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杀法正的台词

2.庞统的简介 庞统是怎么的历史名人

3.刘璋要杀张松全家吗?玄德背叛张松了吗?刘璋不愿打仗?

三国杀法正的台词

睚眦之仇必报好吗-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人是谁

恩怨:

恩得人恩果千年记/滴水之恩,涌泉以报!

怨谁敢得罪我?/睚眦之怨,无不报复。

眩惑:给你的,十倍奉还给我!/重用许靖,以眩远近。

阵亡:辅翼既折,蜀汉衰矣…

庞统的简介 庞统是怎么的历史名人

庞统 ,字士元,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 诸葛亮 齐名于荆州。曾与东吴陆积、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庞统 传》)。 刘备 领荆州牧,庞统来投,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其后经 诸葛亮 、 鲁肃 极力推荐, 刘备 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和 鲁肃 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恐怕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庞统正是实现隆中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

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取得荆州、站稳脚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荆益,然后兵分两路,消灭 曹操 ,最终统一天下。刘备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南下的 曹操 ,又趁机取得荆南四郡,进驻南郡,可以说已经实现了“隆中对”的初步目标。庞统的职位变化,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因为军师中郎将不是一般的军师,后者止绝军谋,而前者既参谋决策,又统御兵权。刘备设两个军师中郎将,意味着要将兵力分成两部分,去执行两个大任务了。

不久之后,经过精心策划,再加上益州内部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的策应,入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诸葛亮、庞统各司其职,前者负责留守荆州、巩固后方,后者负责辅佐刘备,进占益州。两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进占益州和巩固荆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进占益州,则不能实现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大业;不巩固荆州,则进占益州的行动缺乏可靠的后方保证。要同时完成这两件大事,必须要有诸葛亮一流的人才协助刘备才行。综观刘备早期的谋臣团,“麋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於世”(《三国志.蜀书》卷8陈寿评曰),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非其所长。毫无疑问,无论是进占益州,还是巩固荆州,诸葛亮都是最适合的人选,但他分身乏术,只能顾一头;而庞统不但学识渊博,善于鉴别人物,而且有“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适合协助刘备进占益州。

在入川过程中,庞统不但协助刘备作出了几次意义重大的正确决策,而且以其独有的聪明才智,使刘备摆脱了信义宽仁等观念的束缚,为日后平定西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幸的是,庞统在围攻雒城时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庞统之,不但对进占益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更迫使刘备、诸葛亮不得不改变原先的人事安排,从而也为“隆中对”的继续实施埋下了隐患。

 庞统是怎么的?

由谁去援助刘备,由谁留下镇守荆州,这是当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清人王夫之曾设想:“为先主计,莫如留武侯率云与飞以守江陵,而北攻襄、邓。取蜀之事,先主自任有余,而不必武侯也。”(《读通鉴论》卷10)在他看来,诸葛亮应当与赵云、 张飞 等留守荆州,而让 关羽 率援军入川。刘备有雄才, 关羽 骁勇过人,再加上法正足智多谋,诸葛亮实在没有必要率军入川。

其实,若庞统不,王夫之的分析自有其合理之处,而且诸葛亮也很可能继续坐镇荆州。因为诸葛亮虽然在“隆中对”已经提出要将政治中心移向益州,但也同时强调必须兼顾荆州,荆州军队是钳形攻势的另一臂膀,不容有失。但庞统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因在于庞统不但能够协助刘备进占益州,而且在此之后还能从事治理工作。以刘备之雄、关羽之勇、法正之智,固然可以取得益州,但关键是之后由谁来治理呢?关羽武勇绝伦,但治国显非其所长;法正智谋高超,但心地过于狭窄,“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法正传》),以此担当治国重任也不适合,因此诸葛亮只有亲自率军入川,而留关羽镇守荆州。虽然就当时的形势来说,关羽是留守荆州的最好人选,但毕竟不是最适合“隆中对”战略方针的人选,而后来也果然出了问题。

