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辛亥革命》有感

2.《伪装者前传小文章》-----(六)

3.曹操是怎样从治世之能臣,变成乱世之奸雄的呢?

观《辛亥革命》有感

国将不国的读音-国将不国了这句话出自哪里

观《辛亥革命》有感(精选11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观《辛亥革命》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辛亥革命》有感1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部**《辛亥革命》。**讲的是以、黄兴为首的革命者们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政府,也讲了清朝封建统治的衰亡。

 我对广州起义的印象最为深刻,虽然没成功,但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场战斗牺牲了很多同盟会的重要骨干,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马上要当父亲了。但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尊严,冲上火线,不畏生。牺牲的烈士有林时爽、方声洞、陈更新、喻培伦……

 在后来的起义中,革命者们发动了越来越声势浩大的战斗,给了清朝政府致命一击。最终清朝灭亡,袁世凯想当总统。为了不让兵将伤亡,主动辞去总统职务。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辛亥革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数英雄烈士为了信仰,为了自由,为了民族的崛起,毫不畏惧地走上战场,让我感到敬佩与向往!

观《辛亥革命》有感2

 21世纪的新中国,正如法国皇帝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全世界都会感到震惊的。”如今,这头雄狮真的苏醒过来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军事能力不断进步。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中国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繁荣富强的祖国,是无数前辈们改造的。他们是功德无量的“基石”,将“层层高楼”稳扎稳打地托上苍穹。

 最近我看了一部**——《辛亥革命》,感慨万千。**主要讲述了先生带领同盟会会员黄兴、徐宗汉等人决心废除帝治,救治民族的坚定信念,坚决推翻腐败清政府和废除帝王朝的革命斗争。让我观看之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第一次广州起义由于众寡悬殊,同盟会成员功败垂成,阵亡七十二名,惨不忍睹,血流成河,火光映天,尸横遍野。我不禁为这些革命烈士的牺牲泣不成声,更增添了对他们的尊敬。

 身残志不残,战败志不垮。同盟会成员败了一次又一次,直到阳夏保卫战,战士们浴血奋战,临危不惧,在危急时刻听从了元帅黄兴的指挥,从容不迫地将清兵逼退,保卫了大半江山。而此时,同盟会总理也未偷闲,在国外凭自己的机智过人,能言善辩,终于说服了外国银行向清政府借款之事,使革命又前进了一大步。当身处在大洋彼岸的总理听说历时四十余日的阳夏保卫战,革命军将士阵亡四千余人,为全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故事,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握紧了双拳。我想,此时孙总理一定在暗下决心,要完成革命吧!

 阳夏保卫战中,涌现出许多感天动地的故事。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一个小战士要牺牲自己去向敌方投手榴弹。大元帅硬是不让他去,坚决要自己去。几个士兵一起上前,坚决不让元帅冒险。小战士冲上前一把夺回手榴弹,深情地望了望战友,义无反顾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战斗的胜利杀开一条血路。多么伟大的壮举!一个人宁愿牺牲自己来保全集体的事迹,是会百世流芳,千古流传的,为我们的英雄战士骄傲!为他自豪!

 同盟会惊天动地、家喻户晓的英勇故事,迫使末代皇帝溥仪在大臣袁世凯的施压下宣布退位。辛亥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临时大总统,受人爱戴的先生也于1911年辞去职务,毅然决然、心甘情愿地让与说服清帝退位的袁世凯做民国大总统。辛亥革命结束了!

 “革命不是伤人性命,也不仅是改变百姓生活,更是改变新中国的命运。”中山总理经常这样对战士们说。我认为,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是为了改变命运;革命是许多烈士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存活之人生活的美好。辛亥革命虽然没能完全使新中国诞生,但是废除了封建制和许多陋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直到现在,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的赞成,并不断发扬光大。

 辛亥革命,打响了新中国诞生的第一枪。想想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便没有理由不刻苦读书,发奋图强,卓越发展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不仅是孙先生个人的思想理念,更是全国青少年共同奋斗的坚定决心!

观《辛亥革命》有感3

 几天前,我上网观看了《辛亥革命》这部**,尽管很令我震撼,但我并没有真正看懂这部影片。

 经过几天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了解和对影片内容的琢磨,我虽没有多么伟大,多么深刻的感受,但从中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部**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以为首的革命派,决心通过革命推翻阻碍中国发展的封建王朝清政府,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整个过程。影片生动地刻画了、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

 也许是我因为对段历史还不够深刻地理解吧,尽管情节十分令我震撼,可我并没有多大的感悟,但影片中的一句话让我感慨万千——“他是个无私的人!”

 “他是个无私的人!”正是因为的无私,他才能引领革命的步伐,才能拥有革命派等人的信服和支持。正是他的无私,感染了同盟会的众人,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100年前是这样,如今的社会上不也是一样吗?被大家信服的人,不都是无私的人吗?又有哪个吝啬小气只为自己着想的人真正能成功呢?

 往小里说,班级中那些尽职尽责,被老师称赞,让同学信服的班干部们不都是无私的人吗?他们永远在为班级着想,牺牲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往大里说,历史上各朝各代有流名千秋的官吏,哪一个不是清官?他们大都一贫如洗,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财富都奉献给了人民。他们都是无私的人。

 也许这部影片让我得出这种结论并不是编导者拍摄影片的本意,但我相信这种感受必会让我个人受益匪浅。

观《辛亥革命》有感4

 观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着“数星星”的态度去的。我不敢说自己没有这样的心态,但至少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每个人对于革命的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

 纵观革命历史,为了战争,为了正义,为了胜利,被逼,被迫害,为了守口如瓶被就地的英雄人物有千千万,还有那数不清的无名烈士。一次辛亥革命就能如此震撼我,更别说那8年多的抗日战争了。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那时候的他们胸腔内到底活跃着怎样的一颗跳动的心,何以让他们如此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无惧无畏。那鞭子底下抽的,枪口对准的,刀子劈下去的可是活生生的肉体啊!他们面对这疼痛,这亡为何能如此淡然?他们都风华正茂啊!

