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霜而知坚冰至,履霜坚冰至,君子慎终于始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6-23 0
  1. 谁有易经全文翻译?帮忙传一下塞!我新人!~感谢
  2. 什么是“中庸之道”?

易经全文翻译

第一讲 乾卦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履霜而知坚冰至,履霜坚冰至,君子慎终于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

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第二讲 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意译:元始,亨通,利于雌马以柔顺坚持正道,君子有所往,如果争先前行会迷入歧途;如果随从人后,就会有人出来作主,有利。向西南走会得到朋友,向东北走会失去朋友,这时安于坚持正道是吉祥的。(攸:所。贞,坚持正道。)

坤卦以柔顺的雌马为象征,坚持柔顺便是正道。坤是纯阴之气,本质是阴柔顺从,乾为君道,坤为臣道。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踩着微霜,知道坚冰快要出现了。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正直,端方,胸襟阔大,方能担负起辅佐之重任。不用"修习",也能成功。"无为而无不为"。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蕴含美德,不显露,吉。辅佐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最后才会有结果。(章:文***、美德。)

***,括囊,无咎无誉。

译:扎紧囊口,免遭危害,也不求赞誉。

六五,黄裳,元吉。

译:穿**裙裳,大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译:龙在原野上争斗,流出青黄混杂的血。龙是本气阳的象征物,坤阴气极盛,转化为与乾阳抗争,血流遍野。

用六,利永贞。

译:永远坚持正道,以阴返阳为终结。

第三讲 屯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译:亨通,利于坚守正道,不宜有所前进,利于建立诸侯。(攸:所。)

屯卦意为"初生",象征万物始生状态。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译:初生,阳刚阴柔开始结合,艰难也随之产生。在艰险中变动,如能坚持正道是极为亨通的。乌云与雷声混杂,大雨将至,象征"初生"状态。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候。

译:徘徊不前,利守正而居,利于建立诸侯。初爻是阳刚之爻,在卑贱的两个阴爻之下。在危险、风险面前,徘徊思考是正确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邅如,难行不进貌。班如:纷纷而来状。

译:创始艰难,彷徨不前。乘马的人纷纷而来,他们不是强盗,而是求婚者。女子守正不嫁,过了十年才出嫁。(字:许嫁。)六二凌乘初九,六二得六五之应的力量,一阴一阳,关系密切。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译:追逐野鹿没有虞的引导,只能盲目跟着猎物跑,君子放弃不逐,继续追赶会带来遗憾。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译:乘马纷纷而来,是求婚者。前往应婚,吉。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膏:恩译。)

译:艰难创业时,需要广施恩译。柔小者,守持正道可获吉祥。刚大者,即使守正道也有凶险。

上六,乘马班如,滋血涟如。

译:骑在马上盘旋不前,哭泣得血泪涟涟。

屯卦强调万事创始时期的艰难危险,不要轻举妄动,要善于积聚力量。

第四讲 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亨通。 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初次请问应该回答,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利于守持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蒙昧的开启,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人的智慧应该表现在品德修养上。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译:启发蒙昧,施加惩罚手段是有利的,使人免犯罪过。听任其发展下去必然造成遗憾。刑人:罚人。桎梏音:木制刑具。说:脱。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译:包容蒙昧,吉;容纳昏暗,吉。儿辈能治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译:不要娶这样的女子,见到有钱的男子,就失身子,娶她为妻子是不利的。(取:娶。不有躬:失身。)

***,困蒙,吝。

译:困在蒙昧之中,这是憾事。

六五,童蒙,吉。

译:童子蒙昧,吉。

九二,阳刚居中,启迪群蒙,是有道"师表"的象征,六五以"童蒙"身处,是好学,"君子"的象征。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以猛击来启发蒙昧,过于暴烈是不利的。严防其为非作歹是有利的。

《易经》的思维模式是辩证的,处处给人以启发。在施教方式上,一般说来是主张宽容的,但在必要时也不排斥严厉

第五讲 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译:需卦象征等待,信守正道,前途光明而亨通。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3140

