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山游记》

2.为啥中国民间有拜关羽,而不是其他的人

3.潮相关文言文

4.三国演义中那些秀出天际的走位高手?

5.提供一下《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 150字左右

《黄山游记》

渡水登山是成语吗-渡山登水如履平地的意思

很久很久以前,巍巍乎黄山,便是一心向往的地方。它就像一个思慕已久的恋人,总在心中召唤着我前去,投进它的怀抱,感受它天然纯净的气质,动人心魄的美貌!

梦,做了很久,终于成行,又和心爱之人一同前往,内心的欢喜自不必多说。眼睛里看见的,心里面感受的,一路之上的风景,便多了几层甜蜜的味道。。

前往黄山之前,我曾祈愿,游历黄山,可带回:一两朝霞、二两清风、三两松涛、四两云雾、五两仙境、六两石润、七两险途、八两明月、九两星辰、十足想念。

果不其然,我们当真是迎着初升的朝阳前往景区,太阳明晃晃地,从车窗照进来。从黄山南门坐进山摆渡车,经过不足二十分钟的车程,穿越蜿蜒曲折的山路,便从山底到达缆车观光的入口处。

山,已在眼前张开巨大的臂膀,静等着我们投入它的怀抱。

王先生买了票,我们商量不坐缆车,决意要用十二分的精神和满怀敬畏之心,徒步登山!

出发之前,他做足了功课,衣服,食物,摄像机,登山杖等等,凡能想到的都带着,以备不时之需。如此心细如发,又极体贴,这样的男人,就像眼前这座山,给人以厚重沉稳踏实的安全感。

天气实在太好了。澄净的天空就像一面蓝色的大镜,倒映着耸立的群山,山顶的峭壁和岩石清晰可见,一览无余。

刚出发没多久,我们已觉周身热气升腾,里层的衣物渐被汗水浸湿。

路上又遇见一个也打算徒步登山的小伙子,于是,大家结伴而行。谈笑着,欢笑着,不多时已来到紫光阁入口,这是黄山两大登山口之一。另一处是云谷寺,后文会详细介绍。因为我和王先生深夜下山,正是从云谷寺出来,方才结束了黄山的徒步之旅。

进入紫光阁检票口之前,我们请同行的小伙子为我们拍照留念,这便是其中的一张照片。小伙子说:“先生好深情!”后来,我才知,原来拍照时王先生他没有看镜头,而是望向旁边的我,一脸幸福满溢的笑容……我看这照片,也觉他情深。只是我如此看他的时候,别人并不会轻易觉察,女子的娇羞,总归不愿太显露自己的感情。

从紫光阁拾级而上,山体渐次展开,山路也是崎岖不平,久不锻炼的我,觉得呼吸困难起来。王先生跟在我身后,不时地伸手相扶相携,可我还是要不时地停下来,大口地喘气了。

好在山林之中,空气清新宜人,呼吸就像啜饮甘甜的泉水,每一次吸气,清凉的气流就灌进喉咙,体力也就很快恢复过来。

王先生身轻体健,我气喘如牛时,他则平静如常,登山与他,简直如履平地一般。若不是我,他定可轻松欢快地征服眼前这座大山。

为了帮我省些力气,他想到一个不错的主意,他用自己的登山杖在我的身后不时地推我一把,他边走边不时地推我,以助我前行。

这情形,落在山间游客眼里,可就成了别样的风景。只听道旁林荫石上一位歇足的大叔说:“这两位一定不是情人,一看就是老公对媳妇……”

我忍不住想笑,王先生早也忍不住,听他笑出声来。我不知哪里来的灵感,心想:“索性,我也逗你们乐上一乐。”于是,我故意提高音量,拿腔捏调地对着身后的王先生说:“解差大哥,您行行好,让俺也歇上一歇吧,天黑前,咱们定能翻过前面这座山!”

演技真是太好!

我话音刚落,便听见那一行人,个个哈哈大笑起来……

那笑声在山路上、密林里,回荡着,蔓延着,愉快助推着,不多时,我们便已行至老人峰下。

在这一段路上,我给在台阶上耍宝的王先生拍下了几张颇为得意的照片。他俊朗的外形,加上曾经习武的体魄,特别适合在崇山峻岭间,上演这般气吞山河的炫酷造型。偷笑

我将之发到朋友圈,分享那一刻的幸福甜蜜心情。秀美山川,俊美少年,相看两不厌的,岂止“敬亭山”乎?!

诸位看官要见谅!食色,性也……害羞

没曾想,就在我们停在半山腰上休息的时候,许久未联系的二哥哥突然发来信息,说二嫂子看见我朋友圈里的动态,竟惊喜过望,激动地哭了起来……

我一时眼眶也蓄泪,看着远处的老人峰,不禁感慨万端。亲人们都在默默牵挂着我的终身幸福,而我竟浑然不知……

我们只是远远地望了望老人峰,就决定去登天都峰了。因为时间已是下午两点多。从早上十点在紫光阁出发,四个小时过去了,而我们还在半山腰上盘旋,我们就像两只流连往返的小鸟,东游西逛,因贪恋山林美景,而忘记前行矣。

天都峰,又恰逢是其四年修缮封山前最后一天开放,也就是说,若想再睹它的风采,需等四年以后了。我和王先生得知此消息,真是欢喜激动异常!我们何其幸运也!因此,斯景,斯时,绝不能辜负!

走,天都峰!说着,他背起背包,拉着我,我们一路攀爬着向天都峰进发了。

如果你没有亲自去攀登一座山,你不会见识它真正意义上的险峻,也不会深切感受它真正的魅力!

前往天都峰的路上,我几乎是匍匐前行。有些山路狭窄仅能容纳一人通行,若是上山的遇见下山的,只得高呼:“请稍等一下,让我先上去……”或者:“”请等一下,让我先下去……”

在不足一脚宽的狭窄台阶上,上山的,就像山猫一样爬行,而下山的,则颤抖着双脚,像跛足之人,小心翼翼一阶一阶地往下挪。我对那些在近90度陡峭的山路上勇敢下山的人,佩服不已!因为探身下去,就是万丈悬崖,我只是回头看上一眼,就要眩晕!

