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识博闻造句,博闻强识的造句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24 0
  1. 博闻强识的意思是什么
  2. 博闻强识是什么意思
  3. 博闻强识什么意思
  4. 博闻强识的读音
  5. 博闻强识的意思解释
  6. 博闻强识成语故事?

成语:强识博闻

拼音:qiǎng shí bó wén

 简拼:q***w

强识博闻造句,博闻强识的造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释: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同“强记博闻”。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示例:粲~,故太祖游观出入,多得骖乘,至其见敬不及洽、袭。 《三国志?魏志·杜袭传》

 近义词:强记博闻、博闻强记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强识博闻 成语接龙

 顺接:闻一增十 闻一知二 闻一知十 闻义而徙 闻名丧胆 闻名遐迩 闻呼即至 闻噎废食

 顺接:僾见忾闻 博学多闻 博学洽闻 博洽多闻 博物多闻 博物洽闻 博见洽闻 博识洽闻

 逆接:摧折豪强 发奋图强 发愤图强 繁荣富强 奋发图强 扶弱抑强 国富兵强 国富民强

 逆接:强不凌弱 强为欢笑 强买强卖 强人所难 强作解事 强作解人 强做解人 强兵富国

博闻强识的意思是什么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我为大家整理了这个词的意思和造句,希望大家喜欢。

 博闻强记的意思:

词目:博闻强记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自:《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示例: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的学者。

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博闻强记造句:

1*** 全忠知先生学识过人,能博闻强记,可否赠全忠一作。

2*** 庆幸儿时有个博闻强记的祖母,三国、西游、封神的故事从小就耳染目濡,再加生性好表现,在同龄孩子中是爱讲故事的好手。

3*** 小时候,叶文瀚就博闻强记,现在看这些明显感兴趣的书,记得更快了。

4*** 一路行来,宗涛博闻强记,整个山势了然于胸。

5*** 傅恒博闻强记,加之此事发生不久,被新任山西巡抚刘墉查出后造成轰动,是以张口就来,却一时间猜不透乾隆提起此事的用意。

6*** 王语嫣对各种武学博闻强记,轻轻道将出来,其实她不说出口,云超也早已猜到了。

7*** 哈哈,二位果然博闻强记,我正是彭加木。

8*** 他是一位博闻强记的学者

9*** 我这才知道,钱先生的博闻强记,是跟他有时也复习这些笔记本有关系

10*** 犯得着满世界抱粗腿么?如果知识基础差,博闻强记也是资本。

11*** 而且博闻强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属于绝顶的天才儿童。

12*** 刚开始时,大家都对他的博闻强记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一开口,就是众人闭口时。

13*** 刚刚换了座位就口生莲花,以自己的博闻强记跟独特见解慢慢敲开了秦念的嘴巴。

14*** 平时博闻强记,兼收幷蓄,九流不弃,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减少“书到用时方恨少”。

15*** 殿下博闻强记,就是和迷雾森林挨着的那座卡拉格城。

16*** 他忽然想起令狐衍博闻强记,于是问令狐衍:“令狐,你看过那么多羊皮卷,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卷轴的流线不互相干扰。

17*** 王夫子博闻强记,学堂里,收藏了整整一个屋子的书籍,很多都是关于天下诸国的历史地理,地上三千国,天上三十国,无所不包容,郭京识字之后,便常常借阅。

18*** 他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官至太常博士,并作过李渊的宾客,***开国后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

19*** 祭司一族向来博闻强记,能占会卜,而你又是祭司一族的佼佼者,这一点我和你相比自然是自愧弗如。

20*** 听说桃源中学出了个学生,博闻强记,演讲历史非常棒,周围人都去听了,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21*** 大王见识广博、博闻强记,高手就是高手,与低手大不一样。

22*** 第四项的训练算是杀手中比较斯文的学科,那就是博闻强记,听功、鼻功。

23*** 梦玥所说手书便是自己讲推解的玄文记录在书,毕竟人的记忆有限,不是每个人都是博闻强记的,以前***来寻他推解玄文,皆是手录一份给对方。

24*** 现如今道教是国教,佛教也是大兴,这些也是必考科目,想考中必须放下成见,熟读经义,好在县试并不会考太偏太难的,博闻强记足以。

25*** 他心中预订的人,叫张哲,是自己的一个同学,现在在古城市里打工,曾经是大学里面一个相当活跃的学生会干部,素来以口舌便利,博闻强记而闻名。

博闻强识是什么意思

博闻强识的意思是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博闻强识成语最早出现在《荀子·解蔽》中,意思是形容人知识广博,记忆力强。