译:云气上升到天空,象征等待,君子因此饮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译:在郊外等待,利于保持恒心,这样不会有过错。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译:在沙滩上等待,有些小小的言语中伤,最终是吉祥的。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译:在泥淖中等待,可能招致贼寇到来。"寇"是危害的象征,九三靠近于水,濒临于险了。但是毕竟没有直接陷入水中,灾祸危险仍然在外面。如果自我去招致,那是咎由自取。

***,需于血,出自穴。

译:在血泊中等待,能从陷穴中脱出。血者,杀伤之地,穴者,险陷之所。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译:在酒食宴中等待,持正道吉祥。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译:落进陷穴。有不请而至的三个客人来,恭敬相待,吉。

需卦的提示:在险外,不轻进;在险中,静守待援。处险的基本态度是沉着,等待。

第六讲 讼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译:诚实,克制,警惕。中途停止是吉祥的,争讼到底有凶险。利于出现大人。不利于涉越大河。(窒:堵塞。见:出现。)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译:阳刚居上,坎险在下,阴险又刚健,就会与人争讼。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天向西转,水向东流,违背运行。产生争讼。君子在谋事时要仔细策划好的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译:不长久纠缠争执之事,略有言语磨擦,最终是吉祥的。(永:长)

九二,不能胜讼,赶快回家,像逃亡一样。他的三百户领地中的农户可以免灾。克:胜。逋:逃亡。眚:灾祸。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译:安亨旧有的俸禄,守持正道,以防危险,终将吉祥。***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德:俸禄。厉:危险。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译:不能胜讼,回心转意而归向正理,改变态度而安守正道,可获吉祥。复:回头。即:靠拢。命:正理。渝:改变。

九五,讼,元吉。

译:能够决断争讼,大吉。

上九,或锡之以鞶带,终朝三褫之。

译:或许会得到赏赐佩带,也必然在一天之内三次被剥夺。锡:赐。鞶带:大臣的佩带。褫:剥夺。

整个讼卦提示:忍让息讼是有益的。

第七讲 师卦

师:贞,丈人言,无咎。

译:师卦象征军队,守持正道,以贤明长者为统帅,无灾祸。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客民畜众。

译:地中聚藏水,象征民众。兵藏于民中。君子因此注意蓄民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译:军队出动要用纪律来约束,军纪不良必有凶险。否臧:不善。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译:统率军队,守持中道,可获吉祥,无灾祸。君王多次赐命嘉奖。

六三,师或舆尸,凶。

译:军队可能会载尸而归,凶险。

***,师左次,无咎。

译:军队撤退驻守,没有灾祸。左次:撤退。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舆尸,贞凶。

译:田地有禽兽,捕捉是有利的。没有灾祸。刚正者可以率兵出征,平庸小子必将载尸败归。守持正道可以防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国君颁发命令,封赏功臣,分封诸侯,大夫。小人不可以用。开国:册封新的诸侯。承家:封为大夫使之承家继业。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译:国君颁发命令,是为了评定功勋。小人不可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使国家发生。

师卦,可称为古代兵法的总纲。兵者,凶多吉少,用兵当慎之又慎。

第八讲 比卦

比:吉,原筮,元永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译:比卦象征亲附,吉。要经过考虑观察再俾决定,有尊长之德,可以长久不变,能坚守正道,无灾。不安顺的邦国也来亲附了,后来者危险。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译:地上有水,象征亲附。先代君王因此卦建万国,亲近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译:心怀诚信地亲附,没有过错。充满诚信如同美酒盈缸,终究会有意处的吉祥。缶:盛酒的瓦器。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译:有开始阶段的亲附,会有意外的吉祥。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译:从内部亲附,坚持正道必获吉祥。

六三,比之匪人。

译:想亲附而不得其人。(匪:非)

***,外比之,贞吉。

译:在外部亲附,坚持正道可获吉祥。

九五,显心。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译:光明正大的亲比是吉祥的,由于九五处正中,舍弃违逆者,容纳顺从者。听任前面的禽兽逃掉。对属下的邑人也不特别告诫。吉祥。

