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之木形容什么-诽谤之木形容什么意思
1.赞美木头的成语
2.关于木的成语
3.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精选
4.什么什么诽谤成语
5.什么什么之什么的成语
赞美木头的成语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典故: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子: “~”,是错觉的一例。(《论持久战》)
cǎo mù jiē bīng
草木皆兵 典故: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子: 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cǎo mù jù xiǔ
草木俱朽 典故: 象草木一样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出处: 《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 例子: 无
cǎo mù zhī wēi
草木知威 典故: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出处: 《新唐书·张万福传》:“朕谓江淮草木亦知尔威名。” 例子: 无
cùn mù cén lóu
寸木岑楼 典故: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出处: 《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例子: 无
dà xīng tǔ mù
大兴土木 典故: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出处: 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 例子: 灵王既归,耻其无功,乃~,欲以物力制度,夸示诸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七回)
dāi ruò mù jī
呆若木鸡 典故: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子: 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déng mù qiú yú
登木求鱼 典故: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出处: 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例子: 无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独木不成林 典故: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处: 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例子: 无
dú mù nán zhī
独木难支 典故: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例子: 无
dù zhòng mù zhé
蠹众木折 典故: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出处: 《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例子: 无
fěi bàng zhī mù
诽谤之木 典故: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出处: 《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例子: 无
fēng mù hán bēi
风木含悲 典故: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例子: 先父公弼,作宦黄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年来独与妻房柳氏,谐其伉俪。(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典故: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例子: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gāng yì mù nè
刚毅木讷 典故: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例子: 无
gǎo mù sǐ huī
槁木灰 典故: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灰乎?” 例子: 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hán mù chūn huá
寒木春华 典故: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出处: 无 例子: 无
huà dì kè mù
画地刻木 典故: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出处: 《梁书·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 例子: 无
jiāo náo shēng mù
教猱升木 典故: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出处: 《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例子: 虽是少数人代理国事,却不是少数人把持国事,怎么好藉口于天然不平等,替民贼~呢?(《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三回)
jīn kǒu mù shé
金口木舌 典故: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例子: 无
kè mù wéi lì
刻木为吏 典故: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汉书·路温舒传》:“刻木为吏,期不对。” 例子: 无
kū mù féng chūn
枯木逢春 典故: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例子: ~,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
kū mù sǐ huī
枯木灰 典故: 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灰乎?” 例子: 事物虽众,此其得之浅者,不过如~而止耳。(宋·陈亮《与应仲实书》)
kū mù xiǔ zhū
枯木朽株 典故: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出处: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枯木朽树功而不忘。” 例子: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齐努力。(《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
kū mù zài shēng
枯木再生 典故: 枯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出处: 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例子: 无
lì mù nán mén
立木南门 典故: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例子: 无
lián lǐ zhī mù
连理之木 典故: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出处: 《晋书·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 例子: 无
liáng qín zé mù
良禽择木 典故: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出处: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例子: 无
má mù bù rén
麻木不仁 典故: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出处: 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麻木不仁,二日肉针刺不痛。” 例子: 没有同情,没有热,是~?还是忘恩负义。(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mù mù yǐ gǒng
墓木已拱 典故: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了很久。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例子: 无
mù běn shuǐ yuán
木本水源 典故: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处: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例子: 无
mù diāo ní sù
木雕泥塑 典故: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例子: 怡红院里的人吓的一个个象~一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mù jī yǎng dào
木鸡养到 典故: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子: 无
mù rén shí xīn
木人石心 典故: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出处: 《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例子: 张生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秦醇《谭意歌传》)
mù yǐ chéng zhōu
木已成舟 典故: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例子: 无
ní sù mù diāo
泥塑木雕 典故: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例子: 无
rén fēi mù shí
人非木石 典故: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例子: 无
rù mù sān fēn
入木三分 典故: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处: 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例子: 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
shān mù zì kòu
山木自寇 典故: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出处: 《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例子: 无
shān tuí mù huài
山颓木坏 典故: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处: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例子: 无
shēng zhèn lín mù
声振林木 典故: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例子: 无
shéng jù mù duàn
绳锯木断 典故: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例子: 无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典故: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子: 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shuǐ mù qīng huá
