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膑的资料

2.黄香生平疑点考

3.流芳百世对什么?精雕细刻对什么?伶牙俐齿对什么?固若金汤对什么?

4.孙膑资料

孙膑的资料

危如累卵下联-危如累卵是成语吗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郓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庞涓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庞涓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大概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雀山西汉墓中又重新发现。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黄香生平疑点考

从黄香的上疏言事中得知,黄香出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史事证明黄香的卒年不是延平元年,而是延光元年;黄香救灾有功,反而被免职,是?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与官场腐败共同作祟的结果;黄香逝世后归葬家乡江夏安陆源口,就是今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一带。

关键词:黄香;生年;卒年;天人感应;源口。东汉名臣黄香,是一个以孝闻名,以才著称,以廉驰誉的复合型优秀人才,故而千百年来备受国人景仰、推崇。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史籍佚亡,致使对黄香的生前身后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诸如他究竟出生于何年,史籍缺载;其卒年诸说不一,难判正误;他救灾有功,使?荒民获全?,反而免职,让人迷惑不解;逝世后归葬家乡源口,源口今在何处,等等。这些疑点对今人全面了解黄香,深刻认识黄香,科学评介黄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成为研究黄香必须突破的难点。本文通过深掘本传以觅踪,采撷佚史以补缺,旁征类事以求证等方法,对这些难解之谜进行探讨,力求找到符合历史真实的答案。黄香出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史书中为黄香立传的并不少见,但都只字未提黄香的生年,以致今人介绍黄香时,或回避其生年,或以(?)的方式表示阙疑。人们对这样一位历史名人的生年阙如,无不引以为憾,特别是黄香后裔更不愿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于是便对黄香的生年进行了推理。有一派黄姓宗谱记载黄香出生于光武帝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这个记载显然不确。《后汉书?黄香传》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后,千乘王行加冠礼,汉章帝特诏黄香到殿下,对诸王说:?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如果黄香真的出生于建武三十一年,那么这时的黄香已是?半老人?了,章帝怎么会称他?黄童?呢?可见此说是不能成立的。其实黄香的生年是有迹可寻的。黄香曾说过一句话,是研究他生年的最宝贵的依据。永元六年(公元94年)黄香累迁尚书令。后来和帝要提拔他任东郡太守,黄香为人谦虚谨慎,执意不愿当太守,便向和帝上了一道言辞极为恳切、意志异常坚决的奏疏,说道:?遭值太平,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这里所说?得以弱冠特蒙征用?是研究黄香生年的关键句,?弱冠?是关键词。《汉语大词典》释?弱冠?为?特指二十岁?。那么东汉时的?弱冠?是否特指二十岁呢?答案是肯定的。《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载:章帝十九岁(虚岁)即皇帝位,翌年改元建初。建初二年他下了一道诏书,其中说道:?朕在弱冠,未知稼穑之艰难。?这年章帝的年龄为二十一虚岁,二十足岁,说明东汉时?弱冠?是特指二十岁。以此类推黄香疏中所言?得以弱冠特蒙征用?,就是指他二十岁时被和帝征用。和帝是什么时候征用黄香的呢?就是他即皇帝位的时候。