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典故 嗟来之食 与何人有关

2.嗟来之食的典故

3.嗟来之食

成语典故 嗟来之食 与何人有关

嗟来之食的典故-嗟来之食的典故图片大全

一、这个典故与我国战国时的齐国人黔敖有关。

二、扩展知识:

1、典故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

2、白话翻译:齐国出现了大饥荒。富人黔敖好心赈济灾民,在路边摆设了食物,等待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人用衣袖遮着脸,拖着鞋子,晕晕乎乎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大声冲他吆喝说:“喂!来吃吧!”没想到那人却瞪视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去向他道歉,最终还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而饿了。

3、出处及含意:《礼记·檀弓下》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喂”或“哎”。

嗟来之食的典故

嗟来之食意思是看这个人可怜,叫着呼唤着施舍这个人,一般是指负面的意思,所以有“不食嗟来之食”之说,成语出处是西汉戴圣的《礼记·檀弓下》。

《礼记·檀弓下》

嗟来之食的具体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饥荒,很多人因为穷苦饥饿而丧命。有一位叫做黔敖的贵族奴隶主,为了彰显自己的“善意多金”,故意在大路上拜访很多食物,有饥饿的乞讨的人路过,就把食物施舍给他们。有一天,有一位饥肠辘辘且衣着褴褛的人经过,黔敖看到便立马傲慢地向对方说道:“喂!快来吃吧!”他以为会受到感谢,但是那个穷人轻蔑的瞪了他一眼说道:“我不吃嗟来之食!收起你假仁假义的一套吧!我就是饿也不会吃你的食物的!”最终这个人因不齿嗟来之食而活活饿了。

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节录):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

黔敖:春秋时齐国的一个富翁。

袂:读mèi ,衣袖。

辑:拖着不使脱落。

屦:读jù ,用葛麻做成的单底鞋。

贸贸:同“眊眊”,蒙昧不明的样子。

嗟:感叹词。

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

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后世以“嗟来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舍。吴晗在《谈骨气》中引用这一故事为论据,说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有骨气的。范晔《乐羊子妻》中的乐羊子之妻以这个典故奉劝丈夫,要他做一个品行廉洁而有志气的人。这个故事流传千百年,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