渐渐地,耳边开始响起风声,山间峭壁上,石头缝里,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形状的松树。有的像如擎的伞盖,有的像展开的扇子,有的像在招手,有的像在起舞……它们挺立着,虬根错节,顽强地攀扶着山体,就像紧贴在母亲怀里的孩子,牢牢地抱住她的脖子,任谁也无法将它们分开。

接近天都峰时,有一段特别陡峭的山路,铺设在一个孤立而高耸的山尖上,这更加加剧了那种无助而惶恐的感觉。我几乎要退缩了,抬头看看,陡立的石阶高耸入云,环顾两边,是深不可测的万丈深渊……

“我害怕……”我对着王先生,投去可怜的目光

他温和地笑着,鼓励说:“别害怕!两边都有扶手抓握的地方,你试试看……慢慢上,一级一级上…… ”

于是乎,他在后面跟,我在前面爬,像婴儿一般,不敢回头,不敢他顾,慢慢地向前蠕动。直到登上山顶,脚踩在平坦路面时,我方才直起身来……

极目远眺,壮哉!黄山!

只见千山万壑,层峦叠嶂,目光所及之处,尽被巍峨的群山环绕,连绵起伏的山丘,交织着湛蓝的天空里飘浮的白云,那气象,那旷远,那山风……你只恨双肋下没有双翼,否则,你便会呼啸一声,绝尘而去,冲入云霄。

天都峰,当真是黄山险峻之所在!

我同王先生感叹道:“还好今日我们爬了这山,所幸我们还年轻,还爬得动!若再过些年,我们再想爬,也许就没有了那个精神,那个体力,那个勇气!”

在天都峰峰顶,我们休息了很久。坐在一千多米,四周都是白云飘荡的高空,你绝对会有凌空飞去的冲动……感谢人间有爱,尘世有情,身边有你!

从天都峰下来,已是下午四时许。斜阳透着绯红,太阳已在山间踟蹰了。

还没有看见迎客松,还没有到达光明顶,虽然已是脚下疲软,精神疲惫,可我们不能停,以小说之名,做江湖豪杰,我们要决战光明顶!

爬,爬,爬……像羸弱的孩子,像初生的蠕虫,像变形记里的萨姆沙,像一头待产的母狮,我在悬崖绝壁间,艰难地爬行……

王先生依然轻松自如,在我身后紧随,还不时鼓励安慰,为我打气加油。我艳羡他的精力如此旺盛,甚至开始担心未来,若陪伴他游走天下,我怕是要成为他的包袱,使他心思沉重,脚步缓迟……

虽艰难,不觉已到蓬莱三岛。斜阳已是深醉!红艳艳的晚霞,泼墨挥毫在西天,就像五彩的泉水一般,从蓬莱三岛的一条缝隙中涌将出来。

加油!加油!转过蓬莱三山就是迎客松。

终于到了迎客松。

在残阳如血的时候。果然!

它没有张开怀抱迎接我们,这有点令人失落。因为夜色将近,它的风姿几乎都隐没在黄昏里,看不分明它是高兴,是欢喜,还是疲累,亦或漠然无视。毕竟,它已经兢兢业业,干个几百年迎来送往的工作。总该也会辛苦吧。我想。

可谁也不曾对它表达过谢意!

黄山无情地拴牢了它的一生。

彼时,残阳透过天幕上裂开的血盆大口,痛苦地挣扎起来……夜色渐渐地吞噬了整个世界。黄山,成了黑黢黢的一片。气温开始下降,山风冷飕飕,吹进身体,汗湿的衣服,就像一层冰衣。

控制不住,开始想家,想灯光,想温暖的房间,暖融融的被窝……

可是,我们还没有到达光明顶!绝不能行百里而溃九十!

王先生见我冷,便叫穿上他登上山前脱下来的内衣。果然,我加在衣服里,立刻便觉得周身暖暖的,勇气也跟着恢复了许多。

就在我们准备从迎客松再次出发前往光明顶的时候,遇见了一对母子。我和王先生一致认为:那个九岁的男孩,勇敢,本性纯良;而那位母亲,勇气虽可嘉,却教育失当。若有机会,再介绍这对母子。虽萍水相逢,我们有缘在黄山同行数公里。而且是在黑暗的密林深处。

我们与这对母子一路同行,直至光明顶,他们在光明顶上住了下来。我和王先生则选择从光明顶上徒步下山。

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决定,简直是个奇迹!

在星空下,在暗夜里,在山林间,在万籁俱寂的黄山之中,在空山寂寂的深夜里,我和王先生,十指紧扣,脚步相随,不知踏过多少石阶,惊醒多少山灵,转过多少弯,撞破多少蜘蛛网,几回心惊,几度迷途……

阿弥陀佛!你说此生有我足矣,我说陪你经历世间万般滋味,我无悔!

偌大的黄山,都是我们的!

满天繁星,那么近,那么亮,都是我们的!

山泉叮咚,寂静夜里,如听仙歌洞曲,这些,也都是我们的!仿佛与世界再无瓜葛,唯你我同在!

我们是晚上八点到达光明顶。在光明顶山庄前的开阔空地上,遥望浩瀚的夜空,繁星点点,四周夜色笼罩下绵延起伏的群山,就像一个个巨型野兽,在黑暗中张牙舞爪,令人毛发直竖。还有那清凉入骨的山风,一阵紧着一阵,逼迫你的神经。王先生感慨到:“来一趟黄山,登上光明顶,却什么都看不见,真是遗憾啊......" 我安慰到:“并不是谁都有幸欣赏夜色下的黄山。更何况,黄山的巍峨雄壮,已深刻我们的心里,哪里还有什么遗憾呢?!”

气温越来越低,我们不敢久待。夜幕已严严实实地包裹了周遭的一切,借助手机里手电筒的光芒,我们赶着朝下山方向奔去……

“沿着白鹅岭,向右走,一直向右,就可以下山了。”指路的人这样说。这是下山最快的路线。我们谨遵指路人的话。

过了白鹅岭,大约经过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到了白云山庄。王先生要去弄补给,他说晚上温度会越来越低,我们能量消耗会很快,到时候体力不支可就麻烦了。在白云山庄一个小小的便利店里,他花了15元钱,将2个保温杯都加满了热水。也许是工作人员为了游说我们在山庄住下,所以便对我们说,下山口大铁门已落锁,即使我们到了山下,也是出不去的。闻听此言,王先生犹豫了......当真出不去,到时候进退为难,可如何是好?!

然而,我与他天性之中,都有一股子不会轻易妥协和认输的“倔强”。我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我们一定可以下山。我们坐在白云山庄的大堂里,一边吃东西,喝热水,一边在网上找寻黄山旅游管理部门的服务电话。就是这个电话,05595561111 拨一次就通,何其暖心!何其高兴!电话那端传来低低的男嗓音:“可以下山,山门开着......”

时间已是晚上八点半。

吃了东西,喝了热水,恢复了精力,我们踏着星辉,迎着夜风,又上路了。

彼时的天幕上,已是满天星斗。一颗挨着一颗,那么闪亮,那么接近,你不禁会想“...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写的实在是贴切啊!

