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刀霜剑严相_风刀霜剑严相催指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23 0
  1. 黛玉诗中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具体在指向什么?
  2.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是谁唱的
  3. 葬花吟的全文和白话文是什么意思?
  4. 解读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5. 黛玉葬花吟里有一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否另有深意啊?
  6. 终于想明白为何“风刀霜剑严相逼”
  7. 越剧《红楼梦》黛玉葬花的唱词
  8. 花开花落花满天全诗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又一说花谢花飞飞满天)

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又作游丝软系飘春榭)

风刀霜剑严相_风刀霜剑严相催指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又作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又作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中心句是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有人认为是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觉得都是。里面内容挺多的,包括她的处境“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还有她的无奈“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还有句暗示她以后的结局“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等。诗中满是惜花恋花之意,又从花中感慨时运的不济,命途多舛,建议你好好看看!

加油,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黛玉诗中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具体在指向什么?

谁也不是,应该指的就是时间岁月。人们固有的观念认为黛玉无父无母,无兄无弟,孤苦伶仃地寄养在贾府真的很可怜。加之黛玉的情感又受阻,使人们很容易想到并认为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很不好,但实则不是的。你想她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贾母自然会保护她。而荣府的当家人是谁?王夫人,凤姐。贾母又是王夫人的婆婆,相当于顶头上司,自古本就婆媳关系难处,王夫人会去惹顶头上司自己婆婆的心肝肉儿?即使黛玉与宝玉有私情,王夫人不中意黛玉,但也不会表现出什么的,也只能是装聋作哑装糊涂。以王夫人的身份与角色,她不会对黛玉作任何不好的事,王夫人对黛玉最大的可能做得最多也就是敬而远之。

而凤姐是什么人,巴结黛玉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伤害黛玉?

那么王夫人会在贾母死后对黛玉怎么样吗?不会。她是黛玉的舅妈,如果王夫人对黛玉做了什么,别人会认为王夫人在欺负无依无靠的小女孩,王夫人也不会蠢到这么没水平的地步。那么贾府人多口杂什么人都有,会对黛玉怎么样,让黛玉感到生存的压力吗?

人多嘴杂会有,但以贾府的势力养黛玉这么一个小女孩,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对黛玉够不上是“刀霜雪雨严相逼”实际上,黛玉在贾府生活的很自在,同样是无父母的湘云几乎每天都要做针线活到很晚,而黛玉就没有这种压力。黛玉的多愁善感来自于自己的个性,而同湘云相比,湘云却每天快快乐乐的。

书中说黛玉是“心较比干多一窍”这就表明她非常聪明,所以黛玉她心中早就明白自己的情感不会有结果,但他们到了结婚的年龄时,宝玉必须娶妻,而黛玉自己也必须要嫁,这就是必让她与宝玉永远地分开,所以黛玉才怕岁月的流逝,时间的飞逝。而时间就像“刀霜”一样把她紧紧地“相逼”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是谁唱的

要回答黛玉诗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指向什么,需要了解她写这句诗时的背景,包括心态。

这句诗出自黛玉的《葬花词》,是哭成的一首长诗,而且是边哭边葬花。黛玉为何要哭着去葬花?

我们来看看她的行为背景。

在葬花的前一天,也就是四月二十五日,因宝玉百无聊赖,袭人担心他大白天睡觉对身体不好,把他赶了出去。宝玉信步来到了潇湘馆,隔着窗偷听到黛玉叹息着说了一句《西厢记》里的词: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是句极具暧昧意味的词,表达的是相思难耐。宝玉听到这句词,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西厢情境,对着紫鹃说了句“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这就是***裸的调戏了,于是黛玉马上变脸,哭着说要去告诉舅舅。