上六,比之无首,凶。

译:比附于人而没有良好的开端,凶险。

比卦指出:不论是亲附于人,还是为人所亲附,都要正而不邪,心怀诚信,充分有利条件,得到吉祥的结果,做任何事业都需要合作,必须协调好人际关系。

第九讲 小畜卦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译:小畜卦象征微小的蓄聚。亨通。从西方吹来的浓云密布,却不降雨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译:风流行于天上,象征微小的蓄聚。君子因此蓄养文明之德。(懿: 蓄养美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译:返回于本位,会有什么害处呢?吉祥。

九二,牵复,吉。

译:被牵连而返回本位,吉祥。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译:车轮的辐条散脱,夫妻反目失和。(说:脱)

***、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译:心怀诚信,就能免去伤害,脱出惕惧,不会有过失。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译:心怀诚信,紧密合作,充满至诚之心,并且推广影响到它的近邻。(挛如:结合紧密。)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译:密云已经降雨,阳气已被畜止,高尚的功德已经圆满。妇人应该坚守正道以防危险,要像月亮将圆而不过盈。此时,君子如果继续前进,将有灾祸。处:被畜止。载:积满。几望:将圆。征:前进。

小畜,就蓄聚的主体看,量"小"者,"阴"者。作为从属的"阴"只能在适宜的限度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蓄积作为主导者的"阳",促使阴阳的和谐统一。

第十讲 履卦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译:履卦象征行走。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行走,老虎却不咬人,亨通。(咥:咬。)

初九,素履,往无咎。

译:以质朴的态度行事,继续前进必无过错。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译:行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安静恬淡的人坚持正道可得吉祥。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译:恬淡人生,紧守正道,没有扰乱自己的内心世界。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译:独眼却自以为能看,跛脚却自以为能行。跟着老虎行走被虎咬,有凶险。这是一介武夫,只能郊力于大人君主。眇:一只眼盲。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译:跟在老虎后面行走,保持恐惧谨慎,吉。

九五,夬履,贞厉。

译:果断地办事,守正道以防危险。(夬:决)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回顾行动的历程,考察吉凶的征兆,自己省悟,大吉。祥:吉凶的征兆,旋:转身。

履卦强调慎行防危的行为哲学。

"归妹'卦的意思(翻译)

1. 关于《愚公移山》的神话

《列子·汤问》上说: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带事领子孙邻里,驳斥河曲智叟的谬论,移山不止。终于感动上帝并命大力神将二山背走,帮助愚公解决了出行和发展的制约。

相信任何一个无神论者都不会认可神仙的存在。那么这一神话传说究竟在向人们传递什么信息呢?很显然,它在驳斥河曲智叟无知和固执的同时,也肯定了北山愚公富于开拓精神的愚昧和执着,并由此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那么,这一规律又是什么呢?

2.《中庸》的解读与位置

《中庸》,礼记篇名,传为子思所作。什么是中,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什么是庸,平庸也,言其所为平庸也。谓平庸之人所能为,亦能为,故称其为庸言庸行也。平庸之人所能行,故称其所行所言为庸。如有“天才出于勤奋”之说,则勤奋亦庸人所能为也,故亦可谓“天才出于平庸(之行)。”故平庸的意思,即是中而平庸。

不平庸之人而能为平庸之行。为其不平庸也,故能中,为其能(甘于)平庸也,故能明。

《易经·乾·九二文言》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平庸之言而能信,既能相信,也就能去实践。实践而又能谨慎对待,这就是“中”。也就是说,所作所为很是适中。

孔子说“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智者过于聪明,而不能为庸行,?甘为庸行。愚者虽能去做(行),而不能最终突破教条的束缚(有失于中),故亦不能行真正的中庸之道。这就是道所以不得行的原因?lt;/FONT>

贤者陷于教条而失于中(贤者过之——于中),不肖者行虽往往能得中,而不能甘于平庸,故亦必不能及。之就是道所以不得明于世的原因。(大道似不肖,故不肖者往往能适中)

那么,这就是中庸了吗?《中庸》更为形象的实质又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看看孔子和孔子以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看法吧。

3.《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归妹》

“归妹”,就现在众所周知的意思来解释,应当是指女子归嫁于其夫家。这固然没错,然而“归妹”的意思却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我们知道男女之间因为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性格,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相对来说都存在着不同。这也为现代科学所证实并逐步得到更深入了了解和研究。同样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