他们拥有广泛的知识储备。这类人通常涉猎多个领域,对不同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具备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能力。

他们具备敏锐的记忆能力。博闻强识的人通常能够轻松地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知识,这使得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答案。

他们还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由于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和广泛的知识储备,这类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通常能够做到言简意赅、逻辑清晰。

他们通常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类人渴望了解世界,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这使得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

博闻强识的人通常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记忆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博闻强识的造句:

1、他是个博闻强识的人,对各种领域都有所涉猎。

2、她博闻强识,很快就把这些信息牢记在心。

3、他知识渊博,博闻强识,经常帮助我们解决难题。

4、他的博闻强识令人敬佩,让人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5、作为一个博闻强识的人,他总是能够给出恰当的建议。

6、他的博闻强识使得他在课堂上总能给出深入浅出的讲解。

7、他对历史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博闻强识,能够轻易地回答各种问题。

8、这位教授博闻强识,在他的研究领域有着很高的声望。

9、他博闻强识,谈吐不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他的博闻强识令人惊叹,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博闻强识什么意思

拼音:

bó wén qiáng zhì

解释: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

《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例句:

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的学者。

博闻强识的读音

博闻强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读音:bó wén qiáng zhì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翻译:有广博的见识和超强的记忆力却很谦让,做善事很勤勉却不倦怠,这就是君子。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例句:清代颜元,是一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博学多闻?[ bó xué duō wén ]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翻译: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反义词:

才疏学浅?[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见识少,学问不深(多用于自谦)。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臣材朽学浅;不通政事”。

翻译:臣子见识少,学问不深,不懂国家大事。

博闻强识的意思解释

读音是bówénqiángzhì。

博闻强识,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博:广博。闻:见闻。识:记忆。(也可写作“博闻强志”或博闻强识)。出自《荀子·解蔽》。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博闻强识”造句:1.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2.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钱钟书先生向来以博闻强识的能力为人所钦佩,然而这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笔头上记出来的本事。

博闻强识成语故事?

闻:见闻。 形容 知识 丰富 ,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 《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君子 贱之。”《礼记·曲礼上》:“ 博闻强识 而让,敦 善行 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 贾生 列传》:“博闻强志,明于 治乱 ,娴于辞令。” 成语例句: 这本书的作者 一定 是位 博闻强识 的学者。 繁体写法: 博闻强识 注音: ㄅㄛˊ ㄨㄣˊ ㄑㄧㄤˊ ㄓㄧˋ 博闻强识的近义词: 博古通今 通晓古今一切知识和事情,形容知识渊博。亦称博古知今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知时不可为,然犹多山支取进,动而见排,由已不能 博览群书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博闻强识的反义词: 不学无术 术:方法,办法。没有学问,也没有本领此时制台正想振作有为。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 孤陋寡闻 比喻学识浅薄、见闻贫乏我们的同志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不懂的太多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h***e wide learning and a retentive memory 日语翻译: 広く物事を闻き知って,多く记忆に留める,(博闻强志 ともいう) 读音注意: 强,不能读作“jiànɡ”。 写法注意: 识,不能写作“志”。

『壹』 博闻强志成语故事

博闻强志成语故事:

《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修曰:‘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适修以丞相所撰《孟德新书》示之,彼观一遍,即能暗诵,如此博闻强记,世所罕有。

博闻强志

bó wén qiáng zhì

解释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记忆力

近义词博闻强识

例句~,明于治乱。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译h***e wide learning and a retentive memory

『贰』 与读书有四字成语故事

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

一、博览群书

读音:[ bó lǎn qún shū ]

释义: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白话译文:小的时候脑子就很灵活,无比的聪慧,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特别精通《春秋左氏传》。

二、学富五车

读音:[ xué fù wǔ chē ]

释义: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白话译文:所精通的是各个方面的技能,学问大的需要五辆车才能装下。

三、博闻强识

读音:[ bó wén qiáng zhì ]

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也说博闻强记。

出处:《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白话译文:有广博的见识和超强的记忆力却很谦让,做善事很勤勉却不倦怠,这就是君子。

四、博学多才

读音:[ bó xué ō cái ]

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傥;不拘细行。”

白话译文:郤诜这人学识广博,风流倜傥,不拘泥于小节。

五、满腹经纶

读音:[ mǎn fù jīng lún ]

释义:比喻人很有学问、本领。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白话译文:云雷表示事物的开头,万事开头难,如果是君子的话,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成就大事。

