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复斯言课件-三复斯言
1.答李翊书文言文解释下列词语
2.三开头的褒义成语,可用于商业宣传的
3.《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二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3)
答李翊书文言文解释下列词语
1. 《答李翊书》的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白,李生足下: 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
能够这样,谁不愿把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
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一定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
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
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象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象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
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
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 道德,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
道德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道德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么呢?尽管如此,等待被被人任用的人,大概就像器物(被用与否)吧?用或不用都属于别人。
君子就不这样,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传给弟子,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效法。象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
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我实在为有志于古的人高兴,也为他悲伤,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只是为了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向我问道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
韩愈语。
2. 陈言务去的词语解释词目 陈言务去
释义 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一定。
指写作时务必除去陈旧的言辞 (陈旧指三国以降浮华放荡的文风),努力创造、革新。
用法 作谓语;指必须去掉陈旧的语言
原文出处:
唐·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jiá〕戛乎其难哉!”(惟,思也。)
文章示例: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陈言务去,杜诗与韩文同。黄山谷、陈后山诸公学杜在此。
甫恩旭《闲话读书》:父亲看完后一言不发,很大家气度的用毛笔写下几行字给我:“不要搜章逐句,不要无病 *** ,力戒矫饰做作,惟陈言务去。”
韩殿卿《“陈言务去”是吾师》:李建永说:好文章是要去浅、避俗、力求思考、陈言务去;要精炼、要耐读、要有张力、要有美感,要使读者读出“味道与成色”。
例不要为了字数而堆砌文字,陈言务去。
3. 初中文言文《鲍君》鲍君
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去,犹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鲍鱼,乃以一头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村里因共而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转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至祠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后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于是乃息。(出《抱朴子》)
译文
从前汝南有个人在田野里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猎禽兽。一天,网里套住了一头獐子,本主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够意思,就把带着的鲍鱼放一只在网里。本主来后看见了鲍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庄里的人们知道后就在得鱼的地方建了个祠庙,叫"鲍君"神,传说开来,祭祀的人很多。庙的柱子漆成红色,屋梁也画了花纹,日日钟鼓声不断。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更说这神特别灵,走路人过庙门也都进去祈祷。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这人说,"这是我放在网里的鲍鱼呀!"从此人们才不再敬奉"鲍君"了。
4.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5. 请求韩愈《答李翊书》原文~答李翊书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简介 此文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给李翊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
文中围绕“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叙述了自己治学为文的经历,提出了“气盛言宜”(内容决定形式)、“务去陈言”(致力于创新)的文学主张,表现了作者排击世俗的勇气和顽强进取的精神。 李翊,时为诸生,向韩愈求教,并望荐引。
次年因韩愈推荐,考中进士。 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白,李生足下: 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
能够这样,谁不愿把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
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一定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
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
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象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象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
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
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 道德,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
道德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道德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么呢?尽管如此,等待被被人任用的人,大概就像器物(被用与否)吧?用或不用都属于别人。
君子就不这样,思。
6. 答毕仲举书 全文翻译原文:轼启。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仆既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
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为浅陋。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
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世人所作,举足动念,无非是业,不必刑杀无罪,取非其有,然后为冤业也。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翻译:
告别忽然十多年,愚昧倒下,不再自己比朋友,不能对朋友还这样记录,远曲手教,慰问很好,而且确实近来起居更好,感感欣慰。罗山一向号称好地方,不应该有瘴气,难道岁时嫁给你。既然没有什么伤亡,而有在齐国得到宠辱、遗忘得失的人,这是上天帮助你的。我已经把任意值前不使用长的所教以犯罪网,然而,祸福关键不可推避,最初不管巧拙的。黄州滨江带山,既适于的好,而生事百需要,也不难达到,早睡晚起床,又不知道怎么说祸福究竟在哪里呢?