 是信任,信念,还是信仰?我相信这是对的信任,对黄兴的信任,更是对奋战在沙场上的无数名革命人的信任;是坚定的信念让他们选择守口如瓶,选择坚持革命,选择放弃生命来扞卫自己的信仰。

 无论是当初即将要做父亲的林觉民,还是义气凛然的秋瑾,还是那长眠于黄花岗的烈士们,包括那使节之女唐曼柔都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尽管他们知道前方的路到处是枪眼,是炮弹,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我相信他们曾经一定也挣扎过,畏惧过,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前进,选择了牺牲,选择无愧于心。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对于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做这样的选择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此时我们身陷战乱之中,是选择保命逃避﹑舍家弃国,还是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如果此刻枪口对准着我们,是将组织的机密合盘托出,还是紧闭双唇誓不言?我不知道,也不敢说。

 当今社会是安定的﹑和谐的,但有时候也是让人心寒的。温州动车事件,政府让人心寒;广州小悦悦事件,路人让人心寒。是国家不够强大,政府太腐败,还是很多人内心的本质已经开始被腐蚀?个人的利益真的已经超过了内心的良知了吗?100年前的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可以战在杀场,而现在呢?是可以为了尽早通车而无视鲜活的生命,还是可以眼看着车轮一次次轧过一个小生命而无动于衷?

 《辛亥革命》中,一位华侨卖了祖屋,集资给用于革命,他说:“家都没有了,还要什么祖屋!”那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联最基本的尊重生命﹑保护生命都做不到,那还如何发展经济,创建和谐,将如何得到人民的信任?如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那还如何保卫国家,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安稳的立足之地?

 或许我们已经做不到像100年前的他们那样大义凛然,无私奉献。但我们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依然需要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那份坚定的信念,依然需要一个民族的伟大信仰。现在的我们已不必为了革命而牺牲自己,也不必为了革命而受皮肉之苦,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回最初的那份斗志,那份勇敢。

观《辛亥革命》有感5

 今年暑假,我在家里看完了《辛亥革命》这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里面,有许多仁人志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里,广州起义的时候,包括林觉民在内的七十二个人被捕。在牢狱里,清政府对他们严刑拷打,想让他们归顺清政府。可是他们活不答应。最后,清政府把他们七十二人全部沉潭。这些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的繁华昌盛,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不是我们人人都应该有的吗?我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佩如黄河泛滥,而波涛不绝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向革命先辈们学习。现在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爱的淋浴下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如:不会分享,有好东西的时候第一时间只想到自己,而不是想到其他人。乱花钱,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不知道父母赚钱辛苦。懒惰,父母叫他去干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做。如果那些革命先辈还在世的话,他们一定会为我们现在的行为叹息,感到非常愤怒。

 在生活中,我们要处处为别人着想,为祖国着想。现在要刻苦、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报效祖国,来保卫祖国。

 我们现在的美丽生活,全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要热爱祖国。

观《辛亥革命》有感6

 今天我们住在大房子里,吃着可口的饭菜;今天我们坐在汽车里,听着美妙的音乐;今天我们过着舒适的生活,更不用提饥饿难当。然而在100多年前,没有那些革命烈士,我们能有这样的生活吗?我们的中国能有现在这样的强盛吗?一个国家的由弱变强,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那时候要推翻帝制,建立起以民为主的社会,这个过程就叫革命。曾说过:我想要一次不流血的革命;然而也有人说:革命就要流血。

 如今我们看待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的战士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是敬畏的瞻仰还是哈哈一笑?现在的人根本不能理解那时的苦,更别说吃冰、吃雪、吃草根,就连吃不饱也已成为笑谈。有些人觉得革命很简单,想回到那个时代,然而那个时代的人们向往的何尝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呢?革命并不好玩,革命是用烈士 的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

观《辛亥革命》有感7

 今天是10月9日,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就在100年前的今天,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伟大祖国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在这个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我观赏了《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心中不禁对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充满了敬意。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记录了那一段早已被世人所淡忘的历史:同盟会发起了一场为清王朝覆灭打下了坚实基础的战役——广州起义。虽然,这次起义牺牲了无数的革命战士,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场战斗还是给清政府迎头痛击,也奏响了清政府灭亡的乐章。

 在影片的开始部分,我真正地体会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为了革命,献出一切。我想,也正是因为每一位革命者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信念,才使得我们有了现在这个安定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全都是来自于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先烈们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金钱、家庭,甚至是他们那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生命。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呢?我想,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宝贵生命换来的,是为了后人过上美好的生活。可是现在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事呢?社会治安不安定;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市民们随地吐痰,说脏话;社会上也没有了那种互帮互助的情景……

 请问: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谁又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是什么呢?难道非要再来一次那种血与火的革命,才能重新唤醒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股正气呢?我想这是谁也不愿意再看到的。

 我曾经读到过一遍文章,我把它收藏在我的空间里。这篇文章记录了让我感到非常心酸的一些事情:一个富二代开车差点撞到一位年迈的老人,还对老人大骂:“老东西,挡什么挡。”那位被骂的老人低声说了一句:“年轻人,当年我开苏制T—34坦克时也没有你这么冲。”听了这句话,不知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每当我想起这句话,心中总会涌起一丝愤怒。一位革命前辈被一个堕落的富二代骂了声“老东西”,你认为一个只知道贪图享乐的富二代,有资格骂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吗?答案当然是没有资格。

 还是出自同一篇文章,一幢政府大楼造价3000万人民币,而就在距政府大楼仅8公里的一个小山村,一间用泥浆垒起的小屋,仿佛风一吹就会倒塌,就是学生们的教室,看上去令人感到心里非常难过。我倒想请问一下,为什么政府舍得花高价来建造一座只能看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大楼呢?为什么就不肯节约出一小部分钱,为祖国的花朵建一所可以遮风挡雨的坚固校舍呢?