和帝即位后对诸王的封地、封号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调整,对朝臣实行了大换班,而对黄香却给予了特殊的恩典,留他继续在尚书台为官。所以黄香说?得以弱冠特蒙征用。?和帝即位是在章和二年,即公元88年。88?20=68,证明黄香出生于公元68年,即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延平元年以后黄香依然健在黄香的卒年,诸史记载有异。《后汉书?黄香传》载:?延平元年(公元106年),迁魏郡太守?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而《楚师儒传?汉黄太守香》载:?延光元年(公元122年),迁魏郡太守?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前为?延平?,后为?延光?,一字之差,却相距16年,孰是孰非?结论应在考证之后。?延平?是婴儿皇帝殇帝的年号。这年八月殇帝夭折了,安帝即位。如果黄香卒于延平元年,那就说明黄香不曾在安帝朝为官。然而笔者发现延平元年以后黄香依然健在,安帝朝的一些重大事件留下了他的身影,最突出的有两件事:一是《后汉书?黄香传》载:黄香?晓习边事,均量军政,皆得事宜。?意思是说黄香坚持每天拂晓就搞军事训练演习,把军事和政务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两方面的公务都做得很好。这事应该发生在安帝朝。因为黄香是文官,自有国家以来,文治国,武安邦,都有明确的分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朝廷是不会让文官去搞军事的。延平元年以前,东汉王朝正处在开国之盛,到和帝时西域50多国都向东汉朝廷纳质入贡,东汉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根本不需要像黄香这样的文官去搞军事。但是到安帝时形势就急转直下了,原因是接替班超任西域都护的任尚对班超经营西域的成功经验不以为然,另搞一套,遭到西域各国的武力反抗,匈奴与西羌轮番进犯汉朝的边境,屠杀边民,抢掠财物,情况危急时,首都洛阳以西的三辅之地、以北的赵魏诸郡,都连遭叛军铁蹄践踏,京师处于风雨漂摇之中。只有在这危如累卵的形势下,黄香出于保卫京师的需要而?晓习边事,均量军政?,才符合事理逻辑。由此可见延平元年以后,黄香还在安帝朝为官。二是《楚师儒传?汉黄太守香》记载安帝后期发生的一件大事中,黄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载:乐成王苌骄*不法,冀州刺史和国相向朝廷举报乐成王苌的罪行。黄香和尚书侍郎冷宏 *** 议刑,客观地分析了乐成王苌犯罪的原因,并引?周官议亲,蠢愚见赦?的规定,提出了从轻发落的意见。最后安帝将乐成王苌贬为临湖候。查阅《后汉书?孝安帝纪》,这件事发生在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在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后15年;而且这次与他共同议刑的是尚书侍郎冷宏,说明黄香这时还在尚书台任尚书令。下一年便是延光元年(公元122年),是黄香任魏郡太守的年份。以上事实告诉我们:黄香在安帝朝为官16年,其中15年任尚书令,1年任魏郡太守。说黄香卒于延光元年,还可从黄香之子黄琼应征入朝的时间得印证。黄香逝世后,其子黄琼在家守丧三年,期满除服后,朝廷征召他入朝为官,但他?连年不应,?一直到?永建中?才公车应征。?永建?(公元126?131年)是顺帝的年号。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在延光元年(公元122年)后四年。黄琼从延光元年守丧到延光三年,史称他丧满除服后?连年不应?。?连年?至少是两年以上。永建年号总共只有六年,如果是连续三年不应,不就正是?永建中?了么?所以黄琼在?永建中?应征入朝恰恰证明黄香卒于延光元年,即公元122年。联系前文考证,黄香的生卒年代应为公元68?122年,享年54岁。黄香是?天人感应?说的受害者《后汉书?黄香传》载,黄香任魏郡太守的当年,魏郡连降暴雨,发生了水灾,黄香为了救助灾民,把自己的俸禄和皇帝多次赐给他的奖赏全部奉献出来分发给贫苦灾民,带动丰富之家都捐献义谷,帮助官府发放救灾粮,从而使魏郡在大灾之年灾民获得了保全。然而黄香还是落得个因?水潦事免(职),数月,卒于家?的结局。《楚国先贤传校注?黄香》注释说是黄香?因发生水灾,措置未周而免官?。显然此说不能成立。我们从各种史书的记载中都看不到黄香在水涝灾害中有任何主观过失,相反,却记载他在大灾之年通过努力救灾,实现了?荒民获全?,这是功劳。