正在这个关头,宝玉被薛蟠以贾政的名义叫走喝酒去了。

宝玉属于过后就忘的个性,这一走,就把这件事给忘了。黛玉却属于什么事都藏心里的个性,一直想着这件事没有个结果,又担心宝玉被贾政训,于是打听着傍晚宝玉回来了,便去怡红院探望。这一探望,就探出事了。先是看到宝钗先她一步进了怡红院,等她再去时,被晴雯挡在了门外,而且是用宝玉的名义:“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于是,爱想象的黛玉,听着宝钗宝玉的笑声,开始了想象:“毕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缘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认定宝玉是故意的。

这个阶段的黛玉,正因与宝玉共读西厢而进入了儿女情的状态,即恋爱的初级阶段。宝玉的这种行为,非常具有杀伤力,足够抹杀黛玉所有的骄傲。于是,黛玉的伤感开始延伸,想到了父母双亡,想到了寄人篱下,想到了无依无靠。这一想,就把自己想成了天底下最可怜的人,周围的所有人都是敌人。

正是在这种情境和心态下,哭了一夜的黛玉,在姐妹们都高高兴兴过芒种节时,她避开众人,独自去葬花,把一腔悲戚都发泄了出来。

在她的《葬花词》中,黛玉以花自喻,花的特点是美而娇弱,禁不起风霜。芒种节正是花神退位的日子,代表着花落飞红,属于花的季节到了结束的时候。这本是自然现象,黛玉睹物伤情,联想到自己,觉得自己就像这些落花一样,饱受风霜的摧残,才不得不纷飞飘落。

因此,在她的词中,把环境中的所有人,包括最疼她的贾母和宝玉,都归为风刀霜剑。这正是她多心的体现,也是她的病因,太容易伤感和联想。

葬花吟的全文和白话文是什么意思?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是中国民歌军翻唱的《葬花吟》,原曲出自《红楼梦》这一句出自林黛玉的《葬花吟》,QQ音乐可听。

歌手简介:

个人信息杨军,爱好音乐,以翻唱中国民歌,经典音乐为主,业余爱好,希望大家喜欢,愿通过qq音乐这个平台和大家交朋友。

歌词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

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解读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葬花吟》的歌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葬花吟》白话译文

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

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

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

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

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鲜花多么无情!

明年百花盛开时节,你还能叼衔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旧巢也已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

明媚的春光,艳丽的花朵,能够支撑几时。一朝被狂风吹去,再也无处寻觅。

花开时节容易看到,一旦飘落难以找寻。站在阶前愁思满怀,愁坏了我这葬花的人。

手里紧握着花锄,我默默地抛洒泪珠。泪珠儿洒满了空枝,空枝上浸染着斑斑血痕。

杜鹃泣尽了血泪默默无语,愁惨的黄昏正在降临。我扛着花锄忍痛归去,紧紧地关上重重闺门;

青冷的灯光照射着四壁,人们刚刚进入梦境。轻寒的春雨敲打着窗棂,床上的被褥还是冷冷冰冰。

人们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这样格外伤心?一半是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一半是恼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兴春天突然来临,又为它匆匆归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无语地降临人间,又一声不响地离去。

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阵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那鸟儿的精灵?

不管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精灵,都一样地难以挽留。问那鸟儿,鸟儿默默无语,问那花儿,花儿低头含羞。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够生出一双翅膀。尾随那飞去的花儿,飞向那天地的尽头。

纵使飞到天地的尽头,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这绝代风流。

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

花儿啊,你今天死去,我来把你收葬。谁知道我这薄命的人啊,什么时候忽然命丧?

我今天把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痴情。等到我死去的时候,有谁把我掩埋?

不信请看那凋残的春色,花儿正在渐渐飘落。那也就是闺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

黛玉葬花吟里有一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否另有深意啊?