 所有的中国人啊,我们要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请不要让幸福成为你们最终“丧命”的地方!

观《辛亥革命》有感8

 今天,我看了一部对中小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辛亥革命》。

 这部**主要讲的是,带领众多起义者,经过重重困难,最后打败清王朝建立新政权的事情。

 这里面我佩服的革命英雄非常多,如黄兴、、林觉民等。都是让人竖大拇指的英雄好汉。

 黄兴,不畏不惧,英勇果断。在打烂一根手指时,毫不犹豫的切下了自己的手指。在敌人的猛烈炮击下,英勇的带着起义军冲锋陷阵,在广州起义失败后,顽强的伏击敌人,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一切为了革命。

 孙文,能说会道,能说多种语言。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遭受别人的歧视和侮辱,但从不放弃。在四大银行面前他是英雄,他用他的真理说服了所有的人。又用自己的信念和信仰成功的评上了大总理,让王后退下了王朝,开创了新政权。

 林觉民,我觉得虽不及前两位,但还是要说说,他才是真正的临危不惧,信仰、信念。高高至上,无人能比。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清索我命,我诛大清心”。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被震撼了,感动了,在亡面前能说这样的话,不是英雄是什么!当然他牺牲了,但是他在我心里永远活着,我相信他在全国人民心里活着!

 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革命,革命——辛亥革命。

观《辛亥革命》有感9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远永久的幸福,是给天下所有孩子们一个崇尚宁静温和的世界”。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这是一部关于革命重要意义的**,本片描述了,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国,于1911年发动武装起义的史实。中国终于由君主制度走向咯民主制度,是一部全景展现辛亥革命的**。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的感触很深。那催人泪下的场面,那令人悲愤的场面,那动人心弦的场面,无数的中国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为了利益为了富贵为了诠释,清朝的官员无不自相残杀,针锋相对。又把台湾送给了---,把香港送给了----。看到这里,我无不-----。把国家的俩大宝贵区域送给了其他国家,这个国家还完整吗?他们忍心将自己的国家就这样遭人践踏吗?大家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废除腐朽的制度,推行崭新的制度,将中国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最终是又一步步走向灭亡。1912年元旦,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正式就职中国临时大总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中国初步由黑暗走向了光明。先生当天承诺,他将亲自把临时大总统位置交给让清朝彻底灭亡的人,对此许多人表示不解,先生是个无私的***,他给了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中国不是个人的,是全天下人民的,需要全天下人民共同去维护。

 一路坎坷,一路悲壮,一路奋战,终于送走了磨难,迎来了和平;终于送走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如今,我们的中华民族早已强大起来,瞧,那火箭的发射及“神舟”飞船的突破,不都是时代进步的见证吗?毫无疑问,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状况的提高,我们中华民族逐渐走向“和平”“幸福”“富强”。然而,对那些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们,我们将更加怀念、敬佩,对那些用革命鲜血换来的大好河山、美好环境,我们将更加珍惜;对那些展现民族不同特色的文化遗产,我们将共同保护。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是历史发展最悠久的国家。如今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国家的儿女早已作足准备,要共同歼灭企图迫害我国领土的敌人。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受人欺凌,遭人辱骂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绝对不会屈服于任何一个国家之下。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富强国家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中小学生便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好习惯。对于我们来说,爱国并不需要那么轰轰烈烈,只需要努力学习,态度端正,树立积极乐观的思想,尊师守纪。强身博学,做一名优秀的学生。这些便就足够了,中学生的爱国方式,就是这么简单,这么单纯。

 清晨的一缕阳光照射在中华民族的五星红旗,旗下站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他们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更象征着祖国未来的希望。今天,我们虽是棵棵小草,明天,我们将成为棵棵大树,是为祖国无私奉献,遮挡风雨的大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明天将更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吧!

 我仿佛已看到了远方的日出和飘扬的五星红旗......

 革命是给天下所有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

观《辛亥革命》有感10

 5月1号,我和室友一起去了武汉,特意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一上午的参观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的了解。

 博物馆有四层,包括地下层,分为五个展厅,从清末新政讲到临时政府的建立再到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博物馆内容很全面,有些文物是我从来没见过,有些事件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很多在历史教科书上粗线条的知识可能两三页就能讲完,可是博物馆不一样,它可以用很大一个展厅,有图有文有实物地展示,很细致,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让中华民族活在列强掠夺下,摇摇欲坠。当我走到一号展厅,看见石柱上刻的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我内心是一阵刺痛。《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刻得那么醒目,在谴责清政府的无能的同时更多的是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一百多年年过去了,这种震撼还能在我们后人心中产生,更何况是活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呢?

