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讳疾忌医的故事简介
1.讳疾忌医是什么意思
2.成语迷 (猜一字)讳疾忌医
3.讳病忌医?
4.讳疾忌医是什么
讳疾忌医是什么意思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译为:现在的人有了过错,不喜欢人们定的规矩,比如患病了不看医生,宁愿消灭自己的身体但是还不觉悟。
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讳疾忌医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缺点。
成语出处: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讳疾忌医”。
成语迷 (猜一字)讳疾忌医
成语迷 (猜一字)讳疾忌医——答案:瘾。
讳疾忌医
huì jí jì yī
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结构连动式。
用法含贬义。用来比喻不认错的人。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正音讳;不能读作“wěi”。
辨形讳;不能写作“诲”。
近义词文过饰非
反义词知错必改
辨析~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或借口来掩饰错误、缺点。
例句
(1)对错误采取~的态度很不明智。
(2)任何犯错误的同志;只要他不~;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还是欢迎他的。
讳病忌医?
讳病忌医应该写为讳疾忌医。
一、讳疾忌医的解释:
讳病忌医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喻老》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大致意思是指回避谈自己的病情,不愿就医。常用于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二、讳疾忌医的近义词及释义:
1、疾不可为:病已不可医治。比喻已到了绝境。
2、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犯下的过失和错误。
三、讳疾忌医的反义词及释义:
1、闻过则喜: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形容很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出自唐代韩愈《答冯宿书》:然子路闻其过则喜;禹闻昌言则下车拜。
2、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君主、尊长,使之改正错误。听从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臣子的批评意见。现形容人诚心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出自汉代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自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3、激浊扬清:激:冲去。浊:脏水。冲去脏水,扬起清水。比喻除去坏的,奖励好的。也作扬清激浊。出自三国时刘劭《人物志》: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
讳疾忌医的典故:
扁鹊是春秋时良医,名闻天下。有一次,扁鹊去拜见蔡桓公,谈话时发现桓公的气色不对,就说蔡桓公说:陛下病了,不过不严重,疾病只是在在肤肌里,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就会加重了。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病。
扁鹊见桓公不信,只好告辞。扁鹊刚走出宫门,桓公就对左右的人嘲笑说:“都说扁鹊是名医,原来扁鹊的名声是这么来的。明明没病非要说有病,这样就可以随便开些药给寡人说把病治好了,通过这个名利双收,想得倒挺美。
过了十天,扁鹊又碰拜见了桓公,看到桓公的脸色不太好扁鹊有些着急,便严肃地说:陛下的病已经进到血脉里了,再不治病情还要恶化!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心想这人怎么还不心呢,不免有些怒形于色,扁鹊只好悻悻而退。于是后世就用讳疾忌医来形容有错不认的人。
讳疾忌医是什么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uì jí jì yī,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