水木清华 典故: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出处: 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例子: 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
tài shān liáng mù
泰山梁木 典故: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亡。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例子: 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同人等悲不自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tǔ mù xíng hái
土木形骸 典故: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例子: 处俊姿约素,~,然临事敢言。(《新唐书·郝处俊传》)
tǔ niú mù mǎ
土牛木马 典故: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出处: 《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例子: 若门资之中而得愚瞽,是则~,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北史·苏绰传》)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ù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典故: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出处: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例子: 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实践论》)
xià qiáo mù rù yōu gǔ
下乔木入幽谷 典故: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例子: 无
xíng jiāng jiù mù
行将就木 典故: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例子: 但老夫~,只求晚年残喘。(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xiǔ mù bù diāo
朽木不雕 典故: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出处: 《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例子: 无
xiǔ mù fèn qiáng
朽木粪墙 典故: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出处: 《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例子: 无
xiǔ mù fèn tǔ
朽木粪土 典故: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出处: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例子: 无
xiǔ mù sǐ huī
朽木灰 典故: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灰乎?” 例子: 无
xuē mù wéi lì
削木为吏 典故: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削木为吏,议不可对。”《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例子: 无
yī cǎo fù mù
依草附木 典故: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出处: 五代·王周《巫庙》诗:“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例子: 想必有那~、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
yī cǎo yī mù
一草一木 典故: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例子: 不许惊动,如有犯僖氏~者斩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yī mù nán zhī
一木难支 典故: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例子: 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大厦之将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yí huā jiē mù
移花接木 典故: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出处: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例子: 无
yuán kǒng fāng mù
圆孔方木 典故: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若将有限心识作无限中用,如将方木逗圆孔。” 例子: 无
yuán mù jǐng zhěn
圆木警枕 典故: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 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例子: 无
yuán mù qiú yú
缘木求鱼 典故: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例子: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zhǎn mù jiē gān
斩木揭竿 典故: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例子: 臣闻田虎~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zhí mù bì fá
直木必伐 典故: 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出处: 《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例子: 无
zhǐ jiàn shù mù,bù jiàn sēn lín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典故: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出处: 无 例子: 无
zhú tóu mù xiè
竹头木屑 典故: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处: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例子: 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宋·陈亮《祭妹夫周英伯》)
关于木的成语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典故: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子: “~”,是错觉的一例。(《论持久战》)
cǎo mù jiē bīng
草木皆兵 典故: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子: 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cǎo mù jù xiǔ
草木俱朽 典故: 象草木一样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出处: 《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 例子: 无
cǎo mù zhī wēi
草木知威 典故: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出处: 《新唐书·张万福传》:“朕谓江淮草木亦知尔威名。” 例子: 无
cùn mù cén lóu
寸木岑楼 典故: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出处: 《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例子: 无
dà xīng tǔ mù
大兴土木 典故: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出处: 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 例子: 灵王既归,耻其无功,乃~,欲以物力制度,夸示诸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七回)
dāi ruò mù jī
呆若木鸡 典故: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子: 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déng mù qiú yú
登木求鱼 典故: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出处: 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例子: 无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独木不成林 典故: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处: 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例子: 无
dú mù nán zhī
独木难支 典故: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例子: 无
dù zhòng mù zhé
蠹众木折 典故: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出处: 《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例子: 无
fěi bàng zhī mù
诽谤之木 典故: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出处: 《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例子: 无
fēng mù hán bēi
风木含悲 典故: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例子: 先父公弼,作宦黄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年来独与妻房柳氏,谐其伉俪。(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典故: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例子: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gāng yì mù nè
刚毅木讷 典故: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例子: 无
gǎo mù sǐ huī
槁木灰 典故: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灰乎?” 例子: 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hán mù chūn huá
寒木春华 典故: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出处: 无 例子: 无
huà dì kè mù