 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没有根本挽救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引起了社会的舆论,甚至激起了另一种更为激进的思想的产生--革命派思想,要革命,要共和,要民主、要自由。这些革命派正是辛亥革命的主力,他们在文化舆论,革命抗争中双管齐下发动一系列让清政府惶恐的活动。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再到“三民主义”的提出,民主共和开始迎接了希望的曙光。

 在三四号展厅,我见证了封建帝制是怎样覆灭以及武昌起义是怎样爆发。在这两个展厅,我内心是复杂的。历史虽说是历史,已经过去,可是看到那些蜡像老照片,我似乎有点感同身受。从初中教科书就学过,这些历史是如何发展,可是等真正见到实物的时候就是另一种荣辱共存的感觉了。黄兴率领的“黄花岗起义”告诉我革命烈士用献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的呕心沥血让我明白武昌起义一定能够胜利。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势力,使中国势力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也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对以前为革命而奔波的伟人们更加敬仰,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让我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观《辛亥革命》有感11

 一百年前的满清,是一个目光短浅,用傲慢掩饰自私落弱的虚伪官员,对外奉承,对内进行种种残酷压迫,官吏肆意搜刮民财,帝国主义在我国土地上蛮横霸道,对中国的能源,经济,文化进行侵略,水生火热的同胞们无以聊生,国将不国,又何惧牺牲!

 广大人民为了挽救清朝这一现状,发动了多次起义;一些有主见,有良知的官员也组织了改革。可这些都由于国内腐败官员,国外各国列强的阻止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并未放弃,他们压抑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国家,推翻清朝的统治。

 时势成就英雄,总有勇士牺牲。1907年7月15日凌晨,年仅32岁的秋瑾就义,写下绝命词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伦歌。虽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慷慨赴。临行前,她说:“我的是为了全大清的孩子。”她希望今后的孩子能不被封建思想束缚,拥有一片自由广阔的天地;她希望,今后的中国能真正的富强起来,不用受人歧视,受人侮辱。

 《辛亥革命》以此为始拉开序幕,1911年4月27日至1912年2月12日,辞任临时大总统,围绕武昌起义的历史画卷。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公元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赐予不仅为中国证据开创新里程碑,也替中华民族翻开新页。

 对于当时的艰苦岁月,如今的我么似乎有些生在福中不知福了。高科技,新产品,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便有不少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荒废学业。你可知道,如今的生活是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那鲜红的热血换来的;你可明白,现在我们唯有努力学习,提高水平,中国才可在世界立足,不然,100年前的悲剧依然会在我们身上重演。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伪装者前传小文章》-----(六)

(六)

阿诚在苏医生的诊所里休养了一周,明楼对家里只说阿诚要出差,一周后才能回来,明镜并未生疑。阿诚身体已经好转,走起路来已经没有大碍多亏得在军校里练就一副好身板。回家那天,明楼特意来接阿诚,阿诚开车正要出发时,才想起来明台早就嚷嚷着朝他要新年礼物,这阵子太忙,阿诚差点给忘了。

“大哥,先去趟百货公司吧,给明台选件新年礼物,他早就吵着我要了。”

明楼微笑,“放心吧,礼物我早就选好了,明台最喜欢的手表。你直接开车回家就行,记住,千万别露出破绽。”明楼又问阿诚:“伤没问题了吧?”

“没问题。”

“嗯”,明楼点头,“走吧。“

“是。”

汽车驶离诊所,朝明公馆疾驰而去。

明楼和阿诚前后走进客厅,阿诚像往常一样接过明楼手中的大衣和提包,丝毫没有异样,阿香迎出来,

“大少爷、阿诚哥回来了!”

听到阿香的话,明镜放下报纸,从楼上下来,明台也从楼梯上跑下来。

“阿诚啊,你可算回来了。”明镜笑着对阿诚说。

“大姐,我回来了,就是出趟差而已。”阿诚笑着回答。

“大哥,阿诚哥,你们回来了!”明台跑过来。

“小少爷,这是给你的新年礼物。”阿诚把礼盒递给明台。

明台打开盒子,是他最喜爱的手表,高兴的蹦起来,“谢谢大哥,谢谢阿诚哥!“阿诚微笑着摸了摸明台的头。

第二天,正是大年三十。

一早,明镜就开始忙这忙那。明家是传统的中式家庭,除了家教严苛,规矩重之外,还特别重视重大节日。今天是除夕,明镜身为大家长,自然忙着祭祀、放灯一干事务。明楼和阿诚也很早就起了,只有明台还没有露面。

“大姐,这么早就开始忙了。”明楼边下楼边问候明镜。

“今天过年,要忙的事太多,大日子嘛。”明镜笑呵呵地回答。

“辛苦大姐了。”明楼微笑,“哎,明台呢?”

“噢,他还没起床呢,让他再多睡一会吧。”明镜总是心疼明台。

“今天是除夕,可不能让他再赖床,我去叫他起来。”

明镜刚要拉住明楼,明楼已经转身上楼去了。明楼走到明台房门前,敲了两下门,

“明台”,没人回应,明楼又叫了两声,还是没人。明楼一把推开房门,看到床上并没有人,明台没在房间里。正巧阿诚走过来,问道:

“怎么,这小家伙还没起啊?”

“阿诚,你见到明台了吗?”

“没有啊,明台没在房间吗?”

明楼点头。阿诚走进房间,看到被子还扔在床上没有整理,房间里并无异样,那款手表还放在书桌上。

“大哥,明台应该是自己跑出去玩了。”

“这样,阿诚,你先出去找找,大过年的别让他再弄出什么事来。”

“是。”阿诚迅速穿好风衣,快步出门。

明楼下楼,明镜问道:“明台起床了?”

