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原文-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1.玉不雕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的意思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什么意思
3.玉不琢不成器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玉不琢不成器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哪本书
5.玉不琢不成器下一句及出处
玉不雕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的意思
一、”玉不雕不成器“,意思: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学记》。
意思: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二、“树不修不成材,儿不育不成人。”是一句俗语。
意思;儿女不严加教育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就像树木不经过修剪就不能成为有用木材一样。
扩展资料:
一、玉与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
琢:雕。道:道理 常德:固有的特点,本性。 害:妨碍;影响 念:思考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经历磨难,难以成才。
二、意思相近的俗语:
树不砍不成材
意思:树不修剪不能成为栋梁之材;人不培养教育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材。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八回:“古人说:树不砍不成材,逆子不教难成器。让政府的王法好好教育教育他们才对!”
百度百科-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什么意思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玉不琢,不成器 :
选自:1.《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
扩展资料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
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玉不琢不成器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玉不琢不成器
1、意思是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2、此句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3、释义: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哪本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一句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意思是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欧阳修深刻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后,在《诲学说》中对儿子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在早年的国子监考试中曾经就以《良玉非琢安得成器》为题写作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赋文。
玉不琢不成器下一句及出处
玉不琢,不成器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下一句是人不学,不知义。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原文
1.欧阳修《悔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2《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译文《悔学》: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固然有好的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从品德高尚的君子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礼记·学记》: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