画地刻木 典故: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出处: 《梁书·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 例子: 无
jiāo náo shēng mù
教猱升木 典故: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出处: 《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例子: 虽是少数人代理国事,却不是少数人把持国事,怎么好藉口于天然不平等,替民贼~呢?(《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三回)
jīn kǒu mù shé
金口木舌 典故: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例子: 无
kè mù wéi lì
刻木为吏 典故: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汉书·路温舒传》:“刻木为吏,期不对。” 例子: 无
kū mù féng chūn
枯木逢春 典故: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例子: ~,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
kū mù sǐ huī
枯木灰 典故: 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灰乎?” 例子: 事物虽众,此其得之浅者,不过如~而止耳。(宋·陈亮《与应仲实书》)
kū mù xiǔ zhū
枯木朽株 典故: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出处: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枯木朽树功而不忘。” 例子: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齐努力。(《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
kū mù zài shēng
枯木再生 典故: 枯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出处: 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例子: 无
lì mù nán mén
立木南门 典故: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例子: 无
lián lǐ zhī mù
连理之木 典故: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出处: 《晋书·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 例子: 无
liáng qín zé mù
良禽择木 典故: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出处: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例子: 无
má mù bù rén
麻木不仁 典故: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出处: 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麻木不仁,二日肉针刺不痛。” 例子: 没有同情,没有热,是~?还是忘恩负义。(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mù mù yǐ gǒng
墓木已拱 典故: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了很久。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例子: 无
mù běn shuǐ yuán
木本水源 典故: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处: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例子: 无
mù diāo ní sù
木雕泥塑 典故: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例子: 怡红院里的人吓的一个个象~一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mù jī yǎng dào
木鸡养到 典故: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子: 无
mù rén shí xīn
木人石心 典故: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出处: 《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例子: 张生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秦醇《谭意歌传》)
mù yǐ chéng zhōu
木已成舟 典故: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例子: 无
ní sù mù diāo
泥塑木雕 典故: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例子: 无
rén fēi mù shí
人非木石 典故: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例子: 无
rù mù sān fēn
入木三分 典故: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处: 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例子: 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
shān mù zì kòu
山木自寇 典故: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出处: 《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例子: 无
shān tuí mù huài
山颓木坏 典故: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处: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例子: 无
shēng zhèn lín mù
声振林木 典故: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例子: 无
shéng jù mù duàn
绳锯木断 典故: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例子: 无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典故: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子: 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shuǐ mù qīng huá
水木清华 典故: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出处: 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例子: 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
tài shān liáng mù
泰山梁木 典故: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亡。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例子: 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同人等悲不自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tǔ mù xíng hái
土木形骸 典故: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例子: 处俊姿约素,~,然临事敢言。(《新唐书·郝处俊传》)
tǔ niú mù mǎ
土牛木马 典故: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出处: 《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例子: 若门资之中而得愚瞽,是则~,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北史·苏绰传》)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ù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典故: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出处: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例子: 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实践论》)
xià qiáo mù rù yōu gǔ
下乔木入幽谷 典故: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例子: 无
xíng jiāng jiù mù
行将就木 典故: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例子: 但老夫~,只求晚年残喘。(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xiǔ mù bù diāo
朽木不雕 典故: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出处: 《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例子: 无
xiǔ mù fèn qiáng
朽木粪墙 典故: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出处: 《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例子: 无
xiǔ mù fèn tǔ
朽木粪土 典故: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出处: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例子: 无
xiǔ mù sǐ huī
朽木灰 典故: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灰乎?” 例子: 无
xuē mù wéi lì
削木为吏 典故: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削木为吏,议不可对。”《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例子: 无
yī cǎo fù mù
依草附木 典故: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出处: 五代·王周《巫庙》诗:“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例子: 想必有那~、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
yī cǎo yī mù
一草一木 典故: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例子: 不许惊动,如有犯僖氏~者斩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yī mù nán zhī
一木难支 典故: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例子: 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大厦之将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yí huā jiē mù
