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梅之年是指女子多少岁

2.摽梅之年的成语资料

3.摽梅之年的意思

4._梅之年怎么读

_梅之年是指女子多少岁

摽梅之年-摽梅之年是指多少岁

何谓摽梅,指的是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在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很多误写为“标梅之年”。摽梅之年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这也是一首比较经典的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古代花信年华是指多少岁的女子?

摽梅之年并不是特指某一年,而是某一个年龄段的代称。女子到了摽梅之年,就是可以出嫁的年龄。在古代一般来说,男子女子分别在20岁和15岁成年后,就可以谈婚论嫁了,所以女子一般在20岁前就出嫁了。《周礼·媒氏》中还记载着最晚结婚年龄:“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摽梅之年在古代是指多少岁?

摽梅之年的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常用程度:生僻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摽梅之年的意思

摽梅之年的意思是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摽梅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biào méi zhī nián,意思是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分词解释:摽,汉语二级字,读作摽(biào或biāo),读作biāo,指击打。引申指落下、捆绑物体使之相连接,读作biào;又引申指使之挥去、抛弃,读作biāo。出自: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孟子》。

梅,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其本义是楠树,又名枏(柟);后被借用为本义是酸果的楳字,梅之本义遂废。新中国成立后,楳、槑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梅字。

年,汉语常用字,读作niá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即《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引申为一年的收成、年纪、年节、年代、每年的等义,又是时间单位,指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学习成语的意义: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语言文化的核心。学习成语,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掌握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有助于我们使用语言更加准确、灵活、形象化和丰富,可以把有限的词语有效地表达出丰富的意义。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掌握好语言,才能准确、灵活地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与别人沟通交流。而成语的准确、灵活、形象地表达,可以使表达的思想更有深度和凝练,更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具力。

_梅之年怎么读

梅之年读作 [ méi zhī nián],其中摽梅之年读作 [biào méi zhī nián]

女子摽梅之年是二十岁。摽梅之年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比喻女孩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而“庶士”,意谓众多的小伙子,可见这位姑娘尚无意中人,她是在向整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爱情,青春无价,而流光易逝。

摽梅之年:比喻女子适婚年龄,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摽梅是指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以下是古代年龄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壮年时期——春秋鼎盛;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