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曰腐朽之木文言文

2.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哪些新内容?

3.《论语正义》

孔子曰腐朽之木文言文

见贤思齐下一句论语-见贤思齐笃行不怠

1. 求古文翻译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头不能粉刷。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头无法装饰。”如今汉在秦之后立国,国家的现状就象烂木头、粪墙头,(陛下)虽然有治理好的愿望,却没达到目的的办法。

朝廷的法令一下达,违法犯罪的案件反而出现了;陛下的诏令一颁布,弄虚作假的现象反而发生了。这就像用热汤为沸水降温,抱柴去救烈火,只能使沸水更加沸腾、烈火更加旺盛而没有一点益处。

微臣有一个比喻,琴瑟之间不协调(就不能奏出好的音乐),严重的必须重新调试才能演奏;政策因脱离实际而不能推行,严重的必须认真纠正才可使国家得到治理。琴瑟应当重新调试而不去调试,纵然有技艺高超的乐工也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政策应当变更而不去变更,任你是多么贤明的君主也不能将国家治理好。

所以说,汉得天下以来,(陛下)时刻想着将国家治理好而至今没有达到目的,失误就在于应当变更过去那些不合时宜的政策而没有变更啊。古人有这样一句话:“站在水边感叹鱼儿肥美可食,不如回去结网前来捕捞。”

现在大汉朝建立大统希望将国家治理好已经七十多年了,(与其在旧制度的基础上惨淡经营、维持现状)不如重新制定新的政策取代过时的旧政策;有了这种变革,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国家治理好了,自然灾害就会一天一天减少,福禄祯祥就会一天一天增多。

2. 子曰:圬木不可雕也

出处《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释义: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故事: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子暴露出懒 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 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 孔子听了伤感他说: “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就从宰予起,我改变了态度。”

3. 孔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孔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

典出:《礼记·中庸》

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4. 10首孔子的文言文,快,快,快,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有关孔子的文言文

孔子劝学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 御狂马者不得释棰策也操弓不反檠. 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 谤毁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译文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我是在百度找的,应该可以吧?

6. 孔子文言文

大意翻译:

孔子说:“我之后,(卜)商会越来越进步,(端木)赐会越来越退步。”曾子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商喜欢和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赐喜欢不如自己的人。(评判人的时候)不了解某个儿子可以观察他的父亲,不了解某个人可以观察他的朋友,不了解某个君主可以观察他派来的使者,不了解某个地方可以观察那里生长的草木。因此说,和好的人相处,就像进入摆放芝草兰花的屋子,时间长了就闻不出它的香气,这就是不知不觉中被它改变了。和不好的人相处,就像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出它的臭气,也是不觉就被它改变了。贮藏朱砂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成)红色,贮藏墨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成)黑色,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在所相处的人方面一定要慎重。

基本意思就是人会被它所处的环境、所交的朋友影响,因此选择相处的人事要慎重。

注:

商,指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赐,指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

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哪些新内容?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在雷锋身上体现的精神为基础、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伟大事业与美好生活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崇高精神。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高尚道德追求的集中体现。雷锋精神内涵丰富,应该从多个方面去理解、阐释。

自觉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理性自觉。明知与笃行,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是成就道德人格的必要前提。坚持的政治立场、观点方法和社会理想,是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雷锋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忠诚的道德实践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正是由于他自觉学习、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改造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对于祖国和人民、对于党和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感上升到理论理性的高度,从而具有了清醒的理论自觉和道德自觉,并将理论与实践、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性和持之以恒的道德实践成就了一个伟大的道德人格。

胸怀崇高理想与立足本职工作的科学精神。雷锋精神体现了追求崇高理想与立足本职、勤奋工作的高度统一。理想是人们对于社会、人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然状态的预期和想望。科学而正确的理想,能够提升人生境界,净化人的心灵,协和人际关系,激励人们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而奋斗献身。***人的人生理想是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的统一。中国***人所坚持的社会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是对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身历史使命的深刻体认,是***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人格理想是人们对于在思想、品质、作风、言行各个方面具有某种稳定倾向的人生典范和楷模的向往、追求和建构。它是社会理想以及反映一定阶级利益的道德规范和原则的人格化。

热爱人民与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的根本宗旨和人生目的,是中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最高标准。为了达此人生目的,就要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与现实利益、具体利益的关系,既要为了人民群众的长远和根本利益而斗争,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与具体利益;正确处理对人民负责和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的关系,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党员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放在心上。学习雷锋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于一般群众来说,就要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群众尽心竭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德才兼备与德能双修的人格追求。雷锋精神不仅表现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鲜明的立场以及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不仅表现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不仅表现为具有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还表现在刻苦钻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现为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苦干实干的作风。雷锋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对待工作,服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

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雷锋是一位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幸福艰苦奋斗而又克勤克俭、厉行节约的人,是一位不懈追求心灵的丰富、精神的富有和精神的愉悦的人。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国家不富裕,还有困难,一定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我每花一分钱都很自然地联想起过去的生活,告诫自己不能忘本。”他克勤克俭,用节约下来的钱支援受灾地区,帮助困难群众,并在帮助别人的行为中体验到一种高尚的快乐和精神的富足。

自强不息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雷锋严于律己,自觉用道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缺点错误深刻反思、坚决纠正,对于自己的私心杂念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坚决清除;雷锋见贤思齐、追求进步,在工作上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雷锋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认为“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们,属于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论语正义》

刘宝楠先生文中三证“轻”字为衍文,持肯定态度!

刘宝楠《论语正义》原文如下:

“愿”者,有志而未逮之辞。《尔雅释诂》:“愿,思也。”“裘”者,《说文》云:“裘,皮衣也。”裘即裘字。凡裘服,毛在外,故有加衣以袭之。衣裘犹衣裳。

皇邢各本衣下有轻字。阮氏元《校勘记》:“《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涉《雍也篇》‘衣轻裘’而误衍‘轻’字。钱大昕云:‘三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於‘赤之适齐’节,音衣为於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