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辛亥革命》有感

2.怎样养企鹅

3.万里长城一文怎样渗透经典诵读的整合

4.节烈的鲁迅作品

观《辛亥革命》有感

国将不国出自哪篇文章-国将不国何以为家出自

观《辛亥革命》有感(精选11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观《辛亥革命》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辛亥革命》有感1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部**《辛亥革命》。**讲的是以、黄兴为首的革命者们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政府,也讲了清朝封建统治的衰亡。

 我对广州起义的印象最为深刻,虽然没成功,但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场战斗牺牲了很多同盟会的重要骨干,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马上要当父亲了。但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尊严,冲上火线,不畏生。牺牲的烈士有林时爽、方声洞、陈更新、喻培伦……

 在后来的起义中,革命者们发动了越来越声势浩大的战斗,给了清朝政府致命一击。最终清朝灭亡,袁世凯想当总统。为了不让兵将伤亡,主动辞去总统职务。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辛亥革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数英雄烈士为了信仰,为了自由,为了民族的崛起,毫不畏惧地走上战场,让我感到敬佩与向往!

观《辛亥革命》有感2

 21世纪的新中国,正如法国皇帝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全世界都会感到震惊的。”如今,这头雄狮真的苏醒过来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军事能力不断进步。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中国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繁荣富强的祖国,是无数前辈们改造的。他们是功德无量的“基石”,将“层层高楼”稳扎稳打地托上苍穹。

 最近我看了一部**——《辛亥革命》,感慨万千。**主要讲述了先生带领同盟会会员黄兴、徐宗汉等人决心废除帝治,救治民族的坚定信念,坚决推翻腐败清政府和废除帝王朝的革命斗争。让我观看之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第一次广州起义由于众寡悬殊,同盟会成员功败垂成,阵亡七十二名,惨不忍睹,血流成河,火光映天,尸横遍野。我不禁为这些革命烈士的牺牲泣不成声,更增添了对他们的尊敬。

 身残志不残,战败志不垮。同盟会成员败了一次又一次,直到阳夏保卫战,战士们浴血奋战,临危不惧,在危急时刻听从了元帅黄兴的指挥,从容不迫地将清兵逼退,保卫了大半江山。而此时,同盟会总理也未偷闲,在国外凭自己的机智过人,能言善辩,终于说服了外国银行向清政府借款之事,使革命又前进了一大步。当身处在大洋彼岸的总理听说历时四十余日的阳夏保卫战,革命军将士阵亡四千余人,为全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故事,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握紧了双拳。我想,此时孙总理一定在暗下决心,要完成革命吧!

 阳夏保卫战中,涌现出许多感天动地的故事。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一个小战士要牺牲自己去向敌方投手榴弹。大元帅硬是不让他去,坚决要自己去。几个士兵一起上前,坚决不让元帅冒险。小战士冲上前一把夺回手榴弹,深情地望了望战友,义无反顾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战斗的胜利杀开一条血路。多么伟大的壮举!一个人宁愿牺牲自己来保全集体的事迹,是会百世流芳,千古流传的,为我们的英雄战士骄傲!为他自豪!

 同盟会惊天动地、家喻户晓的英勇故事,迫使末代皇帝溥仪在大臣袁世凯的施压下宣布退位。辛亥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临时大总统,受人爱戴的先生也于1911年辞去职务,毅然决然、心甘情愿地让与说服清帝退位的袁世凯做民国大总统。辛亥革命结束了!

 “革命不是伤人性命,也不仅是改变百姓生活,更是改变新中国的命运。”中山总理经常这样对战士们说。我认为,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是为了改变命运;革命是许多烈士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存活之人生活的美好。辛亥革命虽然没能完全使新中国诞生,但是废除了封建制和许多陋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直到现在,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的赞成,并不断发扬光大。

 辛亥革命,打响了新中国诞生的第一枪。想想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便没有理由不刻苦读书,发奋图强,卓越发展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不仅是孙先生个人的思想理念,更是全国青少年共同奋斗的坚定决心!

观《辛亥革命》有感3

 几天前,我上网观看了《辛亥革命》这部**,尽管很令我震撼,但我并没有真正看懂这部影片。

 经过几天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了解和对影片内容的琢磨,我虽没有多么伟大,多么深刻的感受,但从中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部**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以为首的革命派,决心通过革命推翻阻碍中国发展的封建王朝清政府,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整个过程。影片生动地刻画了、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

 也许是我因为对段历史还不够深刻地理解吧,尽管情节十分令我震撼,可我并没有多大的感悟,但影片中的一句话让我感慨万千——“他是个无私的人!”

 “他是个无私的人!”正是因为的无私,他才能引领革命的步伐,才能拥有革命派等人的信服和支持。正是他的无私,感染了同盟会的众人,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100年前是这样,如今的社会上不也是一样吗?被大家信服的人,不都是无私的人吗?又有哪个吝啬小气只为自己着想的人真正能成功呢?

 往小里说,班级中那些尽职尽责,被老师称赞,让同学信服的班干部们不都是无私的人吗?他们永远在为班级着想,牺牲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往大里说,历史上各朝各代有流名千秋的官吏,哪一个不是清官?他们大都一贫如洗,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财富都奉献给了人民。他们都是无私的人。

 也许这部影片让我得出这种结论并不是编导者拍摄影片的本意,但我相信这种感受必会让我个人受益匪浅。

观《辛亥革命》有感4

 观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着“数星星”的态度去的。我不敢说自己没有这样的心态,但至少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每个人对于革命的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

 纵观革命历史,为了战争,为了正义,为了胜利,被逼,被迫害,为了守口如瓶被就地的英雄人物有千千万,还有那数不清的无名烈士。一次辛亥革命就能如此震撼我,更别说那8年多的抗日战争了。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那时候的他们胸腔内到底活跃着怎样的一颗跳动的心,何以让他们如此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无惧无畏。那鞭子底下抽的,枪口对准的,刀子劈下去的可是活生生的肉体啊!他们面对这疼痛,这亡为何能如此淡然?他们都风华正茂啊!

