,不知拐过了不知几道弯,我挤在人群中,只看到前面人的后背,好挤,好慢呀!真想长对翅膀飞过去呀!太阳都打瞌睡了,不见了踪影,我也昏昏欲睡,红峡谷好像在梦里……

将近1:50终于出了围栏,哇!重见天日真啦!

站在桥上,神清气爽,四周群山环抱,烟雾缭绕,如梦如幻。近处的山青翠欲滴,稍远的山像笼着一层轻纱,更远处的山隐隐约约的,只有一个轮廊,慢慢消失在烟雾中……

“红石峡!红石峡!”妈妈喊道。只见两边是陡峭的悬崖,红碣色的岩石格外醒目。据说红石峡高368米,长20xx米。来观看红石峡的人很多。这里峡谷的岩石奇形怪状,形态各异,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另外还有从山顶飞泻而下的瀑布,像一匹白色锦缎从天上抖落下来,让我不仅想起了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真是形象极了。

晚上九点多,我们才从山上下来,虽然很累,但还是兴趣盎然。

云台山,一个云雾缭绕的梦幻奇境。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游云台山作文8

这个***期里的一个周末,我和爸爸、爷爷一起去了以山清水秀、景色优美而著名的云台山。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阳光照在我的屋里,小鸟就在窗外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像是在说赶快起床,就要出发了!"我就很高兴的起了床,迅速的刷牙、洗脸而后我们就带着行李准时出发了。

七点,我们来到***地点,看到有一辆崭新的大巴。等我们上了车,找到座位,安心的坐下就出发了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我发现窗外有一条大河,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又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终于来到了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

我们一下车,哇!我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山上是绿茫茫的一片,见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就更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玩了。

上午,我们先去了红石峡,那里的石头都是火红火红的,这是因为那里的流水里含有丰富的铁元素,造,成了这奇异的景观。顺着山间狭窄的小路,我们来到了一个山洞,山洞很窄又很长,里面装了很多的灯,闪耀着五颜六色的灯光,给人感觉像是在仙境一般,美丽极了。

下午,我们又去了另外一个景点——小寨沟。小寨沟全长有一千多米,里面有许多的断崖峭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告诉我这是地震等地壳运动而造成的。出来后我们又去了猕猴谷,那里有很多野生猕猴,它们会从一堆草丛里窜出来,抢走你手里的零食。到下午四点,还有一场搞笑的猕猴表演

第二天,我们吃过早饭,就向著名的茱萸峰出发了。到了那里,我先看到了诗人王维的雕像。让我想到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首诗。茱萸峰的台阶非常陡峭,不小心就会掉下去。刚开始上的时候,大家信心百倍,但是登了一会儿,大家都累的不行了,不过我们还都在坚持前进突然下起了小雨,台阶很是湿滑,哎!真可惜,我们只好下山。

这两天我们玩的不仅开心,而且我还了解了很多知识。

游云台山作文9

暑***期间,我和妈妈来到了向往很久的云台山。

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因峰冠雄。来到这里令我最难忘的就是壮观的叠彩洞和茱萸峰。

我们在茱萸峰的山脚下做车上山,那路可真陡啊。基本上每一个拐弯都在100度以上,有的甚至到了180度。每当转弯时大家都会叫一声哇真有一种做过山车的感觉,好惊险啊。幸亏司机叔叔开车的技术好,要不的话我们一车人早就掉下山崖,变成人肉馅饼了。

我们经过叠彩洞,它太神奇了,是当地人民发扬愚公精神,从1***7年至1987年,历时十年,战天斗地的杰作。它由大小19个洞组成,隧道全长4831米,上下落差912米,洞内均为180度的转弯,车辆在此每行走百米,海拔平均上升5米,首尾相连,曲洞连环,形成了一道奇异诱人,耐人回味的独特风景线。

下车以后,我和妈妈继续向上攀登。登上台阶,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爬到半山腰我就不行了,只好停下来休息,真有点不想爬了,这时一位跟我差不多大的女孩从我身边经过,往上爬。我想:她跟我差不多大都可以爬上去,我,做为一个男子汉更应该坚持到底。想到这里,我又站起来继续前进,终于到山顶了,我已经满头大汗。往山下看,真是云雾缭绕,有一种来到仙境腾云驾雾的感觉,仿佛我就是天上的神仙。茱萸峰海拔是1308米,古代的时候,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经来到这里,看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他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还学会了坚持。茱萸峰不愧是云台山最高的山峰,云台山不愧的5A级景区。我爱它。如果有机会,你也应该去看看它,它会让你陶醉,让你神往。

游云台山作文10

云台山有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使得云台山形成了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

第二站就是红石峡,漫山遍野的红石头形状各异,陡峭的山路让人心惊胆颤,挺拔的山峰让人望而生畏,过了“一线天”桥,我们就上了山路,山路又陡又窄,向上看是烟雾缭绕的顶峰,向下看是望不到头的百丈深渊,沿着山路走下去,就到了彩虹桥,彩虹桥是天然形成的,几块石头连接在一起,不足一米宽,一边是飞奔而下的瀑布,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湖水,过了彩虹桥就到了黑龙洞,洞长三十米,洞内有几盏小灯,可是我还是觉得阴森森的,在洞里听着水声哗哗的响,只闻其声,不见其水,险情奇趣。还有银光闪闪的白龙瀑,犹如飞雪玉龙,直冲而下,黄龙潭水深处湛蓝无比,水浅处清澈见底,最有趣的是还有小鱼在游动,有黄龙潭就有黄龙瀑,银色的水从谷底一泻而下,潇洒飘逸,瀑布声好像急雨般,红石峡内美景数不胜收,有至幽至奥的黑龙潭,摇摇欲坠的悬石,狭长幽曲的苍龙涧……然而,这些名字好像都与龙有关系,并且红石峡的石头是红色的,这一点还有一个小传说呢!相传以前红石峡住着九条龙,主要以黑、白两个龙王为首,一次,二龙王下棋,白龙输了,它不服气,黑龙大怒,便与白龙打了起来,龙血将漫山的石头染成了红色,那个棋盘就成了“棋盘石”。在碧波荡漾的潭水中,两个跃出水面的红色奇石,宛如一对情人相拥甜吻—相传这是黑白龙王的龙女与龙子的浪漫化身。我们还见到了逍遥石、天女散花瀑布等等。还看到了首龙潭、青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构成的九龙潭。最后来到了子房湖,子房湖的早晨与下午湖面阴一半晴一半,一边金光闪烁,一边碧绿透明。正午明,像一面明镜,子房湖上的奇景千变万化,美丽多姿,让人留恋忘返。

今天领略的只是云台山的一小部分,明天将要看到让云台山充满灵气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