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捞月成语故事道理-水中捞月成语故事
1.什么捞月
2.有水的成语故事
3.什么猴捞月四字成语故事
什么捞月
井底捞月、猴子捞月、水底捞月、海底捞月、水中捞月。
海底捞月,拼音hǎi,dǐ,lāo,yuè,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同时也表示一个由下往上的动作。出自释元觉《永嘉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近义词:徒劳无力、海底捞针、枉费心机。反义词:立竿见影、行之有效。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水中捞月,拼音:shuǐ,zhōng,lāo,yuè,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佛陀跋陀罗、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卷七:“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圈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
水中捞月,指在水中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徒劳无功。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水中捞月成语故事:
源出佛教的一个寓言故事,据《摩诃僧祇律》载:从前有个伽师国,这个国家有一座名叫波罗柰的城市。在这个城市的郊外有个人迹罕至的森林,森林中有几百只猴子在那儿生活。一天晚上,这群猴子在山上玩耍,领头的大猴子看见空中挂着一个圆圆的月亮,就想把它摘下来。大猴子一声呼哨,一群猴子就跟着它跑到一个最高的山峰。
它们一个叠一个搭成一座“猴梯”,最小的猴子爬上顶端去摘月亮,它拼命往前抓,“猴梯”摇摇晃晃失去平衡,从山顶上摔了下来,有的猴子落在树上,有的猴子掉进草丛,有的猴子跌入井水中。没有摘到月亮,群猴都垂头丧气,各自走开。
这时,两只掉进井水里的小猴爬了上来,一回头,看见月亮在井里。它俩非常高兴,赶紧呼喊起来:“月亮在井里,我们从井里捞月亮吧!”大猴子听到它俩的喊声,匆匆跑过来,一看井里果然有个月亮,捞井里的月亮也挺好的。
于是,大猴子一声呼哨,把群猴集合起来。因为水离井面很远,猴子们只好一个拉着另一个的尾巴,拉成一长串,挂到水面。它们还找来了葫芦瓢,传给最下面那只小猴。它盛了一瓢水就把“月亮”捞在瓢中。群猴兴高采烈,围着“月亮”跳舞。
一只贪心的小猴抢走“月亮”,于是你争我夺,把一瓢水泼在地上,“月亮”没有了。群猴四处寻找,抬头一看,月亮依旧挂在空中。他们面面相觑,困惑不解,纷纷说,被捞上来的月亮怎么又回到天上了。
有水的成语故事
水碧山青、水菜不交、水长船高、水到渠成、水到鱼行
水滴石穿、水底捞月、水底捞针、水底摸月、水底纳瓜
水调歌头、水光山色、水过鸭背、水火兵虫、水火不避
水火不辞、水火不兼容、水火不相容、水火无交、水火无情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水火之中、水激则旱,矢激则远、水洁冰清、水尽鹅飞
水尽山穷、水晶灯笼、水净鹅飞、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枯石烂
水阔山高、水来伸手,饭来张口、水来土掩、水里纳瓜、水流花落
水流花谢、水流湿,火就燥、水流云散、水陆毕陈、水陆杂陈
水落归漕、水落归槽、水落石出、水满金山、水漫金山
水米无干、水米无交、水明山秀、水磨工夫、水母目虾
水木清华、水佩风裳、水清无鱼、水穷山尽、水融
水软山温、水色山光、水深火热、水剩山残、水石清华
水宿风餐、水宿山行、水天一色、水土不服、水楔不通
水泄不漏、水泄不通、水泄不透、水泄不通、水性杨花
水秀山明、水远山长、水远山遥、水月观音、水月镜花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涨船高、水至清则无鱼、水中捞月、水中著盐
水中捉月
什么猴捞月四字成语故事
1. 什么猴捞月四字成语
水中捞月shuǐ zhōng lāo yuè
[释义]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语出] 明·罗贯中、冯梦龙《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作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访西问;那有消息;正是:‘水中捞月何曾有;海底寻针毕竟无。’”
[正音] 中;不能读作“zhònɡ”。
[近义] 竹篮打水 徒劳无益
[反义] 立竿见影 行之有效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见“大海捞针”(205页)。
2. 什么捞月四字成语海底捞月 (hǎi dǐ lāo yuè)
解释: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同时也表示一个由下往上的动作。
出处:唐·释元觉《永嘉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七卷:"监安府也没奈何;只得行个缉捕文书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到别处去了。"
示例: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
近义词:徒劳无力、海底捞针、枉费心机
反义词:立竿见影、行之有效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3. 50字左右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周瑜见诸葛亮有才干,总想找机会除掉他.一天,周瑜以公务为由,要诸葛亮10天内赶造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答应了,还说只要3天时间.周瑜很高兴,和诸葛亮立了军令状. 诸葛亮悄悄找来鲁肃,说:“请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盖起来,在船的两边扎上一千多个草把子.”鲁肃答应了.到了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和鲁肃坐着这二十条船来到江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人面对面都看不清.船靠近了北岸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叫船上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摸不清虚实,不敢出兵,调集了一万多士兵朝江里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把二十条船掉个头,继续擂鼓呐喊.天快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已经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鲁肃很佩服诸葛亮,说:“先生怎么知道今天有大雾呢?”诸葛亮曰:“作将军的怎么能不知道天文、地理和阴阳呢?三天前我已经算到今日有大雾了.” 就这样诸葛亮完成了造箭任务. “草船借箭”形容神奇的计谋. (出自《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胸有成竹的意思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