意识到了这个明显存在着的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的祖先意识到,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那么这种制约因素是怎么产生的呢?很显然,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无知。我们的祖先把这种无知叫做“昧”(或说是定义为“昧”)人类的无知即是人类的昧。昧于无知,昧而无知是人类所以不能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原因。(昧而无知,大道所以不明也)

相同客观条件下,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虽然(男性和女性)共同受制于自身的无知,但因为性格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女性所受制约相对来说要更大。换句话说,女性更容易受制自身的“昧”。在组织管理各种生产劳动和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

因为女***实上更容易“昧”于无知(停留于无知),故而在我国古代早期的男权社会中,“昧”亦逐渐成为了女性的代名词。但同时又因为“昧”是人类共同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男性同样存在着),故而我们的祖先将“日”去掉,而换成代表性别的“女”旁,创造了“妹”字。用于代表女性(更多的时候是代表年轻女性)。

基于以上原因,就有了“昧”者“妹”也,或“妹”者“昧”也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早期男权社会中,“妹”与“昧”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通的。

女子出嫁,即归于男家。将预示着她需要为(自身)这一决定舍弃一些权力并同时承担一份新的责任。但男婚女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如果说因为它对自身的制约而把它定为是愚昧的决定,那么人类就必须归于愚昧并从中走出来,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

故“归妹”者,亦“归昧”也。归于平庸愚昧,以寻求创造和发展。归于愚昧,“昧”而行之不辍,是由于中心的喜悦在推动外在的实践。能自己归于愚昧并实践不止的人,主观上就具备了能用中来不断纠正自身认识的偏差和局限,并最终突破愚昧制约的能力。(昧而能归,非中而何,此大中之象也。唯能大中者,为能不局限于已有认识而自归于昧。)

4.结论:《愚公移山》《中庸》《归妹》之三为一体

“归妹”者,“归昧”也,归于愚昧也。北山愚公者,不为河曲智叟所惑,不尚河曲智叟之智,自甘于昧,自归于愚味。其愚则足以行,其中则足以及,故能去太行,王屋二山也。

愚公移山者,中心悦而乐为之也。内喜悦而外付诸实施,归昧之道也。中庸者,中而平庸也。中庸者必昧,安于平庸而能守中者,必自归于昧者也。故中庸者,归昧(妹)之道也。

孔子曰“归昧,天地之大义也。”大义就是事物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山此而言,天地之大义,亦人之大义也。则归妹亦人之大义也。那么,按照孔子的说法,由愚昧而走向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谁有易经全文翻译?帮忙传一下塞!我新人!~感谢

词目

慎终于始

发音

shèn zhōng yú shǐ

释义

指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引用

《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六回 沈节妇操心守志 晁孝子刲股疗亲 ...如一,不愿守节,开口明白说道:“守节事难,与其有始无终,不若 慎终于始 。”明明白白没有子女,更是不消说得。若有子女,把来交付... 《尚书正义》卷八 太甲下第七 ...之事,必重难之乃可。无安厥位,惟危。言当常自危惧,以保其位。 慎终于始 。於始虑终,於终思始。  疏“... 《尚书》商书·太甲下 ...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 慎终于始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 《周易正义》上经乾传卷一 ...有为,不可不制其节度,故於履霜而逆以坚冰为戒,所以防渐虑微, 慎终于始 也。   六二...

什么是“中庸之道”?

第一讲 乾卦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

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第二讲 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意译:元始,亨通,利于雌马以柔顺坚持正道,君子有所往,如果争先前行会迷入歧途;如果随从人后,就会有人出来作主,有利。向西南走会得到朋友,向东北走会失去朋友,这时安于坚持正道是吉祥的。(攸:所。贞,坚持正道。)

坤卦以柔顺的雌马为象征,坚持柔顺便是正道。坤是纯阴之气,本质是阴柔顺从,乾为君道,坤为臣道。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踩着微霜,知道坚冰快要出现了。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正直,端方,胸襟阔大,方能担负起辅佐之重任。不用"修习",也能成功。"无为而无不为"。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蕴含美德,不显露,吉。辅佐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最后才会有结果。(章:文***、美德。)