“大姐,明台没在房间里。”

“什么?”明镜吃惊。

“大姐您别担心,这孩子可能是出去玩了,没告诉家里人,我已经叫阿诚出门去找了,您放心,不会有事的。”明楼安抚明镜。

“这孩子,可别出什么事啊……”明镜焦急万分。

“大姐,您就别自己吓唬自己了,这孩子就是贪玩,不会出什么事的,大过年的您就别胡思乱想了“,明楼把明镜扶到沙发上坐下,“等阿诚把这小子带回来,您在好好审他一顿,您要是不解气,我替您管教他!”

“你呀,下手没轻没重,上次把明台打成什么样子了?我可不敢让你再管教他。”明镜嗔道。

“您呀,就是宠着明台。”明楼的笑意颇为无奈。

大街上,阿诚敏锐地扫视着来往的每一个人,寻找着明台的身影。阿诚找了两条街,还是不见明台,他也有点着急了。突然,从街口转角处跑出几个男孩子,看样子是正被人追赶。阿诚眼疾,马上认出其中一个是明台。追在这群孩子后面的是两个穿日式校服的学生,还有两个警察。明台这几个孩子倒是聪明,从街口跑出来后分散着跑,明台抬头看到阿诚,大喊“阿诚哥!”,阿诚马上跑上前,一把拉住明台,把他拉进一条弄堂里,在一个屋檐下躲过了警察的追捕。

危机散去,明台大口喘着气,阿诚看到刚才的情形,大概猜到了事情的原委。

“跟我回家吧,小祖宗!”

阿诚看着明台,明台低着头,跟着阿诚灰溜溜地回了家。

家里,明镜和明楼正等着明台的消息。阿诚推开门,明台低着头走进客厅,明镜和明楼马上起身。

“大哥,大姐,我回来了。”明台乖乖地说道。

“一个人跑出去,也不告诉家里人一声,大姐有多担心你知不知道?”明楼厉喝明台,“说,你干什么去了?”

“我......我和同学出去玩了。本想着很快就能回来的,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明楼追问。

我们碰到了两个日本学生,他们骂我们,还欺负我们,我们就,就跟他们打了一架。”明台忿忿地说道。

“你们打了日本人?”明楼知道,这要是被当局抓到,少不了麻烦。

“我们就是出口气,捉弄了他们一下,用鞭炮吓吓他们。”

一听到这种小孩子把戏,阿诚禁不住偷笑,明镜和明楼也哭笑不得。

“那你没伤到吧?”明镜关切地问明台。

“我没事,要不是他们叫了警察,他们才不是我们的对手呢!”明台的语气里颇有几分骄傲的意味。

“行了,虽然你们捉弄日本学生出气,可是你私自离家不告诉长辈,就是不对,知道吗?”明楼又严肃起来。

“我知道错了,大姐,对不起。”明台乖乖认错。

“好了好了,日本人是可恨,可你一个小孩子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命,知不知道?别再闯祸了!”明镜心有余悸。

明台点头。

“今天过年,就不罚你了,便宜了你小子!”明楼指着明台说道。

明台嘻嘻一笑,明镜又嘱咐明台,“赶紧换身衣服,大过年的这么不干净怎么行?快去!”

明台欢欢喜喜地上楼去了,明镜三人又回到了忙碌的气氛里。

傍晚时分,夜幕降临。除夕之夜,小街上不停地响起烟花、鞭炮声。这是上海沦陷后的第一个新年。虽然租界里不像外面有日本军队枪炮镇压,但国将不国,膏药旗下的除夕之夜仍然让爱国之士忧虑万分。

明公馆里,表面上还是一派其乐融融,欢度新年的景象。明台刚刚从明镜明楼手里讨来红包,开心地跑到院子里去放烟花,点爆竹去了;明楼和阿诚正在写春联,阿香帮着张贴;明镜刚刚摆宴结束,叫三兄弟赶紧回来吃饭。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坐在一起,喝酒吃饭,好不热闹。

年夜饭吃过大半,明台突然挑起话题,向明镜说道:

“大姐”,明台很不自然地叫明镜。

“嗯?”明镜抬头。

“我,我不想去学校读书了。”明台试探性地说出这句话。

“什么?”明镜放下筷子,吃惊又怀疑地看着明台。

明台这话一出,全家人都放下了筷子。

“你,你再说一遍?”明镜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明台的话。

“大姐,现在国家有难,日本人都欺负到我们头上了,我不甘心躲在学校里读书,我要参加抗日,我要参军!”明台理直气壮地在一家人面前说出了这些话。

明楼气的一拍桌子:“明台,你胡闹什么!”

“我没有胡闹!我就是要参军抗日!”

“我早就跟你说过,我们明家的孩子不准参与政治,你不知道吗?”明镜质问明台。

“大姐,国难当头,我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被欺负吗?我早就忍不了了!”

“你给我住口!”明镜厉喝明台,“国家是有难,可还轮不到你一个孩子去扛枪打仗、保家卫国!你以为上战场是过家家吗?那是枪林弹雨,随时丢掉性命的!我答应过你的母亲,要把你抚养成才,让你好好读书做个学者,我不能食言。参军打仗的事你想都不要想,我不会同意的!等学校一开学你就老老实实的给我上学去!”明镜态度强硬,拍案离去。

桌前只剩明楼,阿诚和明台。

作为一个中国人和一名抗日者,明楼很庆幸和欣慰明台没有失掉民族的血性和尊严,但作为兄长,他必须阻止弟弟这种一时冲动和幼稚的想法。毕竟,明台一个孩子若真跟了部队去了战场,等待他的就只有亡。

“明台,你一心想要救国杀敌,想为国家挥洒你的青春热血,这我不反对。我们明家人向来都是忠勇爱国。”明楼平心静气地跟明台说话。明台抬头看着明楼。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就这样只身上了战场,面临的后果是什么?”