很多人都不喜欢林黛玉,觉得她性格不好,爱哭,作,说话刻薄,还爱使小性儿。

会这样想,因为你没有处在黛玉那个位置。她的处境如此,自己没有话语权,父母双亡,没有人能为她操持幸福,且吃穿用度全得投靠贾府。侯门深深,贾府本就是一个人心和关系深不可测,需要处处小心谨慎才能存活的地方,生存尚且艰难,婚姻?更没指望了。

所以黛玉自从第一天进贾府,就“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个字,生恐被人耻笑了去。”

昨晚重温了一遍八七版红楼梦,致敬经典。

老版古装剧的良心,就在于它不仅是在讲故事,也在呈现古代的生活,不止是把镜头对着角色,还展开了书中没有铺陈的画面。

第一集,林黛玉初进贾府

这个时候,林妹妹刚刚丧母,父亲又病重把她寄居到外祖母家,从姑苏做一艘船去投奔远房亲戚。从此天涯沦落人,前途未卜,风雨飘摇。

一叶孤舟,江河寂寥,河岸两畔衰草凄迷。

河畔两岸有村妇在洗衣服,更远处田野里有放牛娃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

一副写意的水墨画,也是黛玉的第一视角,在她眼中眼中放牛娃、村妇都比她快乐、自由。

终于来到金陵城,这里熙熙攘攘,繁华如织,大街上热闹的很。沿途叫卖的商贩,瓜果林立;卖小玩意儿的;街头眉目英气,耍刀弄枪的杂耍少女,围拢一群平民,簇拥着叫好的、鼓掌的,络绎不绝。

烟火俗世的生活,只能隔着帘子远远望上一眼,轿子匆匆,一刻不停的带她走进荣府街。

人流声、喧哗声、喝彩声都退了下去,整条街没有一个闲杂人等,鸦雀无声。只有看门的小厮,和门口清冷又肃穆的大石狮子。

?“原应叹息”三姐妹

为什么荣国府不开正门,只能从侧门进入?

因为正门只有迎接重要人物的时候,才会开放。比如贵妃贾元春省亲。

来到正厅,黛玉见过三姐妹这一幕:

贾迎春,在三个姐妹中穿着打扮是最土气的。戴着半红不紫的头花,穿着色彩俗艳的衣服,黛玉见她,就像见过一位没有任何攻击性的大姐姐。

迎春是一个憨厚老实的木头人,原著中对她的描述:

然后是贾探春,剧中,两个人互相打量,眼神中都有探究和剖析的味道,也有保持着距离的客套。

原著对探春的描述:

黛玉和探春都有才华,但是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黛玉是寄人篱下,才华藏而不露,探春是带刺的玫瑰,锋芒毕露。 两个人在之后的生活中,也几乎没有过交集。

第三个是惜春,原著对她笔墨最少:

但是剧中,黛玉和惜春见面,和探春大不一样,两人先是相视一笑, 然后走过去就拉住小手,一见倾心的样子。

惜春出镜率虽然不高,但是孤僻清高的性格和黛玉差不多,连惜春的结局,与青灯古佛相伴,命运也差不多。

电视剧展现了黛玉和惜春一见面的惺惺相惜。

为什么两个舅舅都避而不见?

见过女眷之后,贾母让黛玉去见一下舅舅。

贾府的男性出场很少,这两个舅舅都像是约好了似的,避而不见侄女。

但其实贾政正在会客室,接待把林黛玉护送到金陵的贾雨村,他不重视黛玉吗?并不。

其实这是大户人家的礼节,外戚女眷到家里来,即使是亲属,也要避嫌。

所以两个舅舅都找了个借口,推辞不见。林黛玉初次来到贾府,正式见过的唯一男性,就只有贾宝玉。

为什么邢夫人要苦留黛玉晚饭?

贾母提出,让人带着黛玉去见两个舅舅,主动这揽活儿的,是邢夫人。

邢夫人为什么这么热情?只是想要讨好老太太吗?

并不。而是另有深意。

贾府规矩这么森严,按照等级制度来说,黛玉是不是应该先见过王夫人和贾政,再去邢夫人贾赦那边请安?

