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人无行的意思和造句

2.陷害苏轼?出卖王安石?这真是沈括做的吗?

3.文人无行典出何处

4.戏子无德文人无行是什么意思

文人无行的意思和造句

文人无行-文人无行,信乎?

文人无行的拼音: wn rn w? x?ng

文人无行的近义词: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文人无行的反义词: 自觉自愿

文人无行的意思: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无行出处: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文人无行,信乎?

文人无行造句:

?决不能让 文人无行 的现象继续存在。

?人皆谓 文人无行 ,听上去与无情戏子无义一般褒贬。

陷害苏轼?出卖王安石?这真是沈括做的吗?

“文人无行”这句话的最初出处是魏文帝曹丕,意思是说文人大都没有好品行。而曹丕自己就是一个“文人无行”的典型,篡夺皇权,废汉建魏;嫉恨胞弟,无情打击。而宋朝的大科学家沈括1031~1095,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官至三司使、司天监、龙图阁直学士等,虽勤奋苦读、博学多才、成就辉煌,但势利奸猾、狭窄多妒,大肆污蔑同时代、一朝为官的大文豪苏轼1037~1101,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及全国十余地知州,导致“乌台诗案”爆发,也是历史上最无行的文人之一。

有史书记载,当时北宋的另一位杰出人物大科学家沈括曾陷害过苏轼。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表达了他被贬后的心情,表示自己不能与时俱进,难以适应变化的节奏,完全是一封悔过书。他的这一文书却被新党抓住了把柄,说苏轼对新法不满,诽谤新法。

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舒襢等人将事态扩大化,大肆搜罗苏轼曾写过所有的文字作品,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接连参劾苏轼。最终导致苏轼险些丧命,被一贬再贬,还牵涉到了其他三十多个同僚。御史台这一帮人能拿苏轼的文学作品来说事,有一个始作俑者便是大科学家沈括。这种说法最早来源于北宋著名学者王鋕所写的元祐补录。

沈括到苏杭检查水利工程时,苏轼大大方方将其文学作品拿出来让沈括欣赏,沈括却将其中的句子默默背下,然后向宋神宗参劾苏轼心境不忠。这件事只有在王鋕所写的元祐补录中提到,其他正史都没有提及,只是孤证,不可全信。尽管沈括在官场上的名声不是太好,也被王安石视为小人,但单凭这一孤证难以说明沈括陷害苏轼的元凶。沈括参劾苏轼发生于乌台诗案之前的六年,时间上跨度太大,说不过去。

文人无行典出何处

文人无行

解释: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无行是说当文人的德行或是品性不好。

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文人无行,信乎?”

事例:

1、“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恐多情累美人”,郁达夫说的不是实话,他自己追得那位叫王映霞的大美人“鸡飞狗跳”,另一句倒是实在,“著书只为稻梁谋”。文人们的生计原本还是维持在书本上的。追佳人应是副业,像白居易晚年时买了两个歌女,据说冰雪聪明,很让白乐天舒心了一阵子。

2、苏东坡虽仕途不得意,情却却极潇洒。唐伯虎点秋香,自然是无聊文人编出的。“佳人配才子”是人们眼中的一个定式,到了唐宋几站就成了美人陪才子的天下,到了元明清已是不堪入目。

3、但也有几个例外。比如关汉卿与朱氏,侯方域与李香君,冒辟疆与董小菀,还有那位大名鼎鼎执文坛牛耳的钱牧斋,在花甲之年居然赢得了品貌双全的一代才女柳如是的青睐。

关汉卿因流放与朱氏分了手,侯方域投降了清,李香君血溅桃花扇,柳如是见清兵破了南京便投河殉国,而她的钱大师一不殉国二不殉情,倒也像侯方域那样降了清,这位柳如是若泉下有知,是当悲还是当喜呢?

扩展资料:

《少室山房笔丛》是万历十七年(1589)孟秋刊行的一部文学史料著作,作者是明代胡应麟,本书是考据为主的笔记,全书共48卷,分为12部分,主要记述了不同时代小说写作的区别。

其中《经籍会通》四卷论古来藏书存亡聚散之迹;《丹铅新录》专门驳斥杨慎考据的谬误;《史书占毕》六卷是对史书及史事的评论;《艺林学山》品评文学遗产的优劣;《九流绪论》三卷考论诸子百家的源流;《四部正讹》四卷考证古籍伪书;

《三坟补逸》二卷,论述《竹书纪年》、《逸周书》、《穆天子传》所谓“三坟”之阙(汲冢遗书);《二酉缀遗》三卷采掇古籍中奇闻怪事;

《华阳博议》二卷杂述古人博闻强志之事;《庄岳委谈》二卷广泛论及社会杂事包括戏曲、小说等项;《玉壶遐览》四卷和《双树幻钞》分论道、佛二教。

百度百科-少室山房笔丛

戏子无德文人无行是什么意思

“戏子无德”的意思是戏子虽然有才艺,但是他们的品德往往不佳,可能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文人无行”的意思是文人往往没有良好的品行,他们的行为可能不符合道德规范。虽然这句话在某些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些过于刻板,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学界和艺术界的一些人的品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