 是信任,信念,还是信仰?我相信这是对的信任,对黄兴的信任,更是对奋战在沙场上的无数名革命人的信任;是坚定的信念让他们选择守口如瓶,选择坚持革命,选择放弃生命来扞卫自己的信仰。

 无论是当初即将要做父亲的林觉民,还是义气凛然的秋瑾,还是那长眠于黄花岗的烈士们,包括那使节之女唐曼柔都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尽管他们知道前方的路到处是枪眼,是炮弹,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我相信他们曾经一定也挣扎过,畏惧过,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前进,选择了牺牲,选择无愧于心。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对于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做这样的选择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此时我们身陷战乱之中,是选择保命逃避﹑舍家弃国,还是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如果此刻枪口对准着我们,是将组织的机密合盘托出,还是紧闭双唇誓不言?我不知道,也不敢说。

 当今社会是安定的﹑和谐的,但有时候也是让人心寒的。温州动车事件,政府让人心寒;广州小悦悦事件,路人让人心寒。是国家不够强大,政府太腐败,还是很多人内心的本质已经开始被腐蚀?个人的利益真的已经超过了内心的良知了吗?100年前的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可以战在杀场,而现在呢?是可以为了尽早通车而无视鲜活的生命,还是可以眼看着车轮一次次轧过一个小生命而无动于衷?

 《辛亥革命》中,一位华侨卖了祖屋,集资给用于革命,他说:“家都没有了,还要什么祖屋!”那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联最基本的尊重生命﹑保护生命都做不到,那还如何发展经济,创建和谐,将如何得到人民的信任?如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那还如何保卫国家,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安稳的立足之地?

 或许我们已经做不到像100年前的他们那样大义凛然,无私奉献。但我们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依然需要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那份坚定的信念,依然需要一个民族的伟大信仰。现在的我们已不必为了革命而牺牲自己,也不必为了革命而受皮肉之苦,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回最初的那份斗志,那份勇敢。

观《辛亥革命》有感5

 今年暑假,我在家里看完了《辛亥革命》这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里面,有许多仁人志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里,广州起义的时候,包括林觉民在内的七十二个人被捕。在牢狱里,清政府对他们严刑拷打,想让他们归顺清政府。可是他们活不答应。最后,清政府把他们七十二人全部沉潭。这些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的繁华昌盛,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不是我们人人都应该有的吗?我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佩如黄河泛滥,而波涛不绝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向革命先辈们学习。现在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爱的淋浴下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如:不会分享,有好东西的时候第一时间只想到自己,而不是想到其他人。乱花钱,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不知道父母赚钱辛苦。懒惰,父母叫他去干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做。如果那些革命先辈还在世的话,他们一定会为我们现在的行为叹息,感到非常愤怒。

 在生活中,我们要处处为别人着想,为祖国着想。现在要刻苦、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报效祖国,来保卫祖国。

 我们现在的美丽生活,全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要热爱祖国。

观《辛亥革命》有感6

 今天我们住在大房子里,吃着可口的饭菜;今天我们坐在汽车里,听着美妙的音乐;今天我们过着舒适的生活,更不用提饥饿难当。然而在100多年前,没有那些革命烈士,我们能有这样的生活吗?我们的中国能有现在这样的强盛吗?一个国家的由弱变强,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那时候要推翻帝制,建立起以民为主的社会,这个过程就叫革命。曾说过:我想要一次不流血的革命;然而也有人说:革命就要流血。

 如今我们看待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的战士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是敬畏的瞻仰还是哈哈一笑?现在的人根本不能理解那时的苦,更别说吃冰、吃雪、吃草根,就连吃不饱也已成为笑谈。有些人觉得革命很简单,想回到那个时代,然而那个时代的人们向往的何尝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呢?革命并不好玩,革命是用烈士 的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

观《辛亥革命》有感7

 今天是10月9日,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就在100年前的今天,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伟大祖国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在这个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我观赏了《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心中不禁对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充满了敬意。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记录了那一段早已被世人所淡忘的历史:同盟会发起了一场为清王朝覆灭打下了坚实基础的战役——广州起义。虽然,这次起义牺牲了无数的革命战士,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场战斗还是给清政府迎头痛击,也奏响了清政府灭亡的乐章。

 在影片的开始部分,我真正地体会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为了革命,献出一切。我想,也正是因为每一位革命者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信念,才使得我们有了现在这个安定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全都是来自于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先烈们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金钱、家庭,甚至是他们那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生命。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呢?我想,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宝贵生命换来的,是为了后人过上美好的生活。可是现在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事呢?社会治安不安定;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市民们随地吐痰,说脏话;社会上也没有了那种互帮互助的情景……

 请问: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谁又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是什么呢?难道非要再来一次那种血与火的革命,才能重新唤醒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股正气呢?我想这是谁也不愿意再看到的。

 我曾经读到过一遍文章,我把它收藏在我的空间里。这篇文章记录了让我感到非常心酸的一些事情:一个富二代开车差点撞到一位年迈的老人,还对老人大骂:“老东西,挡什么挡。”那位被骂的老人低声说了一句:“年轻人,当年我开苏制T—34坦克时也没有你这么冲。”听了这句话,不知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每当我想起这句话,心中总会涌起一丝愤怒。一位革命前辈被一个堕落的富二代骂了声“老东西”,你认为一个只知道贪图享乐的富二代,有资格骂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吗?答案当然是没有资格。

 还是出自同一篇文章,一幢政府大楼造价3000万人民币,而就在距政府大楼仅8公里的一个小山村,一间用泥浆垒起的小屋,仿佛风一吹就会倒塌,就是学生们的教室,看上去令人感到心里非常难过。我倒想请问一下,为什么政府舍得花高价来建造一座只能看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大楼呢?为什么就不肯节约出一小部分钱,为祖国的花朵建一所可以遮风挡雨的坚固校舍呢?