但是邢夫人是先急吼吼的带着黛玉走偏门,先去了自己家,剧中黛玉有点诧异和犹豫,但还是上了轿子。

邢夫人一路上对黛玉多加告诫,其中说了两回——“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别外道了才是。”

这显然也是邢夫人在贾府的生存之道。

黛玉只是略坐了一会儿,跟邢夫人客气一下,就要告辞。邢夫人苦留晚饭,原著最精辟的就是这一个 “苦” 字。留你吃晚饭,一次推辞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死缠烂打,苦苦挽留.....

以前我也看不懂,邢夫人为什么要这样,她和黛玉关系很好吗?并不。

试想一下,如果黛玉没有推辞,就在邢夫人家吃晚饭了,因此没有去见过贾政和王夫人。贾府其他有权有势的长辈会怎么看她?刚进贾府,就给留下不懂礼数的恶名,今后在贾府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这个刚刚踏足贾府,什么规矩都还不懂的小娃娃,又正好是最高掌权者贾母最宠爱的孩子,等级仅次于宝玉,邢夫人没办法留宝玉在家吃饭,留个初进贾府的黛玉还是有点把握的。

黛玉如果拒绝邢夫人,显得不近人情;如果接受晚饭,后果更严重,左右不是,所以邢夫人给她挖了一个大坑。

从黛玉礼貌得体,婉言谢绝邢夫人那一刻,就可以看出她的洞悉世事和冰雪聪明了。

为什么王夫人阻止黛玉接近宝玉?

王夫人从一开始,对宝黛婚事就是拒绝的。

一见面就跟黛玉说得清楚明白,我有个儿子,喜欢拈花惹草,是个混世魔王,姐妹们都不搭理他,你也不要去招惹他。

但其实,宝玉从小就在姐妹圈子里厮混,和姐姐妹妹关系最好,王夫人又不是不知道,所以一开始就诓骗和警告黛玉,不要招惹我儿砸。

但是这个如意算盘很快就输给了贾母。

贾母安排黛玉住处时,把宝玉都撵出去住了,把宝玉原先的屋子腾出来给林黛玉住,足以可见贾母有多疼爱黛玉了。

宝玉央求贾母,就在屋外面的隔间里住也挺好的,贾母居然同意了。

黛玉初进贾府也不过六、七岁,宝玉也不过七、八岁,本来等到他们大一点,贾母也考虑到男女避嫌要分开两位,但是直到他们住进大观园之前,宝黛二人都是住的最近的。

那么王夫人为什么要阻止宝黛?我从人物关系图里,看出了一点端倪!

可以看出,王夫人是王家的人,薛宝钗也是王家的人,薛宝钗的妈妈薛姨妈又是王夫人的亲姐妹。

从亲疏远近来说,亲姐妹的女儿当然比小姑子的女儿要好一点,但这里是贾府,我相信王夫人更看重的,是一场政治联姻。

如果宝玉和宝钗结婚,那么权势就彻底从贾家抽离出来,移花接木到了王家和薛家,显然这一幕是贾母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贾母撮合林黛玉和宝玉,不仅黛玉是她极为疼爱的孙女儿,还有可能因为,林黛玉是贾家的人。

一场政治婚姻的悲剧性,从故事一开始就种下了因。

为什么王夫人要问凤姐月钱的事?

在黛玉初见贾母的时候,王夫人忽然没头没脑的问了凤姐一句:

月钱放完了不曾?

凤姐是什么人?王夫人的心腹,又聪明又世故。立刻就知道王夫人这一问,是想在婆婆跟前表示一下自己对黛玉的上心。

就算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作为长辈,作为贾府执掌的大当家,该办的事都得留心去办,不能让林妹妹初来乍到就礼数不周。

王夫人问凤姐月钱放了不曾?这里的月钱,就是每个月贾府给**的俸禄,说明林黛玉来贾府不是客人,而是要当作**同等对待的,所以她的月钱也和**们一样。

凤姐说这月的月钱已经放完了,意思就是林妹妹的月钱要等到下月了。

然后又道出了,要给林一匹缎子来做新衣服的事。

这配合的一唱一和,在贾母面前不经意就表露了自己对黛玉的暗中关切,也想让黛玉安心,把贾府当自己家一样。

在贾府,一开始掌管贾府事务的人,是贾母,再后是王夫人,现在王夫人抽身退居二线,把这些琐事交给了凤姐。

但是大家心里也都清楚,贾府最高掌权者,一直是贾母。这个看似不干涉下事,但心里都明镜儿似的史太君。

为什么黛玉吃饭要观察别人?