偶然读到《战国策》,见处士颜毛毛虫的话“晚饭以当肉”,欣然而笑。如果毛毛虫的,可以说是巧在生活贫困的原因。豆类庄稼蔬菜汤,不同饥饿而吃,它的味道与八珍等;而过多的,鱼肉满前,惟恐其不拿走了。美和丑在我,这与在物。所述读佛经及合药救人两件事,认为闲居的赏赐都很丰厚。
就像过去也曾看,但黑暗堵塞不能通晓它妙,单独时取其粗浅评论把自己洗干净,如果农民的除草,随即离开旋生,虽然如果没有好处,但终究比不走了。如果世上的君子,所谓超然玄悟的人,我不知道啊。过去陈述古喜欢谈论禅,自以为到了,而鄙视我所说的话是浅陋。
我曾对述古,您所谈,好比喝酒吃龙肉啊,而我所学的,猪肉的,猪的与龙,就有机会了,但你整天说龙肉,不象我的吃猪肉是美而真饱的。不知道你所能在佛经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从生与、超三辆,于是成佛吗?而且还与仆人随波逐流啊?学习佛老的,本期在安静而达,静似懒,达似乎放,学习的人不到他所期望,而先得到他们的相似,不做没有损害。
我常因此怀疑自己,所以也认为献。来信说在社会上得到安稳无病,粗衣吃饱饭,不制造冤业,是到你。反复这些话,感叹无穷。世人所作,举脚动念,无非是业,不必刑杀无罪,要不是他有,然后是冤业的。无法当面讨论,因为当一笑而已。
望采纳!
三开头的褒义成语,可用于商业宣传的
三榜定案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
三班六房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三步两脚快速行走的样子。
三不拗六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
三般两样指多个,也指耍手段,弄花样。
三波六折指各种波折。
三杯两盏形容饮用少量的酒。
三病四痛指病痛很多。
三百瓮齑瓮:陶制的盛器;齑:咸菜。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
三百瓮齑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三百瓮虀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虀,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三曹对案指审问对质。
三寸金莲金莲:旧指女子缠过的小脚。封建时代美誉妇女小脚的用语。
三尺门里东北方言,指家庭之内的事。
三锤两棒形容处事简单明快。
三差两错泛指差错。比喻偶然的差错。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亡。
三茶六饭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三茶六礼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三长四短①特指人的亡。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三尺童儿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
三尺童蒙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
三尺童子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三差五错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三朝五日指三、五天。
三朝元老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之辖辖:车轴头上穿的小铁棍,管住轮子使其不脱落。指车辖。比喻事物的关键。
三冬二夏犹言三两年。
三等九般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同“三等九格”。
三等九格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对六面人指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
三叠阳关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三迭阳关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三耳秀才指很聪明的人。也比喻人狡猾。
三复白圭指慎于言行。
三分鼎立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三分鼎足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三番两次指屡次,多次。
三反四覆指反复无常。
三翻四复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三反四复指反复无常。
三翻四覆翻:转。反复无常。
三番四覆三、四:指次数之多;番、复:反复,翻悔。形容变化无常,反复多次。
三番四复三、四:指次数之多;番、复:反复。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三风十愆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三番五次番:遍数。一再,多次。
三坟五典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三风五气三风: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作风;五气:官气、暮气、阔气、傲气、娇气。指一些工作人员的作风和习气。
三夫之对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三夫之言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
三更半夜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三顾草庐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三跪九叩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三公九卿三公: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三宫六院泛指帝王的妃嫔。
三瓜两枣北方口语,比喻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或指有限的一点钱。
三鼓气竭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尽。
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魂出窍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三好二怯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同“三好两歹”。
三槐九棘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三回九转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指多次。
三好两歹身体三天好,两天不好。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两歉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魂七魄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三回五次指多次。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三环五扣形容捆绑结实。
三户亡秦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消灭暴力的必胜信心。
三荤五厌泛指荤腥食物。
三教九流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角恋爱指一个人和两个异性同时恋爱的不正常的关系。
三脚两步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远。
三饥两饱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三街两市泛称各街市。
三节两寿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三街六市泛称各街市。
三街六巷泛指大街小巷。
三军暴骨三军:指所有军队;暴:晒。三军的尸骨暴露于战场。形容战败,使军士尸横战场。