 所有的中国人啊,我们要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请不要让幸福成为你们最终“丧命”的地方!

观《辛亥革命》有感8

 今天,我看了一部对中小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辛亥革命》。

 这部**主要讲的是,带领众多起义者,经过重重困难,最后打败清王朝建立新政权的事情。

 这里面我佩服的革命英雄非常多,如黄兴、、林觉民等。都是让人竖大拇指的英雄好汉。

 黄兴,不畏不惧,英勇果断。在打烂一根手指时,毫不犹豫的切下了自己的手指。在敌人的猛烈炮击下,英勇的带着起义军冲锋陷阵,在广州起义失败后,顽强的伏击敌人,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一切为了革命。

 孙文,能说会道,能说多种语言。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遭受别人的歧视和侮辱,但从不放弃。在四大银行面前他是英雄,他用他的真理说服了所有的人。又用自己的信念和信仰成功的评上了大总理,让王后退下了王朝,开创了新政权。

 林觉民,我觉得虽不及前两位,但还是要说说,他才是真正的临危不惧,信仰、信念。高高至上,无人能比。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清索我命,我诛大清心”。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被震撼了,感动了,在亡面前能说这样的话,不是英雄是什么!当然他牺牲了,但是他在我心里永远活着,我相信他在全国人民心里活着!

 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革命,革命——辛亥革命。

观《辛亥革命》有感9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远永久的幸福,是给天下所有孩子们一个崇尚宁静温和的世界”。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这是一部关于革命重要意义的**,本片描述了,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国,于1911年发动武装起义的史实。中国终于由君主制度走向咯民主制度,是一部全景展现辛亥革命的**。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的感触很深。那催人泪下的场面,那令人悲愤的场面,那动人心弦的场面,无数的中国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为了利益为了富贵为了诠释,清朝的官员无不自相残杀,针锋相对。又把台湾送给了---,把香港送给了----。看到这里,我无不-----。把国家的俩大宝贵区域送给了其他国家,这个国家还完整吗?他们忍心将自己的国家就这样遭人践踏吗?大家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废除腐朽的制度,推行崭新的制度,将中国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最终是又一步步走向灭亡。1912年元旦,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正式就职中国临时大总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中国初步由黑暗走向了光明。先生当天承诺,他将亲自把临时大总统位置交给让清朝彻底灭亡的人,对此许多人表示不解,先生是个无私的***,他给了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中国不是个人的,是全天下人民的,需要全天下人民共同去维护。

 一路坎坷,一路悲壮,一路奋战,终于送走了磨难,迎来了和平;终于送走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如今,我们的中华民族早已强大起来,瞧,那火箭的发射及“神舟”飞船的突破,不都是时代进步的见证吗?毫无疑问,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状况的提高,我们中华民族逐渐走向“和平”“幸福”“富强”。然而,对那些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们,我们将更加怀念、敬佩,对那些用革命鲜血换来的大好河山、美好环境,我们将更加珍惜;对那些展现民族不同特色的文化遗产,我们将共同保护。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是历史发展最悠久的国家。如今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国家的儿女早已作足准备,要共同歼灭企图迫害我国领土的敌人。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受人欺凌,遭人辱骂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绝对不会屈服于任何一个国家之下。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富强国家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中小学生便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好习惯。对于我们来说,爱国并不需要那么轰轰烈烈,只需要努力学习,态度端正,树立积极乐观的思想,尊师守纪。强身博学,做一名优秀的学生。这些便就足够了,中学生的爱国方式,就是这么简单,这么单纯。

 清晨的一缕阳光照射在中华民族的五星红旗,旗下站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他们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更象征着祖国未来的希望。今天,我们虽是棵棵小草,明天,我们将成为棵棵大树,是为祖国无私奉献,遮挡风雨的大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明天将更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吧!

 我仿佛已看到了远方的日出和飘扬的五星红旗......

 革命是给天下所有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

观《辛亥革命》有感10

 5月1号,我和室友一起去了武汉,特意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一上午的参观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的了解。

 博物馆有四层,包括地下层,分为五个展厅,从清末新政讲到临时政府的建立再到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博物馆内容很全面,有些文物是我从来没见过,有些事件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很多在历史教科书上粗线条的知识可能两三页就能讲完,可是博物馆不一样,它可以用很大一个展厅,有图有文有实物地展示,很细致,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让中华民族活在列强掠夺下,摇摇欲坠。当我走到一号展厅,看见石柱上刻的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我内心是一阵刺痛。《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刻得那么醒目,在谴责清政府的无能的同时更多的是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一百多年年过去了,这种震撼还能在我们后人心中产生,更何况是活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呢?

