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顿首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古人写信常用“顿首”二字?

3.中国古代诸如“稽首”“顿首”的跪拜礼都有哪些?它们的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4.什么什么顿的四字成语大全

顿首是什么意思?

顿首再拜的顿是什么意思-顿首拜谢什么意思

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一、拼音

顿首?[ dùn shǒu ]?

二、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

释义:

过了一会儿,听说皇帝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磕头。

扩展资料

顿首的近义词:

一、稽首?[ qǐ shǒu ]?

释义: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亦指赔罪。

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宣公六年》:“灵公望见赵盾,愬而再拜;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

翻译:灵公看见赵盾进来,惊恐地向他拜了两拜。赵盾迟疑不前,向北面两拜磕头至地,然后就快步出来了。

二、叩首?[ kòu shǒu ]?

释义:磕头。

出处:当代·丁玲《过年》:“强哥们也已跪下了,在慢慢的叩首。”

例句:他以一瓣心香之诚向佛祖叩首。

为什么古人写信常用“顿首”二字?

为什么古人写信常用“顿首”二字?

 中国用书信作为往来沟通的方式,可以追溯至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如《古诗十九首》︰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书札就是信函。后来渐渐的古人在写信时,往往总会在信首或信尾的地方,写上“某某顿首再拜”,那为什么要用“顿首”二字呢?

 自古中国素有“礼义之邦”之称,古人尤其重视“礼”,因此制定了许多的礼仪规范。

 《周礼?春官?大祝》有“九拜”︰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拜,在古代是行敬礼之意,九拜是按当时的跪拜动作和对象,做了严格的规范,也就是依不同的等级、社会身份,在不同的场合所使用的九种跪拜礼仪。所以前四种称为“正拜”,即常用之拜礼,后五种则依附于四种正拜。不过流传下来,比较常见使用的则为稽首和顿首。

 稽首是一种俯首至地的最敬礼,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书经?舜典》︰“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周礼?春官?大祝》︰“稽是稽留之义,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所以,稽首是臣子对君王所行的隆重而恭敬的大礼,不仅施礼者要屈膝跪下,并且头拜到地上后还要停留较长一段时间。

 如《左传?宣公二年》︰“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是臣子对国君所行之大礼。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上载︰“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在秦晋交兵时,秦将孟明战败被俘,晋襄公听信文嬴的话放他回国,虽然晋襄公是敌国的君王,孟明在谢罪时还是对他行稽首之大礼。因此,后来有些文人向皇帝上书时首尾就会用“稽首”二字以示恭敬。

 顿首和稽首是有区别的。顿首是跪拜在地,然后引头至地,就立即举起。因为头触地的时间很短,只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周礼?春官?大祝》注:“顿首拜,头叩地也。”疏:“顿首者,为空首之时,引头至地,首顿地即举,故名顿首。”顿首是古代跪拜礼节中较轻的一种,一般用于地位相等或平辈间。而这种顿首礼,庄重却不过于谦卑,所以后人给君王以外的人写信时,在首尾处就采用“顿首”二字以示礼貌。

 如李陵《答苏武书》末尾称“李陵顿首”;王羲之写给住在山阴的朋友张侯的慰问信︰“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是一封文情并茂的招降信,作者丘迟用“顿首”作为书信的开头和结尾,不卑不亢得表现出对收信者的敬意,也表达了自己劝降的诚意。

 随着资讯的快速传递,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多元化,古代的这些繁文缛节也被简化了。如果人人都能够以真诚、善良、忍让的心去和人交往,对方必能感受到自己的心意而互相体谅、尊重,其实这就是最大的“礼”了。