移花接木 典故: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出处: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例子: 无
yuán kǒng fāng mù
圆孔方木 典故: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若将有限心识作无限中用,如将方木逗圆孔。” 例子: 无
yuán mù jǐng zhěn
圆木警枕 典故: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 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例子: 无
yuán mù qiú yú
缘木求鱼 典故: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例子: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zhǎn mù jiē gān
斩木揭竿 典故: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例子: 臣闻田虎~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zhí mù bì fá
直木必伐 典故: 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出处: 《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例子: 无
zhǐ jiàn shù mù,bù jiàn sēn lín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典故: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出处: 无 例子: 无
zhú tóu mù xiè
竹头木屑 典故: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处: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例子: 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宋·陈亮《祭妹夫周英伯》)
回答者:wl781111 - 魔法师 五级 7-17 11:06
入木三分
回答者:哩哩啦啦の - 举人 四级 7-17 11:06
入木三分
回答者:yzp6936777 - 高级经理 六级 7-17 11:06
行将就木
入木三分
回答者:永远的Gillian - 举人 四级 7-17 11:07
木已成舟 入木三分 呆若木鸡 麻木不仁 行将就木 朽木不可雕
回答者:dabairen - 举人 四级 7-17 11:09
草木皆兵;呆若木鸡;独木难支;枯木逢春;麻木不仁;入木三分
木已成舟;行将就木;移花接木;
回答者:whocare9_9 - 魔法师 五级 7-17 11:09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草木俱朽 (cǎo mù jù xiǔ)
象草木一样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草木知威 (cǎo mù zhī wēi)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寸木岑楼 (cùn mù cén lóu)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大兴土木 (dà xīng tǔ mù)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呆若木鸡 (dāi ruò mù jī)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登木求鱼 (déng mù qiú yú)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独木不成林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独木难支 (dú mù nán zhī)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蠹众木折 (dù zhòng mù zhé)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风木含悲 (fēng mù hán bēi)
回答者:快乐如风2 - 副总裁 十级 7-17 11:09
木已成舟
回答者:钰嵘 - 助理 三级 7-17 11:29
移花接木
回答者:你一定要说我哦 - 魔法学徒 一级 7-17 15:10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不管了,先占下一楼再说!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精选
暧昧之情——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安身之处——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安身之地——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暗昧之事——指见不得人的丑事。
八拜之交——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八斗之才——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白圭之玷——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白华之怨——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白首之心——老年时的壮志。
百年之柄——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
百年之好——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
百年之后——的讳称。
百舌之声——比喻唠叨、多嘴。
百足之虫,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
败鼓之皮——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败军之将——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半面之交——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半面之旧——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
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北斗之尊——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
北风之恋——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必由之路——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必争之地——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变色之言——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摽梅之年——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剥肤之痛——剥:剥去。肤:皮肤。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
搏牛之虻——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
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逋逃之臣——逃亡的罪臣。
不拔之志——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不白之冤——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不臣之心——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不次之迁——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不根之论——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不轨之徒——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不讳之门——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不羁之才——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不羁之民——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人民群众。
不及之法——指不适用的法规。
不急之务——急:急迫,要紧;务:事情。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
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不解之缘——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不牧之地——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不赏之功——形容功劳极大。
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不时之需——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不食之地——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不世之功——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即非常、非凡。形容功劳极大。
不速之客——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不腆之仪——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
不祧之祖——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不舞之鹤——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不祥之兆——兆:预兆。不吉利的预兆。
不易之典——不变的法则。
不易之论——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不义之财——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不正之风——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不治之症——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布衣之交——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采薪之忧——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菜蔬之色——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
粲花之论——粲花:鲜艳的花朵;论:言论。称赞言论的典雅隽妙。
仓卒之际——仓卒:仓促,匆忙。匆忙之间。
恻隐之心——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豺狼之吻——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长舌之妇——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长夜之饮——指通宵宴饮。
车笠之盟——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趁人之危——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
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乘人之危——乘人家危难的时候去威胁损害。
承天之佑——承:受;佑:保佑。蒙受老天的保佑。