 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没有根本挽救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引起了社会的舆论,甚至激起了另一种更为激进的思想的产生--革命派思想,要革命,要共和,要民主、要自由。这些革命派正是辛亥革命的主力,他们在文化舆论,革命抗争中双管齐下发动一系列让清政府惶恐的活动。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再到“三民主义”的提出,民主共和开始迎接了希望的曙光。

 在三四号展厅,我见证了封建帝制是怎样覆灭以及武昌起义是怎样爆发。在这两个展厅,我内心是复杂的。历史虽说是历史,已经过去,可是看到那些蜡像老照片,我似乎有点感同身受。从初中教科书就学过,这些历史是如何发展,可是等真正见到实物的时候就是另一种荣辱共存的感觉了。黄兴率领的“黄花岗起义”告诉我革命烈士用献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的呕心沥血让我明白武昌起义一定能够胜利。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势力,使中国势力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也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对以前为革命而奔波的伟人们更加敬仰,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让我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观《辛亥革命》有感11

 一百年前的满清,是一个目光短浅,用傲慢掩饰自私落弱的虚伪官员,对外奉承,对内进行种种残酷压迫,官吏肆意搜刮民财,帝国主义在我国土地上蛮横霸道,对中国的能源,经济,文化进行侵略,水生火热的同胞们无以聊生,国将不国,又何惧牺牲!

 广大人民为了挽救清朝这一现状,发动了多次起义;一些有主见,有良知的官员也组织了改革。可这些都由于国内腐败官员,国外各国列强的阻止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并未放弃,他们压抑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国家,推翻清朝的统治。

 时势成就英雄,总有勇士牺牲。1907年7月15日凌晨,年仅32岁的秋瑾就义,写下绝命词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伦歌。虽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慷慨赴。临行前,她说:“我的是为了全大清的孩子。”她希望今后的孩子能不被封建思想束缚,拥有一片自由广阔的天地;她希望,今后的中国能真正的富强起来,不用受人歧视,受人侮辱。

 《辛亥革命》以此为始拉开序幕,1911年4月27日至1912年2月12日,辞任临时大总统,围绕武昌起义的历史画卷。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公元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赐予不仅为中国证据开创新里程碑,也替中华民族翻开新页。

 对于当时的艰苦岁月,如今的我么似乎有些生在福中不知福了。高科技,新产品,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便有不少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荒废学业。你可知道,如今的生活是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那鲜红的热血换来的;你可明白,现在我们唯有努力学习,提高水平,中国才可在世界立足,不然,100年前的悲剧依然会在我们身上重演。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怎样养企鹅

那天发现我的**宠物企鹅去了,想到它一直在我电脑的一角蹦蹦跳跳独自玩耍,时不时凑到我跟前来说上一句话,提醒我“你的**处于隐身状态”然后走开,我当时极其心烦想要关掉它,我保持隐身都年来有余了,以致再也没有人骚扰,更没有人肯打扰了,就你知道我的心思,还不让我保持安静,难道存心要照顾我,注意接受阳光,关心外部世界,从而不让我老化,给我充分活力不成?可我仿佛无权关掉它,一旦认领,负责终生,这是谁替我所做的决定?**做事也太霸道了吧,我能把尘嚣关在屋外,难道无权弃置一只企鹅?然而,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那天我发现它躺在那儿一动不动,我来了邪劲却怎么唤也唤不醒它,特别是最终当我不得已而选择“埋葬宠物”的选项时,看着它扇着透明的翅膀仿佛灵魂跟我最后道别一样,说了最后一句“主人,永远拜拜了”之时,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可不是鳄鱼强挤的眼泪,而且心里难受了好一阵子,我此生也许再也不会有人跟我说这样的话了,一时失魂落魄,好像缺了点什么,再也找不回来了;你可以有恋人,可以有家庭,可以有下一代,可这一生谁让你牵挂,谁让你命定要承受,如今的世界却不一定慷慨给予你这样的机会,人真是感情的动物,只要真动了心,就算朦胧之间,一切似乎都重要起来。记得一位单位的同时家养的宠物狗生病没法治好去之后,有人问他以后还养不养,他的回答是坚决不养了,他的感情溢于言表那意思就是简直太令人难受了,我当时在旁边听着心中不解,不就是一只小狗嘛,煽情也不分割对象;可是又过了几天,又有讣告贴在门廊,堂而皇之,权重位高,他却望之而发感慨说,“都不干净!”令人毛发竖立,振聋发聩,这样的反差,又令人费解多时。可现在我理解了,人到动情的时候,真的令人心碎,也让人痛恨,人不如一条狗,从感情上来说,真的人不如狗。自古以来人就是感情动物,更不要说中华民族追求的是忠孝两全,过去夸狗的最高级别是赋以“忠臣”的名号,实际的忠臣人人得而赞之,奸臣人人得而吃其肉寝其皮,忠奸的分别如泾渭般分明;可现在对谁忠对谁孝都找不到寄托的目标,普天之下不见王臣,民族传统全失殆尽,也许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酝酿着民族全心的改革,可又有谁理解其中玄妙?再想到最近编发了一篇文章,“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份痛心彻骨的心痛,真正令人心下难以割舍,不堪卒读之后更加难忍,现在的人也不知都在忙些什么,家国天下,万事费心,可连亲情都难以照顾,更有人顾不上报国无门,只不过讨一口饱饭吃,用得着连家业都不顾了,痛失了多少骨肉亲情,最后把健康甚至生命都无偿奉赠上。家国天下本为一体,没有了家哪来的国,国将不国何以家为?过去都是子民的家天下,到今日的芸芸众生无穷的奔忙,其间的跨度有多大,却似乎只在朝夕之间。现在的世事人情淡薄得多了不说,可是有些东西人们可以静心细想,社会不提倡了就可以淡漠以处之了吗?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多少人失去了最真切最珍贵的东西,换来的到底是什么其实也心知肚明,不能奋起抗争最好也不合作才是,难道只有事后我们暗自伤怀才是君子风度不成?我们自己的心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最终繁华过后过往云烟才会真实地感觉到那份痛切心肺,伤心不已,真情难遏,永不再回,永难觅得,为时晚矣。我连这么只**企鹅都难以养好,实际上可悲的是我连自己都没有养好,只不过是人体的设计中复原的能力要远胜**这款宠物的内在设计水平而已。我想要养好企鹅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份开阔良善而放松关心的心态,要想养好自己也要时刻明确身体是我们自己最高最重要的本钱。现在这个社会讲这个讲那个其实都是骗人的,你可别不把钱白送给骗子了而却把命这把本钱搭给更大的骗子。过去的人能视王侯如粪土,今天的人却争地位舍自身,养好自己,留得青山,我还想再领养一只宠物企鹅,现在满大家的狗都那么可爱。