见过所有长辈后,到了吃晚饭的环节,黛玉和贾母、三姐妹一起用饭,一顿饭吃的如履薄冰

先是位置不能随便坐,在大家族里,什么人坐什么位置,什么人先动筷子都是有规矩的。所以黛玉站着,等到贾母唤她坐下,说两个舅母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人,理应该坐这里。才坐下。

然后吃饭,对着满桌精致菜肴,也没有心思吃,要懂得审视夺度,观察这里吃饭的规矩。

先端上来的茶,是漱口用的;然后洗手,擦手;后端上来的茶,才是喝的。道道工序,流程繁复。

试想一下,如果黛玉是个傻白甜,少一个心眼儿,丫鬟端上来一口茶,就先喝了,会是什么效果?怕不是丫鬟要在旁边笑死了吧。

所以,这一顿饭吃得真是很累。

吃完饭,还要陪伴众姐妹们,陪着老太太一起说说闲话

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所以,之后宝玉问黛玉读什么书,黛玉马上改口说:不曾读, 些须认得几个字。

为什么要改口呢?不想在其他姐妹面前,太显露锋芒,也不想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第一天尚且如此,之后多年的生活,用黛玉自己的话来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侯门深似海,表面华丽,内心苦楚,过犹不及。

从六、七岁开始,就不得不每天每时每刻处处小心防备,才能在贾府存活。

即使换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去试试,估计也三五天大出血,半辈子郁郁寡欢,更何况林黛玉本来就体弱多病,一身不足之症。

林黛玉确实常常哭,但她每次哭,都不是毫无来由的哭,再加上她是绛珠仙草的转世,有“还泪”的说法,所以到了贾府之后,眼泪就没干过。

另一方面,黛玉的刻薄小性儿,也像是为自己涂上的一层保护色。若不是因为这层孤高,若不是因为还有贾母罩着,若不是因为她冰雪聪明识时务,时时刻刻活得谨慎小心,估计早就被抽扒得皮都不剩了。

贾府三位名门正经的**主子,都不一例外被婆子下人欺压过,何况是一个外戚投靠来的林黛玉呢。

所以她只能端起一层清高的架子,在作派的保护层下,安然栖身于夹缝之中,躲进一个诗书字画、不问世事的小世界。可惜贾府盛极而衰,贾母一走,黛玉仅存的靠山也没了,最后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一集,完

终于想明白为何“风刀霜剑严相逼”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控诉?

《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此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葬花吟》与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璧。

越剧《红楼梦》黛玉葬花的唱词

最近无事,翻出《红楼梦》和一些红学研究的书来看。看着看着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林黛玉是我所不喜欢的女人,虽然这个角色刻画得极其传神,非亲身体验不能撰之。姑且不说她心眼小,脾气差,出语刻薄,光文艺这一项,就让常人难以忍受。

小时候,我也是很文艺的,所以在16岁的时候,很认真地背过一轮《红楼梦》里的诗词,尤其是葬花吟,红豆曲,柳絮词等。那时候看葬花吟,就不明白那伤感从何而来,尤其有这样几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我想,父母过世,寄人篱下,肯定有凄凉之感。但林黛玉在贾府,锦衣玉食,上有祖母宠爱,下有宝玉热恋,就是姐妹姑嫂们,也都相处融洽。在园中的日子,吟诗作对,赏雪折梅,吃螃蟹烤鹿肉。既不用高考,也不学化学,为什么就一年到头“风刀霜剑严相逼”了呢?贾府虽然*乱,但大观园里的姑娘们还是很干净的,怎么就“污淖陷渠沟”了呢?