***,括囊,无咎无誉。

译:扎紧囊口,免遭危害,也不求赞誉。

六五,黄裳,元吉。

译:穿**裙裳,大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译:龙在原野上争斗,流出青黄混杂的血。龙是本气阳的象征物,坤阴气极盛,转化为与乾阳抗争,血流遍野。

用六,利永贞。

译:永远坚持正道,以阴返阳为终结。

第三讲 屯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译:亨通,利于坚守正道,不宜有所前进,利于建立诸侯。(攸:所。)

屯卦意为"初生",象征万物始生状态。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译:初生,阳刚阴柔开始结合,艰难也随之产生。在艰险中变动,如能坚持正道是极为亨通的。乌云与雷声混杂,大雨将至,象征"初生"状态。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候。

译:徘徊不前,利守正而居,利于建立诸侯。初爻是阳刚之爻,在卑贱的两个阴爻之下。在危险、风险面前,徘徊思考是正确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邅如,难行不进貌。班如:纷纷而来状。

译:创始艰难,彷徨不前。乘马的人纷纷而来,他们不是强盗,而是求婚者。女子守正不嫁,过了十年才出嫁。(字:许嫁。)六二凌乘初九,六二得六五之应的力量,一阴一阳,关系密切。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译:追逐野鹿没有虞的引导,只能盲目跟着猎物跑,君子放弃不逐,继续追赶会带来遗憾。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译:乘马纷纷而来,是求婚者。前往应婚,吉。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膏:恩译。)

译:艰难创业时,需要广施恩译。柔小者,守持正道可获吉祥。刚大者,即使守正道也有凶险。

上六,乘马班如,滋血涟如。

译:骑在马上盘旋不前,哭泣得血泪涟涟。

屯卦强调万事创始时期的艰难危险,不要轻举妄动,要善于积聚力量。

第四讲 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亨通。 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初次请问应该回答,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利于守持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蒙昧的开启,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人的智慧应该表现在品德修养上。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译:启发蒙昧,施加惩罚手段是有利的,使人免犯罪过。听任其发展下去必然造成遗憾。刑人:罚人。桎梏音:木制刑具。说:脱。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译:包容蒙昧,吉;容纳昏暗,吉。儿辈能治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译:不要娶这样的女子,见到有钱的男子,就失身子,娶她为妻子是不利的。(取:娶。不有躬:失身。)

***,困蒙,吝。

译:困在蒙昧之中,这是憾事。

六五,童蒙,吉。

译:童子蒙昧,吉。

九二,阳刚居中,启迪群蒙,是有道"师表"的象征,六五以"童蒙"身处,是好学,"君子"的象征。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以猛击来启发蒙昧,过于暴烈是不利的。严防其为非作歹是有利的。

《易经》的思维模式是辩证的,处处给人以启发。在施教方式上,一般说来是主张宽容的,但在必要时也不排斥严厉。

第五讲 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译:需卦象征等待,信守正道,前途光明而亨通。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3140

译:云气上升到天空,象征等待,君子因此饮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译:在郊外等待,利于保持恒心,这样不会有过错。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译:在沙滩上等待,有些小小的言语中伤,最终是吉祥的。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译:在泥淖中等待,可能招致贼寇到来。"寇"是危害的象征,九三靠近于水,濒临于险了。但是毕竟没有直接陷入水中,灾祸危险仍然在外面。如果自我去招致,那是咎由自取。

***,需于血,出自穴。

译:在血泊中等待,能从陷穴中脱出。血者,杀伤之地,穴者,险陷之所。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译:在酒食宴中等待,持正道吉祥。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译:落进陷穴。有不请而至的三个客人来,恭敬相待,吉。

需卦的提示:在险外,不轻进;在险中,静守待援。处险的基本态度是沉着,等待。

第六讲 讼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译:诚实,克制,警惕。中途停止是吉祥的,争讼到底有凶险。利于出现大人。不利于涉越大河。(窒:堵塞。见:出现。)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译:阳刚居上,坎险在下,阴险又刚健,就会与人争讼。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天向西转,水向东流,违背运行。产生争讼。君子在谋事时要仔细策划好的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译:不长久纠缠争执之事,略有言语磨擦,最终是吉祥的。(永:长)

