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简易

2.大义灭亲四字成语

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事件有哪些?

4.大义灭亲的典故

5.卫国老臣石碏“大义灭亲”是什么典故?

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简易

大义灭亲的典故50字-大义灭亲的典故

大义灭亲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或人民的利益,对违法犯罪的亲人也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应有的惩处。

大义灭亲,是汉语中一则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四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大义灭亲的造句

1、他坚信他的父亲犯了罪,所以毅然决定大义灭亲,报警举报。

2、为了揭发公司内部的腐败行为,他选择大义灭亲,向监察机构提供了内部信息。

3、那位勇敢的记者为了揭露政府的腐败,毅然大义灭亲,将证据公之于众。

4、她为了保护受害者,不得不大义灭亲,与自己的兄弟决裂。

5、这位军人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大义灭亲,投身战场。

6、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不惜大义灭亲,最终揭示了家族的黑暗秘密。

7、他的朋友选择大义灭亲,告发了他的非法活动,以保护社会的利益。

8、为了保护证人的生命,警方决定大义灭亲,将证人搬离家人。

9、为了维护公司的声誉,董事会不得不大义灭亲,解雇了董事长的亲属。

10、那位政治家为了支持一项公益法案,不惜大义灭亲,与反对派成员发生激烈冲突。

11、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法官必须在审判中坚守大义灭亲的原则。

12、那位医生为了遵循伦理规范,不得不大义灭亲,拒绝了他的家人的不道德要求。

13、他为了揭露公司内部的腐败,毅然大义灭亲,将公司机密提供给了媒体。

14、这位警察在面对腐败同事时,决定大义灭亲,协助调查。

15、那位律师为了捍卫客户的权益,不惜大义灭亲,与对方的亲属对抗。

16、在这部**中,主人公因为大义灭亲,成为了正义的代表。

17、为了曝光政府的腐败行为,那名举报人决定大义灭亲,与家人切断联系。

18、这位教育家为了坚守原则,毅然大义灭亲,解雇了自己的亲戚。

19、那位商人不惜大义灭亲,与一名不道德的合作伙伴解除了合同。

20、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为了维护正义,选择了大义灭亲,与自己的亲人反目。

大义灭亲四字成语

1.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400字:大义灭亲的故事

大义灭亲

卫庄公(公元前758~公元前735年)时,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完、次子晋和小儿子州吁。由于州吁是爱妾生的,所以卫庄公非常宠爱他。

当时的卫国上卿石碏有个独子叫做石厚,由于石厚和州吁走得很近,不学无术。石碏禁止石厚与州吁交往,但是无用,甚至两人闹翻,石厚从此不回家。

州吁从小在卫庄公的宠爱下长大,到了后来卫庄公十八年(公元前740年)时甚至把他派去当了将军。石碏就上书分析利弊并请求卫庄公撤销任命,卫庄公不听。

等到卫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735年)时,卫庄公去世。太子完继位,史称卫恒公。与此同时,州吁越发的骄奢*逸。

卫桓公二年(公元前733年)时,卫桓公找机会罢黜了州吁,州吁找准机会逃跑了,石碏也在这一年告老还乡。

就这样相安无事,直到卫桓公十三年(公元前722年)时,郑伯的弟弟段起兵造反未能成功,逃亡在外,州吁和他结为了朋友。

卫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石厚向州吁献计,趁卫桓公到洛邑之机刺杀了卫桓公,拥立州吁为卫国国君。

古时候最讲究德行、仁义这等好的品质,像齐桓公尊王攘夷、扶助弱小国家,依靠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和好的德行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当时的很多国家都非常信服和尊重齐国。

所以,当州吁弑兄即位之后,卫国上下举国哗然,显然他得不到民心。为了拾得民心,于是石厚再次献计州吁,对外用兵,树立威信!

于是,用兵的对象就是--郑国!但单纯的卫国军队实力未必能打败郑国,于是州吁联合宋、陈、蔡出兵,并小败了郑国。

郑国并没有因此造成多大的损失或者是萎靡不振,反观卫国,由于州吁是造反继位的,又大肆对外用兵。所以,当时的卫国虽然胜了,但形势对州吁来说并没有变得更好。

由于,石碏虽然告老还乡多年,但他在卫国却是威望极重,州吁就想让他出来收拢民心。于是,石厚硬着头皮回去向石碏请求安定民心的良策。

石碏只回答了四个字:王觐为可!意思是指,只要得到天子的召见就能安定民心。怎样才能得到天子的召见呢?石厚告诉他,卫、陈两国交好。只要陈桓公代为请求就能行。

于是,石厚随州吁去会见陈桓公。私底下,石碏已经写了一封书信让人先一步赶到陈国,说:卫国国君确实是被州吁刺杀的,而州吁显然不是一个好的国君,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前途,请求陈桓公将他二人拿下并杀掉。