我们不应用今人的理念解读1800多年前的历史事件,只有把这个难解之谜放到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去研究,才能找到科学的答案,否则,就会歪曲历史。通览《后汉书》,有一种被?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笼罩的氛围。原来汉朝的皇帝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都奉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他们把所发生的灾异,如日蚀、地震、水、旱、虫、雹等自然现象和灾害,以及寇贼犯境等,都看作是执政者做了违背天意的事,招致上帝震怒而发出的警示和惩戒。东汉前期的皇帝对于灾异虽然恐惧,但姿态很高,每当发生灾异,都主动下?罪己诏?承担责任,祈祷上帝宽恕。到和帝时就开了以灾异对臣下定罪的先河。永元六年(公元94年)秋七月,京师洛阳大旱,和帝亲自到洛阳官署去?录囚徒,举冤狱?,把洛阳令下狱抵罪,(秦朝历史 )司隶校尉、河南尹都降了职。也许是巧合,和帝未及还宫就下起了及时雨。到安帝时,西羌叛汉,又有四十一郡遭受雨水之灾。安帝以寇贼雨水罪罢免了太尉徐防、司空尹勤的官职。这种政治游戏到后来竟演变成了封建王朝内部权力斗争、政治倾轧的潜规则。元嘉元年,桓帝为报梁冀的迎立之恩,要给梁冀以超越制度的破格封赏。这时黄香之子黄琼任司空,他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为由,坚决反对,迫使桓帝让步妥协。因此梁冀怀恨在心。不料正在这时发生了地震,梁冀便以地动为由要桓帝罢免了黄琼的司空之职。直到梁冀倒台后,黄琼才得以复职。以上事实表明,凡是以灾异定罪,是不需要当事人有任何主官过失的。黄香因?水潦事免(职)?,属以灾异定罪,并非?措置未周?的主观过失,而是?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制造的不公。有人推测有可能是黄香任魏郡太守时对官场腐败猛砍了几斧头:取消了官员们的?双份粮?,砸掉了旧官府的?黑仓库?,上任时闭门谢客等等,伤害了贪官们的利益,于是贪官们上下联手,以灾异的罪名报复黄香。这种推测不无道理,不然,立功反而罢官就无法解释。依此而言,黄香被免职是?天人感应?之说与官场腐败共同作祟的结果。源口就是云梦黄孝村一带黄香逝世后归葬何处?《一统志》载:?黄香墓在云梦。?明万历年间的光禄、太仆二寺少卿邹观光所著《云梦十书》载:?黄香墓在今(云梦)城北十里铺之北。?更为详尽的莫过于各派黄姓宗谱的记载。《中华姓氏通书?黄姓》引聚斯堂《黄氏宗谱》:?黄香去世后,归葬家乡江夏安陆源口,墓在今湖北云梦县北郊十五里。?全国各地以及马来西亚的黄姓谱谍,都有相同的记载。说明源口即今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一带。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黄孝村一带汉以前为何称源口。源口,顾名思义必定与水源、源头、水口、冲口等地形地貌相关。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当地老人,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源口确实是因地形地势而得名。黄香墓遗址所在地的黄孝村,其地势北高南低,雨水自北南流,流到黄香墓址南约一公里多的地方,地势稍有隆起,挡住了北水南流。但是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改变的,就在黄香墓的正南方,大柯村的东北方,十里铺的西北方,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漏斗形的缺口,当地人称之为?冲口?,黄孝村的雨水都汇集到这个冲口再向南流去,连接冲口的是一条宽约5米、深约1?2米的冲沟,冲沟南流约2公里进入军民港,然后汇入涢水。黄香墓正处冲口的上游,亦即源头,当地老人们说就是这个原因,古人便把这一带称之为源口。黄香归葬源口以后,这里又因黄香而得名?孝行里?,此后地名屡有变更,或名?汉孝?、或名?忠孝?、或名?黄孝?,但万变不离黄香,不离黄香的崇高美德?孝。参考文献:[1]刘晔。后汉书。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2]张辅原著。舒焚校注。楚国先贤传校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3]甘云鹏。楚师儒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4]程怀璟。云梦县志略。清道光二十年版。[5]黄育涛等。黄氏宗谱。孝感:黄氏续修宗谱理事会。2002.