“我......”

“你才多大啊?就想着杀敌,你以为日本人的军队都是吃素的吗?你上了战场就等于去送!那只是白白的牺牲!更何况现在抗战局势这么乱,你知道自己要跟哪支队伍吗?”明楼有意没意地说出后一句话。

“你倒是逞英雄了,可你想过家里人没有?万一你要有个三长两短,你要大姐和我怎么办?啊?我们怎么跟你去的母亲交代?”

明台低下头,确实为自己的冲动感到愧疚。明楼走到明台身边,语重心长地继续说:“国仇,当然要报,但对于你,至少现在来说,还不是时候。你要记住,人,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明楼拍了拍明台肩膀,“报国也是一样。”

明台抬头,兄弟二人眼神对视,目光如炬。

“大哥,是我太冲动了,对不起。”

“好啦,你能懂我这番话就好,上楼去跟大姐道个歉,别伤了她的心。”

“嗯。”明台点头,朝楼上走去。

客厅里,阿诚向明楼说道:“大哥,明台这孩子可比我们想象的要激进啊。“

“是啊,他这么激进要去参军打仗,确实让我没想到。不过还好他现在理智了,但愿他能把我的那番话记在心里。”

“放心吧,明台是个聪明人。”

明楼望着楼上的方向,心里思绪万千。

曹操是怎样从治世之能臣,变成乱世之奸雄的呢?

一、治世之能臣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许邵给曹操的评语。

而引荐许邵给曹操的人,则是桥玄。据《三国志?武帝纪》,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在这句话的后面,裴松之注引《世语》,桥玄对曹操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许子将,指的人就是许邵(字子将)。然后,曹操找到了许邵,问他:?我何如人??许邵不回答。曹操再次问,许邵才说出那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邵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以品评人物见称。他那句话的意思是说,曹操如果处于治世,就会成为治理天下的能臣;反之,如果处在乱世,就会成为扰乱天下的奸雄。再据《世语》,曹操听到许邵的评语后,大声笑了起来,可见他是很认可那句话的。

事实上,曹操原本是想做能臣的,他早年之时也一直是这样努力的。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他五十六岁之时,写了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在文中他表达了自己早年的志向和目标。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摘自《让县自明本志令》)

只不过后来,随着时局的变化,曹操才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志向,最终变成了?乱世之奸雄?。这一点,从曹操早年的为官经历,就可见一斑。

①担任洛阳北部尉,不畏豪强,杀一儆百

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时年二十岁。孝,是孝子,廉,是廉士。在汉代,如果一个人被举为孝廉,也就有了做官的资格。郎在这里,是侍卫的意思。一个人被选到了朝廷去做郎,也就是担任天子的侍卫。这样一来,就近水楼台先得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就能去担任别的官职。不过到了后来,就没有那么讲究了。在这个时候,担任郎官,并不一定要在天子身边担任侍卫,而只是说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曹操的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他的父亲曹嵩官至太尉。位列三公。所以,曹操靠着家里的关系,担任郎官后不久,就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北部尉,相当于京城的副县级公安局长。这个职位是相当不好当了,因为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麻烦却很多,一旦处理问题不当,就会得罪京城的那些权势大臣和王公贵族。曹操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走马上任,立即将宫署衙门修缮一新,然后造五色大棒,在每个衙门前个挂十支,下令:?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几个月后,果然来了一个找的,灵帝宠幸的蹇硕的叔叔,仗着自己侄子的权势,公然违反曹操的禁令,在夜间行走。曹操说一不二,直接棒杀之。这样一来杀一儆百,?京师敛迹,莫敢反者?。

曹操这一做法,彻底弄得朝廷那些人晕头转向,那些人不知道初来乍到一小伙子,居然敢杀蹇硕的叔叔。可是无论如何,曹操的行为是正义的,也是合法的。因此,权贵们拿曹操也没办法,只得明升暗降,将他打发到顿丘当县令。用《曹瞒传》的话说,是?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②担任顿丘令,敢于谏言,无怨无悔

曹操在担任顿丘令期间,应该说是表现不俗,据《三国志?曹植传》,曹操出征前,曾对曹植回忆过这段经历:?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不过没多久,曹操就因受到妹夫的牵连而被罢官。之后,又再次被征拜议郎。所谓?议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调研员的意思。曹操心想,调研员就调研员吧,只要能为朝廷做事,执政为公,勤政为民,就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然而结果怎么呢?曹操几次三番向朝廷上书,针砭时弊,指出奸臣当道,国将不国,却每次都石沉大海毫无消息。他打压豪强,依法执政,肃清吏治,却如蚍蜉撼大树。朝廷不听他的谏言,每次都以?能明古学?,让他去当有职无权的议郎。

从曹操这段为官生涯可以看出,曹操年轻的时候,是想治理好这个国家的,他也一直在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忠臣。可是时局不允许,要想做?治世之能臣?,需要满足很多条件。首先,得要是治世,如果是兵荒马乱、战乱纷飞的年代,只能像诸葛亮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次,还得要有政局,如果是?你放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只能装疯卖傻,一旦入错了局,走错了道,恐怕连性命都堪忧。最后,还得要有明君。如果当今皇帝是个昏庸无能、不听劝谏之人,就算再有能力,也只能空怀一腔报国情,郁郁而终。