陈国把这二人抓住,但并没有这二人,而是将他们交给了卫国处理。于是,卫国人派右宰丑在陈国的濮地杀了州吁,石碏派他的管家獳羊肩在陈国杀了石厚。

之后,迎立晋回国继位。

这就是大义灭亲典故的来源。

2. 成语大义灭亲读后感400字

大义灭亲

dà yì miè qīn

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结构联合式。

用法有时“大义”虚化;只强调“灭亲”。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辨形义;不能写作“意”。

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六亲不认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弊

例句这位局长在处理儿子犯罪的案件时~;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3. 大义灭亲成语故事

大义灭亲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

dà yì miè qīn

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结构联合式。

用法有时“大义”虚化;只强调“灭亲”。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辨形义;不能写作“意”。

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六亲不认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弊

例句这位局长在处理儿子犯罪的案件时~;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英译punish one's own relations in the cause of justice

4.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大义灭亲: 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卫庄公的爱妾有个儿子叫州吁,从小就很受宠爱,可是他不务正业,整天只喜欢舞刀弄枪。而当时,大夫石碏也有个儿子名石厚,与州吁臭味相投,两个人关系很好。后来卫庄公了,公子完继位为卫恒公。此时,石碏因年纪老迈又不满州吁的作为,便告老还乡。

一天,卫恒公要到洛邑去见周王,州吁和石厚便借送行杀了卫恒公,并夺取了王位,可是他们不得人心,于是他们商量找石碏帮助,以安抚民心。石碏告诉前来求助的儿子说:“你们只要去请陈恒公帮你们在周王面前说说,得到周王的同意就好了。”于是石厚和州吁,带上礼物赶往陈国。这边石碏暗中写信密告陈恒公,让他帮捉拿杀君王的凶手。石厚和州吁一到陈国就被抓起来了。接着陈王派人去问怎么处置这两个凶手。石碏就说:“这小子不忠不孝,留他又有什么用?”于是陈王叫人把他们杀了。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大义灭亲”。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事件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的行为有很多,大多都是为了因为亲人违反了道德法律,而不得不杀掉。以证清廉。就像是春秋时期卫国庄公后,卫恒公上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桓公篡位,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除掉他俩。

当时被众人说道为大义灭亲。但是,还有一个著名的大义灭亲,却是乌龙了。就是唐高宗在位的时候,高士廉的儿子高真行任左卫将军,高真行的儿子高政是太子典膳丞。当时的太子是李贤,后来李贤被废,高政也受牵连。高宗李治就把高真行叫来,让高真行把他的儿子领回家好好教育一下。高真行也是人如其名,真真是特别的行。回家叫来自己的哥哥高审行,还有哥哥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高璿。三个人拿着武器埋伏好了,等高政一进门。

高真行首先跳出来大吼一声,一刀砍到高政的脖子上。然后高审行又补一刀,刺进了高政的肚子。最后高璿拿人头,一刀把脑袋砍下来。三个人合力杀了高政之后还把尸体扔到大街上去示众,为的就是让大家都知道,我高家满门忠良,大义灭亲。结果高宗知道这事之后很不高兴,把高真行贬为睦州刺史,高审行贬为渝州刺史。

这就是适得其反了,这个大义灭亲也使得自己的官位不保。牵连他人。所以,没有任何的意义所在。也是后人评价高真行愚蠢的话题。

大义灭亲的典故

大义灭亲的典故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于西周时间,一位石蜡的父亲派自己家人处决了自己的儿子,听着好吓人,虎毒还不食子呢,怎么那么很心呢,这不人家这位父亲心中有大义,亲自高密,坑自己儿子,还杀他。他儿子叫石厚,这个儿子也不省心跟随了一个杀掉自己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卫国的国君的州吁。

此人上台后国人不服,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开始攻打接壤的郑国,连个当时的宋国,同时联合了当时想讨好的陈国和蔡国,组成了四国军队,结果从夏天到到秋天,夏天还包围了郑国的国都,楞是打了五天没有个结果,顶多秋天的时候打败了郑国的步兵,抢了一些庄稼,撤了回去。

事情的背景

这个成语大义灭亲,早在州吁被卫庄公疼爱时,石蜡说你这个皇帝那,你要好好教育他,不然他骄,奢,*,逸必然走上邪路,你要是想让他当太子就早早定下来,要是不立,你还宠他,早晚是个祸害,他爹卫庄公就是不听,同时,石蜡也说自儿子石厚别跟这个犊子州吁来往,这个石厚也不听。

后来州吁夺了王位,被石蜡算计,说你呀想名正言顺,你要去周天子那 一趟,这个州吁满口答应问,怎么才能见周天子,他说你呀要去陈国,让陈桓公引荐,就行啦,你想呀,你杀了陈国的外孙,自己当国王还有你的好,于是州吁和石厚来到陈国,去了就被扣了,这都是石蜡的安排。

卫国老臣石碏“大义灭亲”是什么典故?

