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内省不疚,君子内省不疚原文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19 0
  1. 《中庸》第三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2. 论语中 “君子不忧不惧”是什么意思?
  3. 内省不疚出自哪里
  4. 内省不疚出自论语吗
  5. 中庸2.39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12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的回答是:“君子不忧不惧。”对此,也还是有人根据司马牛的特殊身份来推测。认为是司马牛在桓魋叛乱失败后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所以孔子有针对性的告诉他,君子是不忧不惧、问心无愧的。这个解说也未必然。不过司马牛又怀疑开了,“难道就是不忧不惧这么简单吗?” 前面有提到过,孔子曾说,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实际上,孔子是要告诉司马牛,君子就是仁者、勇者。仁勇兼备,何其难也?不过显然司马牛并不懂。孔子倒是很耐心,继续解说,“君子是要经常自省的,没有内疚,那又何来的忧惧呢?”实际上,这话还是绕回到原来的问仁上去了。所谓“内省不疚”,意思就是,你做事说话,都要谨慎,不能随便。否则如果一时冲动,做出不好的事,说出不好的话。那就要后悔了。你自己也要内疚有愧的啊。所以,要做到君子,起码也要谨慎从事才好。从司马牛的这两次问答,也明显可以看出司马牛“躁”的特点。对于孔子说的话,并不去思考,而老是持怀疑态度。宜乎孔子坚持要他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做起。

《中庸》第三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犹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

君子内省不疚,君子内省不疚原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翻译: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不符合儿子的要求。即使有粮饷俸禄,我能来享用它吗?”

论语中 “君子不忧不惧”是什么意思?

第三十三章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译文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于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注释

 (1)衣锦尚絅:引自《诗经·卫风,硕人》。衣(yi),此处作动词用,指穿衣。锦,指色彩鲜艳的衣服。尚,加。絅(jiong),同“裟”,用麻布制的罩衣。

 (2)暗然:隐藏不露。

 (3)的(di)然,鲜明,显著。

 (4)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引自《诗经·小雅·正月》。孔,很。昭,《诗经》原作“沼”·昭、搁同,意为明显。

 (5)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引自《诗经·大雅·抑》。相,注视。屋漏,指古代室内西北角设小帐的地方。相传是神明所在,所以这里是以屋漏代指神明。不愧屋漏喻指心地光明,不在暗中做坏事,起坏念头。

 (6)奏***无言,时靡有争:引自。诗经·商颂·烈祖》。奏,进奉,***(ge),通“格”,即感通,指诚心能与鬼神或外物互相感应。靡(mi),没有。

 (7)鈇(fu)钺(yue):古代执行军法时用的斧子。

 (8)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引自《诗经·周颂,烈文》。不显,“不”通”丕”,不显即大显。辟(bi),诸侯。刑,通“型”,示范,效法。

 (9)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引自《诗经·大雅·皇矣》。声,号令。色,容貌。以,与。

 (10)德輶如毛:引自《诗经·大雅·杰民)。輶(you),古代一种轻便车,引申为轻。

 (11)伦:比。

 (12)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引自《诗经.大雅·文王》。臭(Xiou),气味。

内省不疚出自哪里

意思是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四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

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释义:

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畏惧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内心无愧,还有什么忧愁、有什么畏惧呢?”

扩展资料:

孔安国说:“牛兄桓魋将为乱,牛自宋来学,常忧惧,故孔子解之。”可知这次对话有特殊背景。司马牛的哥哥是宋国大臣,想要叛乱,就是曾经要孔子并拔去大树的那位。司马牛从宋国来到曲阜入孔门求学,经常处在忧愁和恐惧中,因此孔子才这样开导他,使他从忧惧中解脱出来。

古代法律严酷,有株连,对于叛乱者往往灭门,这是司马牛忧惧的原因。孔子劝导他只要自己没有错误,没有罪过,就不必忧惧。因为个体生命的死亡虽然无定但却是必然的,如果问心无愧,就没有内疚感。自己在道德上没有亏阙,不欠他人,更不欠社会,当然就可以心安理得