无独有偶,清代有个叫李仙根的人,也看出庞统之,是蜀汉败亡的一大关键。他在《三国史论》中说:“予独怪修史者,不著庞统之。盖汉季之不振,全系乎此。士元用兵严厉果决,实过于 孔明 。倘士元不, 孔明 同侯(指关羽)镇荆襄,士元领大队办秦陇,而先主居蜀汉,与法、蒋辈经画国事,虽有智者,不能为魏策矣。士元而孔明西去,侯性慨慷不欺,志不能隐忍,用微权以集大计,而骂婚、撤备,使疑叛丛生,今则归咎于先主、孔明,侯之灵其乐受之乎?故君子读,于士元之,深叹天不佑汉,初即不得志于襄樊,继则永安再辱,阴平失御,皆原于此矣!”(《关帝志》卷三)

由于荆州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自古以来就成为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中心,非智勇足备者不足以镇之。关羽武勇有余,但“性慨慷不欺,志不能隐忍”,又缺乏优秀谋士的辅佐,自然难免为宵小所乘。不妨设想一下,若庞统不,而由关羽率援军入川,自可夺取益州;待“天下有变”,刘备自率关羽、 马超 等出于秦川,荆州方面则有孔明、赵云、张飞遥相策应,东西并进,当期大成。东吴固无隙可乘,虽有智者,亦不能为魏策也。惜乎成败得失,盖有运数。《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信矣哉!

刘璋要杀张松全家吗?玄德背叛张松了吗?刘璋不愿打仗?

对于投降者,诸葛亮的做法让人玩味。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见到魏延便令人斩之,其理由则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抛开诸葛亮后面的反骨论,单说这句话,就很没道理。因为此后,张松与法正都是“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土而献其地。”在涪城相会之时,法正便进言,在席间谋杀刘璋。况且,《三国演义》里韩玄是个很暴戾的人,百姓都恨他,魏延杀韩玄,非但救了黄忠,还算是“为民除害”。刘璋则只是性格懦弱了点,但并没有什么恶行。

那么历史上,这两个的又是怎么一副“小人”行径呢?

先说法正吧,法正背主倒真是有点半推半就,而且与其个人信仰应该很有关系。法正这个人,是个很有才华的人,祖父是名士,父亲是京官。建安初年,跟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投靠刘璋。不过刘璋并不重用法正,一直投闲置散。《三国志》法正传的记载是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按说,要是法正是个清高之士,大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求田问舍”亦无不可。

但法正大约也比较恃才傲物的人,所以大家才会谤议他。就跟当年的吴起有些类似。吴起也是个自恃甚高的人,家里也有钱,但时运不济,最后家道中落,郁郁不得志,大家就取笑他。不过吴起身处的那个时代,是个血气方刚的时代,吴起一口气杀了很多嘲笑他的人,离开了家乡。法正不会如此,但当他辅佐刘备平定蜀地,志得意满之后。“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这一点,倒是跟当年吴起颇为相似,应该来说,法正是个真性情的人。

那么他是怎么想起出卖刘璋的呢?

《三国志》记载“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但此时的法正,顶多是听张松发发牢骚。张松也正是看中了法正的不得志,才会极力拉拢法正与孟达这两个在刘璋集团比较边缘化的外来人。因为此时的张松,早已有了出卖刘璋的想法,而他想要办成这件事,就不能没有帮手。而且蜀地毕竟还有忠于刘璋的人。

法正的想法呢?当曹操平定荆州之后,张松出使曹操,本以为可以借机讨好曹操,想不到曹操志得意满,并未看重张松。张松于是把心一横,转手又打算把刘璋卖给刘备。所以当张松向刘璋提出,曹操不可靠,可以连结刘备的时候,就提议让法正担任使者。可《法正传》的记载则是“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可见此时的法正,还没有跟张松做一路的准备。大概法正当时还不了解刘备是不是一个可以托付志向的明主,而张松又知道法正郁郁不得志,那就让他亲眼去见见刘备。所以尽管法正一开始不想去,最后不得已还是去了。