九二,不能胜讼,赶快回家,像逃亡一样。他的三百户领地中的农户可以免灾。克:胜。逋:逃亡。眚:灾祸。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译:安亨旧有的俸禄,守持正道,以防危险,终将吉祥。***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德:俸禄。厉:危险。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译:不能胜讼,回心转意而归向正理,改变态度而安守正道,可获吉祥。复:回头。即:靠拢。命:正理。渝:改变。

九五,讼,元吉。

译:能够决断争讼,大吉。

上九,或锡之以鞶带,终朝三褫之。

译:或许会得到赏赐佩带,也必然在一天之内三次被剥夺。锡:赐。鞶带:大臣的佩带。褫:剥夺。

整个讼卦提示:忍让息讼是有益的。

第七讲 师卦

师:贞,丈人言,无咎。

译:师卦象征军队,守持正道,以贤明长者为统帅,无灾祸。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客民畜众。

译:地中聚藏水,象征民众。兵藏于民中。君子因此注意蓄民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译:军队出动要用纪律来约束,军纪不良必有凶险。否臧:不善。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译:统率军队,守持中道,可获吉祥,无灾祸。君王多次赐命嘉奖。

六三,师或舆尸,凶。

译:军队可能会载尸而归,凶险。

***,师左次,无咎。

译:军队撤退驻守,没有灾祸。左次:撤退。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舆尸,贞凶。

译:田地有禽兽,捕捉是有利的。没有灾祸。刚正者可以率兵出征,平庸小子必将载尸败归。守持正道可以防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国君颁发命令,封赏功臣,分封诸侯,大夫。小人不可以用。开国:册封新的诸侯。承家:封为大夫使之承家继业。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译:国君颁发命令,是为了评定功勋。小人不可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使国家发生。

师卦,可称为古代兵法的总纲。兵者,凶多吉少,用兵当慎之又慎。

第八讲 比卦

比:吉,原筮,元永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译:比卦象征亲附,吉。要经过考虑观察再俾决定,有尊长之德,可以长久不变,能坚守正道,无灾。不安顺的邦国也来亲附了,后来者危险。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译:地上有水,象征亲附。先代君王因此卦建万国,亲近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译:心怀诚信地亲附,没有过错。充满诚信如同美酒盈缸,终究会有意处的吉祥。缶:盛酒的瓦器。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译:有开始阶段的亲附,会有意外的吉祥。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译:从内部亲附,坚持正道必获吉祥。

六三,比之匪人。

译:想亲附而不得其人。(匪:非)

***,外比之,贞吉。

译:在外部亲附,坚持正道可获吉祥。

九五,显心。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译:光明正大的亲比是吉祥的,由于九五处正中,舍弃违逆者,容纳顺从者。听任前面的禽兽逃掉。对属下的邑人也不特别告诫。吉祥。

上六,比之无首,凶。

译:比附于人而没有良好的开端,凶险。

比卦指出:不论是亲附于人,还是为人所亲附,都要正而不邪,心怀诚信,充分有利条件,得到吉祥的结果,做任何事业都需要合作,必须协调好人际关系。

第九讲 小畜卦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译:小畜卦象征微小的蓄聚。亨通。从西方吹来的浓云密布,却不降雨。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译:风流行于天上,象征微小的蓄聚。君子因此蓄养文明之德。(懿: 蓄养美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译:返回于本位,会有什么害处呢?吉祥。

九二,牵复,吉。

译:被牵连而返回本位,吉祥。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译:车轮的辐条散脱,夫妻反目失和。(说:脱)

***、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译:心怀诚信,就能免去伤害,脱出惕惧,不会有过失。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译:心怀诚信,紧密合作,充满至诚之心,并且推广影响到它的近邻。(挛如:结合紧密。)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译:密云已经降雨,阳气已被畜止,高尚的功德已经圆满。妇人应该坚守正道以防危险,要像月亮将圆而不过盈。此时,君子如果继续前进,将有灾祸。处:被畜止。载:积满。几望:将圆。征:前进。