可我们不怕惊扰天上人,我们怕无人可去惊扰。从白云山庄往下走,天光越来越暗。光明顶上的灯光,初始还明晃晃地遥遥可见,渐渐地就变成了星光,更多的时候,是再也看不见任何光亮了。整座山,就只剩下我和王先生。我们开始高声交谈着,手机里播放着音乐(山中已幽静至极,若播放平日里惯常听的曲子,只怕灵魂也会凝固。),手电筒的灯光,只能照见下面几米远的地方,我们就借着那微光,像两只相依为命的兔子,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合着节拍,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下走去。

到了仙人指路,我们没有迷路。百度地图播报,还要几公里。胜利在望矣。

事实上,我们并不是一直忙于赶路。我时不时地拽住王先生的胳膊,拉他停下来,举头仰望夜空。我指给他看天上的星星,我们一起找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我们谈论着大熊星座的样子,还有它在北半球的十一月星空中,该在天幕上的那个位置......我们愉快地商议,未来也要这样带孩子,我们要让他们在户外的夜空下,观察四季的星空,并教会他们识认所有星座和天上的星宿。

我确定我找对了北极星,那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那一晚始终跟随着我们......

半路上,我们经过一处在建的景区,有一盏孤灯,亮着。我们停下来,休息,喝水,王先生替我揉小腿上的足三里,帮我缓解疲劳。

地图显示,距离山下,还有3公里。

再前行时,便隐隐地听见流水的声音。一股泉水,就在我们下山之路的近旁,轻声吟唱着。它袅袅地跟随着山路蜿蜒,那潺潺的歌声清冽异常,在万籁俱寂,空谷无人时,禅意便充满了我们的身心。眼看着快到山下,一盏如豆的灯光,在不远处闪烁,我们的心情旋即放松了下来。于是,我们索性在石阶上盘腿而坐,听着山泉,屏息静气,收心入定,双双冥想起来......

美妙,宁静,充盈、富足……

时间过去不知几多时。

我想,那时候,时间,静止,才好……

王先生来拉我起来,说地上太凉,寒气侵入身体,不能久坐。

其实,时间才过去一分钟而已......

终于到了山下,云谷寺出口。

谢天谢地!我们终于没有迷失山林,也没有跌落荒崖,更没有中途退却。走完全程的我们,依然兴致高涨,心情欢愉,且双手依然紧扣,脚步依然和谐,心儿却贴得更近、更紧。

(那些想通过旅行来考验伴侣的,不妨一试。一笑)

但须温柔地说句:王先生与我,并非着意试探彼此心性。

他曾夜登华山,在寂寂无人时,被一只山间野猫所吓。我听过,便心疼。暗暗决定:要陪他再夜行一次,让他忘却从前孤身一身的落寞、惶恐和无助。

回说云谷寺既是下山出口,也是登山入口。黄山两大登山口,一是紫光阁(前文已介绍),另一个便是这云谷寺了。两大登山口,适合不同心里诉求和期望的游客。从紫光阁上去,山路陡峭,需费十二分的脚力和心力,但一路风光无限,山峦叠翠,景色宜人;从云谷寺上去,则山路平缓,轻松自在,但风景平平,所见不过寻常。要想得见那无限风光,后程还须攀登险峰。

深夜十一点时,我们到达的云谷寺出口。果然被一道大铁门挡住去路,果然还落了锁。可是,我们的心情是那么好,我们的运气也定不会差。王先生朝着大门口亮着灯的房间,轻声喊了两声,就有人从里面出来,丝毫不见深夜被人打扰的怨怼表情。那守门人睡眼惺忪地给我们开了门,还指着大门上的一个提示牌,告诉我们,可以打电话给景区游客摆渡车,拉我们下山。我们原是打算,从下山口往回走的这段路,叫滴滴或者打顺风车的,若是没有,便只得步行回住处的。

开始时,我们将信将疑,以为是景区接私活搞运营的车辆,却没想,来接我们的果真是白天景区运行的大巴车。那么大一辆车上,冷清清只有我们同司机师傅三个人。王先生逗趣,发朋友圈,说我们在深夜,黄山脚下,享受了一回专车接送的贵宾服务......(这是电话,想去体验的,可以一试。)

下车后,王先生给那司机师傅买了一包香烟,作为我们深夜打扰的致歉之意和感激之情。那师傅十分欢喜地接了烟,不想他本职所在,却遇上两个颇为懂事的孩子。偷笑一笑。

至此,黄山之行,愉快结束。

一路风景,一路欢笑。黄山作为名山大川,迎接天下来客,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倾倒、为之挥墨,以致于黄山的文化,比黄山的风景本身还要精彩绝伦。所以,像我这等才疏学浅的愚笨女子,万不敢奢望用一支拙笔,去描绘它的绝世美景。可我愿抒小情,着眼凡常小事,以朴实无华之笔墨,如实记述我和王先生相识相爱以来的第一次旅行。

为啥中国民间有拜关羽,而不是其他的人

传说,关公麦城战后,冤魂不散,满怀一腔冤气,提着脑袋,四处鸣冤。一天,路遇佛祖释迦牟尼(道教说遇见太上老君),关公向佛祖倾诉满腔冤屈之后,佛祖开导他:你说得太冤,可是,你生前斩颜良、殊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难道被你所杀的人还少吗?难道他们都该杀,人家都的不冤?关公一听,顿时大彻大悟。询问佛祖,如何才能消除冤气,断除六根?佛祖劝他,赶快皈依佛门,才能心底坦荡,祛邪扶正。关公听了佛祖规劝,决心皈依佛门(道教说“从道养身”)。后被佛教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天尊关帝圣君”(道教称“伏魔大仙关帝圣君”)镇坛护法,威镇山门。现四川梁平县的明代建筑“双桂堂”,一进庙门,见到的是关公的殿堂。只见关公带领关平、周仓,扶佑佛殿神圣。其来源即出于上述典故。

由于关公一身正气,神勇无敌。在民间驱傩习俗中,奉为坛神或戏神。酉阳阳戏、梓潼阳戏、提阳戏都敬关公为主神。开戏,必设关公圣像、先祈关公后开正戏。在梓潼县还有“关公扫荡”的习俗。每年春节或关公生日,均要从庙里抬出关公像,在田野、村寨中游走(扫荡),以借关公之威,驱邪纳吉,保一方平安。届时,当地群众,在村头庄尾,设坛迎送,气氛热烈隆重,可谓一大宗教民俗景观。