因此,这葬花吟成为我最不喜林黛玉的证据之一。

最近看周汝昌的学生梁归智的《石头记探佚》和蔡义江的《论红楼梦》,里面都提到探佚派的一大观点:林黛玉并非如程高续书所绘失宠贾母,宝玉偷取宝钗,黛玉死于拜堂一刻而怀恨宝玉。他们认为,宝黛的婚姻是贾府早就确定之事,但婚前,宝玉必由于某种不可抗力的原因而离开贾府,离家时间一年,期间必颠沛流离。黛玉思念宝玉,泪尽而亡。等宝玉回家后,潇湘馆已人去楼空。后宝玉和宝钗奉元春旨意成婚。

这本也不是很新奇的观点。但蔡义江提到的富察明义的诗,倒让我心里一动。富察明义是和曹雪芹同时代的人,年纪约比曹雪芹小20岁左右,有可能与曹雪芹有交往。他曾写过《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里面那意思,是看过《红楼梦》全本,其中三首涉及到八十回后的情节。

其中一句云:“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也就是说,葬花词里写的,都是谶言。

梁归智和蔡义江都论述过,宝玉离家后,黛玉的日子并不好过。宝玉每有事,都是女人倒霉。被打那回,死了金钏儿;抄捡大观园,死了晴雯。晴雯本是黛玉的影子,抄捡大观园是贾府获罪的前兆。那贾宝玉不管是因祸还是其他原因被迫离家,林黛玉必是要倒霉的。他们认为,黛玉和宝玉当年私下传递的手帕,写下了情诗,多半败露了。宝玉不在,黛玉恐怕遭受了很多闲言秽语,“枉当了虚名”。

如果说葬花词是谶语,那就可以理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了。”根据脂批分析,宝玉离家时间正好一年。这一年里,黛玉又受气又相思,那日子果然不太好过。最后只能泪尽速死,所以才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还有人认为林黛玉是投水自尽,因为潇湘妃子就是投水而亡。我个人认为死相不好看,病死好些。

红学家们反复提到黛玉的一句戏言,有次和宝玉斗嘴,宝玉又赶着要出门,黛玉在身后说,“阿弥陀佛,等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就这样一语成谶了。

花开花落花满天全诗

(幕后合唱)看不尽满眼春色富贵花,说不完满嘴献媚奉承话,谁知园中另有人,偷洒珠泪葬落花。

(林黛玉唱)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

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我只会惜猩猩怜同病,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且收拾起桃李魂,自筑香坟埋落英。

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段葬花唱词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最关键的在于她将“花”的命运与葬花“人”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既是写“花”也是写“人”,既是写“人”也是写“花”,“花”与“人”,在此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唱词中“花”与“人”的结合形式之一,是先有“人”后有“花”。

如果说,“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写的是“人”的活动与感受,那么,“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写的则是“花”的感受。

但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人”与“花”之间,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这条线索串联起来了,让人看不出有丝毫穿凿附会的痕迹,可谓水到渠成。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林黛玉幼失双亲,寄居外祖母家,心情忧郁,体弱多病。表兄贾宝玉与她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但宝玉祖母不许他俩联姻,而要宝玉与表姐薛宝钗成婚。于是王熙凤用调包计撮合宝玉与宝钗的婚姻。黛玉得悉,旧病加剧,烧毁生平诗稿,含恨而死。

宝玉在洞房之夜明白骗婚真相,惊愤之加,忽奔黛玉灵前哭悼后愤然出走。

《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黛玉葬花

这句诗出自葬花吟。

葬花吟

清代:曹雪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之中林黛玉所吟诵出来的一首古体诗。全诗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此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葬花吟》与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