万里长城一文怎样渗透经典诵读的整合

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我不知道这是否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因为现在很多时候,当一个问题被提出来,首先碰到的一个质疑是:这是不是一个真问题?那么,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一个真问题吗?想了一下,回答应该为是。原因有四。

第一,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符合大学办学的真正使命。大学的真正使命是什么,1928年,美国的耶鲁大学发表了著名的《1928年耶鲁报告》,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大学的目的在于“提供心灵的训练和教养”。那么何以能达到这个目的?当年耶鲁大学的教授们给出的答案是古典语文,并且提出反复的讲述与反复的背诵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针对当时有人批评古典学科不实用,耶鲁教授们的回答是,有什么学习能比一个受过良好训练并因此能将其力量迁移到任何方面的心灵更为实用的呢?耶鲁大学1928年之所谓的经典是指西方经典,而我们现今强调的则是东方的中华经典。两者内容虽异,其教育指向则可同功。实际上,美国有的大学后来也将经典含义由西方扩展到东方了,那是基于他们的一种国际化的考虑与目光。大学生活需要学习经典,培养一健全心灵,也不只是耶鲁报告一家之言,凡有历史担当和人类发展使命感的大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莫不如此。它们虽然内部各有歧别,但大的价值指向却是基本一律的。以现在中国人常常顶礼膜拜的美国大学而言,如哈佛、如芝加哥、如斯坦福,都是非常重视经典教育的,尤其是针对本科生的经典教育,这种教育并不以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分别,因为它的目的不是为了“专”,而是为了“通”。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大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合世界大学办学之基本使命的。当然,学习中华经典并不意味着拒绝西方经典与西方文化,我们同样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具有世界眼光。我们所要警惕的,是那种认为学习英语记诵单词天经地义而学习经典记诵名篇一文不值的价值判断。

第二,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可以济补我们大学生活的精神营养之不良。当年,英国牛津的红衣主教纽曼在其传世名著《大学的理想》中对大学生活的品质应该如何设计进行反复思考与论述,大学谓何?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在纽曼那里,知识分成两个大类,一类称为自由知识,一类称为实用知识。纽曼以其睿智深入的思考得出一个结论:知识本身即为目的。这里的知识,指的就是自由知识或者绅士知识,他所强调的是这种自由知识的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具备有教养的才智、灵敏的鉴赏力、公正冷静的头脑和高贵谦恭的风度。我们现在当然不是全盘接受纽曼的理念,但我们大学生活精神营养之不良却是有目共睹的实事。何以如此?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有一个原因特别显豁,那就是,精英化的高等教育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则与我们早已是形影不离。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好处是什么,是让更多的公民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让学生通过大学这个平台获得充足的实用知识与发展技能,使国家能够拥有更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些都是应该的,它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即使是纽曼,也承认这一点,因为“生活离不开它们,我们日常的福利归功于它们”。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前校长克拉克?克尔曾经把大学依次分成三种形态:作为村庄的大学?作为城镇的大学?作为城市的大学。我们现在所处的大学应该是这第三个阶段的大学了,也就是一种大学城时代的大学,我们所过的生活也就是一种巨型大学的生活。这种生活在相当程度上少了那种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对话与精神沟通,大班制教学,分科性割裂、实用性追求,使得我们对精神生活的养护变得无足轻重,高品质的大学精神生活在相当程度上被弱化和忽略。当然,这也不是现代大学老师或者学生的过错,或许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面临的缺失之痛。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坐以待毙,因为这有违大学得以存在的根本使命,所以我们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重组我们大学的精神生活,丰富我们大学的精神生活。此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使我们所处的这个大学的学生能够对我们所处国度的文化精粹、对我们所依的民族精神、对我们所求的品质格调有一种切入魂灵的理解与渗透。中华经典诵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养分,虽然这不是我们精神营养的全部,但一定是其不可缺少的构成。这种构成不应该以点击鼠标下载知识为指标,而应该以有多少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精神世界为指标。只有吸收,才有营养。