中国古代诸如“稽首”“顿首”的跪拜礼都有哪些?它们的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1、稽首。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见面礼节。据文献记载舜时就有这一礼节,如《尚书舜典》记载:“禹拜稽首。”郑玄注释《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稽首,拜头至地也。”贾公彦疏:稽首“,头至地多时,……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按照这一说法,稽首就是在跪拜时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儿的礼节形式。是下对上见面时表示毕恭毕敬的大礼。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地、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形式。旧时给尊长者写信,在开头时常用“某某稽首”的字样即源于此。 2、顿首。顿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头触地后立即抬起而不在地面停留。后来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向您问好”、“致敬”等等。例如唐朝柳宗元所写《献平准夷雅表》:“臣宗元诚恐诚惧,顿首顿首。” 3、空首。空首是古代上答下的礼节形式,也称为“拜手”。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贾公彦疏:“空首者,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是为空首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即身体呈跪姿,两手拱到地,然后俯下头至手而不接触地面。所谓“空”就是两手拱合,俯头至手和心持平,头在空中而不叩头到地面,是尊长者对“稽首”的答礼。上古时代在行“稽首”、“顿首”礼时也先行“空首”礼,如《尚书益稷》记载:“皋陶拜手稽首。”自隋唐凳椅普及后,人们不再“席地而坐”,“空首”演变为躬身示礼的形式。 以上三种礼节均属“吉事之拜”。以下“振动”、“吉拜”、“凶拜”为“凶事之拜”。 4、振动。振动是丧礼相见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节。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动,读为董,书亦或为董。振董,以两手相击也。……振动,战栗变动之拜。”这种礼节的形式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不已,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的感情。 5、吉拜。古代有守丧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行“吉拜”礼。郑玄注:“吉拜,拜而后稽颡。”就是说先“空首”拜,然后“顿首”拜。 6、凶拜。凶拜是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郑玄注:“凶拜,稽颡而后拜,谓三年服者。”《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 这一礼节形式是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以此礼答拜宾客,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 7、奇拜。奇为单数,“奇拜”即拜一次。 8、褒拜。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褒拜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体现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 9、肃拜。肃拜是表示恭敬的见面礼节。《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敢肃使者。”西晋时的杜预注:“肃,手至地,若今撎。”《说文手部》:“撎,举手(首)下手也。”清代段玉裁注:“凡不跪不为拜,跪而举其首,惟下其手,是曰肃拜。汉人曰撎。”由此可见,肃拜的礼节形式为身体呈跪姿,以手触地,抬头。古人在书信中常用“肃启”、“谨肃”等词就是从“肃拜”引申而来表示恭敬的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九拜”的礼节形式现在在日常交往中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一种曾经有过的传统礼俗,仍旧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可以从有些人对神灵偶像的跪拜,祭祀礼俗中的跪拜,从还在使用的表示尊敬的语词,例如拜寿、拜年等看到“九拜”的影子

什么什么顿的四字成语大全

1.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市在顿字在第三位的是什么

抑扬顿挫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沉郁顿挫 郁: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捶胸顿足 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搓手顿脚 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铿镪顿挫 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茅塞顿开 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捶胸顿脚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搓手顿足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椎心顿足 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同“椎胸顿足”. 椎胸顿足 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椎膺顿足 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同“椎胸顿足”. 拊膺顿足 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 豁然顿悟 同“豁然大悟”.形容彻底晓悟. 指手顿脚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2. 顿字开头成语大全

顿开茅塞 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顿口无言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顿口拙腮 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顿首再拜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顿学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顿足不前 停顿下来不前进。

顿足捶胸 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顿腹之言 犹言肺腑之言。

顿纲振纪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顿脚捶胸 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同“顿足搥胸”。

顿足搥胸 边跺脚边击打胸脯。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

顿足搓手 顿:以脚扣地;搓:手相摩。形容着急惋惜的样子。

顿足捩耳 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顿足失色 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顿足椎胸 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同“顿足搥胸”。

3. 四字成语大全什么其什么

望其项背、

莫名其妙、

首当其冲、

独善其身、

名副其实、

舍我其谁、

上下其手、

身临其境、

三缄其口、

适得其反、

两全其美、

夸夸其谈、

其乐融融、

恰如其分、

突如其来、

郑重其事、

不厌其烦、

怀璧其罪、

果不其然、

自得其乐、

出其不意、

各行其是、

不胜其烦、

无出其右、

各得其所、

勉为其难、

若无其事、

乐在其中、

坐享其成、

不计其数

张大其事、

大张其词、

弃其余鱼、

天诱其衷、

反治其身、

夺其谈经、

各从其志、

尽其所长、

其道无由、

望其肩项、

何其毒也、

坐享其功、

蹈其覆辙、

不胜其任、

阒其无人、

不知其详、

弃其馀鱼、

重增其放、

听其自流、

偿其大欲、

出其不虞、

无其奈何、

掩其不备、

听其自便、

4. 表示励志的四字成语大全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孜孜倦、秉烛达旦 笃学好古、牛角挂书 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恒、废寝忘食、夜继日. 好学倦、韦编三绝、闻鸡起舞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丝苟、专心致志、孜孜倦、锲而舍、持之恒、坚持懈、滴水穿石、孜孜倦 博览群书 豁开朗 学而厌 博学强记 耻下问 孜孜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耻下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勤补拙笃学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厌 学而时习之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愧下学、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学无术、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学贯西、

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及 犹恐失之、学穿井、学登山、学知足教之困 学知足教知困、学书成学剑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致用 用非所学、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学愈愚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