每个人只能负责自己的行为,内省无罪当然无需忧愁恐惧,这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的宗教性质的人生境界与人性追求。

百度百科-不忧不惧

内省不疚出自论语吗

内省不疚的出处:

《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内省不疚的拼音:

[ nèi xǐng bù jiù ]

2、内省不疚的意思:

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内省不疚,汉语词汇,出自《论语·颜渊》,解释为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

3、内省不疚的近义词意思与拼音:

(1)、问心无愧[wèn xīn wú kuì]

反躬自问,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

(2)、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

完全当得 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

4、内省不疚的反义词意思与拼音:

5、内省不疚的造句

(1)我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无论你们说什么,我是内省不疚的。

(2)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孔子

(3)“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后人对此做注解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5)恶无故自来,君子不耻,内省不疚,何忧于志是已矣。

(6)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中庸2.39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出自论语?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的意思是自我反省后,内心没有愧疚,那还有什么可担忧和害怕呢?“省”字,指反省、自省,也就是自己审视自己。“疚”字,指内心惭愧不安。

这句话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颜渊篇第4章》,原文是: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白话文意思是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他如果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扩展资料

孔子在回答为什么不忧不惧就叫做君子时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的根本原因,是审视自己感到没有愧疚。有一句俗话,叫“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孔子在这里所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态,一种人生修养的境界。

自己的思想、行为端正,做人问心无愧,心地就会坦然,心胸就会豁达,心境就会祥和、清净,他也就没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这就是君子应有的人生态度。要做到事事问心无愧,时时不忧不惧,就要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不做那些不道德的事。

孔子还说“君子坦荡荡”(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白话文意思是君子做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君子之所以能如此,根源就在于“内省不疚”,他把做人问心无愧,视为君子平生之一大乐事

《诗》曰“衣锦尚迥,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邢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一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译文

《诗经卫风硕人》篇说:“身穿锦服,尚罩单衣。”这是厌恶锦服过于显著。所以,君子之道表面暗淡,而日益彰明;小人之道表面漂亮,而日渐消亡。君子之道,清淡而令人不厌,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有理致,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风气来自何处,知道隠微会趋向明显,这样,可以进入盛德的境界。《诗经小雅正月》篇中说:“虽然深入水底潜伏,但也被看的清清楚楚。”所以君子反省自己没有内疚,也就无愧于心了。君子之所以使人赶不上的,大概就在这种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吧!《诗经大雅抑》篇中说,看你独处室中的时刻,尚且无愧于西北角落。所以,君子未曾举动就得到人们的崇敬,未曾发言就得到人们的信任。《诗经商颂烈祖》篇中说“进迎神至无言无声,此刻大家没有喧争。”所以,君子不须行赏而人民就相互劝勉,不***怒而人民畏惧甚于斧钺的刑罚。《诗经周颂烈文》篇中说,大夫显扬天子之德,诸侯都要以之为楷模。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天下太平。《诗经大雅皇矣》篇中说:我怀念文王的美德,他从不厉声厉色。孔子说,将厉声厉色用于教化人民,那是末节下策。《诗经大雅蒸民》篇中说,道德清如发毛。然而毛发毕竟是具体的物类,不足以形容玄妙的大德。诗经大雅文卫》篇说,上天化生万物,无声无臭。这才是对大德的最确切的描述。

体悟

这是中庸最后一篇,比较长,讲君子之德。

有君子之风的人,平时并不光彩瞩目,但是却有春风化雨的力量,潜移默化间慢慢影响了很多人。

君子之德难在独处,无人看见之时,还能一样坚守,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了。所以君子的修炼都是先从自己独处时的一点一滴的节制和改善开始的。

人之所以为人的伟大之处,是在于我们有选择权,我们不可以决定什么,但可以选择。

路都是自己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