第三,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符合我们大学生人生规划发展的长远需求。广州大学在2011年清明节前专门邀请台湾中原大学的黄坤锦博士来做了两场报告,黄先生是海峡两岸研究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知名专家,在关于通识教育的报告中他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在大学的所学所历能够影响到我们毕业之后多长的时间?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说实在话,纯粹从学科知识这个层面来看,我们的大学所学很多恐怕只能支撑我们十年左右的未来生活,如果是一些更新速度特变快的学科,比如说计算机技术,现在的所学估计连十年的支撑期都没有。第二个十年,那个时候当我们从基层的各种技术岗位慢慢沿着进步的层级上行的时候,我们要有更加丰富的人脉资源、更加深沉的管理积淀、更加广阔的社会知觉,那么,现在的大学能为这第二个十年做什么?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在大学所经历的这种校园生活,各种社团活动、各种社会实践、各种竞技比赛、各种学科知识的交集、各类同学交游,它使得我们在第二个十年能够拥有一笔宝贵的能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第三个十年,当我们的很多同学经历了从被管理到管理,从默默无闻的基层先锋上升到社会倚重的中层精英之后,我们一定还要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我们的精力不再有青壮时期的勇猛不绝,而我们又要担当更加多的社会责任,要成为更多人评价效法的对象,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后代。那么,我们又能靠什么去赢得他们的尊重与追慕?答案或许是,应该靠我们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力量。而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华经典诵读,就是在为我们的未来积淀文化,积蓄精神。当然,这不可能是积淀与积蓄的全部,但它一定是特别重要的。在相当意义上讲,我们看重的是诵读的过程,着眼的是二十年、三十年之后的未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学生们关于经典名句可能已经考过了不少,我们不希望这种应试背景下的考试过关成为中华经典诵读的唯一目的,我们更要追求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验与品味,是一种优秀文化的感染与传承。或许,这种人文精神的体认所及还不仅仅是我们目力所及的三十年。人类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但如果我们在三十岁之前的这个专门的人生学习阶段都没有解决好此后三十年学习与发展的路径与基础,我们又如何能够保证离开大学之后的学习与进步呢?

第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我们构筑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需要。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可以说是点明了当今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命题。纵观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与各个民族与国家的发展大势,没有哪一个蓬勃兴盛的民族与国家能够对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熟视无睹甚至弃之不顾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越是兴旺发达,它就越是看重它自己所拥有的传统文化。西方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如此,中世纪的拉丁文化如此,近世以来的欧洲英法文化如此,现二次大战以后崛起的美国文化同样也是如此。中国古代历史凡是朝势兴旺的时代,也都莫不重视各种文化工程的建设,周秦两汉,唐宋明清,概莫能外。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作为人类成员,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根砥与精神家园。如不其然,国将不国,族将不族,民将不民。中国目前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整个民族的一代又一代不能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所谓民族复兴必然是一句空话。为什么我们现在对于这个构建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要求这么迫切?是因为国家的改革发展已经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与之相对应的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中国的文化是否也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的文化实体呢?回答则是未必。所以需要我们建造。不错,我们需要有全球眼光进行文化对接,但如果是在一种没有固有的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础上去进行文化对接,那我们所迷失的不仅是作为个体我们,也包括作为民族的我们。这种复兴追求从先生当年振臂提出“振兴中华”的时候就开始了,但道路何其艰难。不管是建国六十周年,还是今年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国***建党九十周年,民族复兴之路的回顾和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都是其中的重要主题。我们可以大致计算一下,按照国家分三步走的战略,到2050年,能够活着并且有资格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最终迈入世界发达国家之列作出评价的主体,就是当今正在我们的大学里接受教育的同学们,到2050年左右,正是这一批人离开大学奉献社会建设国家的三十多年之后。我在想,如果现在的我们不在大学为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所储备,我们则很难完成时代即将赋予我们的历史职责。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使我们参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多了一种选择与支持,如果我们不做,于大学于学生,都将是一种失责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节烈的鲁迅作品