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关于其来历,前面已有介绍,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财神。因为商人认为有三,一是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后世商人公认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二因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三因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成功。这种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对其顶礼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会、青红帮特别敬祀关帝,且江湖上结义弟兄,亦必于关帝前顶礼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义。

当代,关公在台湾还有一个封号——玄灵高上帝。此是清以来,百姓受颠沛流离之苦和内忧外患之辱,更祈求于忠勇信义的关公保护。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惨遭清兵和外国侵略军的屠杀时,曾抬出关公的神像聚集民众以抗外辱。民众在遇天灾、人祸、疾病、争执时,则向关帝求雨、求药,求他驱灾阵魔、求他正直决断,皇室求关公保国安民,地方求关公除暴安良。近世自于内忧外患,一些民众在逃往台湾时,将关公这一信仰也带到了台湾,并流传了下来。当代商贾兴盛,关帝又被尊为武财神,保护工商业的兴隆。台湾道教组织于1993年5月在台北泰山乡加封关公为第十八代上帝,号为“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玄灵高上帝”之号标志着关公信仰在台湾道教中的升级。关公的忠义勇武仁信等品质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民众的社会愿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来得到了世人的拥戴,被历代加封,宋代封为“显灵王”,宋徽宗时封为“义勇武安王”。明神宗时将其神位晋级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皇帝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

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请参考下表:

朝代 皇帝 时间 封号

北宋 宋徽宗 崇宁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宁三年(1104年) 崇宁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观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 泰定帝 天历八年(1335年)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 明神宗 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祯三年(1630年) 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 清世祖 顺治九年(1652年)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圣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关夫子

清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灵佑二字

清 清仁宗 嘉庆十八年(1813年) 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郝经《陵川集》)。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鲜半岛乃至海外。今日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

因为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只。但其中以儒家的关羽体现更多关羽的本色。

随著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祟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两个方面

第一:

武圣人原来一直是岳飞,清朝以前岳王庙遍布全国,备受人民的尊崇和爱戴的。但是他抗击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满族人的祖先.因此,在清朝建立以后,有关岳飞的《说岳全传》等小说被全面禁毁,满清统治者开始全力拔高关羽形象,以取代岳飞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识。

至于为什么是关羽,而不是白起、孙武等比他优秀得多的武将,这和满清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有关,因为满清建国者奴尔哈赤爱读《三国演义》,其起家的过程中不乏运用这部小说中的计谋,以后历代满清统治者都把《三国演义》做为必读书,相传皇太级杀明朝毛文龙和袁崇焕两大名将,用的就是三国中的计谋。甚至可以说,没有《三国演义》这本汉人写的小说的教导,满清根本得不了天下。

正因为满清统治者对《三国演义》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顺治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追封关羽的曾祖为光昭公,祖裕昌公、考诚忠公,造神碑供奉后殿,并定每年春二仲月上戊日致祭,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不断地神化关羽。

清皇室统治者为了消除民间反清意识,强化满族贵族统治阶级的统治,在不断地造出一些神化关羽的故事,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服务。因此,他们不厌其烦地频频给关羽脸上贴金,连续为关羽封功晋爵,屡加封号,以使关羽更加神化。嘉庆发出敕谕,即在关羽的封号上又加封了“仁勇”二字,又为滑县重修的关帝庙御书“佑民助顺”匾额。宣宗皇帝时又加封“威显”二字。咸丰二年、三年(公元1852、1853年),文宗皇帝又两次加封“护国”“保民”四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 再加封“精诚”二字,七年(1857年)加封“绥靖”二字。在供奉或祭祀时,通常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这样的封号连祖孙三代都得到封赠的,真是亘古一人。因此,清代全国上下普遍建有关帝庙,仅新宾境内1910年统计,即有关帝庙35处268间殿宇,而关羽也在满族传统宗教中变成关玛法,成为和如来并列的最高神之一。

所以,准确的说,中国的武圣人是民族英雄岳飞,而关羽则是满清统治者篡改和强加的一个“武圣人”

第二,

关二哥不是个一般的人,大伙管他叫“武圣”,这个名头可不是白来的。今个俺就来表一表关二哥的过人之处。大事不说,就从关羽先生选择跟班儿的眼光来看,就可以发现二哥具有常人不具备的高屋建瓴、洞烛机先的超凡本事。

关羽过五关的经历很辛苦。精力除去对付敌人不算,遇到要投奔自己的人,也要善于辨析良莠、去粗取精。一路上来投奔二哥的有廖化、裴元绍,还有周仓。这三人来历差不多,但关羽慧眼识金,单单选中了周仓。事后周仓的一系列表现证明,咱二哥的选择具有不可辩驳的正确性。

首先是出身。二哥素有傲上不忍下的脾气。所谓“下”,自然是越苦大仇深越好。周仓出身黄巾,是正牌农民起义革命队伍中的人,根红苗正,政审一次过关。

其次是忠诚。这个忠诚不能停留在一般对事业忠诚的层面上,还需要一些个人崇拜,要真心实意的的当领导的FANS,这点周仓做得很到位。他一见到关羽,就激动的讲述了在当年战争岁月的某一天曾有幸见过将军一面,此后又如何心仪已久,如今愿意“执鞭随镫,亦甘心”。二哥听了立即向大嫂请示,走过这道组织程序后,果断的收留了周仓。

再次是智力。对于亲近下属来讲,智力不能太高。智商太高,心眼就开始活泛,上司不放心,自己也容易惹上麻烦。魏的杨修、蜀的魏延,都是因为智商高又爱表现丢了小命。周仓和赵云交手时被连捅了三枪,但跟关羽汇报时只说那人“极其雄壮,不知姓名”。他没有就赵云的武艺作出评论,只是认为对方的块头更大,是在力气上大过了他。这种理解能力就很适中。

接下来的条件是要身体素质好,否则整天抗着三国重量之最的兵器,时间长了身体会吃不消。周仓“两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伟”,身体素质完全符合标准。还说上个例子,赵云刺别人一枪就挂,而周仓连挨三枪却仍欢蹦乱跳。因为赵云在过去和后来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无法解释清楚,估计在休闲散步时遇上周仓只能默默无语,唯拱手而已。

再下的条件来要勇敢,这条也非常关键。关羽临阵,临危不惧的目视前方,看时机成熟,手臂伸出,大喝一声“刀来!”咦?没动静。回头一看,周仓正抗着大刀大步流星的往回跑,这戏可就演砸了。什么人都好做,典韦第二是万万不能做的。周仓的勇敢是大家一致肯定的,即使遇到黄忠、庞德这样的劲敌时,周仓也没有退缩半步,每次都是准确无误的把刀交到关羽手中。在关羽刮骨疗毒时,周仓一直坚定的站在关羽身后,对疼痛没有皱一下眉头。

还有一条是必须爬山涉水,这一条可能很奇怪。为什么要有这个要求呢?因为关羽的坐骑赤兔马很古怪,“登山渡水,如履平地”。周仓要干好亲随这项工作,就必须跟着赤兔的感觉走,要登山就登山,要涉水就涉水,不能讲二话。周仓在黄巾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曾经在山上打过游击,登山的能力自不必说。周仓水中勇擒庞德,难得的是他水下功夫也如此了得。由此也看出关二哥阅人的独到眼光。

周仓以上的优良品质都是在革命生涯中逐渐表现出来的,而关二哥初次见面就能作出一生不悔的决定,您说二哥该不该被尊称为“武圣”?