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池鱼之殃——比喻受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尺寸之地——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尺寸之功——尺寸:形容数量少。微末的功劳。
尺泽之鲵——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充闾之庆——充闾:光大门楣;庆:喜庆。能使门第光大的喜庆事。
虫鱼之学——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出头之日——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穿窬之盗——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喘息之间——喘一口气的功夫。比喻时间短。
床笫之私——笫:竹编的床席。床笫:床铺。指闺房之内或夫妇间的私话、私事。
吹灰之力——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唇齿之邦——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踔绝之能——踔绝:高超。高超的本领、才能。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弹丸之地——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旦夕之间——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旦夕之危——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当立之年——指三十岁。
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蹈厉之志——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盗跖之物——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道傍之筑——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倒悬之急——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倒悬之危——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得意之色——得意:称心如意。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得意之作——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地主之谊——地主:当地的主人;谊:义务。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
点睛之笔——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阽危之域——阽危:危险;域:境地。危险的境地。
钓游之地——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东道之谊——东道:主人。谊:情谊。指主人的情谊。
栋梁之材——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斗筲之器——筲:仅容一斗二升的竹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斗升之水——比喻微薄的资助。
独到之处——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独得之见——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见解。
度外之人——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断袖之癖——指男子搞同性恋的丑恶行径。
断织之诫——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
对症之药——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多故之秋——多故:多变乱多患难;秋:指某个时期。指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
多事之秋——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饿虎之蹊——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耳食之谈——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二姓之好——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发棠之请——发:发放;棠:齐国地名,积谷之处;请:请求。原指孟轲劝请齐王发放棠邑粮食赈济饥民。后指请示赈济。
伐性之斧——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反哺之情——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反间之计——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返哺之恩——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
泛泛之交——交情不深的朋友。
泛泛之人——泛泛:平常,一般。一般的人。指不是什么有所作为有才干的人物。
方便之门——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
方寸之地——指心。
方外之人——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非常之谋——非常:不平常。不是一般的阴谋。指阴谋篡夺帝位。
非分之财——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非分之想——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诽谤之木——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分寸之末——比喻微少、细小。
分内之事——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葑菲之采——不可因葑菲根茎味苦而连叶也不采。原比喻夫妻相处,应发德为重,不可因女子容颜衰退而遗弃。后常用作请人有...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风云之志——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风烛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亡的晚年。
逢君之恶——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
肤受之诉——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
肤受之言——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斧钺之诛——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用斧、钺的刑罚。泛指刑。
俯仰之间——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负薪之忧——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
父母之邦——指祖国。
缚鸡之力——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
腹背之毛——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
腹心之疾——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
覆车之轨——轨: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
覆车之鉴——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覆车之戒——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覆盆之冤——翻过来放的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形容无处申诉的冤枉。
覆舟之戒——推翻船的教训。比喻失败的教训。
妇人之仁——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盖世之才——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干城之将——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扞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
感旧之哀——感念旧人旧事的哀叹。表示怀旧。
干父之蛊——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膏肓之疾——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膏火之费——膏:点灯的油;膏火:灯火。借指求学的费用。
膏腴之地——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缟纻之交——缟纻:缟带和纻衣。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指交情笃深。
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
割襟之盟——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隔世之感——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庚癸之呼——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
苟且之心——苟且:得过且过。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狗吠之警——比喻轻微的惊动或扰乱。
鼓盆之戚——旧指了妻子。
古稀之年——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股肱之力——股肱:大腿和胳膊。自己的所有力量。形容做事已竭尽全力。
股掌之上——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纵、控制的范围之内。
骨鲠之臣——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顾复之恩——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
瓜李之嫌——瓜李:瓜田李下。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
寡人之疾——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zhl201704
什么什么诽谤成语
诽谤之木 [fěi bàng zhī mù]
基本释义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出 处
《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腹诽心谤 [fù fěi xīn bàng]
基本释义
腹诽:口里不说,心里不满。指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什么什么之什么的成语
嗟来之食、
诽谤之木、
不次之位、
贫贱之知、
耳顺之年、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朴斲之材、
醉翁之意不在酒、
压卷之作、
季孙之忧、
疑似之间、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向平之愿、
后来之秀、
不测之忧、
杼柚之空、
训格之言、
牛蹄之涔、
计然之策、
管窥之见、
弦外之意、
旰食之劳、
一时之秀、
投梭之拒、
枯鱼之肆、
霜露之感、
肘胁之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