我之节烈观

世道浇漓,人心日下,国将不国这一类话,本是中国历来的叹声。不过时代不同,则所谓日下的事情,也有迁变:从前指的是甲事,现在叹的或是乙事。除了进呈御览的东西不敢妄说外,其余的文章议论里,一向就带这口吻。因为如此叹息,不但针砭世人,还可以从日下之中,除去自己。所以君子固然相对慨叹,连放火骗钱以及一切鬼混的人,也都乘作恶余暇,摇着头说道,他们人心日下了。 世风人心这件事,不但鼓吹坏事,可以日下;即使未曾鼓吹,只是旁观,只是赏玩,只是叹息,也可以叫他日下。所以近一年来,居然也有几个不肯徒托空言的人,叹息一番之后,还要想法子来挽救。第一个是康有为,指手画脚的说虚君共和才好,〔2〕陈独秀便斥他不兴〔3〕;其次是一班灵学派的人,不知何以起了极古奥的思想,要请孟圣矣乎的鬼来画策;陈百年钱玄同刘半农又道他胡说。〔4〕这几篇驳论,都是《新青年》〔5〕里最可寒心的文章。时候已是二十世纪了;人类眼前,早已闪出曙光。假如《新青年》里,有一篇和别人辩地球方圆的文字,读者见了,怕一定要发怔。然而现今所辩,正和说地体不方相差无几。将时代和事实,对照起来,怎能不教人寒心而且害怕? 近来虚君共和是不提了,灵学似乎还在那里捣鬼,此时却又有一群人,不能满足;仍然摇头说道,人心日下了。于是又想出一种挽救的方法;他们叫作表彰节烈〔6〕! 这类妙法,自从君政复古时代〔7〕以来,上上下下,已经提倡多年;此刻不过是竖起旗帜的时候。文章议论里,也照例时常出现,都嚷道表彰节烈!要不说这件事,也不能将自己提拔,出于人心日下之中。 节烈这两个字,从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过节士,烈士的名称。然而现在的表彰节烈,却是专指女子,并无男子在内。据时下道德家的意见,来定界说,大约节是丈夫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得愈早,家里愈穷,他便节得愈好。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无论已嫁未嫁,只要丈夫了,他也跟着自尽;一种是有来污辱他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这也是得愈惨愈苦,他便烈得愈好,倘若不及抵御,竟受了污辱,然后自戕,便免不了议论。万一幸而遇着宽厚的道德家,有时也可以略迹原情,许他一个烈字。可是文人学士,已经不甚愿意替他作传;就令勉强动笔,临了也不免加上几个惜夫惜夫了。 总而言之:女子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掉;遇了,便掉;将这类人物,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得救了。大意只是如此。 康有为借重皇帝的虚名,灵学家全靠着鬼话。这表彰节烈,却是全权都在人民,大有渐进自力之意了。然而我仍有几个疑问,须得提出。还要据我的意见,给他解答。我又认定这节烈救世说,是多数国民的意思;主张的人,只是喉舌。虽然是他发声,却和四支五官神经内脏,都有关系。所以我这疑问和解答,便是提出于这群多数国民之前。 首先的疑问是:不节烈(中国称不守节作失节,不烈却并无成语,所以只能合称他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照现在的情形,国将不国,自不消说:丧尽良心的事故,层出不穷;刀兵盗贼水旱饥荒,又接连而起。但此等现象,只是不讲新道德新学问的缘故,行为思想,全钞旧帐;所以种种黑暗,竟和古代的乱世仿佛,况且政界军界学界商界等等里面,全是男人,并无不节烈的女子夹杂在内。也未必是有权力的男子,因为受了他们蛊惑,这才丧了良心,放手作恶。至于水旱饥荒,便是专拜龙神,迎大王,滥伐森林,不修水利的祸祟,没有新知识的结果;更与女子无关。只有刀兵盗贼,往往造出许多不节烈的妇女。但也是兵盗在先,不节烈在后,并非因为他们不节烈了,才将刀兵盗贼招来。 其次的疑问是: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照着旧派说起来,女子是阴类,是主内的,是男子的附属品。然则治世救国,正须责成阳类,全仗外子,偏劳主体。决不能将一个绝大题目,都阁在阴类肩上。倘依新说,则男女平等,义务略同。纵令该担责任,也只得分担。其余的一半男子,都该各尽义务。不特须除去,还应发挥他自己的美德。不能专靠惩劝女子,便算尽了天职。 其次的疑问是:表彰之后,有何效果?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不可,所以除出);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丈夫还在,又未遇见,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第一种已经很好,正蒙表彰,不必说了。第二种已经不好,中国从来不许忏悔,女子做事一错,补过无及,只好任其羞杀,也不值得说了。最要紧的,只在第三种,现在一经感化,他们便都打定主意道:倘若将来丈夫了,决不再嫁;遇着,赶紧自裁!试问如此立意,与中国男子做主的世道人心,有何关系?这个缘故,已在上文说明。更有附带的疑问是:节烈的人,既经表彰,自是品格最高。但圣贤虽人人可学,此事却有所不能。假如第三种的人,虽然立志极高,万一丈夫长寿,天下太平,他便只好饮恨吞声,做一世次等的人物。 以上是单依旧日的常识,略加研究,便已发见了许多矛盾。若略带二十世纪气息,便又有两层: 一问节烈是否道德?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现在所谓节烈,不特除开男子,绝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体都遇着这名誉的机会。所以决不能认为道德,当作法式。上回《新青年》登出的《贞操论》〔8〕里,已经说过理由。不过贞是丈夫还在,节是男子已的区别,道理却可类推。只有烈的一件事,尤为奇怪,还须略加研究。 照上文的节烈分类法看来,烈的第一种,其实也只是守节,不过生不同。因为道德家分类,根据全在活,所以归入烈类。性质全异的,便是第二种。这类人不过一个弱者(现在的情形,女子还是弱者),突然遇着男性的暴徒,父兄丈夫力不能救,左邻右舍也不帮忙,于是他就了;或者竟受了辱,仍然了;或者终于没有。久而久之,父兄丈夫邻舍,夹着文人学士以及道德家,便渐渐聚集,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只是七口八嘴,议论他了没有?受污没有?了如何好,活着如何不好。于是造出了许多光荣的烈女,和许多被人口诛笔伐的不烈女。只要平心一想,便觉不像人间应有的事情,何况说是道德。 二问多妻主义的男子,有无表彰节烈的资格?替以前的道德家说话,一定是理应表彰。因为凡是男子,便有点与众不同,社会上只配有他的意思。一面又靠着阴阳内外的古典,在女子面前逞能。然而一到现在,人类的眼里,不免见到光明,晓得阴阳内外之说,荒谬绝伦;就令如此,也证不出阳比阴尊贵,外比内崇高的道理。况且社会国家,又非单是男子造成。所以只好相信真理,说是一律平等。既然平等,男女便都有一律应守的契约。男子决不能将自己不守的事,向女子特别要求。若是买卖欺骗贡献的婚姻,则要求生时的贞操,尚且毫无理由。何况多妻主义的男子,来表彰女子的节烈。 以上,疑问和解答都完了。