吕布武力先说其为人,此人品德实在不可以用较差来形容,简直可以用卑劣来形容。为其权势认其他人做父亲,同样为富贵美色杀其义父。兵败定陶后投刘备,刘备好心收留,却将其徐州霸等等诸多恶名,虽然如此吕温侯还总想美化自己的名声。而且吕布这个人还胆小惜命,为小利而忘大义。再论吕布其智力,我们可以用常人来形容,这个人的智力是最平凡不过的了,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只有和当时小老百姓同样有的思想,绝对谈不上圣人之类。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潮相关文言文

1. 浙江之潮的古文意思

释义:

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看上去几乎只有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粗细。

不久,潮水渐渐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忽然**的烟雾四面腾空而起,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却连一条船的踪迹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出处:出自南宋周密的《观潮》。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奔腾冲激,声撼地轴,叹为观止者由来已久。《庄子·外物》篇讲到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指的也许就是浙江怒潮。

《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有始皇三十七年“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的记载。自宋以来,以浙江观潮为题材的诗文,为数不少。《观潮》此篇就是周密在《武林旧事》关于浙江观潮的笔记。

周密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武林旧事》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鲍廷博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故国旧君之思,不仅流连今昔而已”。《观潮》此篇也反映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2. 关于 << 观潮>>文言文的知识

《观潮》作者周密,南宋词人,其词格律严谨,与文英(梦窗)并称“二窗”(周密号草窗),且能诗善文,著述颇丰。《观潮》是他的一篇精彩灵动的美文。

“风正一帆悬”出自王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出自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以倒映在钱塘江中的“晴天”与“晚日”来续写江潮。这里,诗人不明言江潮波浪起伏、汹涌澎湃,而写明朗的天空和灿烂的夕阳映在江水中的倒影,一在摆来荡去,一在时浮时沉,仿佛是江潮在摇动蓝天、浮沉夕阳,形象生动,尤其是“摇动”、“浮沉”诸语下得相当精妙,使整个画面动了,活了。

3.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古文,除了《观潮》,拜托啦

1、重到钱塘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人间莫往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元]张以宁《浙江亭沙涨十里》

2、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徐凝《观浙江涛》

3、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廊《忆钱塘》

4、天边忽地起轻雷,日耀银戈战阵开。二十万人争一瞬,群龙腾跃怒潮来。——《钱塘江观潮》赵朴初

5、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唐]宋昱《樟亭观潮》

6、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yu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7、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钱塘江潮》罗隐

8、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王师道《十七日观潮》

9、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满江红·钱塘观潮》清·曹溶

10、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

11、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

12、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元]钱惟善《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13、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14、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

15、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苏轼《观浙江涛》

4. 谁知道 有关 观潮 这篇古文的 练习题 啊 要答案 谢谢

一、熟读课文,并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

设题意图:熟读课文是为了培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领略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和弄潮的民俗。第三段描写了弄潮儿高超的技巧,写得简练又精彩。

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对译,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译文也不要强求一致。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记住它们的意义。1.既望:农历十六。

2.方:当……时。3.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逝:去,往。5.文:画着文采。

6.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三、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设题意图:这首词同课文的题材一致,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

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补充注释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

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酒泉子》原词共十首,都是对杭州名胜的回忆。它们和唐五代词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阆的自制曲。

钱塘,今杭州市。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

5. 与江南有关的小古文

忆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望江南 宋·朱敦儒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忆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江南柳 宋·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望江南/忆江南 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沈.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晓,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江南草,如种复如描.深映落花莺舌乱,绿迷南浦客魂消.日日斗青袍.

风欲转,柔态不胜娇.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谁梦与兰苕.

江南水,江路转平沙.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迢递送星槎.

名利客,飘泊未还家.西塞山前渔唱远,洞庭波上雁行斜.征棹宿天涯.

江南燕,轻扬绣帘风.二月池塘新社过,六朝宫殿旧巢空.颉颃恣西东.

王谢宅,曾入绮堂中.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偏占杏园红.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沈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竹叶满金锺.

檀板醉,人面粉生红.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酩酊任愁攻.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琼树忽惊春意早,梅花偏觉晓香寒.冷影褫清欢.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空惜舞英残.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寒夜愁敧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烟浪远相连.

江南竹,清润绝纤埃.深径欲留双凤宿, *** 偏映小桃开.风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粉泪空流妆点在,羊车曾傍翠枝来.龙笛莫轻裁.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题觉海寺 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6. 求 跟观潮有关的诗句

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坳如开 *** ,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三国演义中那些秀出天际的走位高手?

《三国演义》有趣的地方在于,描绘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战场之上,刀光剑影,矢石如飞,这种情况下,走位显得尤为重要。

演义中有很多擅长走位的人物,他们贡献出了博人眼球的神操作,令吃瓜群众们津津乐道。

1.吕布

吕布乃三国第一猛将,胯下赤兔马,登山渡水,如履平地,走位非常霸道。

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兄弟三人围着吕布,转灯般厮杀,这么僵持下去,恐怕要交代了,吕布要想办法后退。

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

虽说是三打一,但吕布百忙之中,发现了刘备这个突破口,成功脱身。

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谁要不服,当我义父!