小畜,就蓄聚的主体看,量"小"者,"阴"者。作为从属的"阴"只能在适宜的限度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蓄积作为主导者的"阳",促使阴阳的和谐统一。

第十讲 履卦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译:履卦象征行走。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行走,老虎却不咬人,亨通。(咥:咬。)

初九,素履,往无咎。

译:以质朴的态度行事,继续前进必无过错。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译:行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安静恬淡的人坚持正道可得吉祥。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译:恬淡人生,紧守正道,没有扰乱自己的内心世界。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译:独眼却自以为能看,跛脚却自以为能行。跟着老虎行走被虎咬,有凶险。这是一介武夫,只能郊力于大人君主。眇:一只眼盲。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译:跟在老虎后面行走,保持恐惧谨慎,吉。

九五,夬履,贞厉。

译:果断地办事,守正道以防危险。(夬:决)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回顾行动的历程,考察吉凶的征兆,自己省悟,大吉。祥:吉凶的征兆,旋:转身。

履卦强调慎行防危的行为哲学。

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这一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其主题思想、理论基础、具体内容、主要原则、检验标准、知行方法、重要途径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集中反映在《中庸》的三十三章之中。简述如下。

1.主题思想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这一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自我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慎独。也就是说,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了自我教育目标的重大意义。“致中心,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歌颂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目标后的无量功德,也就是具备至仁、至善、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品德后的效应。中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致中和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宋朝临江黎立武著《中庸分章》分析《中庸》第一章时也对中庸作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中庸之德至矣,而其义微矣。首章以性、命、道、教,明中庸之义;以戒惧谨独,明执中之道;以中和,明体用之一贯;以位育,明仁诚之极功。”

朱熹对这一章也有极高的评价。他在《中庸章句》中说:“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本要是也。”

当然,他们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明确地指出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就是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以求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2.理论基础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天道与人道合一

天道就是诚,人道就是追求诚。这就是原天以启人,尽人以合天。也就是要求人道与天道相吻合。《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郑玄说:“言诚者天性也,诚之者,学而诚之者也。”孔颖达说:“此经明至诚之道,天之性也。则人当学其诚之性,是上天之疲乏不为而诚,不思而得,若天之性,有生杀信著四时,是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者,言人能勉力学此至诚,是人之道也。不学则不得,故云人之道。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者,此复说上文诚者天之道也。唯圣人能然,谓不勉励而自中当于善,不思虑而自得于善,闲暇而自中乎道,以圣人性合于天道自然,故云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此复说上文诚之者,人之道也。谓由学而致此至诚,谓贤人也。言选择善事而坚固执之,行之不已,遂致至诚也。”

按照郑玄和孔颖达的解释,中庸之道的天道与人道合一为两种类型:一是圣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贤人的天人合一。圣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贤人的天人合一是通过学习而达到的天人合一。应该说,还有凡人的天人合一。《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可以说,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圣人,学而知之、利而行之的是贤人,困而知之、勉强而行之的是凡人。不论是圣人、贤人,还是凡人,都能达到至诚、至善的天人合一境界。惟困而不学者不能致天人合一之境界也。

(2)天性与人性合一

天道与人道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将天性与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应该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只有使人性达到了那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才能创制天下的大纲,建立天下的大本,才能通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才能达到中庸之道。

(3)理性与情感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还表现在理性与情感的合一。人们的喜怒哀乐是人的自然属性,是情感的表现,为了追求与天道、天性合一的至诚、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因而需要对情感加以约束和限制,所以《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天人合一(“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鬼神与圣人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还包括了鬼神与圣人合一。《中庸》第二十九章:“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质证于鬼神没有疑问,就算是懂得认识了天;等到百代以后圣人出来也不会有疑问,就算是认识了人。说明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中的天包括鬼神,人则包括圣人。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含有圣人合一。鬼神是天地和祖先的总称。所以古人的天的要领里也包含了死人(祖先)的成分,天字本身就是大人站在天下,头顶蓝天。

(5)外内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还包括外内合一。《中庸》第二十五章揭示了外内合一。其文云:“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合外内之道,即外内合一,外内合天诚。所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又合一于诚。这种外内合一又可以视为品德意识与品德行为的合一,或者说成己与成物的合一,或者说是知与行的合一。