汉桓帝剧照

而曹操刚出道的时候,正是东汉末年,虽然还算不上是乱世,但是时局非常黑暗。曹操是在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出生的,入朝为官是在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整个大汉王朝四百余年,以桓灵时期最为昏暗和混乱。可以这样说,?桓灵之时?早就成了奸臣当道、政治腐朽的代名词。比如灵帝时期,官职是明码标价的,只要有钱,想做什么官就做什么官。曹操的父亲曹嵩,官至太尉,位列三公,据说就是花一亿钱买的。

曹操所处的时代,就是豺狼当道奸臣横出。曹操在担任地方官的时候,那真是雷厉风行、令行禁止,那些贪官污吏,一听到曹操要来,?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结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然而,结果怎么样呢?那些利益受损的人,频繁地将弹劾曹操的奏章送到御前,曹操很快又被调任。曹操已经彻底失望了,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不久,朝廷又征拜曹操为东郡太守。这一次曹操称病不就,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董卓剧照

曹操再次出道时,时局已十分动荡。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十四岁的刘辩即位,是为少帝。以何进为首的士人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展开了激烈的夺权斗争。结果,何进为了诛杀宦官集团,听从了袁绍的建议,召来了董卓。董卓凶残暴虐,狼子野心,他带兵进了京城,就把持了朝政,*乱后宫,无恶不作。后来,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是汉献帝。总而言之,董卓入京之后,大汉王朝就名存实亡了。此后,社会动荡不安,各个地方官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开始了漫长的诸侯兼并的历史进程。

显然,曹操已经做不了?治世之能臣?,他必须要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在乱世,有三种道路摆在曹操面前。第一,做个乱世之英雄;第二,做个乱世之枭雄;第三,做个乱世之奸雄。曹操的选择,是做?乱世之英雄?。

二、乱世之英雄

事实上,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十年间,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乱世之英雄?。董卓把持朝政后,上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要跟他一起谋划大事。曹操或许是预料到了董卓难成大事,于是?变易姓名,间行东归?。曹操一路狂奔不止,跑到了中牟县,被亭长怀疑。曹操一口断言自己不是曹操,最后还是被中某县的功曹给认了出来。但是中牟县县令认为,当今是乱世,正需要英雄豪杰,于是将曹操给放了。 曹操跑到了陈留,在这里他得到了卫兹的援助,开始招兵买马,一共招募了五千余人。这就是曹操成为?乱世之英雄?做的第一件事,即首倡义兵。

紧接着十八路联军成立,他们共同推选袁绍为盟主,曹操则担任奋武将军。这个称号,是袁绍临时封给他的。

《三国志?武帝纪》:?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曹操虽然只是暂时代理奋武将军,严格来说都算不得联盟军一员,不过他想这一次终于能诛杀国贼,兴复汉室了。

然而,曹操再一次失望了。

首先,联盟军盟主袁绍是个昏庸无能之人,董卓之乱就是他惹的祸。汉灵帝驾崩后,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进行了一番厮杀。最开始是何进诛杀了宦官头目之一的蹇硕,接管了上军(相当于帝国的近卫军)。袁绍就劝何进将宦官诛杀殆尽,斩草除根。何进的妹妹何太后却不愿意了,因为她当年毒了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差点被汉灵帝废掉,幸亏宦官求情才躲过一劫。袁绍于是又给何进出主意,召外将前来威逼何太后。

不得不说,袁绍出了个馊主意,?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谁都懂,更何况还是董卓这样的凶神、恶神?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对袁绍说,要想对付宦官,只需斩杀宦官头目即可,这是一个狱卒就能办得到的事,何必召外将前来呢?袁绍不听,结果事情败露,董卓还没进京,何进被杀,京都大乱。

袁绍作为盟主如此不堪,其他人就更不怎么样了。比如冀州牧韩馥,兵精粮足。袁绍担任渤海太守的时候,韩馥怕他夺取冀州,遣将监视他,弄得袁绍动弹不得。后来,东郡太守桥瑁为了对付董卓,向韩馥求救。韩馥收到求救信后,问手下,我现在是应该帮助袁绍,还是应该帮助董卓?刘子惠当即给袁绍泼了一盆冷水,现在举兵为国,说什么为袁、为董!这一句话说得韩馥面红耳赤。不过刘子惠也不是什么好人,他给的建议是观望,先看看别人的行动,然后再做打算。再比如豫州刺史孔伷,是个夸夸其谈之人。其他人的,也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考量。

只有曹操不是这样,他想的是赶快除贼兴汉。曹操对联盟军说:?举义兵以诛,大众已合,诸君何疑??曹操指出,现在是诛灭董卓的最好时机,机不再失,失不再来。为什么呢?因为过去,董卓是?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然残暴肆虐,却占据天险,现在不同了,他?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所以现在就是灭亡董卓最好的时机,可一战定天下。结果,除了张邈派兵给曹操外,诸侯们都不回应。曹操决定单独行动,等走到了荥阳,突然遭到了徐荣的埋伏。曹操为流矢所中,连骑的马也受了伤。幸亏曹洪将自己的马让给他,曹操这才得以逃脱。

曹操一路逃到了酸枣,却发现诸侯十余万军队,整天都在置酒高会,丝毫没有攻打董卓的意思。曹操大声责骂他们,悲愤地说:?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骂完诸侯后,曹操打算自己干。

那么,曹操又做了哪些事呢?