2.马超

西凉锦马超,十七岁上战场,马术娴熟,走位极其灵活。

马超在渭水和曹军大战,曹操施展离间计,离间马超和韩遂,又趁夜进兵,西凉军自相残杀,马超大败。

杀到天明,马超看到了叛将李堪的部队,怒火中烧,纵马挺枪,要来杀李堪,李堪拖枪就跑。

恰好于禁从马超背后赶来。禁开弓射马超。超听得背后弦响,急闪过,却射中前面李堪,落马而。

作为一名顶级武将,战场上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马超躲过这一箭本来也不足为奇。但是马超却利用了“三点一线”原理,巧借于禁之手,给自己出了一口气,这就很骚了,没有于禁这一箭,李堪早就逃掉了。

可怜的李堪,投降了曹操,本来应该和韩遂、杨秋、候选一样,坐等封侯,结果让于禁给反补了……

李堪:我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3.刘备

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拥有强大的战场直觉,即使兵败,身陷重围,也能凭借自己妖娆的走位,逃出生天。

襄阳城中,蔡瑁设计铲除刘备,但消息泄露,刘备借上厕所的工夫,飞身上马,仓皇逃命。

刘备撞出西门,后有蔡瑁追兵,前有檀溪拦路,那檀溪阔数丈,水通襄江,其波甚紧。

蔡瑁可是荆州的地头蛇,熟知地理,他设下的这个局,是万无一失的。

蔡瑁:你秀啊!你接着秀啊!这四面围得铁桶一般,你再秀一波操作给我看看?

前后左右没有闪转腾挪的空间,但是——还可以往上走啊!刘备纵马加鞭,的卢马一跃三丈,飞上西岸……

刘备:无知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只要我想走,天底下就没有绝路!

4.曹操

其实,曹操才是精通走位的大佬。

濮阳之战,曹操和部众失散,火光之中,一人挺戟杀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天下第一武将吕布!

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

正所谓是灯下黑,面对吕布,曹操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要是返身逃命,吕布大概率能认出来,那么,曹操估计就殒命于此了,吕布胯下可是赤兔马。

曹操的这波反跑可以打9分,毕竟还是挨了吕布一戟,留下了头疼的后遗症。

再看潼关之战,曹操被杀得割须弃袍,马超不管别人,地盯着曹操。

左右将校见超赶来,各自逃命,只撤下曹操。超厉声大叫曰:“曹操休走!”操惊得马鞭坠地。看看赶上,马超从后使枪搠来。操绕树而走,超一枪搠在树上;急拔下时,操已走远

曹操一波犀利的绕树操作,竟然躲过了致命一击,还给自己争取了逃命时间。

曹操:什么金吕布、银马超的,成天吹嘘你们走位有多厉害,咱们1对1,你们抓住我了么!给了你们机会,你们不中用啊!

提供一下《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 150字左右

鼓唇摇舌做说客 李肃言辞也动人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之一

背景

《三国演义》中的说客可谓如过江之鲫,你方唱罢我登场,像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景,便是最为精彩的游说事件。读者一般对书中重要的几次游说场面耳熟能详,却未必注意到一个叫李肃的人,也成功地游说了一次吕布,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故事发生在小说的第三回,话说董卓为废立之事与丁原闹翻之后,丁原出城带兵向董卓挑战,结果丁原手下猛将吕布打败了董卓的部队。董卓非常想得到吕布这样的人才,正愁无计可施的时候,中郎将李肃自告奋勇愿做说客,于是董卓派李肃到吕布处游说。

原文

李肃赍了礼物,投吕布寨来。伏路军人围住。肃曰:“可速报吕将军,有故人来见。”军人报知,布命入见。肃见布曰:“贤弟别来无恙!”布揖曰:“久不相见,今居何处?”肃曰:“现任虎贲中郎将之职。闻贤弟匡扶社稷,不胜之喜。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献与贤弟,以助虎威。”布便令牵过来看。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后人有诗单道赤兔马曰:“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布见了此马,大喜,谢肃曰:“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肃曰:“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布置酒相待。酒甜,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布曰:“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肃曰:“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布曰:“某欲从之,恨无门路。”肃取金珠、玉带列于布前。布惊曰:“何为有此?”肃令叱退左右,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献。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布曰:“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报之?”肃曰:“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布曰:“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肃曰:“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肃曰:“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布与肃约于明日来降,肃别去。

赏析

劝人杀掉义父、背叛原主,本是世上最难启齿之事,但李肃却驾轻就熟,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顷刻间就说动吕布拱手来降,这实在不能不让读者啧啧称奇。李肃是如何来成功地策反了吕布呢?让我们沿着作者的笔触仔细往下看。

首先,李肃一到吕布处,便以“故人”的身份和“贤弟”的称谓与吕布套近乎,这样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为游说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接着,李肃以“闻贤弟匡扶社稷,不胜之喜”之词,向吕布灌汤,同时利用吕布容易见利忘义的弱点,以名骥赤兔马来打动他,末了再加一句 “特献与贤弟,以助虎威”,让吕布飘飘然不辨东西。之后,李肃在与吕布对饮时,以“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之语,既引出丁原,羞辱吕布,同时也探测对方的底线。当吕布感到无地自容,不得不说出“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恨不逢其主耳”的话来时,李肃便从正面进行劝说,对吕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向吕布宣讲董卓的好处,为其指明一条“弃暗投明”的路,终于使吕布动了背弃原主之心。当吕布恨无投奔董卓的门路时,李肃拿出金珠、玉带,并挑明这些东西与前边的赤兔马均为董卓所赠,无疑给吕布吃了一颗定心丸。接下来,吕布第二次问李肃拿什么作回报?其实这正是李肃游说的目的,但他和第一次一样仍然不从正面回答,而是从侧面启发与暗示吕布:“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意在要他做一件大事,并且用激将法激吕布:“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吕布终于被逼得没有了退路,不得不下定归降董卓的决心。至此,李肃的游说工作大功告成,但他最后不忘再催促一下:“事不宜迟,在于速决。”

李肃游说吕布这段文字,其出奇处在于从头至尾,李肃没有直接和明确地向吕布说一个“叛”字或“降”字,所有李肃想说的意思,都由吕布从自己口中说出了,让人不能不惊叹罗贯中笔下的李肃,实在是有着高超的游说本领。

 

曹操奋勇刺董卓 英雄胆气惊天地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之二

背景

刺客是古代社会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一些弱小的国家或利益集团为了对付强敌,不得不派遣一些崇尚节义、身怀绝技的武士,去谋刺敌方的国王或首领,以求得在重压下喘息的机会。“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其义无反顾的精神世代为人所颂扬。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也曾充当了一次刺客,他刺杀董卓一节是小说中惊险且精彩的场面之一,故事发生在小说的第四回。话说董卓乱朝,司徒王允等旧臣十分不满,于是王允以过生日为名,邀众人晚上来家中商议对策,曹操刺董卓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原文

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曰:“司徒贵诞,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讫。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羸行迟耳。”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布领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贼合!”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去了良久,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