三缄其口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三江七泽泛指江河湖泽。
三荆同株荆树虽三杈而同一株干。比喻同胞兄弟。也指兄弟分而复合。
三绝韦编韦:熟牛皮。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三江五湖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三教一体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一体:一家。旧时认为三教形式不同,但同是一个本源。
三九之位三:三公;九:九卿。指官位很高的人。
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三径之资三径:所说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
三跨两步形容快步前进的样子。
三命而俯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三媒六证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
三沐三熏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沐三薰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马同槽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三年不蜚蜚:飞。比喻长期退隐,无所作为。
三臡八葅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参见“三臡”。
三臡八菹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三年化碧指忠心不泯。
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鹿郡公三鹿:合起来是“麤”(粗)字。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三男两女生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指人儿女两全。
三男四女泛指子女众多。
三邻四舍泛指邻居。
三老四少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老五更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三年五载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三平二满平、满:平日、满日。旧时占卜认为平日、满日主生,为种谷佳日。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三婆两嫂犹言三妻四妾。
三朋四友泛指各种朋友。
三拳二脚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亲六故亲戚故旧的总称。
三亲六眷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三拳两脚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清四白指非常清白。
三求四告指再三求告。
三亲四眷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三千世界佛教用语,指包括“三”种“千”数的大千世界。后泛指处处,即全世界的意思。
三妻四妾妻妾众多的意思。
三期贤佞以之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三钱之府古代的钱库。
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三千珠履珠履:鞋上以珠为装饰,富贵之人用之。形容贵宾众多且豪华奢侈。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人成众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日耳聋形容受到强烈的震动。
三日两头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三日仆射仆射:古代官名。旧指沉缅于饮酒的人。
三日入厨古代风俗,新娘结婚三日后到厨房做饭。借指初入社会或刚任职。
三人为众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日新妇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尸暴跳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三兽渡河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三豕渡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三豕:应为“己亥”。同“三豕涉河”。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山二水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豕金根“三豕”本作“己亥”,“金根”,史传有金根车,后误作“金银”。指字讹误。
三蛇九鼠比喻为害庄稼的东西很多。
三首六臂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三十六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三三两两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三十六雨指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三豕涉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三生石上佛教故事,唐代李源与高僧圆泽禅师相约来世相见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缘,来世重新缔结。
三三四四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三十三天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三杀三宥宥:赦罪。形容断案慎重。
三仕三已仕:作官;已:指被罢免。三次作官,又三次被罢免。形容心胸开阔,对作官和罢官都不在乎。
三牲五鼎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三尸五鬼比喻奸佞之臣。
三三五五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三山五岳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生有幸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
三头八臂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三台八座泛指高官重臣。
三头对案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三头二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三田分荆比喻兄弟之间重新和好。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三汤两割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
三头两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三头六面指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头两日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天两头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三推六问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三头两绪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三头六证指众多的人证。
三吐三握以之为求贤殷切之典。
三汤五割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同“三汤两割”。