为了国家纲纪,杀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世人敬仰。

恃宠骄横的三皇子

故事发生在春秋初期的卫国。卫庄公先娶齐国公主庄姜为夫人。庄姜美貌,但没有生育,所以庄公又娶陈国女子厉妫为妃,不久便生下一子,取名“晋”。厉妫的妹妹戴妫陪嫁庄公,也早生一子,取名“完”。不幸姐妹俩生了儿子后相继去世。庄公便将晋完交由庄姜抚养,自己又宠幸上一个年轻的宫女,生下一子,取名“州吁”。

三个儿子渐渐长大。与两位老实本分的哥哥不同,州吁自小性格暴戾,喜欢骑马射箭,舞刀弄棒。庄公对他十分溺爱,他更恃宠骄横,为所欲为。大夫石碏劝庄公说:“臣听说爱护子孙的最好方法,是教育他懂得道义和行事做人的规范,太过宠爱,就会骄横,骄横必生祸患,请主公三思!”卫庄公听了不以为然,对石碏的劝告一笑置之。

石碏的儿子石厚偏偏是州吁的铁哥们,整天在一起飞鹰走狗,惊扰百姓。一天,他们又闯了祸,石碏将石厚鞭笞五十,反锁在家。石厚仗着有三公子撑腰,竟**而出,干脆住到州吁家去了。

杀兄篡位

过了五年,庄公去世,太子完立为桓公,石碏也告老还乡。桓公对弟州吁的骄奢*逸十分生气,常加呵斥,州吁一怒之下竞奔往他国。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天子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登基。卫桓公要去洛邑参加吊唁仪式与登基典礼。州吁感到机会来了。经过一番策划,由石厚率领几百名敢队员埋伏城外,待卫桓公一行刚出城门,州吁收聚的一批卫国的亡命之徒即蜂拥而上,发动突然袭击,将卫桓公杀。州吁由此夺得君位。公子晋闻讯连夜逃奔邢国。

落入圈套

州吁品行不端,又弑兄夺位,无法得到大臣拥戴。为了慑服人心,他答应逃亡在外的郑庄公弟段的请求,发起卫、宋、陈、蔡联盟,发动讨郑战争,但人心依然不服。万不得已,只能让石厚去向父亲石碏请教。

石碏回答说:“人心不服,原因很多,但诸侯的名位正当与否,天子的册命是根本,州吁如能获得周桓王封赐,问题自然解决了。”

听了石厚的回报,州吁犯难了:天子原来册封的是卫桓公,自己弑兄夺位,如何向天子去说,石碏又提议说:“陈侯颇受天子信任,一向朝聘不缺,关系亲密。您如能亲自去陈国央求陈侯代向周天子通报,或许能解决册封问题。”

州吁闻言大喜,马上张罗玉帛礼品,准备择日亲自拜访陈国。石碏知道后,抢先修血书一封,派心腹连夜送往陈国。

卫桓公完与公子晋都是陈国女子所生,陈侯自然亲近完、晋,厌恶州吁,接到石碏的血书,正合心意,马上暗暗作好准备。这天,州吁和石厚来到陈国,陈侯令太庙相见。州吁、石厚上得殿来,只听一声令下,两厢甲士涌出,将州吁、石厚二人一举擒获。陈侯取出石碏血书当殿宣读,将二人分别拘押起来。

杀自己的亲儿

石碏接到陈侯送来的信,马上分头通知各位大夫朝中相见。卫国百官听说老大夫相招,纷纷前来,开启陈侯书信一看,方知州吁、石厚已被拘禁于陈国,只等卫国大臣公议如何处决。暴君被除,百官自然高兴异常,一致认为州吁叛君谋命,罪在不赦;石厚仅是从犯,老大夫石碏定国有功,功过相抵,可免一。石碏却说:“身为大臣者,自当以公正无私为先,石厚不,如何警策后世乱臣贼子?老夫自当亲自处理,以无愧皇天后土、列祖列宗。”于是大伙公推右宰丑前往陈国诛杀州吁,石碏另派家臣杀了石厚。卫人又去邢国迎回公子晋,立为卫君,即宣公。

卫国老臣石碏,不能容忍儿子石厚参与州吁弑君夺位的罪行,派家臣赴陈国将其处,真正实践了“大义灭亲”的壮举。他将名垂千古,为人们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