赏析

当众人都在为如何除掉董卓,因无计可施而抱头痛哭时,曹操却反而鼓掌大笑。一句“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董卓否?”的质问,足以让众人羞愧得无地自容,也体现出曹操豪爽直率的性格。曹操不仅敢于讥笑无能之辈,而且也敢于自告奋勇地去刺杀董卓,豪言壮语加上立即行动,使他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作者通过强烈对比的手法,将众人的无能与曹操的大智大勇,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曹操借得王允的七宝刀,并且“沥酒设誓”,随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时,其壮志豪情和视如归的气度,使读者仿佛又见到了另一个荆轲。

第二天,曹操以马弱慢行的借口故意迟到,引出下文董卓让吕布为其挑选西凉好马。这一个小计谋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让董卓自己把行刺的障碍搬掉,又让吕布为他挑选脱身时需要的马匹。吕布一走开,行刺机会便来到了。但曹操想到董卓身高力大,吸取之前一个叫伍孚的人行刺董卓,由于力小反比董卓制服的教训,没有轻举妄动。凑巧的是,董卓这时“倒身而卧,转面向内”,行刺的最好机会终于来临了。这时的曹操没有丝毫的犹豫,“急掣宝刀在手”,就在他将要大功告成的一刹那间,没想到董卓从镜子里发现了他在背后拔刀,并且立即回过身来喝问他要干什么,“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情况突然间发生了逆转,曹操一下子处于十分危急的时刻。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一看行刺失败已成定局,于是立即将行刺变为献刀,于万分紧急中镇定从容地寻求脱身之计。终于,凭借自己过人的胆略和应变能力,他牢牢抓住稍纵即逝的一点机会,从董卓的眼皮底下策马扬长而去。

行刺有成功与失败两种显而易见的结果,曹操必定料到这两种结果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因而他进行了细致周密的谋划。为了预防万一行动失败后,能够顺理成章地将行刺变为献刀,他预先从王允处借得了七宝刀,因为行刺的准备过程与献刀的过程基本相同;为了提前做好行动后迅速脱身的准备,他故意迟到并且将原因归结为“马羸行迟耳”,引出董卓为其赠送西凉好马,因为只有这样试骑的理由才会成立。作者通过对行刺事件一波三折的描写,极力表现了曹操的机智与权变,使读者感受到曹操不仅有勇有谋,而且还善于在。  

求贤若渴访孔明,千呼万唤不出来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之三

背景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说得是刘备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深感人才的重要,于是在高人的指点下经过三次拜访,才请到了后来成为“千古名相”的诸葛亮。通过《三国演义》浓墨重笔的铺陈和渲染,“三顾茅庐”的故事成为礼贤下士、招募人才的经典性案例。故事出现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和三十八回,刘备前两次拜访都未遇,直到第三次去才见到了诸葛亮,说明要得到非凡的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片段节选的是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

原文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玄德立马听之。……歌罢,又有一人击桌而歌。……二人歌罢,抚掌大笑。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遂下马入店。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长须者曰:“公何人?欲寻卧龙何干?”玄德曰:“某乃刘备也。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长须者曰:“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那少年慌忙答礼曰:“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玄德惊讶曰:“先生又非卧龙耶?”少年曰:“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玄德曰:“何处闲游?”均曰:“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玄德曰:“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均曰:“少坐献茶。”张飞曰:“那先生既不在,请哥哥上马。”玄德曰:“我既到此间,如何无一语而回?”因问诸葛均曰:“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均曰:“不知。”张飞曰:“问他则甚!风雪甚紧,不如早归。”玄德叱止之。均曰:“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容日却来回礼。”玄德曰:“岂敢望先生枉驾。数日之后,备当再至。愿借纸笔作一书,留达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均遂进文房四宝。……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玄德曰:“适间所吟之句,极其高妙。”承彦曰:“老夫在小婿家观《梁父吟》,记得这一篇;适过小桥,偶见篱落间梅花,故感而诵之。不期为尊客所闻。”玄德曰:“曾见令婿否?”承彦曰:“便是老夫也来看他。”玄德闻言,辞别承彦,上马而归。正值风雪又大,回望卧龙冈,悒怏不已。(有删节)

赏析

这一段最大的看点是:由于刘备访贤求能的心情十分迫切,加之先后三次遇到的人,其外貌装饰和言行举止,都与之前传说中的诸葛亮有某些相似之处,而且这些人也确实都与诸葛亮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刘备三次都把他们误认成了诸葛亮,都毕恭毕敬地向其问候、行礼和请教,读者也跟着刘备把他们当成了诸葛亮,也觉得终于见到庐山真面目了。但结果是他们谁也不是诸葛亮,传说中的诸葛亮仍然处于云遮雾罩之中,千呼万唤不出来,让刘备心急,也令读者心急。作者通过极力铺陈拜访诸葛亮的曲折和繁复,既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善于以情动人的特点,又反衬出诸葛亮确实是卓尔不群、闻名遐尔的奇特人才。作者在笔法上的奇妙之处在于,从正面看写来写去都是别人,始终不见诸葛亮出场,但从侧面看却处处写的是诸葛亮,而且是浓墨重笔,让人感到他的风采、神韵和影响无处不在。

正话反说巧用智 相激同为破曹操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之四

背景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也是《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极力铺写的内容,这场战役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性因素,是孙刘两家是否能形成联合,因此两家的高层人士围绕联合展开了紧张的外交活动。本片段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说的是诸葛亮和周瑜都有求于对方,但为了在外交和军事行动中掌握主导权,谁也不想开口求对方而处于被动地位,于是两人正话反说相互激发,最后终于因诸葛亮使用激将法成功,而使双方取得了共破曹操的共识。

原文

至晚,人报鲁子敬引孔明来拜。瑜出中门迎入。叙礼毕,分宾主而坐。肃先问瑜曰:“今曹操驱众南侵,和与战二策,主公不能决,一听于将军。将军之意若何?”瑜曰:“曹操以天子为名,其师不可拒。且其势大,未可轻敌。战则必败,降则易安。吾意已决。来日见主公,便当遣使纳降。”鲁肃愕然曰:“君言差矣!江东基业,已历三世,岂可一旦弃于他人?伯符遗言,外事付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全国家,为泰山之靠,奈何从懦夫之议耶?”瑜曰:“江东六郡,主灵无限;若罹兵革之祸,必有归怨于我,故决计请降耳。”肃曰:“不然。以将军之英雄,东吴之险固,操未必便能得志也。”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瑜曰:“先生何故哂笑?”孔明曰:“亮不笑别人,笑子敬不识时务耳。”肃曰:“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识时务?”孔明曰:“公瑾主意欲降操,甚为合理。”瑜曰:“孔明乃识时务之士,必与吾有同心。”肃曰:“孔明,你也如何说此?”孔明曰:“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向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对敌。今数人皆被操灭,天下无人矣。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国祚迁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鲁肃大怒曰:“汝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乎!”