三台五马三台:原指星名,这里指尚书、御史、谒者;五马:用五匹马驾车,指太守。原指居三台或太守之位。后比喻达官显宦。
三五成群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三窝两块①指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三瓦两舍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三瓦两巷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同“三瓦两舍”。
三瓦四舍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
三位一体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
三无坐处坐处:坐位。本指宰相、御史、员外官员太多,没有办公的地方可坐。后泛指官员太多,人浮于事。
三徙成都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徙成国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三写成乌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同“三写易字”。
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三星高照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也指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指有福、禄、有寿,命运好。
三旬九食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三下两下形容动作迅速利落。
三心两意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同“三心二意”。
三熏三沐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薰三沐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衅三沐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衅三浴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写易字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星在户表示新婚之喜。
三星在天指新婚。
三怨成府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馀时间读书。
三言讹虎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言二语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三元及第三元: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及第:科举应试中选。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
三阳交泰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三言两句几句话。形容话很少。同“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三盈三虚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三浴三熏浴:沐浴。再三薰香、沐浴。表示以礼待人,对人尊重。也表示郑重其事。
三浴三衅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浴三薰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
三言五语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三灾八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三占从二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三足鼎立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三贞九烈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三真六草真:正楷;草:草体。泛指各种书体。
三灾六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同“三灾八难”。
三征七辟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选拔。
三折其肱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
三战三北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三智五猜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三纸无驴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三贞五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三旨相公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三至之谗谗:谗言,坏话。形容经反复传播,影响恶劣的诽谤性言语。
三折之肱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二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3)
今贤才在野,憸人满朝,致陛下为亡国之君,此等计将安出?伏乞戮卖官鬻爵之辈,征鲠直公正之臣,委之重难,置之左右,克复宫阙,莫尚于斯!若此时谤诽忠臣,沉埋烈士,匡复宗社,未见有期!臣受国恩深,不觉语切,无任忧惧之至。
诏报骈曰:
省表具悉。卿一门忠孝,三代勋庸,铭于景钟,焕在青史。卿承祖父之训,袭弓冶之基,起自禁军,从微至著。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急于试效。自秦州经略使,授交趾节旄,联翩宠荣,汗漫富贵,未尝断绝,仅二十年。
卿报国之功,亦可悉数。最显赫者,安南拒蛮,至今海隅尚守。次则汶阳之日,政声洽平。洎临成都,胁归骠信,三载之内,亦无侵凌。创筑罗城,大新锦里,其为雄壮,实少比俦。渚宫不暇于施为,便当移镇;建邺才闻于安静,旋即渡江。自到广陵,并钟多垒,即亦招降草寇,救援临淮。大约昭灼功勋,不大于此数者。朝廷累加渥泽,靡吝徽章,位极三公,兵环大镇。铜盐重务,绾握约及七年;都统雄藩,幅圆几于万里。朕瞻如太华,倚若长城,凡有奏论,无不依允,其为托赖,岂愧神明?
自黄巢肆毒咸京,卿并不离隋苑。岂金陵苑水,能遮鹅鹳之雄;风伯雨师,终阻帆樯之利?自闻归止,宁免郁陶。卿既安住芜城,郑畋以春初入觐,遂命上相,亲领师徒,因落卿都统之名,固亦不乖事例。仍加封实,贵表优恩。何乃疑忿太深,指陈过当,移时省读,深用震嗟。聊举诸条,粗申报复。
卿表云:"自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负陛下"者。朕拔卿汶上,超领剑南,荆、润、维、扬,联居四镇。绾利则牢盆在手,主兵则都统当权。直至京北、京南、神策诸镇,悉在指挥之下,可知董制之雄。而乃贵作司徒,荣为太尉,以为不用,何名为用乎?
卿又云:"若欲俯念旧勋,伫观后效,何不以王铎权位,与臣主持,必能纠率诸侯,诛锄群盗"者。朕缘久付卿兵柄,不能翦灭元凶。自天长漏网过淮,不出一兵袭逐,奄残京国,首尾三年;广陵之师,未离封部,忠臣积望,勇士兴讥。所以擢用元臣,诛夷巨寇,心期貔武,便扫欃枪。卿初委张璘,请放却诸道兵士,辛勤召置,容易放还,璘果败亡,巢益颠越。卿前年初夏,逞发神机,与京中朝贵书,题云:"得灵仙教导,芒种之后,贼必荡平。"寻闻围逼天长,必谓在卿手,岂知鱼跳鼎釜,狐脱网罗,遽过长淮,竟为大憝。都统既不能御遏,诸将更何以枝梧?果致连犯关河,继倾都邑。从来倚仗之意,一旦控告无门,凝睇东南,惟增凄恻。及朕蒙尘入蜀,宗庙污于贼庭,天下人心,无不雪涕。既知历数犹在,讴谣未移,则怀忠拗怒之臣,贮救难除奸之志,便须果决,安可因循?况恩厚者其报深,位重者其心急。此际天下义举,皆望淮海率先。岂知近辅儒臣,先为首唱;而穷边勇将,誓志平戎,关东寂寥,不见干羽。洎乎初秋览表,方云仲夏发兵,便诏军前,并移汶上。喜闻兵势,渴见旌幢。寻称宣润阻艰,难从天讨。谢玄破苻坚于淝水,裴度平元济于淮西,未必儒臣不如武将!