『叁』 成语故事短的22个

1、美人迟暮——《离骚》

“美人迟暮”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离骚》中,作者以美人喻楚怀王,以香草自喻,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或劝慰君王勤于政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希望楚王趁着年华正当,改掉以前治国中不好的方法,走向更好的前路。后人用《美人迟暮》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2、市井之徒——《淮阳感怀》

在古代,开一口井是非常困难的事,为了水源,人们就会聚居在井的附近,渐渐就成为当时的市集,称为市井。市井之徒就是指混迹于市井、身份低微的贩夫走卒,当时刘邦做泗水亭亭长时,他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小官吏,和他称兄道弟的朋友中,夏侯婴是一个赶马车的,樊哙是杀狗的屠狗之辈,在当时来说,他们是典型的市井之徒,唐朝的李密有一首《淮阳感怀》诗,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史。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3、片言折狱——《论语·颜渊》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身强力壮,他总是跟随孔子,为他驾车做侍卫,子路性情正直忠贞,十分孝顺他的母亲。他为人十分诚实,坦率公正,答应办到的事一定会立即就办,决不拖延。孔子对子路的赞语是:“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与也?”意思是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即子路)吧。

4、彩衣娱亲——《列女传》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隐士,叫老莱子,他非常孝顺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讨好父母的欢心,使他们健康长寿。他70岁时父母还健在,为了不让父母见他有白发而伤感,她就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时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高兴。

5、虎踞龙盘——《吴录》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游说孙权。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山山势险峻,像***环绕建业,石头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6、鱼传尺素——《饮马长城窟行》

尺素,在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于是“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一个代名词。

7、祸从天降——《旧唐书·刘瞻传》

唐懿宗的爱女同昌公主因病医治无效死亡。他迁怒于医官,以“用药无效”的罪名将韩宗召、康仲殷及两家族人300多人全部投入监狱,宰相兼刑部侍郎刘瞻上书劝谏,认为他们已经尽力,这是祸从天降,惩罚没有犯罪的人。刘瞻因此被贬为康州刺史。

8、尽忠报国——《北史·颜之仪传》

北州宣帝时御史大夫颜之仪经常苦苦劝:束谏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宣高死后,潮中大臣刘日方、郑泽遗诏让杨坚做丞相***小皇帝治理国家,颜之仪极力反对。

9、疑邻盗斧 ——《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10、趁人之危——《后汉书·盖勋传》

东汉凉州刺史梁鸿的属官苏正和不畏强权,依法查办武威太守。梁鸿担心会牵连朝廷高 官,想杀了苏正和灭口,就找好友盖勋商量对策。虽然盖勋和苏正和是死对头,但他还是认为不能趁别人危难时候去害别人,这是不仁的表现。

11、沉鱼落雁——《庄子·齐物论》

春秋时期,越国倾国倾城的美女西施在故乡溪边浣纱时,溪中游动的鱼儿见了她都羞愧得沉入水底,不敢浮出水面。汉元帝时绝 王昭君在她出塞嫁给匈奴王时,天空飞过的大雁惊讶她的美丽,忘了飞行跌落到树林里。

12、按兵不动——《荀子·王制》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

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不可能再回来了。

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取行动。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

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13、才高八斗——《释常谈·斗之才》

南朝时期,文学家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经常游山玩水,写诗作赋,深得文帝的赏识。他因此骄傲地说:“天下的文才总共有一石,曹植占其中的八斗,我占一斗,其余的人合占一斗。”

14、目瞪口呆——《赚蒯通》

西汉初年,韩信被封为齐王,丞相萧何担心韩信兵权太大,就找樊哙共商计策。樊哙自鸣得意,连夸自己是如何斗败项羽,吓得他目瞪口呆,从而保住主公。面对这淮阴一饿夫且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只须叫一两个人就可以把他一刀两断

15、雕栏玉砌——《虞美人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南唐后主李煜不问朝政,只会吟诗作词,被宋朝打败,投降后被封为违命侯。李煜作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宋太宗借机杀了他

16、笑容可掬——《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司马懿率军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笑容可掬地坐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急忙赶回解围。

17、死而后已——《论语 泰伯》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8、博闻强识——《荀子·解蔽》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自幼天资聪颖,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备。8岁时就能写文章,他的诗词歌赋文笔清新流畅。《典论》中的《论文》一篇是我国文学批判史上杰出作品。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公元220年他废汉自立为皇帝。

19、不拘一格——《己亥杂诗》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应对***的清 *** ,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飘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0、沧海桑田——《神仙传·麻姑》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此刻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1、不自量力——《左传·隐公十一年》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22、气壮山河——《从奴隶到将军》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但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23、按图索骥——《相马经》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