孔明曰:“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问:“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瑜曰:“此赋公能记否?”孔明曰:“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瑜曰:“试请一诵。”孔明即时诵《铜雀台赋》云:“……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状,曰:“亮实不知。失口乱言,罪!罪!”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瑜曰:“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孔明曰:“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拱听驱策。”瑜曰:“来日入见主公,便议起兵。”孔明与鲁肃辞出,相别而去。(有删节)

赏析

鲁肃是孙刘联合的积极而坚定的倡导者,也是这段故事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吴蜀统一战线能否最终建立,东吴军事统帅周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鲁肃一心要周瑜和孔明两人尽快达成一致意见,谁料一见面,周瑜首先一再以反话激孔明,想让诸葛亮有求于他。然而诸葛亮偏偏将计就计,顺着周瑜的思路也以反话刺激他,并且故意装糊涂,不知道“二乔”是孙权、周瑜的妻子,并且恶毒地“造谣”说曹操南下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取这两个女子,因而他给周瑜出注意:只要将这两个女子献给曹操,即可解江南之危。当周瑜半信半疑要凭证时,诸葛亮煞有介事地背诵起了曹植的《铜雀台赋》,故意在其中伪造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样的句子,成为曹操用兵的证据。结果,周瑜终于被激怒了,痛下“吾与老贼誓不两立”的决心,并且“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大兵压境,江东危如累卵,本来是周瑜有求于孔明,但他却想让孔明反求自己,不料诸葛亮技高一筹,成功地以激将法调动起了周瑜,使他不得不承认“适来所言,故相试耳”,终于老老实实地请求孔明给予帮助。作者以极尽铺陈和渲染的笔法,将诸葛亮说服周瑜的过程写得妙趣横生、摇曳多姿,给读者以奇特的阅读体验和艺术感染。

 

瞒天过海蒙曹操 阚泽智勇也过人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之五

背景

“诈降”现象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屡见不鲜,赤壁之战的双方竟然也都用了这条计策:曹操派蔡中、蔡和向周瑜诈降,周瑜也用“苦肉计”向曹操诈降,结果周瑜及其部下技高一筹从中胜出,曹操诈降之计被周瑜识破并且被利用。本片段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说得是黄盖被周瑜痛打之后,须派人向曹操献诈降书,这是一份十分危险的差使,须有大智大勇之人不可,参谋阚泽便承担了送信人的角色。

原文

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是夜寒星满天。三更时候,早到曹军水寨。巡江军士拿住,连夜报知曹操。操曰:“莫非是奸细么?”军士曰:“只一渔翁,自称是东吴参谋阚泽,有机密事来见。”操便教引将入来。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问曰:“汝既是东吴参谋,来此何干?”泽曰:“人言曹丞相求贤若渴,今观此问,甚不相合。黄公覆,汝又错寻思了也!”操曰:“吾与东吴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问?”泽曰:“黄公覆乃东吴三世旧臣,今被周瑜于众将之前,无端毒打,不胜忿恨。因欲投降丞相,为报仇之计,特谋之于我。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操曰:“书在何处?”阚泽取书呈上。操拆书,就灯下观看。……

曹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曰:“黄盖用苦肉计,令汝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斩之。左右将阚泽簇下。泽面不改容,仰天大笑。操教牵回,叱曰:“吾已识破奸计,汝何故哂笑?”泽曰:“吾不笑你。吾笑黄公覆不识人耳。”操曰:“何不识人?”泽曰:“杀便杀,何必多问!”操曰:“吾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奸伪之道。汝这条计,只好瞒别人,如何瞒得我!”泽曰:“你且说书中那件事是奸计?”操曰:“我说出你那破绽,教你而无怨:你既是真心献书投降,如何不明约几时?你今有何理说?”阚泽听罢,大笑曰:“亏汝不惶恐,敢自夸熟读兵书!还不及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战,必被周瑜擒矣!无学之辈!可惜吾屈汝手!”操曰:“何谓我无学?”泽曰:“汝不识机谋,不明道理,岂非无学?”操曰:“你且说我那几般不是处?”泽曰:“汝无待贤之礼,吾何必言!但有而已。”操曰:“汝若说得有理,我自然敬服。”泽曰:“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倘今约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这里反来接应,事必泄漏。但可觑便而行,岂可预期相订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杀好人,真无学之辈也!”操闻言,改容下席而谢曰:“某见事不明,误犯尊威,幸勿挂怀。”泽曰:“吾与黄公覆,倾心投降,如婴儿之望父母,岂有诈乎!”操大喜曰:“若二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诸人之上。”泽曰:“某等非为爵禄而来,实应天顺人耳。”操取酒待之。

少顷,有人入帐,于操耳边私语。操曰:“将书来看。”其人以密书呈上。操观之,颜色颇喜。阚泽暗思:“此必蔡中、蔡和来报黄盖受刑消息,操故喜我投降之事为真实也。”操曰:“烦先生再回江东,与黄公覆约定,先通消息过江,吾以兵接应。”泽曰:“某已离江东,不可复还。望丞相别遣机密人去。”操曰:“若他人去,事恐泄漏。”泽再三推辞;良久,乃曰:“若去则不敢久停,便当行矣。”(有删节)

赏析

周瑜使用的“苦肉计”是一条险计,一是将黄盖打轻了骗不过曹操,打重了有可能把人打;二是如果其他人为黄盖叫屈而闹出事来,会完全打乱周瑜的部署;三是曹操如果吸取蒋干被耍弄的教训,不相信也不接纳黄盖投降怎么办?所以实行这条计策非常危险,曹操本身就是一个足智多谋、惯行诈术的人,闹不好不但让黄盖白白受了苦,让送信的人有去无回,而且还会全局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果然,曹操看了黄盖的信,立刻就喝破这是周瑜的苦肉计,令左右将阚泽推出斩首。但阚泽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他早料到曹操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因而他一见曹操就频频使用反激之语,不断地迷惑曹操;特别是当他将要被推出斩首时,他更是“仰天大笑”,让曹操一时摸不着头脑。阚泽不愧为能言善辩之人,曹操自认为“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奸伪之道”,阚泽偏偏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无可辩驳地证明他是“无学之辈”,也同时占得了道理上的优势,终于让曹操打消了疑虑。这段故事的奇妙之处在于,本来诈降之事已被曹操喝破,但阚泽并不惊惶失措,而是通过机智奇妙的应对,使形势发生了惊天大逆转,最后终于将曹操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