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大义灭亲 三纲五常两个典故

2.“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

3.“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4.什么叫大义灭亲什么意思

解释大义灭亲 三纲五常两个典故

大义灭亲是正确的吗-大义灭亲的意思正义的意思吗

大义灭亲: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卫庄公的爱妾有个儿子叫州吁,从小就很受宠爱,可是他不务正业,整天只喜欢舞刀弄枪.而当时,大夫石碏也有个儿子名石厚,与州吁臭味相投,两个人关系很好.后来卫庄公了,公子完继位为卫恒公.此时,石碏因年纪老迈又不满州吁的作为,便告老还乡.

一天,卫恒公要到洛邑去见周王,州吁和石厚便借送行杀了卫恒公,并夺取了王位,可是他们不得人心,于是他们商量找石碏帮助,以安抚民心.石碏告诉前来求助的儿子说:“你们只要去请陈恒公帮你们在周王面前说说,得到周王的同意就好了.”于是石厚和州吁,带上礼物赶往陈国.这边石碏暗中写信密告陈恒公,让他帮捉拿杀君王的凶手.石厚和州吁一到陈国就被抓起来了.接着陈王派人去问怎么处置这两个凶手.石碏就说:“这小子不忠不孝,留他又有什么用?”于是陈王叫人把他们杀了.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大义灭亲”.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五常之道”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

释义: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拼音:dà yì miè qīn

近义词: 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六亲不认

反义词: 徇情枉法、徇私舞弊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造句:

他执法不徇私情,大义灭亲地把儿子送入法庭。

历史上那些能大义灭亲的人物,都是令人敬佩的。

国法公平不可失,所以宁可大义灭亲,不可因私废法。

这次因为他父亲大义灭亲出面作证,才能定他的罪。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释名?释言语》注:“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义”的本义为“道义”。“大义灭亲”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绳之以法。用来形容正直无私,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有惩罚的人。

语出《左传?隐公四年》的古代父杀孽子的故事。

春秋时代,卫庄公在位时,十分溺爱小儿子州吁,因此州吁骄横无理。大夫石碏奉劝庄公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当正确地教导他,不让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这四种恶习就是因为孩子太被长辈溺爱而产生的。”但庄公并没把石碏的话放在心上,后来还任命州吁为将军。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关系甚好,两人狼狈为奸,搅得卫都鸡犬不宁。

庄公后,桓公即位。公元前719年,石厚跟随州吁刺杀了桓公,篡夺了王位。州吁自立为国君,封石厚为上大夫。两人非常得意,但卫国人对这个国君并不认可。州吁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通过石厚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方法。石碏说:“如能朝见周天子,州吁的君位就能稳定了。”石厚问:“怎样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碏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石厚马上跟州吁去了陈国。石碏先一步派人告诉陈国说:第“卫国地方狭小,我已年迈,没有什么作为了。去贵国的两个人正是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贵国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人等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便将他们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羊肩前去陈国杀石厚。石厚说:“我是罪该万贝,请将我用囚车载回卫国,见父亲一面,然后再处我。”羊肩说:“我奉你父亲之命,来诛杀你。你想见你父亲,就让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百于是羊肩将石厚诛杀。从此便有了“大义灭亲”这个成语。

什么叫大义灭亲什么意思

大义灭亲指为了维护正义,对为非作恶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制裁。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为了维护正义和道德准则,而对那些违反法律或道德规范的亲属或熟人进行惩罚或揭露的行为。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因为它体现了对公正和真理的追求,即使这种行为涉及到对亲人的惩罚。

在现实生活中,大义灭亲的情况并不常见,因为人们往往受到亲情、友情等情感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出公正的判断和行动。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涉及违法犯罪、道德败坏等行为时,大义灭亲的行为仍然值得赞扬和推崇。

需要注意的是,大义灭亲并不等同于无情的惩罚或报复,而是在追求公正和真理的过程中,保持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对错误的行为进行应有的谴责和惩罚。

有关大义灭亲的诗句:

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2、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为了维护正义,对为非作恶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制裁。

3、守法奉公,以正无私。——《晏子春秋》:坚守法律,奉行公正,以此来无私无偏。

4、执法不阿,有罪必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执行法律不偏袒,有罪必罚,公正无私。

5、灭私奉公,为世所尊。——《后汉书·张纲传》:放弃个人私利,全心全意为公众利益服务,这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6、大义灭亲,其性为仁。——《宋史·包拯传》:以大义为重,不惜灭亲,这是仁爱之心的体现。

7、法不徇情,刑无容赦。——《三国演义》:法律不能徇私情,刑罚不能容赦。

8、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公正无私,言行一致,就能让民众心齐一致。

9、以法为工具,灭私护公。——《朱子语类》:以法律为工具,消灭私情,保护公正。

10、无私无偏,王道坦然。——《新唐书·魏征传》:无私无偏,王道坦途。注意法律和程序的规范,不能违反法律或侵犯他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