因而清朝杨亶骅《中庸提要》云:“《中庸》全书,以‘道不远人’句为宗旨,言人必溯源天天者,《戴记.礼运篇》夫子之言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子思明道,必原天地而兼鬼神以立说者,大抵皆宗此义。天命之谓性,即天地之德。命字已该交会秀气在内。‘仁者人也’,即天地之心。喜怒哀乐,即五行之端,而慎独二字,尤示人节欲以践形而尽性之要旨也。全书中以‘仁者人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两‘人’字为枢纽。曰‘人莫不饮食也’,曰‘以人治人’,曰‘不可以不知人’,曰‘待其人而后行’,曰‘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每段提掇‘人’字,皆以阐‘道不远人’之旨。书之首以‘天’起,尾以‘天’结,言天、言天道者,不一而足。言知人即言知天,言人之道即言天之道。皆阐天人合一之旨。而鬼神为德,又以阐天人合一之真机也。配天者圣,浩浩其天者圣,而别无所谓道,别无所谓圣也,待其人而后行,圣人亦圣乎人而已。人者何?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也。所以为人者仁也。人所以能仁者诚也。性为人性,道为人,教者教以为人也。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子思明道,所以存人也。因其不远人,而目之曰庸,谓之曰不可离,始于慎独,极天参赞,祗完得生人本来面目,毫无加损于间焉。子思以中庸名书,‘庸德之行庸言之慎’,庸字于道不远人章点睛,自系全书宗旨。”

3.具体内容

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1)五达道

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五种人际关系。这五种基本人际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将君臣关系视为上下关系,这五种人际关系就是天下通行的人际关系。《中庸》第十二章详细论述了夫妇的人际关系,将夫妇关系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其文云:“君子之遇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年不能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第十三章论述了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达道。综观斯两章,五达道备焉。

五达道就是天下通行的五种人际关系。通过正确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达到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诚如《礼运》所言:“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2)三达德

调节这些人际关系靠什么?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智、仁、勇靠什么来培植呢?靠诚实、善良的品德意识来培植加固。所以《中庸》第二十章阐明道:“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3)九经

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这九项工作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够达到美好的人格;尊重人,就不至于迷惑;爱护亲族,叔伯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恨;敬重大臣,治理政事就不至于糊涂;体恤群臣,士就会尽力予以报答;爱护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受到勉励;劝勉各种工匠,财货就能充足;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四方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要做好这九项工作,就必须用至诚、至仁、至善的爱心去充分体现中庸的美好人格。做好这九项工作,事实上也就处理调节好了九种人际关系。调节这九种人际关系是使天下国家达到太平和合理想的重要保证。“九经”的提出,是对《尚书.尧典》的“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太平和合理想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太平和合理想的继承和发展。

4.主要原则

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并分别论述于下。

(1)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了这一原则。其文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人们必须严格地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尤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别人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地方也十分谨慎,不说违背道德的话;在别人看不见自己物为的地方,也时刻属守中庸之道,做到至诚、至仁、至善、至圣,就必须坚持慎独自修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其乐无穷,其用无穷,其功无穷。故《中庸》第三十三章云:“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年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无言,时靡有争。’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自。’至矣!”

(2)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这一原则分别见一《中庸》十三章、三十章。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这一思想源于孔子,曾子将其概括以传于世。《论语.里仁》记载孔子告戒曾子的话:“吾道一以贯之。”别的学生问曾参,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为仁之方。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之道,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为仁、行仁。孔子说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所谓“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具体实施。

忠恕之道在《大学》里被称作“ 矩之道”。《大学》说:“所恶于上, 毋(勿)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这谓 矩之道。“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不论是忠恕之道还是挈矩之道,其实质都是仁慈博爱,都是要求人们做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

《中庸》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大学》的挈矩之道。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治人”,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只要坚持忠恕之道,人们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人们就会达到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中庸》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锹,行乎夷锹。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3)至诚尽性

至诚尽性的原则 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良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这就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中庸之道除了上述三条主要原则之外,尚有信友、亲亲、诚身、明善等原则。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