理由如此支离,何以直到现今,居然还能存在?要对付这问题,须先看节烈这事,何以发生,何以通行,何以不生改革的缘故。 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后来殉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但大抵因为寡妇是鬼妻,亡魂跟着,所以无人敢娶,并非要他不事二夫。这样风俗,现在的蛮人社会里还有。中国太古的情形,现在已无从详考。但看周末虽有殉葬,并非专用女人,嫁否也任便,并无什么裁制,便可知道脱离了这宗习俗,为日已久。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的才说出饿事小失节事大〔9〕的话,看见历史上重适〔10〕两个字,便大惊小怪起来。出于真心,还是故意,现在却无从推测。其时也正是人心日下,国将不国的时候,全国士民,多不像样。或者业儒的人,想借女人守节的话,来鞭策男子,也不一定。但旁敲侧击,方法本嫌鬼祟,其意也太难分明,后来因此多了几个节妇,虽未可知,然而吏民将卒,却仍然无所感动。于是开化最早,道德第一的中国终于归了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的什么薛禅皇帝,完泽笃皇帝,曲律皇帝〔11〕了。此后皇帝换过了几家,守节思想倒反发达。皇帝要臣子尽忠,男人便愈要女人守节。到了清朝,儒者真是愈加利害。看见唐人文章里有公主改嫁的话,也不免勃然大怒道,这是什么事!你竟不为尊者讳,这还了得!假使这唐人还活着,一定要斥革功名〔12〕,以正人心而端风俗了。 国民将到被征服的地位,守节盛了;烈女也从此着重。因为女子既是男子所有,自己了,不该嫁人,自己活着,自然更不许被夺。然而自己是被征服的国民,没有力量保护,没有勇气反抗了,只好别出心裁,鼓吹女人自杀。或者妻女极多的阔人,婢妾成行的富翁,乱离时候,照顾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无法可想。只得救了自己,请别人都做烈女;变成烈女,逆兵便不要了。他便待事定以后,慢慢回来,称赞几句。好在男子再娶,又是天经地义,别讨女人,便都完事。因此世上遂有了双烈合传,七姬墓志〔13〕,甚而至于钱谦益〔14〕的集中,也布满了赵节妇钱烈女的传记和歌颂。 只有自己不顾别人的民情,又是女应守节男子却可多妻的社会,造出如此畸形道德,而且日见精密苛酷,本也毫不足怪。但主张的是男子,上当的是女子。女子本身,何以毫无异言呢?原来妇者服也〔15〕,理应服事于人。教育固可不必,连开口也都犯法。他的精神,也同他体质一样,成了畸形。所以对于这畸形道德,实在无甚意见。就令有了异议,也没有发表的机会。做几首闺中望月园里看花的诗,尚且怕男子骂他怀春,何况竟敢破坏这天地间的正气?只有说部书上,记载过几个女人,因为境遇上不愿守节,据做书的人说:可是他再嫁以后,便被前夫的鬼捉去,落了地狱;或者世人个个唾骂,做了乞丐,也竟求乞无门,终于惨苦不堪而了〔16〕! 如此情形,女子便非服也不可。然而男子一面,何以也不主张真理,只是一味敷衍呢?汉朝以后,言论的机关,都被业儒的垄断了。宋元以来,尤其利害。我们几乎看不见一部非业儒的书,听不到一句非士人的话。除了和尚道士,奉旨可以说话的以外,其余异端的声音,决不能出他卧房一步。况且世人大抵受了儒者柔也〔17〕的影响;不述而作,最为犯忌〔18〕。即使有人见到,也不肯用性命来换真理。即如失节一事,岂不知道必须男女两性,才能实现。他却专责女性;至于破人节操的男子,以及造成不烈的暴徒,便都含糊过去。男子究竟较女性难惹,惩罚也比表彰为难。其间虽有过几个男人,实觉于心不安,说些室女不应守志殉的平和话,〔19〕可是社会不听;再说下去,便要不容,与失节的女人一样看待。他便也只好变了柔也,不再开口了。所以节烈这事,到现在不生变革。 (此时,我应声明:现在鼓吹节烈派的里面,我颇有知道的人。敢说确有好人在内,居心也好。可是救世的方法是不对,要向西走了北了。但也不能因为他是好人,便竟能从正西直走到北。所以我又愿他回转身来。) 其次还有疑问: 节烈难么?答道,很难。男子都知道极难,所以要表彰他。社会的公意,向来以为贞*与否,全在女性。男子虽然诱惑了女人,却不负责任。譬如甲男引诱乙女,乙女不允,便是贞节,了,便是烈;甲男并无恶名,社会可算淳古。倘若乙女允了,便是失节;甲男也无恶名,可是世风被乙女败坏了!别的事情,也是如此。所以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糊糊涂涂的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男子既然不负责任,又不能自己反省,自然放心诱惑;文人著作,反将他传为美谈。所以女子身旁,几乎布满了危险。除却他自己的父兄丈夫以外,便都带点诱惑的鬼气。所以我说很难。 节烈苦么?答道,很苦。男子都知道很苦,所以要表彰他。凡人都想活;烈是必,不必说了。节妇还要活着。精神上的惨苦,也姑且弗论。单是生活一层,已是大宗的痛楚。假使女子生计已能独立,社会也知道互助,一人还可勉强生存。不幸中国情形,却正相反。所以有钱尚可,贫人便只能饿。直到饿以后,间或得了旌表,还要写入志书。所以各府各县志书传记类的末尾,也总有几卷烈女。一行一人,或是一行两人,赵钱孙李,可是从来无人翻读。就是一生崇拜节烈的道德大家,若问他贵县志书里烈女门的前十名是谁?也怕不能说出。其实他是生前后,竟与社会漠不相关的。所以我说很苦。 照这样说,不节烈便不苦么?答道,也很苦。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里,是容不住的。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团里,古来不晓得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在这里。不过他后间有一回表彰,写入志书。不节烈的人,便生前也要受随便什么人的唾骂,无主名的虐待。所以我说也很苦。 女子自己愿意节烈么?答道,不愿。人类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自他两利固好,至少也得有益本身。节烈很难很苦,既不利人,又不利己。说是本人愿意,实在不合人情。所以假如遇着少年女人,诚心祝赞他将来节烈,一定发怒;或者还要受他父兄丈夫的尊拳。然而仍旧牢不可破,便是被这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着。可是无论何人,都怕这节烈。怕他竟钉到自己和亲骨肉的身上。所以我说不愿。 我依据以上的事实和理由,要断定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临了还有一层疑问: 节烈这事,现代既然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节烈的女人,岂非白苦一番么?可以答他说:还有哀悼的价值。他们是可怜人;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可以开一个追悼大会。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一九一八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