流芳百世对什么?精雕细刻对什么?伶牙俐齿对什么?固若金汤对什么?

分析:对的都是反义词

1、流芳百世对遗臭万年。

2、精雕细刻对粗制滥造。

3、伶牙俐齿对笨嘴拙舌。

4、固若金汤对危如累卵。

对对联的方法: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孙膑资料

孙膑的资料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人。生卒年代 不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20年左右,似在吴起 之后,与商鞅、孟轲同时。

孙膑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司马迁说:“孙 武既,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作为将 门之后,又生当战乱纷争的环境,孙膑很早就立下了献身戎马事 业的决心。

孙膑早年曾与庞涓一起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他勤奋攻读,刻 苦钻研,加上天资聪明,很快便获得了较丰富的军事学知识,未 出茅庐便显示出超人的军事才华,以致引起了与他同窗共读的庞 涓的嫉妒。

后来,庞涓受魏惠王的聘请,出任魏国的大将和军师,、虽然 春风得意,但一想到才在己上的孙膑,就深感不安。因此,庞涓 就秘密派人去把孙膑请到魏国来,假意推荐给魏惠王,实际上企 图加害于他。孙膑到了魏国,做了一个无名无权的客卿。这时,庞 涓便加紧进行陷害孙膑的阴谋活动。他先派人伪装受孙膑表兄的 委托,劝孙膑返齐。待骗得孙膑的亲笔复信后,加以涂改,随即 向魏王诬告孙膑私通齐国。魏王为之大怒,下令处孙膑。庞涓 为了窃取孙膑的兵法著作,又当着孙膑的面假意向魏王求情。结 果“断其两足而黥之”。后来,孙膑从一个使者口里得知内情,才 恍然大悟,便烧掉正为庞涓撰写的兵法竹简,装疯卖傻,寻找逃 出虎口的机会。

有一天,齐国大夫淳于髡出使魏国。孙膑设法偷偷地会见了 他,向他诉说了自己在魏国的悲惨遭遇。淳于髡知道孙膑是个有 才能的人,就秘密地把他藏在车中,带回齐国。从此改变了孙膑 的厄运。

孙膑回到齐国,先隐居在齐将田忌幕下。田忌发现他是个精 通兵法、足智多谋的人,所以很器重他。当时齐国的国君威王很 喜欢赛马,时常同贵族们赛马赌输赢,而且下的赌注很大。田忌 家里也养了不少好马,但是每次比赛,总是输。有一次,孙膑去 看赛马。他看到田忌虽然每场都输了,但就马而论,双方却相差, 并不太大。于是,他就对田忌说:“下次赛马,您只管下大赌注好 了,我有办法使您得胜。”到了下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就下了三千 两黄金的大赌注,每场赌一千两。临赛前,孙膑教田忌说:“这次 您以下等马去跟齐王上等马比赛,用上等马去跟齐王中等马比赛, 用中等马去跟齐王下等马比赛,肯定可以取胜。”三场赛完,田忌 果然以二胜一负赢了齐王。当田忌把此次取胜的原因告诉威王后, 威王立即召见孙膑。齐威王与孙膑谈起兵法,孙膑果然讲得头头 是道,对答如流。于是威王便任用他做了齐国的军师。

孙膑当了齐国军师,他的抱负和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他大显 身手的第一次战争是桂陵之战。

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富国强兵。用其变 法在诸侯国中最早,故首先称雄中原。当时齐、赵也是两个较大 的国家,不愿仰魏国之鼻息。于是齐、赵在共同抗魏的旗帜下联 合了起来。

公元前354年,赵国出兵攻打卫国,迫使卫国入朝。卫原是 魏的属国,于是魏国就出兵攻打赵国,并且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 郸。赵国危如累卵,于是派使臣求救于齐。齐威王想以孙膑为将, 率军救赵。孙膑以“刑馀之人不可”的理由拒绝了。于是威王以 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八万大军伐魏。开始,田忌想直扑 邯郸,攻打魏军。孙膑认为不可,他说:“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 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 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 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 也。”田忌依计而行,率领齐军,浩浩荡荡,向大梁进军。齐军同 进攻襄陵的卫、宋联军互相呼应,形成了两面夹攻大梁的形势。大 梁告急,庞涓果然率军回救大梁。魏军长途跋涉,弄得人困马乏, 个个疲劳不堪。当他们经过桂陵(今山东菏泽县东北)时,遭到 齐军的伏击,魏军大败。从而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围魏救赵”的 光辉战例。

参考资料: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