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到建安公元(公元196年),曹操主要做了三件事,即攻占地盘、招兵买马、实行屯兵。东汉末年,黄巾军打着?苍天已,黄天当立?的旗号,开始反抗大汉王朝的统治,这是的典型。不过在曹操看来,他们都是一些乱臣贼子,很有必要将他们歼灭。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百万黄巾军进攻兖州,兖州牧刺史刘岱不听鲍信劝阻,毅然决然要去迎战他们,结果被杀。后来,鲍信就和陈宫迎奉了曹操,曹操暂时代理了兖州牧。随后,曹操大败黄巾军,接受降卒三十万,男女一百万。曹操挑选其中最有战斗力的编为队伍,号称?青州兵?。

曹操代理兖州牧,就有了根据地,收编了青州兵,就有了作战队。这样一来,曹操逐渐在关中站稳了脚跟。不过与此同时,曹操也面对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怎么养活那群人?于是,曹操在建安元年,听从了谋臣的建议,开始实行屯田。这不仅解决了兵源的问题,还解决了持续已久的流民问题。这足以说明曹操深谋远虑,是一个乱世之英雄,治国理政的高手。

三、乱世之奸雄

那么,曹操是怎么从?乱世之英雄?,最终变成?乱世之奸雄?的呢?

一般人认为,权力的欲望,让曹操欲罢不能:从?奉天子?到?挟天子?。

曹操这一变化的转折点,在于他从?奉天子以令不臣?变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首先,要指出的一点是,无论曹操本人,还是他的谋臣,是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至于这话,是别人替他说的。诸葛亮说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则说过?挟天子而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袁绍则说过?曹操挟天子以令我?。对手的话,是靠不住的。曹操方面的说法,一直都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毛玠给曹操的建议。

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毛玠传》)

毛玠在分析了天下大势后,认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首先要得人心,而得人心就需要?奉天子?,这才会有正义的旗帜,才能师出有名,无往而不胜。后来,曹操经过几番波折,总算成功将汉献帝迁往许昌。贾诩在劝张绣投降曹操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则是沮授给袁绍的建议(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谁能御之)。

那么,?挟天子以令不臣?和?奉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区别呢?

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挟?和?奉?。挟,就是挟持、掌控;奉,是迎奉、迎接。前者是将天子掌控在自己手中,充满敌意,后者则是将天子留在自己身边,带有善意,两者岂可同日而语?

这样一来,也有了个问题:曹操迎奉天子在许昌,究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还是为了实现他个人的野心呢?

我的回答是:曹操一开始确实是想匡复汉室,维护国家的统一,不过后来权力欲望充斥心中,让他无法自拔,就想实现他个人的野心了。

曹操一开始?奉天子?时,肯定没有想篡汉自立。否则,荀彧就不会追随他的。原因很简单,荀彧是汉室忠臣,他的毕生理想就是要匡复汉室,还于旧都。可以想象,如果曹操一开始就想篡汉自立,荀彧怎么可能跟他?同流合污?呢?

应该说,曹操是坚决要维护国家统一的,并为此而奋斗终身。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曾经和韩馥谋划要立幽州牧刘虞为帝。袁绍为此还征求过曹操的建议,没想到曹操却说,董卓的罪行,暴于四海。现在幼主弱小,不想着匡扶社稷,却要立一新皇帝,天下怎么可能安定呢?最后,曹操悲愤地说:?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当然了,要说曹操一点野心都没有,也不大可能。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张璠《汉纪》,一个叫王立的人,曾多次在别人面前说,汉朝国运已去,取代汉的必定是魏。能安定天下的人,只能是曹氏。曹操听到后,让人给王立带话,说知道他忠于朝廷,不过那样的话,以后就不要说了。王立的话很迎合曹操的心理,曹操听后甚是舒畅。

但是不管怎么说,曹操最终都将?奉天子?变成了?挟天子?,他将天子迁都许昌后,越来越猖狂,越来越放肆了,把天子当了棋子,任意摆布。汉献帝无法忍受,下密诏让董承诛杀曹贼,结果?事泄,承等皆伏诛?。

有个事例更能说明这点,即?荀彧之?。用史书上的话说,荀彧是?以忧薨?。那么,荀彧为什么会忧愤致呢?原因就在于,曹操后期已经从?忠臣?彻底变成了?奸贼?,而这一点是荀彧不能忍受的。两人彻底闹翻的时间,则是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当时董卓劝曹操进封魏国公,加九锡,并秘密地征求荀彧的建议。荀彧回答:?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从荀彧的话不仅可以看出,曹操一开始是?忠臣?,一心想着匡复汉室,而荀彧追随曹操,也正是看重了他这一点;不过后来曹操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欲望逐渐大了起来,就变成了?奸臣?了。

而曹操则要继续实现他的野心,所以他一听到荀彧的话后,愤愤不平(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但是他则很清楚,要想实现个人的野心,对外必须装作?奉天子?的样子,这是策略,是战略,对内则可以对天子发号施令。什么时候?奉天子?,什么时候?挟天子?,曹操做起来是游刃有余,毫不费力。为了让大家对曹操的野心,有个直观明了的了解,下面我特地列出了曹操?奉天子?后的履历表。

建安元年(196年)九月,被封为大将军(不久让给了袁绍,被封为司空),武平侯,行车骑将军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罢三公,置丞相,自任之。

建安十七年(212年),?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被封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被封为魏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这时候,曹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皇帝了。

从曹操这一履历变化,明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野心逐渐大了出来。

结语

在东汉末年,随着时局的变化,曹操的思想发生很大的转变。他一开始是想做个?治世之能臣?,不过做不成。尽管如此,伤心绝望的曹操,在董卓之乱诸侯联军时,还是想报效朝廷,做个?乱世之英雄?。不过又不能够,最后才逐渐变成了?乱世之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