卿又云:"若不斥逐邪佞,亲近忠良,臣既不能保家,陛下岂能安国?忽当今日,弃若寒灰"者。未委谁是忠良,谁为邪佞?终日宠荣富贵,何尝不保其家;无人扞御冠戎,所以不安其国。岂有位兼将相,使带铜盐,自谓寒灰,真同浪语。
卿又云:"不通园陵之开毁,不念宗庙之焚烧,臣实痛之,实在兹也。"且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也?鲸鲵漏于网外,抑有其由!卿手握强兵,身居大镇,不能遮围擒戮,致令脱漏猖狂,虽则上系天时,抑亦旁由人事。朕自到西蜀,不离一室之中,屏弃笙歌,杜绝游猎,蔬食适口,布服被身,焚香以望园陵,雪涕以思宗庙,省躬罪己,不敢遑安。"奸臣未悟"之言,谁人肯认?"陛下犹迷"之语,朕不敢当!
卿又云:"自来所用将帅,上至帅臣,下及裨将,以臣所料,悉可坐擒,用此为谋,安能集事"者。且十室之邑,犹有忠信,天下至大,岂无英雄?况守固城池,悉严兵甲,纵非尽美,安得平欺?卿尚不能缚黄巢于天长,安能坐擒诸将?只如拓拔思恭、诸葛爽辈,安能坐擒耶?勿务大言,不堪垂训。
卿又云:"王铎是败军之将,兼征引矍相射义"者。昔曹沫三败,终复鲁雠;孟明再奔,竟雪秦耻。近代汾阳尚父,咸宁太师,亦曾不利鼓鼙,寻则功成钟鼎。安知王铎不立大勋?
卿又云:"无使百代有抱恨之臣,千古留刮席之耻。但虑寇生东土,刘氏复兴,即轵道之灾,岂独往日"者。我国家景祚方远,天命未穷,海内人心,尚乐唐德。朕不荒酒色,不亏刑名,不结怨于生灵,不贪财于宇县。自知运历,必保延洪。况巡省已来,祯祥荐降;西蜀半年之内,声名又以备全。塞北、日南,悉来朝贡;黠戛、善阐,并至梯航。但虑天宝、建中,未如今日;清宫复国,必有近期。卿云"刘氏复兴",不知谁为其首?遽言"刮席之耻",比朕于刘盆子耶?仍忧"轵道之灾",方朕于秦子婴也?虽称直行,何太罔诬!三复斯言,尤深骇异。
卿又云:"贤才在野,憸人满朝,致陛下为亡国之君,此子等计将安出?伏乞戮卖官鬻爵之辈,征鲠直公正之臣"者。且唐、虞之世,未必尽是忠良;今岩野之间,安得不遗贤彦?朕每令铨择,亦遣访求。其于选将料兵,安人救物,但属收复之业,讲求理化之基,自有长才,同匡大计。卖官鬻爵之士,中外必不有之,勿听狂辞,以资游说。且朕远违宫阙,寄寓巴邛,所失恩者甚多,尚不兴怨,卿落一都统,何足介怀?况天步未倾,皇纲尚整,三灵不昧,百度犹存。但守君臣之轨仪,正上下之名分,宜遵教约,未可隳凌。朕虽冲人,安得轻侮!但以知卿岁久,许卿分深,贵存终始之恩,忽贮猜嫌之虑。所宜深省,无更过言!