但既然刘璋本来是不看重法正的,应也不太会强令法正去,背后则很有可能还是张松出的主意。

当见到刘备以后,法正可能就好象是当年郭嘉见到曹操时所感叹的那样:“真吾主也。”《法正传》记载“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原共戴奉。”这时,法正才算是正式加入了张松“卖主求荣”的计划当中。所以当后来张松开始实施他的卖主计划时,法正和孟达就成了他的马前卒。这一次,法正办完刘璋交代的公事以后,就私底下向刘备提出,密谋刘璋的计划。

综上所述,法正到底是不是小人呢?不太好说。我们只能说,法正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况且当法正遇见刘备之后,如鱼得水。汉中之战时,刘备与曹操相持,情况不利,刘备大怒,亲临前线不肯退却,谁都不敢劝谏。当时“矢下如雨”唯独法正用身体挡在刘备前面,刘备让法正避箭,法正却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无奈只好说“孝直,吾与汝俱去。”这才退了下去。要法正是个猥琐小人,不会如此不计危险。应当说,法正有“士为知己者”的精神。不是一个真正的小人。

接下来说张松。比之法正,张松的行为和道德,就比较低劣了。法正好歹算是郁郁不得志,张松则是“益州别驾”在当时州牧权重的情况下,别驾算是一州的二把手。称得上位高权重,并非刘璋不用他。况且我们看刘璋做决定的时候,几乎都是听张松的,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用法正的话就是“张松,州之股肱。”在这种情况下,还时时刻刻想着出卖刘璋,来换取自己的利益,就真是卖主求荣了。

张松虽然得到刘璋重用,但他也是个聪明人。刘璋暗弱,是不假。刘璋继位之后,非但张鲁欺负他,连自己的益州,他也不大镇得住,有些人横行霸道,刘璋也治不了。所以张松觉得刘璋这个“阿斗”扶不起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早晚是要被人并吞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早在曹操宣布南征荆州的时候,刘璋就派人前往曹操那里,表示友好归顺之意。后来又派了“别驾从事”张肃,向朝廷进贡。曹操当时还没取下荆州,所以为了表示安抚,就以朝廷的名义封赏了张肃,此前还加封了刘璋跟刘璋的哥哥,可以说是弹冠相庆,一起升官。

一直到曹操拿下荆州,刘璋又派人出使曹操,表示友好。这一次派的谁呢,就是张松。可曹操此时已经平定荆州,意气风发,并没把刘璋当回事,就更没把张松看在眼里。张松出使曹操,即没得到封赏,也没得到任用。当初张肃不过是个别驾从事,算是张松的手下,结果张肃封了个“广汉太守”,这次张松堂堂益州别驾,居然什么好处都没有,所以张松一怒之下,这才起了连结刘备的心思。

张松本以为,曹操可以一统江山,所以有意巴结曹操,将来曹操一统南北,自己也有个好去处。但曹操居然薄待自己。没多久,曹操在赤壁失利,张松返回蜀地,就极力诋毁曹操,并开始着手自己的卖主计划。涪城之时,居然还要法正劝刘备袭杀刘璋。事情一开始进展顺利,但想不到赤壁失利的曹操很快就进行了反扑,派大将乐进攻打留守荆州的关羽,自己则亲征孙权。两路并进,刘备不得已,打算回救荆州。

不明所以的张松,谋划了这么久,就等着坐地分赃了,一看刘备怎么要走,立刻写信给刘备说“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最后被他的哥哥,就是那个被曹操封了广汉太守的张肃告发,刘璋于是斩了张松。这其实是咎由自取,刘璋未曾亏待张松,张松居然出卖自己,便是诛他三族,也不为过,不过刘璋到底还是个厚道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