骈始以兵权,欲临藩镇,吞并江南;一朝失之,威望顿灭,阴谋自阻。故累表坚论,欲其复故。明年四月,王铎与诸道之师败贼关中,收复京城。骈闻之,悔恨万状。而部下多叛,计无所出,乃托求神仙,屏绝戎政,军中可否,取决于吕用之。
光启初,僖宗再幸山南。李襜僣号,伪授骈中书令、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等使。骈方怨望,而甘于伪署,称藩纳贿,不绝于途;晏安自得,日以神仙为事。吕用之又存暨工诸葛殷、张守一有长年之术,骈并署为牙将。于府第别建道院,院有迎仙楼、延和阁,高八十尺,饰以珠玑金钿。侍女数百,皆羽衣霓服,和声度曲,拟之钧天。日与用之、殷、守一三人授道家法箓,谈论于其间,宾佐罕见其面。
府第有隋炀帝所造门屋数间,俗号中书门,最为宏壮,光启元年,无故自坏。明年,淮南饥,蝗自西来,行而不飞,浮水缘城而入府第。道院竹木,一夕如翦,经像幢节,皆啮去其首。扑之不能止。旬日之内,蝗自食啖而尽。
其年九月,雨鱼。是月十日夜,大星陨于延和阁前,其声如雷,火光烁地。自二年十一月雨雪阴晦,至三年二月不解。比岁不稔,食物踊贵,道殣相望,饥骸蔽地。是月,浙西周宝为三军所逐。骈喜,以为妖异当之。
三月,蔡贼过淮口,骈令毕师铎出军御之。师铎与高邮镇将张神剑、郑汉璋等,率行营兵反攻扬州。四月,城陷,师铎囚骈于道院,召宣州观察使秦彦为广陵帅。既而蔡贼杨行密自寿州率兵三万,乘虚攻城。城中米斗五十千,饿大半。骈家属并在道院,秦彦供给甚薄,薪蒸亦阙。奴仆彻延和阁栏槛煮革带食之,互相篡啖。骈召从事卢涚谓之曰:"予三朝为国,粗立功名。比摆脱尘埃,自求清净,非与人世争利。一旦至此,神道其何望耶?"掩涕不能已。
初,师铎之入城也,爱将申及谓骈曰:"逆党人数不多,即日弛于防禁,愿奉令公潜出广陵,依投支郡,以图雪耻,贼不足平也。若持疑不决,及旦夕不得在公左右。"骈怯惧,不能行其谋。九月,师铎出城战败,虑骈为贼内应,又有尼奉仙,自言通神,谓师铎曰:"扬府灾,当有大人应之,自此善也。"秦彦曰:"大人非高令公耶?"即令师铎以兵攻道院。侍者白骈曰:"有贼攻门。"曰:"此秦彦来。"整衣候之。俄而,乱卒升阶,曳骈数之曰:"公上负天子恩,下陷扬州民,淮南涂炭,公之罪也。"骈未暇言,首已堕地矣。
骈既,左右奴客逾垣而遁,入行密军。行密闻之,举军缟素,绕城大哭者竟日;仍焚纸奠酒,信宿不已。骈与儿侄于道院,都一坎瘗之,裹之以毡。行密入城,以骈孙俞为判官,令主丧事。葬送未行而俞卒,后故吏邝师虔收葬之。
初,师铎入城,吕用之、张守一出奔杨行密,诈言所居有金。行密入城,掘其家地下,得铜人,长三尺余,身被桎梏,钉其心,刻"高骈"二字于胸,盖以魅道厌胜蛊惑其心,以至族灭。
毕师铎者,曹州冤朐人。乾符初,与里人王仙芝啸聚为盗,相与陷曹、郓、荆、襄。师铎善骑射,其徒自为"鹞子"。仙芝,来降高骈。初败黄巢于浙西,皆师铎、梁缵之效也,颇宠待之。
骈末年惑于吕用之,旧将俞公楚、姚归礼皆为用之谗构见杀。师铎意不自安,有爱妾复为用之所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